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不舍】回家(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不舍】回家(征文·散文)


作者:静雪 布衣,33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3160发表时间:2023-02-08 13:29:42

2018年的5月11日,是一个周五。半晌午的村庄,像一只晒太阳的猫,静静的,一辆白色的车缓缓地行在村心路上。平整整的水泥路泛着青白色的光,带着村庄特有的弧线,像一条飘带般横搭在村庄的腰间。
   路旁一处没有围墙的院落里,五棵高擎的大槐树,像一只张开的大手,好似在说,来这里,来这里。浓荫罩住了四间里生外熟的房子,车悄无声息地隐入其中,停了。
   坐在副驾驶座上的老人,一双含着泪水的眼睛,从进村开始,就在老槐树的指引下,追寻着。但到了院子旁,他却只是看了一眼,就垂下了头,左手抬起来,空摆了一下,撑在腿上,不再言语。坐在后排座上的老妇人,使劲攥了攥掌心里的铜钥匙,看着屋门上,那已然风化的,缠绕横插锁的粉白塑料袋,轻声说:走吧!车没有按照以往的惯例,调头回转,而是一路向东,越加深入这个地处鲁西北的小村庄。
   老妇人不时指着某个院落或者胡同,轻声说这曾是谁谁家,现在这家人的去向,老人不吭气,只是轻点头应。路过昔日里最繁华的湾边空场时,老妇人说,现在没有人在这里拉呱(闲聊)了,你熟悉的那些人,大多已经不在了。
   也不过三五分钟的样子,车从村东驶出,又绕到了宽宽的村村通公路上。回望包裹村庄边缘的新院子,真好似给老村庄打扮上了红围巾,恍惚间变幻了世界,瞬间阻隔了想念太久的熟悉。公路两侧,蔬菜大棚露着天,大块小块的麦田间,早没有了老人记忆中的石磨坊、红砖厂。老人眼里的泪光悄然熄灭了。车绕过半个村庄,到了村西南边,一片高高的白杨树旁,一块麦田中的几个坟茔,定住了老人的目光。
   司机下车,和老妇人一起,顺着泥泞的小路走向麦田的深处,一缕青烟扶摇直上,老人站在车旁,嘴巴蠕动着,声音却被梗住了。一个与他模样相仿的老人,跌跌撞撞跑过来,一把抱住老人,失声痛哭:这是怎么的了?怎么的了?怎么要这样?哎呀,哎呀,三哥,我对不住你呀,我没能耐呀,我心里难受呀!
   我站在老人身边,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对老兄弟,我的爸爸和我的五叔。远远地看着我娘和大姐相互搀扶着走回来,两个人的裤腿上满是泥土,脸上仍挂着泪珠儿。看着痛哭的五叔,大姐的眼泪又像决了口的水阳沟,我们站在地头边边上,看看坟茔,又看看村庄,看看彼此,又看看正开花的麦子。
   不觉间,日头挂在了远处的树梢上,娘说,咱该走了。
   我还上学时,总是顺着这条路走,路西边的水沟旁,在这个季节,会长着一些野草。上学时看看位置,放学时就省了再找的劲儿,可以打上一些。那时的路难走呀,尤其风雨天,再就是上学时刚吃过饭,肚子即便撑得鼓溜溜的,也是一个水饱,放学时肚子饿得瘪瘪的,再背着草,那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呀!爸爸终于说了话,他转过头,看越来越模糊的村庄。穷极所学,也无法形容他的眼神,就像我们如何也走不进他们所经历的人生一般。
   清明、十一,或者远方的那些亲戚回来,再就是想回来就回来,没有必要找原因,回家一次就这么难吗?我暗忖。但这些看似稳固的原因都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一个连一个地落了空。突袭的疫情和爸爸的病,成了双至的祸事,回家,成了我们背着父母常说起的话题,却并不是之前意义上的回家。
   对于爸爸到了老院,却没有下车的事,我多次表达了不理解。他想了那么多年的家,只是下车,打开屋门就可以见到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灶台、火炕、躺柜、炕桌,就能感受到奶奶曾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的痕迹和气息,可以真实触摸到承载我们小家成长的老物件儿,怎么真的到了,却选择立即离开呢?
   我总想,如果爸爸当时下了车,真的走入了那个院子,他的遗憾真的会少很多。他肯定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到家乡,他只知道,这次回来,见到了从外地回来的叔伯二妹,还那么年幼就离乡远走的小姑娘,现在也是古稀老人,二妹认真倾听那些她早已忘记往事的样子,肯定触动了爸爸的心。于二姑来说,有了年幼时不得已的远行,才会有如此长时间对家乡的想念,值得庆幸的是,时间阻隔不了血脉和亲情,那么距离就不是问题,不管几千里的路,二姑总要回家再看看。
   从一派团聚的热闹中走出后,爸爸没有说什么,大姐却将车开往一条无名河之隔的村庄。或许在大姐的心里,这才是此行最重要的流程,反正在那时那刻,大姐没有丝毫的犹豫,坚定地开向父母不管离开多久,都始终不动不移的家。
   再次从家乡出发后,家的现状,像一根软刺一样,无形地扎在爸爸的心里。我甚至把爸爸病的起因,归于他关于家乡那些难以释怀的心结。爸爸整个病程长达十八个月,在院时间十个月,他的病房有一扇向东的窗子,可以看到医院的停车场,和一墙之隔的小区内马路。晨起,车驶向外,工作,谋生,夜幕降临时,车一辆一辆归来,是一个个小家最素常的日子。
   爸爸躺在病床上,常看,我坐在小板凳上,也跟他一起看。突然想到,我在异地求学军训拔军姿时,总看操场旁的一列法国梧桐树,我想当然地认为,树那边,就是我的家,那么家人就在我的不远处,就是靠着这样的想法,扛过了最艰难的军训,乃至之后漫长的求学时光。
   是不是,爸爸也会若我当年一样,他目光所及的最远处,就是他想念的家乡呢?
   爸爸是少小离家,19岁离家当兵,复员后辗转多地工作,他曾多次把奶奶接到身边照顾,但自在惯了的奶奶,不喜欢在小房子里被束缚,待不了多久就要回家。爸爸工作忙,总是安排没有稳定工作的娘,代替他回老家探望、照顾。奶奶一直住的房子,就是爸爸和娘多方举债盖上的院落,当时穷没有建围墙,之后习惯了敞亮,始终以老槐树当篱笆。奶奶住的久了,二爷想当然地把房子认定成祖产,他的人生中,好像把二儿子送出去,和把这房子占过去是他唯一的信念,而我家一墙之隔的他家院落里,哪怕一根柴,一枚西红柿,一个玉米,都与奶奶无关。奶奶或许也想把这碗水端平,但她就是一个从四十岁就守寡的老太太呀,她又有什么本事,让二爷可以弄懂他的穷,与别人无关呢?在奶奶离开后,二爷说了很多次帮忙代管房子的话,娘都没有搭理。嫌隙并非从这时起,但却到了无可修补的地步。
   对于家里的兄弟姐妹,爸爸信奉一条,亲情之上,但爸爸的无子,成为他兄弟眼中的软肋,分家不给一砖一瓦,养家却要爸爸当主力,谁家有事,别人家是帮忙,爸爸是应该应分。尤其爸爸拒绝了二爷过继给二儿子的矛盾出现后,一大家人就占了好几队。家就像一袋种子,原本家人合力种植,都可以过上好日子,但心不往一块使劲,最终麦子种出来了吗?或许种出来了,但有人吃撑着,有的饿瘪肚,本应无价的兄弟情分成了讲说事情的条件,成为不管奶奶的理由,这是爸爸最难接受的。
   爸爸没有力量把四分五裂的家再糅合到一起,他只能选择保持距离。到爸爸临终前,让我们在这里买墓地,我们把他留在我们生活了三十年的城市后,我才后知后觉地懂得,爸爸之所以过家门而不入,是不想过多地暴露出他想回家的念头,这种隐忍,是不让在他离开后,我们想到家乡的老院时,更多的是悲伤,而忘记了他所依恋的初心。在生命的尽头,他选择放弃,也或许是看透了相爱相守才是家,不能给女儿们留隐患,不能再让她们经受自己所面对过的艰难抉择,他用不回家,来对我们做最后的护佑。
   爸爸离开后,我们为他树了他心心念念想给爷爷奶奶树而终不成的墓碑,每次去看他,我们姐妹都像爸爸还在时,争着抢着跟他聊天,仿佛想要得到他更多的宠爱。墓碑前摆满他爱吃的食物,我们用自己定义里的虔诚,来进行每一次节气里的祭奠。每次离开时,我们会收拾好一切,在别人看来,这里好像没有人来过,但我相信,爸爸知道我们来过,他也知道我们离开他时,有多么的不舍。
   村庄的消息总是经停娘后,传递给我们。诸如很多在外工作的,大多没有选择回家入土为安;家乡修路、防疫、爱心团队中,仍有我们姐妹的付出;乡亲们每每路过我家老院,总说起这里曾居住过的那个守寡将近半个世纪的我奶奶,还有曾为家乡做过贡献的,心善仁慈的我爸爸。老房的木格窗褪了颜色,满是灰尘的玻璃,齐整整的,映着流动的村庄。娘说,这就是家乡对咱一家人最好的评说。
   若他们知道,爸爸在当年曾那般的不舍离开,那些仍坚持迂腐思想的家人们,是否会挣脱思想的禁锢,真的走出来呢?我不知道,我只晓得。爸爸对家乡无怨无悔,我们也终将释怀。
  

共 32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乡音乡情,父老乡亲,都是游子魂牵梦绕的无法释怀的乡愁。父亲少小离家,一直在外工作生活,老家有兄弟姐妹,有远亲近邻,还有故去的父母。父亲也想叶落归根,也想故去后躺在家乡的土地上,一直陪伴着父母。可在奶奶去世后,父亲的兄弟,以父亲没有儿子为由,想私吞父母当年举债盖的院落,为此,父亲与兄弟间有了矛盾。父亲最后一次回乡,过家门而不入,是不想过多地暴露他的思乡念头,也怕女儿们回乡祭奠而伤感。所以,父亲生前留下遗嘱,故去后,留在他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城市。父亲的隐忍,让女儿们感动与理解。文章情感真挚,描写细腻,场景化强。佳作,编者推荐阅读!【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208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吴桐        2023-02-09 20:35:22
  穷极所学,也无法形容他的眼神,就像我们如何也走不进他们所经历的人生一般。
   看到这句话,我竟哭了,看到开头的描写是那么静谧和温暖,再结合题目我以为是一场温暖的探亲之旅,没想到深入进去,更深的是难过和悲伤,爸爸那一辈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离开家长的,除非伤透了心,做儿女的却又无可奈何,在文字中在生活中,我们都看到过同样的事,只希望作者能够坚强,再读自己的文字时不要难过。好文,值得我们学习!
轩窗听雨,淡看似水流年。
回复11 楼        文友:静雪        2023-05-08 22:31:27
  谢谢亲爱的吴桐妹妹温暖留评,很抱歉回复来迟。正如你所说,再读文字,确实少了当时的痛苦,而多了很多庆幸。还好,在当下的时光中,我们都无怨无悔。
12 楼        文友:风逝        2023-02-09 21:27:01
  家是什么?读着作者沉重的文字,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表面看来,家,是为你遮风挡雨的房屋,但是,作者父亲过门不入心心念念的故乡老屋,原因在哪?他想护佑日夜照料病痛中的他的妻女,所以,不能流露出想回老家承欢自己父母的坟前的念头。如此想来,家,是关爱满溢的亲情,是共同相伴的美好,是父母给予的疼爱,手足之间的扶持……
   此文真情动人,细节感人,内涵醉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2 楼        文友:静雪        2023-05-08 22:35:16
  谢谢亲爱的风姐姐温暖留评,很抱歉回复来迟。这段时间又发生了很多事情,当初我们的选择,我们始终坚信,始终无怨无悔,我相信,父亲也是一样。
1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3-02-10 18:27:09
  家是故乡,故乡是家。然,在人性之光的烛照下,有诚心的扶持和大爱,也有因利益驱动、贫而自私的算计,父子爱、手足情也就呈现出了多元的样貌。病重的父亲过家门而不入的心有戚戚,寡薄至于残忍的二爷,如在目前,令人心悸。不管如何,亲情在哪儿,故乡就在那儿,家就在那儿,就在相亲相爱的家人的心中。以一次探访归乡远远相顾的情节,钩沉那些亲情的温爱与利益的纠葛,散文诗一样的语言道尽了心中之涩苦,并从那涩苦中品尝了亲情之甜。佳作。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13 楼        文友:静雪        2023-02-13 14:42:13
  谢谢亲爱的雁子姐姐温暖留评,姐姐的读懂,对于我来说是寒冬里的暖,可以牵着我们,走过最迷茫的时刻,而得到内心里终极的释怀。毕竟,父亲回了家,我们的思念也有了安放之地!
14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2-10 22:09:17
  父亲已经走去很远了,但作者的心还一直没有走出来,好多篇文字都是在这样一个故事里转圈子,那些亲情,那些爱恨情仇,一边边地像是过电影。舞台是一个,视角在转换,讲得都是一个故事。想来真是刻骨铭心。我也是从乡下走出来的,但我也深刻体会到,城里人与乡下人的思维里,已经有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不是情亲能溶解的,而是观念在已经不再一个维度里。我有时想,在已经后工业化的时代,农耕文明的亲情就是个伪命题。作者敢于触碰这样的矛盾,敢于将其摊在纸面上,需要极大的勇气。我要为这种勇敢点赞,时代已经到了抛弃伪善与陈腐宗族血亲伪亲情的时候。作者用小说笔法,写的乡村景观真美。
江凤鸣
回复14 楼        文友:静雪        2023-02-13 14:58:30
  确实呀,父亲已经走远了。可就是在一些年节时,总是会有很多往事,被母亲絮絮叨叨,我想,相对于我们内心的脆弱来说,母亲才是最放不下的那一个。听她说到了什么,我就写点什么,有时会想,怎么就不把写一个完整版呢?可又感觉那是一次太过于痛心的追忆,写的人痛苦,看的人也难过,所以,想着慢慢的,文字里的父亲也会渐行渐远了。总归,要告别了。谢谢亲爱的二哥温暖留评!祝福!
15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3-02-11 13:44:07
  读作者此文,读出了父爱如山。家是每个人的温暖港湾,无论出走多少年,无论身在何处,回家的念头其实一直都在。父亲过家门而不入,生生扯痛了作者及姐妹们的心,也扯痛了读者的心。文中所涉父女情,兄弟情,父母情,真挚而温暖.
   父亲不进家门是为了护佑照顾自己的妻女,目光中的不舍,既是对生养之地的热爱及眷恋。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5 楼        文友:静雪        2023-02-13 15:38:48
  谢谢亲爱的听雪姐姐温暖留评,雪姐姐说起不舍征文,一下子就想到了这幕场景,把它留在这里,也算一种告别吧!爸爸有了归宿,我们的痛苦也得到了释放!
16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3-04-12 13:39:30
  家是心灵与肉体的港湾,家能停泊万吨巨轮也能栖息独木小舟,家是无私的付出和接纳。在老父母眼里家是黄昏湖边的搀扶,是灯下互相剪去的丝丝白发,家是一件旧风衣,风也是它,雨也是它。文中展示了一些凉薄的人情。有些兄弟姊妹,叔伯之情也不一定有多亲,也许世上总有些说不清楚也道不明白的血缘亲情有着微妙的隔阂。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16 楼        文友:静雪        2023-05-08 22:30:11
  这些日子又经历了很多,我们更坚定了最初的想法。所谓亲情,还是落到情上,没有了情感,亲缘也就没有了意义。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