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草原上的格桑花(散文)
一
秋季,我与作协荆主席、退役军人事务局王局长等一行前往草原,满怀憧憬和喜悦,去采访一位九十三岁的退伍老军人。
随着滚动的车轮,我心中思绪不断,一直在脑海里勾勒这位女性老军人的形象:那该是怎样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是褶皱如花,讲述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还是银发如雪,叙说艰苦卓绝的惊奇一生?一路上,我的眸中,始终闪烁着期待的目光。
沿途草原的风呼呼吹过,呈现一片醉人的景色。
远处,草原上牛马成群,奔腾的马儿在套马杆下嘶鸣,牛羊自由地奔走,散落在山坡上,河流像一条银白色的带子飘在绿色的草地上,舞动轻盈流动的美。雄鹰在蓝天上自由地翱翔,与风儿携手,邀云儿为伴,俯瞰着无边无际的大草原。马头琴在牧人手中奏出悠扬的旋律,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天边飘来。几缕炊烟正袅袅升起,徐徐地聚成一朵朵白云,芦苇像围着白纱巾的朦胧少女聘婷在湖水中央,一个个蒙古包仿佛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路边,一个正在挤奶的额吉脸庞绽放出会心的微笑。
一大片缤纷的色彩涌入我的眼帘,红的、黄的、粉的、紫的、白的,吐着黄色的花蕊。白的像天边的云彩,紫的像香气馥郁的薰衣草,粉的像娃娃的脸,红的像朝霞,一朵朵随风摇曳。更像无数美丽的少女,在广袤的草原翩翩起舞。
哦,那是我们熟悉的格桑花。
格桑花遍布草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择地生存,种子落地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绽放最美的自己。而且,风雨愈骤,格桑花愈加娇艳。此时,我仿佛看到一位端庄秀丽的姑娘,穿着白大褂,背着咖啡色的医药箱,红红的十字镶嵌在上面显得特别耀眼夺目,她飞奔在草原上,穿行于格桑花之间,也如一朵瑰丽的格桑花,盛开在草原的每一个角落。
在无尽的遐想中,我们抵达了采访地。
二
不出所料,推开门的刹那,老奶奶满脸微笑出现在我们面前,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眼睛里闪烁着慈祥和温暖的光芒。
老奶奶个子不高,身体微微发胖。上身穿着紫红色的线衣,与银白色的头发相互衬托,更加显得精神焕发。我们说明来意后,老奶奶格外激动,热情地摆摆手,示意我们坐下。
老奶奶用手轻拢稀疏的银发,然后掖到耳后。我注意到她的左侧脖颈上有一个大大的肉疙瘩,还往下垂了好多,但她丝毫没在意,依然挺了挺腰板。眼里泛着欣喜的光芒,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她叫于兰,十七岁当兵,是四子王旗的第一批女兵,参军一年后在乌兰浩特第五四司部队当卫生员。老奶奶一脸自豪地说,那时候心里没有太大的梦想,只想去部队亲手摸摸枪,放在胸口感受一下它那坚实的力量和金属的触觉,然后在祖国需要时端起枪,冲上阵地,与敌人痛痛快快打一仗,杀几个敌人,获得小小的成就感。可是事与愿违,去了部队却当了护士。说到这里,老奶奶表情似乎有些遗憾,发出了轻微的叹息声。
我好奇地问,您认识英雄张明亮老爷爷吗?她笑了,说,何止认识。那是我当年的老战友。她皱了皱眉头,他过得还好吗?我说,前几天我们去探望他老人家了,好着呢。
她欣慰地笑了。然后,怅然若失,沉默了许久,长叹了一口气说,我们的战友留下来的越来越少了,他们都走了……说着话,眼角开始变得湿润。
是啊,那些风雨同舟、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战友,一个个都变成了模糊的背影,但那份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战友情却深深印在老奶奶的心间,都变成了记忆中最美的一道道风景。
老奶奶在部队一干就是七年,当时所在部队是绥远军区军干校。她在后勤医院救死扶伤,奔走于各个帐篷之间,保障前线战斗人员的生命安全。她和医疗保障军政干部学校的同事风雨同舟,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业务知识和心理学,还给广大的妇女儿童解决生理疾病和心理的痛苦。
当年她是卫生员,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认真地呵护伤员,竭力让他们减少痛苦和绝望。当疼痛难忍时,伤员的情绪往往难以控制,便发泄在她们这些医护人员身上,无论对她进行辱骂甚至拳打脚踢,她都默默忍受,没有丝毫的埋怨。那时她想,如果可以,她愿意替他们承受心灵和身体上的痛苦的煎熬。
那时候,部队生活特别艰苦,每天总是小米粥,一个礼拜改善一次生活,能吃到馒头就很不错了。她总是把自己那份馒头悄悄塞给伤员。作为一名女医务人员。当她提起在部队解救伤员时,眼泪竟然夺眶而出。用一块儿绣着几朵红梅花的白色手帕,不停地擦拭眼角的泪花。
一个伤员的眼睛被炸伤了,鲜血顺着面颊流下来。她的心也在滴血,手脚麻利地为他包扎完伤口。她的白大褂被染红了,像一团火焰燃烧在心底,那是中国红,战友情。她轻轻握住战士的手:“没关系,一切都会过去,光明总会到来。”她看着战友裹着绷带,疼痛不堪的表情,心里堵得慌,说完就冲出去,到无人的角落,失声痛哭了一场。
她说,其实,当她一穿上那身白大褂时,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时间紧,任务重,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战友,一分一秒或许就能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我被老奶奶的情绪感染,泪水不知不觉涌出。
还有一件事更让她刻骨铭心,直到现在回忆起来都战栗不已,眼泪在她的眼眶里直打转。那是一位解放军战士,他的一条腿被炸伤,鲜血淋淋,他几度昏迷过去,当时只能做截肢手术。他被截肢后,主治医生让她把截下的腿扔掉,军令如山,她害怕得眼睛都不敢睁开,只好闭着眼抱着那条血肉模糊的腿,感觉像一具僵硬的尸体,恐惧、压抑、悲恸一股脑儿袭来。她一下子感觉自己的腿像灌了铅似的,一步一步往前挪动,像用生命在丈量那条熟悉而又陌生的路,又似乎远得永远无法抵达。至今回忆起来,她都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如何把那条腿扔到深沟里的。当时的心情很沉重,就像外面那场蒙蒙雨一样,灰色笼罩,寒凉又冷清。
老奶奶的讲述,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空气都变得凝重起来。所有人都面色静穆。
三
沉默片刻,老奶奶脸色逐渐开朗起来,开始讲述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经历。
从战区回来,也就是退伍后,她在旗妇幼保健所接受了接产和护理专业培训。成为一名妇幼保健工作者。由于牧区自然环境恶劣,地域宽广,交通条件不便,许多情况下,接生员必须流动工作,需要面对许多艰难险阻。解放战争的浴血经历,让她成为了一名坚强的战士,具有了战士的担当精神和顽强意志,她主动请缨,自告奋勇地要求去草原当接产员。
在草原上工作必须勤学苦练,不畏困难,才能胜任工作。为了方便和牧民交流,她刻苦认真地学习,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蒙古族语言,并达到进行流畅的语言沟通,这样为草原人民服务更加快捷精准。不久,她成了草原上远近闻名的接产员。经过无数次跌打滚爬,她终于学会了骑马和骑骆驼,在被调到红格尔苏木后,经常骑马奔走在辽阔草原上。时间久了,牧民妇女需要接产、就诊的,无论白天黑夜,只要听到蒙古包外传来马蹄声,就知道一定是她来了。
夏天骄阳似火。老奶奶顶着炎炎烈日,骑着马,在各个牧户之间不断往返。她的脸不再白皙,晒得黑里透红,她微笑的样子像绽放的格桑花,总会给每一个痛苦的产妇带来安慰和希冀。当每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她马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眼里满是激动的泪花,初为人母的产妇更是激动不已。
为了让牧民及时脱离病痛的折磨,她经常奔走在草原上,历经风吹日晒,口干舌燥,饿了拿出备好的干粮吃几口,困了就在草墩上打个盹儿,继续赶路。因此,她得了腮腺炎,脸部肿涨,起了一个大大的包,疼痛难忍,但她依然把牧民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自己的身体却置之度外。最后,由于治疗不及时,留下了后遗症,至今都有一个拳头大的包挂在脖子上,如果饮食不当上火了,还会隐隐的疼。为了别人的幸福而牺牲了自己的健康,但她总是毫无怨言。她还说,这些算不了什么,即使用一个生命换取另一个生命,也是非常值得。
草原的冬天,白雪皑皑,一望无际,这里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只有骆驼可以穿行于牧户之间,瘦小体弱的她,面对高大的骆驼,屡次跌落,但又一次次爬起,从不放弃。一次,她急着出发,骆驼还没有完全卧下,她就趴在了骆驼背上,不小心摔下来,疼痛难忍,晕厥过去,通人气的骆驼不停地蹭着她,使她慢慢苏醒过来。不久后牧民发现了她,洁白的工作服被鲜血染成了格桑花般的红色。
草原的女牧民较多,而且居住散乱、距离较远,每次抵达目的地,她的脸冻得紫红紫红的,脚也没有知觉了。睫毛上全是冰霜,手也冻僵了。但一进牧民家中,顾不上暖和一下身子,她就开始了接产工作。其间,由于对自己的孩子照顾不到,导致孩子患重病夭折。她哭红了双眼,但忍住悲痛,依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草原上,她把草原上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儿女,把无私的爱献给了草原人民。
听着老奶奶的感人事迹,我的眼泪一直在飞,心情异常激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为了草原上的孩子,她牺牲了自己的骨肉,这件事传遍了广袤的草原,被草原人民深深记在心间。
四
采访中,老奶奶还小心翼翼地打开柜子,拿出了她保存的几件弥足珍贵的纪念物,最使我爱不释手的是老奶奶的一个泛黄的笔记本。
红色的塑料封面印着醒目的几个大字:“中国人解放军绥远军区军政部学校工学代表会议纪念册”,打开纪念册,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且格外工整的一行行字迹,上面有临别时战友的赠言,也有老人的工作经历和革命友情,款款深情,铮铮言语,至今读来依然令人震撼、感动。
还有一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纪念章,印章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我们让老奶奶佩戴上勋章,和我们一起合了影,老奶奶灿烂的笑容,就定格在那个最美的瞬间。
采访最后,老奶奶向我们介绍了她的家庭。
她的丈夫曾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然后逃出来,受老奶奶的影响也参加了解放军。传承革命传统,老奶奶的大儿子也参了军。一九七八年唐山大地震时,大儿子是文艺兵。作为救援人员被派往唐山地震现场。唐山地震让一个个家庭变得支离破碎,让美丽的家园失去生命的色彩。她儿子奋不顾身拯救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手上是血,衣服上是血,他与战友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奉献革命军人的一份力量。老奶奶的孙子是一名武警军人,一家三代军人,堪称军人世家,为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默默奉献。
说到这些时,老奶奶眼角堆满了笑意,充满自豪。
离开老奶奶家,我们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一直沉浸在老奶奶动情的讲述之中。老奶奶一家三代,都是军人,荣获“光荣之家”的称号,其实正是中国革命军人的真实写照。
五
隔了几日,我又与作协的方老师,还有我的闺蜜和她的女儿。一起去看望老奶奶。那日,适逢小雨,车窗外雨雾迷蒙。到达老奶奶家的时候,天色放晴,草原蓝天清澈,阳光明媚。
女孩儿穿着红色的志愿者马甲,捧着一束康乃馨献给最可爱的老军人——于兰。女孩儿和老奶奶相谈甚欢,老奶奶娓娓道来她的军旅生涯,女孩听得津津有味,眼里还不时地闪着激动的泪花。她从此心中树立起英雄的榜样,就是眼前这位英勇无畏、乐观豁达的老奶奶,她对老人家怀着无比敬畏和仰慕之情。俏皮的女孩儿紧紧依偎在慈祥的老奶奶的身旁,留下了最美的倩影。一老一少,犹如两支格桑花怒放。
女孩和我们说,返校后,她要把老奶奶的事迹在大学校园里广泛宣传,让其他同学都知道,草原上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奶奶,有一簇盛开的格桑花……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