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繁华里的老城记忆(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繁华里的老城记忆(随笔)


作者:严真 秀才,137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64发表时间:2023-02-09 16:52:23

日前,在卫辉自媒体看到一个节目,利用侥幸保存的半爿汲县(现卫辉)工人浴池的大门,结合对一位健在老城居民的采访,讲述了工人浴池的沧桑过往。浴池是汲县总工会1952年投资建设的,上世纪60年代废弃。当时解放之初,百废待兴,而把民生项目作为首选投资建设,体现出新国家、新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迥异于国民党政府的执政理念。
   工人浴池属于国营,在当时,设施一流,服务完善,老城仅有的一家私立澡堂,脏乱差,根本无法和国营的相提并论。国营票价又不高于私立的,因而备受欢迎,当时政府和工会都被老百姓称做“公家”,在人民群众心目里信誉度极高。
   记忆里,工人浴池逢年过节,给汲县的工会会员免费发澡票,我父亲是搬运工会会员,小时候,我凭票多次在那里洗澡,因此工人浴池的印象极深。当初服务员还被老年人称堂倌:“来啦,里面请!”“少洗多晾,防止晕堂”“人多地方窄,前客让后客”,迎客、关照、送客,服务口诀一串串,朗朗上口,优美动听,韵味悠长,回忆起来,至今声犹在耳。
   工人浴池的几个服务和勤杂人员,是从街道社会招来的,之前地位很低,一下子开始发工资,进了“公家”门,成了“工人阶级”,近似受宠若惊的自豪。浴池里没有更衣柜,那时候的人少有贵重物品,也没有现在无处不在的隐私,更衣大厅里摆放有十几张小床,供放置衣物。春秋天顾客少,浴后一人一床,可以休息,冬天人多,顾客需要等床换衣服,服务员吆喝:“工人阶级不排队,一个床上坐5位!”让大家相互礼让,同舟共济,服务员也是工会会员,充满了翻身解放后的幸福自豪。
   那时候,工会不是摆设,组织文化体育活动,解决群众生活困难,调解民事纠纷,访贫问苦,工人夜校,扫除文盲,宣传教育,急群众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与人民心心相印。完全印证了歌曲: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完全印证了歌曲: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她改善了人民生活,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工人浴池不仅是卫辉老城的乡愁记忆,挖掘其深层意义,还是近代卫辉工运史的一个见证,让人们深刻理解,解放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之所以得到老百姓衷心拥护的缘由所在。
   笔者记忆中,汲县老城里,与工人浴池同年代的近代建筑,如大戏院、曲艺厅、人民会场、灯光球场、汲县饭店、大礼堂、百货楼、工人俱乐部、汲县老火车站、卫河大桥、共渠跃进桥等,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综合起来就是新中国前期的半部卫辉近代史。新中国是在半封半殖的废墟上站立起来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一穷二白的大地上展开的,上世纪50年代的老城建筑,不仅见证了共和国的高歌猛进,也诉说着道路的探索艰辛。
   1958年全国发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振奋人心的口号,北京十大建筑是楷模,时称汲县卫星的建筑,大礼堂、大饭店、大百货楼、跃进桥等,同时发射开工建设,豪言壮语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可是夜以继日的苦战,拖到年终仅大礼堂草草完工,现已鉴定为危房的大礼堂前途未卜,镶嵌大门两侧墙壁的大理石名牌,一块镌刻的是“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奋勇前进!”另一块是“汲县人民大礼堂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竣工纪念”。接踵而至就是1960年的大饥荒,其他建筑项目如百货楼、大饭店、跃进桥,成为烂尾工程。教训深刻,当警钟长鸣。
   因此,我希望这个选题,媒体能够系列地做下去,让历史诉说,鉴往知来,同时,满足家乡人的乡愁梦和怀旧情。
   改革开放以来,卫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其他老城一样,一些老城建筑被拆除,在老城基址上除旧布新,崛起了现代城市的繁华,面貌焕然一新,我认为,对此,老百姓是理解和支持的,也是欣慰和振奋的。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城市建设时曾经指出,老城建设要注重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留住乡愁。但是,据笔者所见所闻,卫辉如上所述的近代建筑,有的荡然无存,有的拆除在即,有的岌岌可危,而又无法进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那么,如何在现实条件下,不负总书记嘱托,如何留住乡愁,如何让卫辉的新中国“半部近代史”鉴往知来,我认为,这家自媒体的节目切实可行,值得借鉴。虽然原物没有了,通过保存图片和老一辈人采访的口述记录,以及文章描述,有口皆碑,口口相传,同样,可以把繁华卫辉里的汲县老城永久记忆,把人民群众的情怀情愫,载入史册,把经验教训薪火相传,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笔者注意到,这些年,在推介和宣传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方面,卫辉媒体是积极且富有成效的,让明代的望京楼、镇国塔诉说卫辉曾经的辉煌;让远古的比干庙、姜子牙太公泉、竹简冢,宣传卫辉的源远流长,十分必要。但是,对新中国后的近代建筑宣传,我感觉,逊色古代的热情。其实,新中国成立以来,近代史里的卫辉(汲县),有华新纱厂、豫北医专、省第一干部疗养院等著名国家和省级的企业和单位,在豫北城市中,无论经济,还是文化,卫辉地位都名列前茅,与以前历史上明清朝代,“南通十省,北拱神京”显赫的卫辉府相比,不分伯仲,补上卫辉“半部近代史”的宣传、记录短板,同样可以鼓舞人们振兴奋斗,扩大卫辉影响,提升知名度,何乐而不为?
   卫辉的主流媒体是官办的卫辉融媒体中心,新闻报道为主,我想,如果他们来做这样的节目,传播和影响效果,一定更大更好,当然,这类节目归于文艺,卫辉融媒体不做。但是,同样党和政府机关办的《人民日报》有大地,《河南日报》有中原风,《郑州日报》有郑风,《新乡日报》有牧野文艺副刊,央视有《记住乡愁》专题,河南省和郑州市广播电台在新闻联播之外,有对话中原、行走中原、郑州记忆、城市口述栏目,卫辉融媒体中心为什么不能做呢?

共 22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看到的一个节目有感而发,思如泉涌,笔写淋漓。卫辉以前称作汲县,节目里采访老城居民讲述以前工人浴池的沧桑过往时,利用了侥幸保存下来的半爿浴室大门做素材,从而让作者回忆起年幼时去浴室的所见所闻所感,讴歌了工人阶级、政府组织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与共产党。进而,联想到同时期的大戏院、曲艺厅、汲县人们会场、灯光球场、汲县饭店、大礼堂、百货楼等等一系列近代建筑,充满了美好的情怀,更加对新中国充满了信心。时间来到改革开放,卫辉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城改造,新城崛起,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指示,对传统文化保护,延续历史文脉,留住乡愁,是大势所趋。当地主流媒体在推介宣传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方面卓有成效,然作者以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代表性文化建筑也颇有宣传的必要,并列举了国家、省、市三级日报的副刊专栏作为论据,对自己的观点极具说服力。作品回忆往昔,思考当前,感怀过去,讴歌现在,对历史的回忆与赞美,对当前的见解与讴歌信手拈来,值得肯定与学习!欣赏,问候作者!【编辑:林火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02-09 16:53:57
  老师对于眼前的事物及历史的变迁总能思如泉涌,流于笔下,欣赏。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2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02-09 16:54:23
  祝老师写作愉快,健康顺意!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3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02-09 16:54:45
  感谢赐稿柳岸,这里因你更精彩!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4 楼        文友:严真        2023-02-09 20:17:48
  感谢林老师的推荐和精心作的编按,祝老师健康幸福!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