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情】那些年,我趟过的江河(散文)
1.引子
风,花了眼。
霜,白了脸。
行路需杖,饮酒用碗。
说什么当年,论什么恩怨。
纵有世间并红颜。
故人犹在
江河已远。
——引自网文
2.欺生的即墨人
欺生,意思是指对陌生者的一种故意的敌视和人为的排斥。在十五年的游弋生涯中我就饱尝了这一点。
我曾经在即墨北安一家鞋企做过市场部经理的职位。刚到任时,总有管理科的人员过来指指点点,要不是部门卫生不合格了,再就是部门人员着装不规范等等,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每次都气势汹汹,颐指气使,完全没把我这个部门经理放在眼里。
论职务,我是企业的部门经理,属于中层管理人员,管理科是科级,比我部门低一级,就是他们科长来了也得恭恭敬敬的才对,没想到几个小科员也牛气得不得了。
我很愕然。
同事私下里告诉我,管理科的刘科长是企业元老级的人物,好多人都敬她几分。本着不和这种人一般见识的心态,再加上我觉得自己刚到企业不久,如果闹的同事不和谐,不容易开展工作。就这样过了两个多月。
刘科长和她的手下就嗷嗷嗷地过来下个通知,嗷嗷嗷地过来检查下卫生,吹毛求疵。有一天,刘科长亲自过来检查员工着装,又对着我部门说三道四。我火冒三丈,对着刘科长说道:“你一个小小的科长,竟敢对我这样说话,一点礼貌都没有,一点教养都没有。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企业有企业的制度标准,你说我部门这不合格那不合格,请问你是依据企业哪个文件?哪个规定?你去拿出来给我看看。你上班不好好工作,来我市场部扰乱正常办公,谁给你的这么大的权力?”
刘科长一时词穷,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回复我。我就指着她的鼻子训斥起来,训得刘科长满脸通红,灰溜溜地跑了。
从此之后,刘科长在路上见到我就远远的躲着走。在一起开会,提到我时,总是毕恭毕敬地称呼我为徐经理。
就这样,我在北安平稳工作了几年。
3.我的同事叫老李
有一天,老张突然问我,你认识李太原吗?我说认识啊,怎么了?老张说他来应聘公司营销总监的职位,我怎么觉得他精神有问题啊?
我笑了笑,问老张,你怎么看得出他精神有问题呢?老张说昨天面试了一下,问他的几个问题答非所问,却说他的酒量不错。
李太原是我上个企业的同事,胖呼呼的,头发早早谢顶,我这里称之为老李。他喜欢抽烟喝酒交朋友。
老李早于我进入蛋白粉企业,负责山东市场。
我为了能在山东工作,特意隐瞒了以前的职位,只说是山东市场的销售主管,公司就将饮料产品单独分开交由我负责。
山东市场原来也有几个饮料代理商是李太原开发的。公司的意思是让我接管过来,我觉得不合适,谁开发谁受益,原来的代理商都归老李负责,空白市场由我开发负责。
第一次和老李见面是在潍坊,我去开发饮品客户,他正好也在潍坊市场,于是大家就见了一面。我称呼他李经理,他叫我小徐。
过了几个月,总部派人来山东市场巡视,我陪他们走了几个市场,其中华北大区经理和老李是仁兄弟,为了讨好总部的人,力邀他们去青岛吃海鲜,并安排老李在青岛买点海鲜,找个饭店加工一下。我本来想抽身去其他市场,可是总部的人员死活得拉着我去青岛。
几个人见了面,老李带我们去了一个小餐馆。他买了花蛤、海虹、爬虾,又在小餐馆点了几个青菜,我们四人就在小餐馆吃花蛤喝扎啤,听他们吹牛。要说老李酒量还真不错,喝了一斤二锅头,又开始喝扎啤。我喝不了白酒,只能喝点啤酒。
华北大区经理一边喝酒一边对老李说,你最起码买几个大螃蟹来啊,弄得抠抠搜搜的,连个像样的海鲜都没有。老李说你知道螃蟹多贵吗?两个人开始拌嘴,华北大区经理又问,住的地方安排了没?老李便有些激动,嘴里开始嘟嘟囔囔,骂骂唧唧,大致意思是,今天晚上请你们吃饭就很不错了,还想让他花钱请住宿,他不干。
借着酒劲,两个人开始吵了起来。我觉得他们是磕头的仁兄弟,于是也没在意。谁知道两个人越吵越厉害,老李竟然躺在地方打起滚来。这让我很惊奇:一个成年人,竟然玩起了撒泼打滚这一套,真让我大开眼界。
我怕影响餐馆的生意,就抓紧去结了帐。三个人合伙把他抬出来,他爬起来跌跌撞撞跑了几步,一头又摔倒在路上,四肢朝天地躺在青岛的大街上。
我们三个人又合力把他抬到绿化带。
老李一边骂,一边把市场上的丑闻合盘端出。总部领导看到这个情形非常生气,拉着我径直离开。
后来,我被调到华东大区做了大区经理,他依旧做山东市场,见面开会时,他称呼我为徐经理。再后来,我被调任总部负责市场部的工作。他依旧半死不活地呆在山东市场。见面开会,他毕恭毕敬的称我为徐总。我自始自终都称他为李经理。
北京的企业里藏龙卧虎,也不乏老鼠苍蝇黄鼠狼子,三六九等,无一不足,就像水泊梁山108名好汉一样,既有晁盖卢俊义这样的英俊洒脱之人,也有矮脚虎王英,鼓上蚤时迁这样面容猥琐之辈。从小徐到徐总,我依然故我,安稳做事。为什么老李却如此前倨后恭,百般奴性。
我觉得,人,无论贫富多寡,无论职务高低,应该有骨气。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事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才能在江湖上行走。像李太原这样的跳梁小丑,蝇营狗苟,前倨后恭。我不知道,他这一辈子能不能走多远。
4.谢谢你二干
二干之于我是有恩的。
二干,本意是二干部,是胶东地区调侃人的一个称谓,大致意思有些二百五。二干属于那种面相憨厚,但是性格缜密,并且比较擅长交际的那种人,人品还是不错。在企业里这么多年,能让我感动到称兄道弟的,寥寥无几。
由于在徐州的生意失败,家人回到了济宁,我也想返回来,在家附近工作。征得家人同意后,我就想办法辞职。经过一个多月艰苦卓绝的软磨硬泡,找了各种理由,终于一关一关地签了字,办理了离职手续。我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了。交接工作也很顺利,只是还有两个月的薪资和一些费用报销还没有结清,这让我有点头痛。因为这家企业薪资拖欠现象比较严重。
于是我找到了二干,二干的妻子在财务部做现金出纳,发工资最后一关就是经过二干之妻的手。兄弟,我要离开公司了,有两个月的薪资,和一些票据报销还没拿到手,还得拜托你帮帮忙。二干说,大哥,你能把我调任市场部工作,我非常感激,无以回报,这事就包在我身上吧。
居家的日子何其快乐,一家人其乐融融,时间过得很快。
一天傍晚,我接到了二干的电话,说最近企业会到位一笔资金,可以先给你一部分钱。第二天,我就收到了。我粗略估计,剩下的也就几千块钱了,于是我给二干发了个信息:“兄弟,非常感谢你及家人的帮助,剩下的钱不多了,你用来打点一下财务人员,请他们喝酒就是了,不用给我再汇款了。余情日后见面,再行感谢”。
我心里非常清楚,能拿回大部分资金,我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剩余的几千元,他如果能报销出来,就当他的幸苦费了。
谁知道,过了半个月,二干又打电话来说,剩余的钱都报销出来了,已经给我汇到银行卡里了。我去银行查询了一下,一分都不少地汇过来了。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这完全超出了我的预判啊。企业当时的资金情况我非常清楚,捉襟见肘,摇摇欲坠,资金链断裂,就像一条大船一样已经触礁进水,沉没只是迟早的事。
能拿回所有的钱,二干的功劳可想而知,也超出了我对二干人品的评判。我已离职,已经不是他的上司,也带不给他什么利害,他能这样全力帮助我,确实让我非常的感动。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二干的投桃报李的行为,让我好生感动。
相识与人海,相忘于江湖。
我也期望,以后如果能有机会再见到二干。我一定好好谢谢他。
5.大虾赵路
我喝过最尴尬的酒,却让我觉得挺有意思。
辞别企业后,我基本上算是归隐市井,安心做自己的小生意,以前的同事朋友联系甚少。
一天,阿黄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喝酒,说是有老同事赵路来济宁。
赵路者,内蒙人,生性幽默风趣,经常插科打诨,很少有正统的时候。我觉得他就像一个大虾一样,自嘲,风趣,不拘小节,是一个不错的同事。
老同事见面,分外亲切,推杯换盏,吃鱼叨虾,气氛很是不错。
赵路这次是作为一家企业华北区经理身份来济宁,想让阿黄兼职做一些事情,酬劳也是有的。我已经彻底不愿意为企业做事,再加上我本来在企业就比他们职级高很多,所以赵路也没打我的主意。我的任务就是见老同事,喝酒。
席间,赵路极力邀请阿黄去他企业做事,或者能兼职做一些。阿黄也牛皮哄哄,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我目前也是一家企业的大区经理,不可能再做这些事情。
也许是喝多了。
也许是言语过激,赵路有点受不了,情绪激动起来。我大老远来拜访你们,你们这么牛气哄哄的对我,明显是看不起我。说着说着,赵路竟然拿起酒瓶子砸自己的脑袋。
看得我目瞪口呆,抓紧夺下酒瓶子,好言相劝。
同事久别重逢,本来是件其乐融融的事情。作为客人,受到地主的招待,应该心怀感激。作为地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顿饭却闹得鸡飞狗跳,反目成仇。花了钱得罪人,我觉得这顿饭太不值得。
作为陪客的我,一脸尴尬。只能想办法劝退两人,帮赵路打了个出租车把他送走。
6.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悠悠十几载,我在江河间穿行,遍走大好河山,虽然很艰辛,虽然很狼狈,但是我对生活充满无尽的感激和憧憬,那些不公和非难,那些机遇与帮助,那些个性鲜明的同事,让我的生活充满了色泽和厚重。我自如来亦如去,不负苍天不负卿,大家相伴相随,共走一程,留个念想,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