
【齐鲁·情】走亲戚(散文)
在我们这里,热热闹闹的过完年初一,就启动下一项,过年的重头戏——走亲戚。
年后走亲戚,在我们这里是很重要的。年前所有东西的置办,包括服饰鞋子的搭配,发型的打造,还有对自己今年的总结,来年有什么样的打算,或者说想在亲朋面前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不仅仅是在外在的状态上进行精心打扮,就是在吃的东西上,也是大费周折。果蔬的挑选啦,猪牛羊肉,生肉熟肉的选择啦……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像开了个小型的超市,应有尽有。厨房里的煎、炸、烹、调,锅里的鱼、肉、虾、蟹,时刻准备着一道道的美味佳肴。锅碗瓢盆叮叮咚咚地演奏着新时代新生活的交响曲。
小时候过年,买些稀罕的东西还会听大人们念叨,这个该买,那个也该买,平时舍不得置办的在过年的时候也会咬咬牙置办一下“过年了嘛”父母常这样说,买来的东西大多数都是放着,等过完年来完亲戚才舍得给我们吃。我们都是眼巴巴地等着,也有馋不住的时候,这个柜子翻一下,那个抽屉看一下,常常是偷偷地放几颗糖果,或者抓一把瓜子,熟花生之类的在兜里,跑出去和别的同龄小朋友一起分享。你一颗糖果,我几粒瓜子,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空气中弥漫着简单幸福的味道。
奶奶家的好吃的有个专用的篮子,常常是挂起来,那种一根结实的绳子从屋梁上垂下来,这一端是个大号的钩子,来挂住篮子。过年的时候篮子也是被频繁的取下放上。每次要拿篮子的话,还的是脚底下蹬着椅子或凳子由大人来取下来。苹果、香蕉啦,桃酥啦,大黑牛饼干啦……无论什么样的好吃的,只要取下篮子都能变戏法似的变出来。小的时候常常仰视那只篮子,神秘又充满期待。也曾经问过奶奶,那篮子为什么挂这么高。奶奶总是笑着回答:“防止小耗子偷吃,那么高,耗子不会爬上去。”也曾信誓旦旦地说过:“奶奶,别挂了,发我给你看着点,小耗子指定跑不上去。”奶奶大笑起来:“小东西,就你机灵,你还能看得住……”在那个物质比较拮据的年代里,篮子里变零食的时光,填满了我整个童年,想起来都是甜蜜的。
走亲戚重要的还是交通工具,它不光决定你的速度,还是你一年年不同收获的象征。也是你在亲戚面前撑“面子”的高光时刻。很多亲戚会因为你的交通工具,或高一眼或低一眼对你产生不同的看法。
印象中最深的走亲戚是和奶奶去亲戚家。那时和奶奶走着去的。十多里的路程,走了4.5个小时。一开始觉得很新鲜,蹦蹦哒哒在前面跑着,有时还会回头喊几声:“奶奶,你快点啊,这么慢。”奶奶总是微笑着不紧不慢的赶着路。过了十多分钟体力渐渐的不行了,边走边歇着,渐渐的,走两步歇一步,再后来干脆就耍赖,吭吭哧哧,死乞白赖就是不想走。没有办法奶奶哄着我,给我讲故事,一天学也没有上成的奶奶讲起故事来也是津津有味,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就是那时候才知道的。最后,实在走不动了,奶奶一会抱着,一会背着好几十斤的我,还提溜着走亲戚用的礼品。把奶奶给累的呼哧呼哧的,幸亏那时候的奶奶年轻些,身体也很好,要不然真给累病了。那一段路我至今记忆犹新。
其实小时候跟爸爸妈妈走亲戚的时候,多是骑自行车去的。那种有大梁二八式自行车,我坐在自行车的后面,前面是小我两岁妹妹的专座。冬天里走亲戚,常常大棉衣里面套小棉衣,小棉衣里面再套上贴身的坎肩,雍臃肿肿像个小熊似的。帽子、围巾、手套哪一样也不能缺少,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冻感冒。那时候在我们农村没有多少柏油马路,基本上都是土路,到处都是泥土,高低不平,自行车走在上面颠颠哒哒,颠哒地一坐上就容易打盹。由于犯困,我好几次都差点把脚挤到后面的车圈里。车篮子里放着给亲戚带的礼品,有的时候车篮子里盛不下了,也会在车把上挂着。摇摇晃晃、晃晃悠悠的,没有个技术连人带车掉到沟里的事也经常发生。再赶上个下雨阴天,地上的土瞬间就变成泥,土路就是泥路。走几步就得停下来,泥巴粘的车轮都不转,捣鼓一下自行车前后圈上的泥巴,再接着走。路不好走多数的时候推着车子走,我们坐车子的就得跟着深一脚浅一脚的崴着泥巴跟着走。等到家里的时候差不多都是泥鞋泥衣服了。我想小时候大人老叫我们“泥猴”应该也和这个多少有点关系吧。
后来,经过爸妈搞大棚种蔬菜不辞辛苦的努力,家里终于置办了一辆摩托车。那玩意在那年头也是稀罕的交通工具。差不多大半个村里的人,都来瞧个新鲜。加上油就能跑,跑的还很快。走亲戚的效率也提高不少,以前一天走一户亲戚,现在可以走好几户。摩托车的后面有个后背箱可以放很多东西,也不容易洒落。前面的油箱上也可以放很多东西,或者坐个孩子,一家人骑着摩托车,不算拥挤,去哪里脚一蹬,随着嘟嘟的响声。不多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头盔一戴,小脚一踹,爱谁谁,就是这么帅。说的就是摩托车流行的时代。那时候常常炫耀坐摩托车的感觉。同龄的玩伴有时也会说:“那有时间,让你家叔叔带上我转一下呗。”面对这样的请求,我总是骄傲地说:“没有问题,包在我身上。”一副我的摩托我做主的表情。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村里渐渐都买上了摩托车。摩托车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有那么几年摩托车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种标配。成功的混进了要结婚的必备几大件之一。
初中毕业的时候,二班李丽的爸爸来接她收拾行李回家。她爸开一辆浅灰色的小轿车。车子一开到门口,门卫马上通知了校长。校长还以为是哪位上级领导来视察工作呢,穿上西服打上领带,皮鞋蹭了又蹭。一路小跑,赶忙迎接“领导”的到来。一打听是学生的家长,虽有少许的惊讶,更多的崇拜羡慕的目光。我们学生听到了门口一辆小汽车,都一窝蜂似的涌到门口观望。这个手摸摸,那个手蹭蹭。也有人边摸边敲,装作很懂行的样子。只有电视里看到的汽车,活生生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有点穿越的感觉。原来李丽的爸爸是给一位大老板开车,今天正好路过这里,顺便接孩子放假回家。这一场“领导”风波让我们涨了见识,很长一段时间里,见到别人总会炫耀一番。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汽车代替了摩托车成了人们的代步工具。道路变拥挤了,一辆辆汽车成为了道路上的主力,黑色的、白色的、灰色的、蓝色的、红色的,小轿车、suv、越野车各式各样,琳琅满目。尤其到了节假日,或者上下班的时候,常常是若干条长龙望不到边际。随着汽车的增加,各地的路也在不断加宽完善。常常走到一个路口,就会看到“前方施工,请绕行”的牌子。是啊,人们的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的大路也越修越宽。
又是一年走亲戚的季节,年初一和奶奶约好,过几天,天气暖和了,带她回她娘家看看。九十多岁的奶奶一说起回娘家满眼放光,那种期待的眼神,就像小孩子即将得到心仪已久的玩具那么兴奋。奶奶感慨道:“还是现在的社会好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赶上我以前起早贪黑一大天走的路多,不遭罪车里还挺暖和。”(奶奶的娘家离我们这里有一百多里,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里,多数是靠她自己走路回去的,常常从凌晨三四点钟走,晚上人们该休息的时候才到。)是啊,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奶奶,简单的一句话说出了社会发展的速度,也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有种发展叫中国发展,有种速度叫中国速度……”耳边又响起电视里男主持人浑厚有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