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情】漫漫人生路(散文)
一
2002年春天,我在明星镇小学教书,接到妻子的电话说,四哥喊我回家抬三门柏木立柜,他要搬到花园小区了。我问,四哥要把立柜卖给我们吗?妻说,四哥不差钱,是把立柜送给我们。妻的一番话,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让我百感交集,久远的往事又历历在目……
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入射洪师校,1981年8月参加了工作成为一名乡村教师,那时收入甚微。1984年,距母亲去世已整整三年,距父亲去世快三十年,因母亲生病到去世欠下了不少债务,当时,我还过着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生活。那年秋天,我从明星公社七大队小学调到离中心小较近的十一大队小学教书。 鉴于我自身条件的困难,兄嫂们都苦口婆心劝我当上门女婿,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妥协了。于是,他们四处托人打听有没有入赘的家庭,好将我早点儿“嫁”出去,了却他们的这桩心事。
那个年代,国家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多子女家庭比比皆是,要找一个纯女孩的家庭并非易事。在哥嫂们的张罗下,我先后认识了吴姑娘、李姑娘、龙姑娘。高中毕业的吴姑娘是四姐妹中的老三,教过村小幼儿园,她嫌我土得掉渣,交往几次就说“拜拜”;小学肆业的李姑娘,她的哥哥于1981年7月涪江涨大水被淹死,她在区川剧团唱花旦,一见面我就被深深迷住,对她魂不守舍。可我单相思三年,她却闪电般投入供销社一个顶班小伙的怀抱;初中毕业的龙姑娘,她的哥哥是我的同学,省供销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天仙区供销社当会计,她顶父亲的班进入县棉纺厂当纱妹,我们苦恋几年,可她一进城就变心,与长她10来岁的工友很快擦出了“火花”……生活的穷困潦倒本就压得我喘不过气,感情上的坎坷更让我雪上加霜。
1984年秋天,在好心人朝华嫂的牵线搭桥下,我认识了邻村的一位女孩,她属兔,比我这鼠兄小3岁半,曾经在村小学代过课。她的父亲是马林局伐木工人,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朝华嫂说,女孩知书达理,不嫌弃我一无所有,愿意与我同甘共苦,我将信将疑。
记得那年十月的一天,我受在天仙区供销社工作的一个同学之邀,去参加他的结婚典礼。从明星到天仙大约六十公里,骑着旧自行车,我翻山越岭整整花了六个小时,一路打听到婚礼现场时,酒宴早已散了。次日,返校途经柳树沱,身上仅剩2元钱。在等待姑娘从家里赶到柳树见面的间隙,我去街边书摊购了三本处理的《小说选刊》,花去1元5角。朝华嫂身后跟着一位年轻姑娘,她对我耳语道:“姑娘21岁,想找一位公办教师,就看你们有这个缘分没有。”
堂姐国会家住柳树上场“行店子”,朝华嫂叫我们在国会姐家里相亲。姑娘穿着草绿色上装,棕色皮鞋,短发,中等个儿,圆盘脸。朝华嫂简单介绍了双方的情况,之后,她与国会姐借机先后离开了,只剩下我们两个孤男寡女独处一间光线暗淡的小屋,双方一时都找不到话说,很是尴尬。
我心不在焉翻着《小说选刊》,端坐在对面的她悄悄问:“给我看一本好么?”
我眼睛一亮:“你还喜欢看书?”之后,便有了简短交谈:
“你初中毕业?”
“高中。”
“哪年在哪校毕业?”
“81年,柳中。”
“没有参加高考?”
“参加了的,预选没选上。”她脸上泛起红晕。
“没有复读吗?”
“弟弟妹妹要读书,奶奶年纪大,家里缺劳动力。”
听她这样一说,我觉得她是一个懂事的姑娘。渐渐地,我们话语多起来,气氛也越来越融洽。
中午时分,朝华嫂同国会姐进屋了。她们建议:如果双方没有意见,就在食店里一起吃饭。
我一言不发,我知道去食店吃饭,该我买单,可衣袋里仅有5角钱……
国会姐看出了我的尴尬,就在家里给我们煮了两碗面条,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临别时,姑娘说,她回家同父母商量后再作决定。我虽然心里喜欢,但没有勇气当面表态。我认为,自己这么落魄,她难道不介意吗?姑娘借走了一本《小说选刊》,那时候没有手机这样方便的通信工具,只口头上告诉了双方的住址。
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姑娘割了一斤猪肉,骑着自行车,不顾村道难行,独自到学校看我来了。我高兴地要留她住一晚上,她同意了。谁知,那晚上风雪交加,大雪封门,而且雪一下就是七天,姑娘无法返家了。第一个晚上,我与同校的公办教师陈仲仪同铺,姑娘住我寝室。第二天晚上,陈老师早早吃过晚饭就去山下农户家中串门了,久不归宿,他的寝室门也紧锁着。学校没有通电,牛肋巴窗户没有玻璃,也没有塑料薄膜挡风御寒。寒风从窗外吹进来,像刀子刮在我们身上,我与姑娘都衣着单薄,直冷得浑身筛糠,我进不了陈老师的寝室,就只好慢慢地上床抱团取暖,演了一场真正的“风雪配”。
谈婚论嫁,不花钱那是假话,只是多花与少花,反正多少都要开支。好在岳父岳母心地善良,不要“彩礼”,我实在过意不去,就厚着脸皮向二哥借了200元钱,自己购材料,请木匠做了一个当时结婚很时髦的三门柏木立柜。我先前制了一个三屉写字台、两个小木柜、一张圆桌、一个木质洗脸架(那是我为自己打算当上门女婿筹备的嫁奁),运到女方家,请人用红漆一染,算是妻子的嫁奁了。制做三门立柜,材料工钱、生活费大约花了130元。剩余的钱,我用来购买柴米油盐、买酒买菜,又向一位学生家长赊了半边猪肉,请来乡厨子,于1984年腊月十四在那个异常严寒的冬天,欢欢喜喜办了婚宴,终于将心爱的姑娘娶回了家。
记得举行婚宴时,哥哥嫂嫂帮忙筹办的是10桌酒席,该请的客都请遍了,结果是“穷居闹市无人问”只稀稀拉拉坐了8桌,收礼金247元(那时礼金普遍2-5元),入不敷出,赤字高达200元!加上先前向二哥借的债务,我真就成了“负翁”。万幸的是,结婚那天,四个哥哥每家送来50斤细粮(大米、干面),宴席剩下的肉炼了一盆油。岳母送来几床棉被,我和新婚妻子才没有饿着冷着,日子也能维持下去。
家里没有包产地可耕种,妻子成了脱产农妇,我将她接到山村小学朝夕相处。妻子除了做家务活和织毛衣外,还帮我备课改作业,写通知书填学籍簿,为我抄誊稿件。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从小就有当作家的梦想,妻子的帮忙,为我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著,提供了宝贵时间,也为我“爬格子”和高函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八小时工作之余,我一头扑进书的海洋,如饥似渴地吸吮知识甘霖。
1985年春天,妻子怀孕了。为了偿还沉重的债务,我们把一分钱看得比磨盘还大。大部分债务是在学校总务处借的,校长开恩,同意从工资中逐月扣除借款。41.50工资,月月扣个精光。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不能按时缴纳学杂费,一到期末,学生的欠费又毫无悬念地落在班主任头上。这样,我欠学校,学生欠我,一月又一月,剜肉补疮,艰难度日。
我家与岳父家相距不足四公里,家里即使吊着锅儿当钟敲,我们也无脸向娘家人诉苦求援,免得岳父岳母误认为宝贝女儿落入“苦海”而怄气伤肝。幸好妻子从来没有嫌弃过我,与我都是抱团取暖相敬如宾。
1985年3月8日,记忆犹新这一天春雨绵绵。二哥步行四十公里,气喘吁吁来到学校找我。
那时,二哥家里也同样穷,他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分别13岁、11岁、9岁,都在上学,数九寒天,常常打光脚板跑来跑去。我结婚前,听说二哥家刚卖了猪准备修建沼气池。我厚着脸皮向二哥借钱,他咬紧牙巴将卖仔猪唯一的两百元钱倾囊相助。我感激不已,一再承诺婚后一定偿还。哪知婚后,我欠的债务如雪球越滚越大,偿还兑不了现,无奈当了“老赖”,连春节都不敢回老家,我常担心二哥会突然来学校向我收帐,越是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出现了,二哥突然来学校叫我还钱,我真的不知该如何面对。
原来,二哥家修沼气池已开工,水泥沙石运到家门口,建材老板堵在门口要收钱。于是,二哥迫于无奈,只能在下雨天撑着雨伞,翻山越岭来到学校向我催债。那时交通、通讯都不畅,二哥也不知道我在明星公社哪个大队教书。他冒雨一早出门,一路打听,翻山越岭了整整5个小时,才在放午学前赶到我所在村小。一进门,二哥双手一摊:“兄弟,把钱还给我吧,我真的憋得没有办法了!”可我身无分文,哪有钱还债啊?况且,这是两百块钱元巨款啊!顿时,泪珠儿在我的眼眶打着滚儿,欲滴未滴。二哥眉头紧锁,一副收不到钱就不走的架势,令我和妻茫然无措。
午饭后,我没精打彩出门去借钱。可到哪里去借呢?欠小学总务的账还未还完,再去借,分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到平时关系不错的学生家长处去借吧?也许会发生奇迹……结果,我转了大半天,求爹爹,告奶奶,磨破了嘴唇,最终还是失望而归……
二哥离开学校时,一再叮嘱我尽快把钱送到家里来,不要借钱一张脸,还钱一张脸;做人要讲信誉,好心把钱借给你救急,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像什么话?
二哥的一番话犹如针刺在我心里。送他走后,我浑身像散了架,咚的一声倒在床上泪如泉涌,嘤嘤嘤啼哭起着。妻子看到我伤心欲绝的样子,也陪着我泪水涟涟起来……
二
“老张,未必然活人拿给尿憋死?你不是借钱制做的立柜吗?反正放在家里也没衣服装,不如卖掉还债,渡过难关!”妻子的一席话,恰如茫茫大海中夜行的轮船看到了航标灯。
立柜卖给谁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大哥,他的女儿与我妻同年出生,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需要嫁奁……
大哥比我大20岁,曾经在明星公社兽防站工作10年,当年恢复高考,他力排众议,资助我到明星公社初中插班复习,吃住在他寝室一学期,我才考上中师,毕业后当上教师。可以说,大哥有深恩于我。他在一年前调入本地兽防站上班,便于照顾家人。
一个星期天,我同妻子步行回家。我径直进入大哥家,泪眼婆娑向大哥大嫂说明来意,家中能唯一值钱的就是那个花了130元制的三门柏木立柜,又漂亮又结实,想把它以成本价卖掉还债……
大哥听完我的诉说后,眉头紧锁,隔了片刻,他才神色凝重地说:“兄弟,你也晓得,哥哥盘养了五个孩子,日子也不好过,当兽医一个月才领二十七的元工资,七张嘴巴要吃要喝,家里也实在想不出办法。但是,兄弟有困难,当哥哥的不可能袖手旁观。兄弟之间好说,我去找一百块钱买下立柜,也算拉兄弟一把…… ”
听完大哥的话,我真的无言以对,心凉透了。我一言不发,头也不回地跨出了大哥家……
我打算去三哥家求助,考虑三哥只养育了两个儿子,不需要嫁奁,并且家里经济也同样据拮,只好作罢。
最后,我想到了长我六岁的四哥。虽然四哥养的是两个女儿,大女儿才四岁,嫁奁一事无从说起,可四嫂结婚时,空手来到张家,她也需要一个梳妆台(三门立柜中间有梳妆镜)。四哥同四嫂商量后,爽快同意支付130元买下立柜。
下午,我眼含泪花将十三张十元钞票(那时最大面额是十元)送到二哥手中,二哥表情严肃,一言未发,顺手将钱递给二嫂 。二嫂数了又数,抬头说,我就说幺兄弟有钱哇,剩下的七十元钱,尽快送来,免得你二哥又往明星那个鬼旮旯跑,脚都跑烂了。我一言不发,悄悄退出二哥家。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几天后,岳父知道我卖立柜的事,咬牙切齿破口大骂我是“败家子”“闺女嫁给你倒了八辈子鬼霉!”我自知理亏,每次同妻子回娘家,头都埋在胸口上,连大气也不敢出。我与妻暗自商量,后面想方设法尽快还清债务,再请能工巧匠定制一套漂潭亮亮的组合家俱。
1986年暑假,我带走了家中所有的现金,只身赴马尔康深山老林看望岳父。那时女儿才8个月,呀呀学语。一天,女儿生病了,哇哇啼哭。我不在家,妻又不去向邻居开口借钱,只好顶着骄阳,怀抱浑身发热的女儿,背着几斤干胡豆杆到集市,卖了1元3角钱,治好了女儿的病。我从马林局归来,听妻子饱含泪花对我说起这件事时,我那个争气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
1987年,我参加成人高考,被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函授班录取,每期都要去外地参加面授和考试,需要花不少钱。妻子全力支持我深造,将来有更好的前途,一人既教幼儿又帮我教六年语文,默默吃苦,毫无怨言。
1992年夏天,我五年制本科函授毕业,几所高完中向我伸出橄榄枝,我却一一婉言谢绝。我为明星山村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啊!我利用八小时工作之余爬格文,在报刊杂志上不停发表文章,月月有可观的稿酬,贴补家庭开支。有一次,我以卖妻嫁奁还债一事为素材,写了《卖妻嫁奁度难关》一文,刊登在当地报刊上,认识我的朋友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说我是编故事的高手,是当代的蒲松龄,天底下哪有这么怪的事情,一位堂堂公办教师,居然为200元债务,狠心卖掉了新婚妻子的嫁奁。
作者以倒叙的方式展开自己漫漫人生路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夫妻俩在贫困的生活条件下,不屈不挠没有向困难低头,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无论作者如何贫困,妻子都不嫌弃作者,而是与作者一起并肩战斗。体现了作者夫妻俩的相濡以沫,伉俪情深。
作品结构脉络清晰,情感真挚感人,细节描写细腻传神,心理描写真实可信。作品充满正能量,是一篇励志向上的励志文。
佳作欣赏学习,祝作者夫妻俩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