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奇】老家的冬天(散文)
老家的冬天,是直率的,直率得“只拼着精光的筋骨”(徐志摩语)。直率的,风不必拐弯,雪不必躲藏。老家的冬韵,被一遍遍冬风刷新,被一场场冬雪粉墨,将不一样的温度注满了它裸露的胸膛。
一
不喜欢说“故乡”二字,我隔三差五从市区往南走,一定要从老家东面的公路经过。老家是老了,但我总觉得“故”字不合适,因为我还算是看着老家老的,并无“故旧”的旷日之感。
我的老家在胶东半岛靠海的一个山村,名字“南桥头”。那座桥老了,老家也老了,似乎冬天也是古老的。村西有新楼,是新村,不属于我情感安放的地儿,只有羡慕的份儿。老村老街的老,释放着慈祥,更适合游子来此缠绵。
冬天了,老家更老了。不加一丝的修饰,尽显老态。删繁就简,素面对我,就像一个被时光挑拣出来的东西,蜷缩在一个山包之中,又好像是怕被岁月折腾,身处世外,她的每一个毛孔都渗透着苍凉之意,老家像是等待我来温存的。时间走到冬天,越发敛静起来,好像故意收藏起了五色盘,封存起来,不着一丝的杂色,一幅苍老的样子,所有的温度都戛然停止在冬天里。哦,她需要休养生息,这是安享的节奏,我可能读不懂她的这个状态,每次都无言地面对着。
在我的心中,老家曾是鲜活的,一切都不应该沉静。现在只有风不安分,撕破沉静的氛围。天不高云不淡了,都被沉静的气质吸引到村的上空,相距很近。没了艳阳普照的朗静,没了晨雨迷蒙的温润,没了百鸟争鸣的节奏,甚至看不到谁从出村的路上经过,仿佛是为了发酵一坛酒,将时光封闭得死死的。我突然生出一种怪怪的情绪,老家是否是在无言地控诉着我曾欠下她的什么?哦,欠下很长一段疏离的感情啊。只是因为我走着“落叶归根”的逻辑路线,老家无奈地收留着我,显得并不热情吧。其实,过于热情我反而受不了,是受之有愧。我突然喜欢上麻雀了。麻雀是无惧干冷孤独沉静的,总是可以在一切不适合歌唱的时候,仍然欢歌。它们在自己的低吟浅唱里,给老家一点声音,我想站在村东的大砚山上喊几声,回应麻雀的叫唤。微小的翅膀,在村空上划不出曲线的美,没有什么与之呼应,麻雀的经过,留下的是伤感的痕迹。如果没有麻雀,老家更静寂得令人可怕。
阳光似乎只为了应付公事地照个面,马上就沉入村西的钓鱼台山后。哦,是的,太阳无法和黑夜抗衡了,黑夜降临,我还站在村东的公路,任凭黑夜包裹着我。月亮息影,星辰隐匿,树木也失去了功能,不再擎着月亮,不再撩拨着星星,就连那个广场,也没有了广场舞,老戏台依然站在高处,还在冬夜等着一场戏,我没赶上。人们都在冬夜里,守着暖炉,坐着火炕,哦,是在用涅槃的方式,等待春天。我想挨家叩门,告诉我的乡邻,春天来了,但我不是春风,他们不会在乎,不会开门的。
二
我不能做假设推理,老家如果没有了风,会是怎样的沉默和死沉,甚至我不敢说“无风”两个字。早年是没有天气预报的,风照样会如约而来。天天和风厮磨,感觉风就是北方村子的风骨,是我童年每日必见的客,过客太多,风不是。每一次风都像新的,尽管我处于半岛,风很大,但我愿以诗意的情怀拥抱风。如刀一样犀利,我喜欢风中跑;如箭一样在耳畔飞,我喜欢如箭的速度;如野马一匹,我喜欢驭着风穿行于村子的大街小巷。这冬风啊,没有经过红花绿草的过滤,没有受过百鸟翅膀的剪裁,弄不出“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意,只有棱角,只有粗犷。南国的风似温柔的女子,半岛的风则是汉子的情怀啊。一点也不将就,一点也不含糊,任性地刮,连家门口受到房屋庇护的草垛也要去撕扯下几把。所以,我的性格也是调皮的,不在乎温柔为何物,做事也是像老家的冬风,不会缩手缩脚,不会谨小慎微,更不去察言观色。无法改变的是冬风的脾气,更无法改变的是冬风对一个人的性格熏陶。性格养成的逻辑,都是带着地缘色彩的,我乐于接受我的性格。
我又觉得风和我的老家有着不一般的默契和约定。风总是不会把生活吹得一团糟,对付风的脾气,老家人有着特别的办法,绳索和石头都用上了,于是风再大也吹不坏万物。树,百年老树依然风动于时空,叶子不因季节而自然落,被风扫光,颜色如素面,暗黑沧桑,但风抚摸着树枝的筋骨,成为一种精神的意象,如利剑刺空,似手臂宣誓,信念不灭,也不倒。风不管考验多少次,树木都无惧地迎接着,即使断枝,即使倾斜,即使枝丫光秃,即使遍体鳞伤,意志的力量在树木上做了鲜明的写真,每当看见冬风里的树木,我不会生出怜悯,而是获得很多精神的隐喻和类比。本来应该经风的东西,放在无风处,会不会活下来,都是存疑的。被风折断的粗如臂弯的树枝,不要觉得它是忍着痛在冬风里呻吟,它是唱着铿锵的诗歌,带着节律和美感的。每读,我就把这个意象和风骨联系在一起,唤起“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的特别美感。我很幸运,无断臂残身,于是我生出同情,树木不知人间还有痛惜意,依然残象对天歌。
其实,也不能完全接受那种粗犷,粗犷之中有细腻,风勾勒出半岛村落的旷野气氛,原来冬风是为了春天,残枝冗叶,可能碍于树木之春的萌发,于是冬风带着冬天的剪刀,删繁就简,为了春天的心思而来,所以我喜欢冬风的凌厉骨感。残枝再生新枝芽,我觉得要比一棵不经冬风摧折的树耐看。也许那树木的残枝懂得我,我懂得它。老来恶疾缠身,活不出那个残枝的样子,却愿拿残枝来疗伤,我相信这种眼缘。
冬天,老家的风里已经蓄满了冬天的味道。不见炊烟,但那种熟悉的儿时煮饭散发的香味,依然闯入鼻孔。饮食口味,饭菜结构,依然从香味里可以捕捉到。所以,我一直把老家的风视为有着灵性的魔幻者。我真的想随便推开一户人家的门,凑在他们的饭桌,只闻香,如此就满足了。我知道,风味里一定有让我激动且无法走出来的情感故事。此时,我是最陌生的样子,一旦打破了陌生,带来的一定是比平时更值得欢悦的情绪。我能得到吗?能,我已经在设计着我的情感路线。
三
有时候我生出的想法特别个性化。半岛的雪,那是继冬风之后的精灵,要我生活在南方,如果期待一场雪,那是多么恼人的事情啊。我觉得,冬风暂时收敛住脚步后,树木停止了摇旗呐喊,天空重新布局,雪花便扑向我的村子。我喜欢去看老家被雪涂抹之后的样子,尽管雪下的风物都藏住了,但一下子让我有了还原的意念。门前雪,把脚步捆住;屋顶雪,提升着屋内的温度;树枝上的雪,擎着冰糖雪葫芦,雪可以变成我们这些孩子的武斗工具,子弹在飞,不是电影,是童年的样子。想尽多少比喻,都觉得不合适,于是我在抖落围巾上的雪花的时候,突然停止了手部当作,哦,这是大自然馈赠我和老家的雪白哈达啊。这一袭哈达放置了多少年,依然不忘给游子一个惊喜!
还是想起了张岱的湖心亭赏雪,我觉得那才够情调,也学着他,亦步亦趋去我所在城市的樱花湖赏雪,但赏过之后,我觉得那里还是有点冷。哦,他追求的是一种孤独的禅意,我追求的是可能是皮毛,但我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孤独适合一个人在老家的外围缱绻一番,此时的雪那么温暖,此时的孤独,正好让我把曾经的故事填进去,让雪不再孤独地来。雪来读曾经孩童的故事,千古未变的是雪花,一定也有了求读的欲望。时光和岁月变来变去,始终改不了雪的样子,雪如游子,始终对老家有着不变的情怀。
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眼界里,雪,在老家都是温暖的,有情怀的。据我和乡邻的回忆,没有一年雪会忘记走来问候。仿佛没有了雪,那冬天就成了败笔,成了结构不完整的文章。不必去期待,不必去祈祷,雪就像旧时过年走亲戚,没有约定,是规矩礼俗使然,我常常想,在江南,有谁不生出几分妒意啊。好在时代给了南方人以远距离赏雪的可能,可以几小时跑到长白山看雪,但毕竟那雪是他乡的,看雪是满足一下未见的趣味,但情怀里少了雪的温润,还是遗憾。
此时,万籁俱寂。我更不想冒昧打扰我的老家。似乎在老家,从未有什么风雪载途的概念,所有的雪都躲着我们的少年时,或者那雪就在村庄外围活动,就像此时的我,待在老家的外面。我还是想驾车穿过老家的胸膛,飞快的车轮驶过那条老街,算是告诉老家的冬天,还有一个游子再次拥入她的怀抱。沿街是很多看似如我年龄的人,蹲在墙根,晒着冬阳,眯着眼,不言语,但我的车飞奔而来,他们吃惊地看着,我想停车。可为什么?他们一旦明白了我的真相,一定会叹息起来,说,你的父母无福消受你带来的福分,走得那么早!是啊,冬天的温暖没有留住父母远去的脚步。那些昏花的老眼就像冬风,一下子就戳到了我的痛处,我明白,这是另一种温暖。我迅速逃离他们的视野,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从此经过的外村人。我宁愿相信我的听觉,什么声音都屏蔽了,在每一个紧闭的门户里,一定有着准备年来的忙碌,他们在礼拜着年份,在用一口锅蒸煮着烟火。他们不用管我,我怕打扰了他们专注的眼神,协调的动作,不要乱了他们恭敬岁月的心。
四
曾经羡慕江南的烟雨,朦胧里任何一点发现都是惊喜。有人说,烟雨抹掉掩去了一些风景,是为了记住最出色的东西。曾把感情给足了江南的秀山绿水,觉得生活在那里,从未有过风雪的来袭,是多么幸运。不过,我还是喜欢尽收眼底的通透感。老家是不适合田园牧歌式的描绘,而是“风萧萧兮”的冷峻,甚至有“古道西风”的震撼。我最终认定,我是不适合在柔软的江南里活着的人,太软,我怕情感的泪水无缘而流出。季节交替,周而复始,暖春如怀,热夏似火,凉秋宛若一杯冷饮,寒冬恰似一场酒席的暂停。一年之中,那么清晰的季节分界,日子马上有了每一天的性格,从不在一年里重复一个旋律,把老家的样子分成音乐剧的第几章,都有着恰当的理由。于是,我每惦念老家,就在心中吟着一首“暮村田歌”的旋律,缠绵着,兴奋着,甚至连那首《赛马》曲子都无法比拟老家的冬季节奏,亢奋,我听得见自己骨节跟着作响。
我庆幸能够在无事烦扰的时候,走进老家季节的最深处,倾听老家的呼吸,也把我的心声弹奏给老家听,一定会像光盘刻录声音,记下起伏的心率。
老家的冬天,骨子里都是灌满冷意,但从不失去温暖的度数。我的心,我的阅历,我的驻足,全因温度。
老家的人也喜欢“老有”那个字眼,我想学着说,老家的冬天老有温度呢,暖着我的童年少年,又焐热了我的老年时。
每年的冬天,都可以来老家面前,用心声问候,这是多么好的待遇啊,就像当了基层干部,可以在冬天的年底走进百姓中,慰问,唠嗑。我的身份更容易被接纳,我不必给老家问寒送暖,我是来取暖的。
2023年2月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