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今春,在福建过元宵节(散文)
一
曾琴是我读高中时文科班的同班同学,我们同属农民的孩子,就读于荆州市市郊的第七中学。当时她是学校学生会的副主席,我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四十二年转眼过去了,我们也从求学若渴的花季少女变成了满脸褶皱的老太婆了,但几十年来,我们从未中断过联系。
今年春节期间,她从福建东山到惠州来看我。短短的几天陪伴,我们似乎还有很多话还没有说完,于是我决定去她家里玩几天。
到了福建东山岛,同学的车就停在离车站不远的街道上。我在广东生活了十年,不知道福建漳州东山岛其实离惠州并不远,两个半小时的高铁、一场饭局的功夫。春雨如细丝,若有若无,轻轻洗刷车窗的玻璃。被雨沐浴过的天空瓦蓝澄碧,一簇簇白云,如草原牧场上的羊羔,悠然自得地游走。迎宾道两边盛开的玫红色三角梅,仿佛是装饰这个城市的节日盛装,艳丽而喜庆。
在十字路口,曾琴缓缓地停下车,她指着人行道上向我们迎面走来的一支队伍,兴奋地对我说,看呐,东山岛的元宵节有这样的风俗,白天众人沿途点鞭送平安祈福,晚上在祠堂门口抬神像过火塘,今天晚上我带你去看热闹噢。我连连点头,惊喜地看着几百人排成的长龙,敲锣打鼓地越走越近,继而又越离越远。这莫不是和我们故乡的踩高跷、玩彩莲船如同一辙吧?
下午一点多钟,我们在一家四川人开的餐馆里吃了东山小管和清蒸午鱼,同学便带我来到她的花园小楼。车绕进静僻而洁净的小区,一条三米多宽的道路,如玉带般地缀拾起周边的无数人家。掩映在鲜花和树丛中的银灰色别墅豪华大气,座落在绿树翠林里的古红色楼房,高不过五层,很多人家都挂着“民宿”的招牌,或写着某某酒吧或者茶坊字样。曾琴说,前年曾有一位来这里看海的外乡人,沿途步行找好了民宿、填饱了肚子却找不到泊车的位置了。只好去求助于物业人员,小区之大道路之蜿蜒可见一斑。
二
我有几年没见到曾琴的老公沈哥了。这次看见他,好像跟十年前在荆州看见时一模一样。那年春天,他们夫妻站在荆州某酒楼的主席台上,为两个女儿(注:他们是后来组合的家庭,各人带了一个七、八岁的女儿)共同举办隆重的婚礼,沈哥气宇轩昂而又饱含深情地在台上宣读他自己写的祝福词,曾琴泪中带笑地站在他的身边……如今的他们早已荣升为外公外婆,两个小外孙都有八九岁了。只要远方的女儿们有需要,夫妻俩就开车去杭州和长沙两地小住,帮女儿们买菜做饭照顾小外孙。
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几年前,两个孝顺的女儿相约着在湖北避暑胜地苏马荡和风景如画的东山岛,为父母买下了两处房子,为的是让他们夏天清凉冬日温暖地安享晚年。
到了五点多钟,曾琴挽起袖子做起晚餐来。斑节虾肉厚个大味甘甜,用姜片和葱白煎至两边鲜红,起锅后再蘸着佐料吃。鲍鱼有十大几个,个个都鲜活肥硕,曾琴用铁勺撬开它切成片,再将切得薄薄的五花肉和红辣椒丝倒入锅中一起爆炒,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馋得站在旁边打下手的我直流口水。青菜是鲜嫩欲滴的茼蒿,还有酸芥菜梗烩肉未。等这些美味摆上桌子,沈哥先是端出他亲自调的一小碟吃虾的佐料,又从电蒸锅里取起切好的腊顺风(猪耳朵)。曾琴说它是冬至那天在长沙小女儿家用酱油泡制,晒两个太阳晾几夜霜风。蒸熟后鲜香透亮、肥而不腻且颇有嚼劲,要是不关上那厚重的大门,怕是这一幢楼都闻得到香味呢。
还记得2013年三月初,我轻轻叩开曾琴办公室的门,喝了茶水,我像往常那样吃着她从食堂端上来的午餐,告诉她我就要到广州去了。曾琴惊问何故、什么时候回来。我说明缘由,估计最快三、四个月就会回来的。可谁也没想到,离开家乡的我仿佛是一只孤雁再也飞不回去了。如今,年近六旬的我们相聚在南国温暖的春天,多少感慨尽在频频碰响的红酒杯里!
三
下午,曾琴带我去几百米开外的地方去看海。海风扑面,带着几分寒凉,海浪迭迭层层拍打着岸边,留下一串串洁白的浪花。海的深处有几条黑色的捕渔船静止不动,三五只海鸥扇动着翅膀在不远处的海浪中翻飞流连。放眼望去,水天一色云雾迷茫。曾琴说,对岸就是宝岛台湾。离这个风景区不远的地方,曾经有个寡妇村落,还拍过电影的。讲的就是国民党反动派逃往台湾前,把村里所有的青壮年和船只都掳到对岸,多少骨肉亲人被强行拆离,一辈子再没有了相见的那一天。
我们在海的呼啸里沉默了,海峡两岸的亲人什么时候能够团聚呢?
吃过晚饭,我们穿过一条并不宽敞的小窄巷,走进青砖瓦屋的村落,只见沿途都是大大小小的绿油油的菜园。来到一家宗族祠堂门前,那里早有几百名男女老幼围坐在四周。人们用闽南语喃喃低语,时不时凝望着路口的方向。祠堂前面的场地里,三两个上了年纪的族长或村长正忙碌着,他们弯着腰往铺上一层厚厚的稻草,有妇女挎着竹篮向稻草边抛洒着菜团和米粒,半大的孩子们在草堆边嬉戏打闹,一些老人搬着塑料凳子也慢慢地走到祠堂门口来了。我们找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站好,也跟着人们向路口眺望。
大约等了半个多小时,听见鞭炮声越来越清晰了,周边的农舍和小洋楼也燃放起烟花炮竹。人流像潮水一样往这里涌过来,只听人群中传来一阵“来啦,来啦”的欢笑声。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五六尊被抬着的关公神像,在众人的簇拥下,急速的向这边奔跑而来。这应该就是白天我们看见的那支队伍。关公怡然自得地坐在木椅上,他穿着黄绸衣,带着黄翎帽,双目炯炯有神,面色赤红慈祥。每具神像都由六个体格彪悍的青壮年男人抬着,他们神情肃穆,穿着短装、露出古铜色壮实的胳膊。我突然想起,他们之中会不会有寡妇村的后人呢!
炮声震天,烟花在天空中在头顶上盛开,一朵一朵一圈一圈,不住的变换着颜色和形状,有的还带着尖尖的哨音。很多人在我前后左右举着手机拍摄,我确认下面的水泥地是坚实的,也举起了相机,把天空的烟花和进场的队伍录了下来。
年长者在几个方位点燃了稻草,刹那间稻草借着风向燃烧,浓烟滚滚,火光凭地而起。青壮年抬着神像鱼贯而入、摆出了穿越火塘的姿态。长者挥舞手中的小旗,众神位依次跳跃着奔跑着通过火海,人群中传出尖叫声,喝彩声。此时,一簇簇烟花在人们的头顶盛开绽放,与地面上的浓烟火光交相辉映,颇为壮观。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火势越来越旺,我伸长脖子也只能看到神像和青壮年跳跃奔跑的身姿,却看不到他们的脚是如何一趟又一趟地跳出火海的?那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技巧呵!从他们坚毅的面庞上和健壮的肢体语言上,人们看到了坚定果敢的意志和战胜困难奔向胜利的决心。
持续了大约20分钟,祠堂前面的稻草很快被燃烧成一堆黑色的灰烬,勇士们抬着神像供奉到祠堂里,让人们跪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许多年轻人余兴未尽,鞭炮声不绝于耳。
有很大一部分人跟着队伍走了,也不知什么时候,天空竟然飘起了小雨来,那是被烟花炸开的云朵吧?
四
望着渐渐散去的人们,我和曾琴说起我们家乡赛龙舟的习俗。到了端午那天,四乡八邻的年轻人在荆州城墙下的马河举办龙舟比赛,十几条色彩各异的龙舟争先恐后地争抢第一名,人们展示的也是一种团结奋进的精神,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品质!原来天地之大,所有的百姓苍生都盼望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呵!
我们俩挽着手再次穿过小巷回家去,却发现家家户户的门口不仅摆着炸过的烟花炮竹,还堆放着一堆堆正燃烧着的稻草。稻草边站着一家老小,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远处跑过来,从稻草上跨过去。老年人动作迟缓,但他们象征性的抬高一条腿在火堆上撩一撩,算是从火堆上跨过去了。父母和孩子们欢笑着像比赛一样,一遍一遍的连跑带跳地冲过火堆垮过去。我问曾琴,这燃烧的稻草,应该有一种象征意义吧?同学笑道,这是一种仪式一种心愿,人们希望甩掉过去的晦气和霉运,越过重重障碍和坎坷、奔向光明和温暖的明天!
她的话音未落,我突然甩开胳膊,张开两腿跨过火堆,曾琴也紧随其后,我们俩嘻笑着如顽皮的小女孩,一前一后跨了几家人门口的火堆,看到的是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和赞许的目光。
要上车回家了,回头望一望,路上燃尽的稻草和缕缕黑烟像排列着的省略号。是的,新的一年开始了,春天已经来了。岁月更迭时光如梭,我们的生命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但只要心中有信念有希望有一轮暖阳,所有的过往都会变得温馨而美好,一如我们隐藏在两鬓的白发和绽放在褶皱里的笑靥。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