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杀鸡过个丰盛年(散文)

精品 【流年】杀鸡过个丰盛年(散文)


作者:郭辉 白丁,6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3508发表时间:2023-02-11 11:53:33

【流年】杀鸡过个丰盛年(散文) 杀鸡过年,是家乡的风俗习惯。鸡是团年饭的主角,无鸡不成宴。就是现在经济发达,食材丰富,名贵显赫的鲍鱼、龙虾、燕窝、石斑堂而皇之地登大雅之堂,一碟沙姜白切鸡,依然稳稳站在团年饭的“C位”上,傲视同群。
   故乡人因“鸡”读音与“吉”相似,寓意展翅高飞,一飞冲天,故对鸡情有独钟,为办丰盛的团年饭,年年熬年鸡。这里的“熬”,不是烹饪的煮,而是熬炼、圈养的意思。
   心思缜密的村民,离春节还有两个多月,便精心盘算熬年鸡。家庭主男主妇,对自家的阉鸡反复比较,确定一只脚粗、体健的阉鸡,抓起来,关进鸡笼,鸡笼蒙着烂麻袋,不透光,里面黑黝黝。鸡笼放在清静、黑暗的杂物房,每天用细糠好谷喂食。阉鸡在黑暗环境里,食饱睡,睡醒食,饱食终日,养尊处优,长肉长膘。两个月后,春节到了,阉鸡熬成了,长到六七斤重,肉多味香。
   母亲也年年熬鸡,不只熬一只,而是熬两只。保证团年饭有鸡,是一份不容有失的责任。鸡会生病,若熬到挨年近晚,鸡病死了,团年饭上缺鸡,就没有过年的滋味,没有喜庆的氛围。吃一堑,长一智。熬两只阉鸡,有备无患,也有了保险。熬成的阉鸡,杀一只,卖掉一只,得来的钱,购买年货,一箭双雕。
   母亲心细如发,不会假手于人,亲力亲为,不管多忙多累,自己坚持每天喂鸡,每次洗净手脚,才端着鸡粮走进暗房。平时不许我们进去,不是不相信,而是怕人多手杂,带了病毒进去传染给鸡。
   除夕这天,天一亮,村庄炊烟袅袅,家家生火煮水,磨刀霍霍,鸡飞狗跳,人声鼎沸,用大碗盛半碗清水,放一汤匙盐,走进暗房,抓出阉鸡。
   熬了两个多月的阉鸡,毛色油亮,脚粗体壮,力大惊人。身强力壮的男人才能制服阉鸡,一手抓鸡脚,一手抓鸡翅。女人抓鸡头,割颈放血,胆小的主妇,别过头去,目不忍视。家里的狗见状,物伤其类,汪汪吠几声。
   岁月催人老,现实改变人。
   我那年看着母亲杀年鸡,气定神闲,割颈放血、拔毛、破膛、取内脏、清鸡肠、削鸡肾皮,驾轻就熟,干脆利落,一脸佩服。
   母亲笑着说,多年媳妇熬成婆,自己年轻时,见血头晕,闻腥呕吐,哪敢杀鸡。父亲走了后,婆婆年迈,操持团年饭的重任,落在肩上。第一次杀年鸡,硬着头皮,没有经验,阉鸡力大,挣脱了手,窜出家门,一路追赶,鸡知道大难临头,飞上猪栏屋顶,又逃进屋后的山林。几个邻居帮着围追堵截,阉鸡后来被一丛荆棘缠住,才捉住。母亲追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恼羞成怒,手起刀落,一股鸡血喷涌而出。
   自此,无惧杀鸡。
   阉鸡要三煮三浸。镬头盛半锅水,烧开,抓住鸡头,鸡身放进开水中,三五分钟,鸡皮收缩,提起来,浸入干净的冷水中,如此反复多次,鸡熟透后,捞起,滴干水,凉三四个小时,鸡皮抹点花生油,油光闪闪,脆而不裂,鸡肉结实,口感好,色香味俱全。
   斩好鸡,放进大碟。拍一碗沙姜碎,倒入煮香的花生油、豉油,调成佐料。上桌时,将佐料淋在鸡面上,一碟香喷喷的沙姜白切鸡大功告成。盛鸡的碟子搁在饭桌中心,其它菜摆在周围,呈众星捧月状。
   团年饭,食年鸡有讲究,呈家教,彰孝心,显爱心。一家人围坐在满桌菜肴的旁边,饮酒的倒上酒,小孩倒上饮料,喜气洋洋,其乐融融。母亲将鸡脯肉夹到坐主位的婆婆碗里,将鸡腿夹给两个最小未成年的小孩,体现敬老爱幼,和和睦睦。母亲完成两个动作后,兄弟姐妹才齐齐动筷,各取所需。身教重于言教,在团年饭礼教的熏陶下,幼小的心灵,铸成百善孝为先的优良品质。
   岁月悠长,时代变化,多少风雨洗涤,多少美味佳肴诱感,舌尖上的年味未变。
   又逢新岁换旧岁,搅动味蕾的,依然是故乡那一碟肉白皮脆、油亮亮的沙姜白切鸡。

共 14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过年,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民俗。作者笔下的沙姜白切鸡,就是一道不可或缺的团年饭。散文用朴素的语言详细地描写了阉鸡的整个过程。将一只或两只健康体壮的鸡关进鸡笼,蒙上烂麻袋,放进不透光的清静杂物房,细糠好谷喂食,两个月后,进入年关,杀鸡,煮鸡,调味……一道道工序完成,美味隔着屏都能闻得到。散文细节描写细腻,画面感强。通过这些细节,可以读出作者笔下的年味和对那个时代中人们对过年的期盼及寓意,不仅如此,吃团年饭,还起着对后代尊老爱幼言传身教的作用。一篇时代感极强的作品,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218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3-02-13 08:54:38
  因“鸡”读音与“吉”相似,寓意展翅高飞,故乡人团年饭的c位,非沙姜白切鸡莫属。年年熬年鸡就成了家家户户的日常:阉鸡抓住,黑房笼放,投喂细糠好谷。母亲亲力亲为,熬出两只,一只摆宴,一只换买年货。熬阉鸡,杀年鸡,三煮三浸上年桌,团团围坐,食年鸡,母亲也多年媳妇熬成婆,成了团年饭的掌勺人。作品围绕阉鸡,细细碎碎,道尽生活的酸甜与家人的暖情,也彰显中国传统家教和拳拳孝心。用心之作,倾尽爱心。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12 楼        文友:杨敏        2023-02-13 12:43:17
  过年,只不过是个节日,丰不丰盛也不重要,现代社会不缺营养,缺的是人气,缺的是爱。俗话说:有娘就有家,作者用杀鸡衬托出过年的快乐,也流露出浓厚的亲情,仿佛又回到儿时那浓浓的有年味的日子。我娘在,在医院,两年未能回老家过年,我也想杀鸡,可惜娘已没有办法吞咽,唯有这篇“鸡汤”聊我对母亲的爱,感谢分享!
看世间繁华,写人间沧桑!--杨观达
13 楼        文友:吴桐        2023-02-13 22:03:30
  杀鸡过年,鸡是年夜饭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熬鸡还是头一回听说,六七斤重真的是一只大鸡了,临终前的照顾,让鸡在上餐桌前获得了十足的优待,给了它足够的仪式感。当盛鸡的碟子放在桌子中央,大功告成。语言生动有趣,短小精悍,读来意犹未尽!
轩窗听雨,淡看似水流年。
14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2-14 16:38:22
  作者这篇文字美极了,像是一幅地方年节风俗画儿。当然老和尚不这样看,吃斋念佛的老婆婆也不这样认为。我先唱一句:阿弥陀佛。鸡是过年的主菜,它与烧鱼一起上桌,暗喻吉祥有余。作者写的是烧鸡菜,却将重点放在了对母亲的赞美上。少年的我们,在那个穷困的年代,一餐年节饭,全赖母亲的手艺和勤勉。
江凤鸣
15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23-02-15 12:54:44
  作者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杀鸡的过程,过年就要杀鸡,这是家乡人们过年的风俗习惯。作者的母亲从以前不敢杀鸡,到最后杀鸡是干净利落,作者描绘得活灵活现。过年吃鸡,要的是过年的喜气和吉利。吃鸡的时候,作者的母亲先给老人和孩子夹鸡肉,体现着人们尊老爱幼的好传统,也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与祝福。欣赏佳作!
永远红梅
16 楼        文友:石语        2023-02-15 20:18:12
  我的家乡过年民谣里有句叫“二十七,杀道鸡”,我还真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读了此文,觉得大约差不多的寓意吧。很特别的风俗,很有意思的文章。虽然不长,但正应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那句话,且笔力稳健,主题挖掘到位。
17 楼        文友:泽子        2023-02-16 07:20:25
  如今春节人们对鸡肉已经不馋了,对丰盛年夜饭的定义也不是看肉了,而是看谁家年夜饭更健康,更美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杀鸡杀猪都是家有喜事和节日,如今口味富足的我们没了以往的兴致,对食物的追求也许才是快乐之本吧。
18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3-02-19 09:58:1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19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3-02-26 17:11:59
  读作者的文章口水都在嘴里打转呢。“鸡”与“吉”在作者的阐述先居然理所应当的同框,可谓中国的文字太千变万化了。
   那个杀鸡的场景有点残忍,但,正是这一段的描写把我带入到早些年姥姥家过年杀鸡的场景,喜庆大于残忍,美味大于感性,团员大于一切。
   看来作者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20 楼        文友:桑子        2023-03-05 23:24:36
  作为一个白切鸡的忠实爱好者,看到作者的行文,嘴里已然有了白切鸡的那股香嫩。一只美味的白切鸡一口下去鲜嫩多汁,简直满足了一整天的小幸福。或许在当下,白切鸡也是一道再平常不过的美味菜,可“吃鸡”中的吉祥寓意,又赋予了白切鸡太多太多关于过年,关于乡土的怀旧记忆。
宝剑、纸笔、乌鸦
共 21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