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海南!海南!(散文)
一、向往海南
向往海南,已经是很久以来的愿望了。海浪、沙滩、椰林、五指山,在人们纷纷扰扰地源源不断地涌向那片热土的时候,我也将行动提到了日程。
三年疫情终于过去,愿望日益膨胀,最后让我下定决心的是暑假里雯雯给我的那一把她家门的钥匙——她在琼海买了房子,却不经常去住,空在那里。这成了我排除一切困难的理由。
大年初四一早出发,儿子驾车,蓓蓓也把过海峡的渡船票订好了,我只管在后面跟果果一起背古诗。
顺利地排队,看那个停在港口的渡船,张开它的大口,吞吐着一行行鱼贯出入的人群,还吞吐着一辆辆不同颜色的汽车,然后鸣笛扬波,横渡琼州海峡。
站在并不宽阔的甲板上,感受着海峡冬天的风,像是回到了北方的天地里,羽绒服都紧紧地包裹着。我一直在想:港珠澳大桥都建好了,区区琼州海峡不能用桥梁连接吗?
回来后,查阅资料才明白,这个问题还轮不到我来置疑,专家们早就考虑过了,原因有二:一是这里的水太深,比港珠澳大桥下最深处多出去不止两倍(37-114米),二是它很不巧地处在地震带上。更重要的还有两点,一是不能填海,因为这里的海洋生物非常丰富,填海会破坏大自然的资源,给当地渔民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二是它重要的地理位置,这里是海军的重要通道,在必要的时刻,我们的军舰可以通过这里,快速地直抵越南边境。
伟大的海峡!
就让我们在渡船上来往吧,要么,飞。
二、拎包入住
雯雯是个很讲究的人,家里虽然没有烟火气,却是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而且收拾得干净利索,井井有条,所有的用品都舒适又漂亮——疫情三年,她也是三年没有踏上岛了——难怪问她需要带什么时,她只回答:拎包入住!
只怕是我们一家的到来,把她的家捣乱了。
九点半,一边在微信里向她汇报着行程,一边在她的指导下,先打电话给物业,开水电。燃气表需要电池才能开,又去找电池,找到七号的,不能用,又跑出去买五号的。燃气灶下面打火的,需要一号电池,再去买个一号的。
电池买齐了,燃气灶下的好装,气表里的装进去成了问题。不知道为什么人们装修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些水表啊电表啊或者是闸门啥的放在那么隐秘的地方,仿佛是怕被谁偷去似的,但最后是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那是个从小门里只能看到,却不能伸手进去的地方,就只好从水池下面钻进去,又没有直对着,还需要转到里面去,才能伸手够得着那个气表,手臂还得弯过去,别的生疼,这个姿势比较难拿。就这么扭着,需要把盖打开,把电池装上,再插入燃气卡。
我是真的差点儿把那个小门给掰下来。
回家的感觉。舒适的大床,消除一路的疲劳。
我们还可以在小区门口停车,一晚5块钱,后来,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出口,可以随便出入,不用收费;每天玩回来时,在小区门口的小超市里,买鸡蛋,买酸奶;在推车的东北老大爷的生意摊位上买面条、大饼和咸菜;在门口的夜市上,抱回两个青皮的大椰子;在小广场上看大爷大妈们跳舞;在不远的小食店里吃炒粉、喝奶茶……
最方便的是可以走路过去吃“泮(pan)水鸡汤”,看上去很家常的一家店,也是来之前雯雯就推荐的,说她过来是一定要去吃的。
为什么叫泮水鸡汤?上网搜了一下,除了做法的介绍,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对“泮水”的解释:泮宫附近的水——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
泮水
先秦·佚名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商家要用的名头太多了,且不管是《诗经》还是学宫,美食是实在的。
鲜美的鸡肉鸡汤,佐以水嫩的豆腐、鲜黄花菜、土豆条、山药条、木耳等,自己再加各种绿色鲜菜。调料不算特别,但也是搭配恰当,以蒜沫为主,调进生抽、香油和小青柠汁。一鸡两吃,还搭配野菜炒饭。
最关键是价位不高,店里一开张就是人满为患,若不是我们那天去得早,就还得排队等位子。
那一餐,在夕阳从窗口里照进来的时候,我们悠然坐在一个角落里,听着大厅里的人声杂乱,吃得又饱又暖,光鸡汤我就喝了七八碗。
三、在博鳌
住在琼海,是一定要先去追寻红色娘子军的足迹的。
第二天一早,直接搜“红色娘子军”纪念场馆,在“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歌曲声中,我们七拐八绕地到达纪念园附近,却发现那里已是一个夜市的广场,只在马路对面,万泉河水在汤汤流过。岸边,芳草萋萋,来寻访的人寥寥落落,下车在草地旁边走一走,然后,上车离去。
再找纪念馆,也是在修缮中,四面用建筑材料包围得严严实实。没看到想看的,果果却在车上一口气看完了舞蹈版《红色娘子军》,也算是现场教育了,哈哈!
带着无比失望的心情,转去博鳌。
路遇博鳌东方文化苑,也叫博鳌禅寺。里面香火鼎盛,恰逢正月初五大家都在拜访财神,我们也进去附庸一下。一把大香,给财神、观音等各路神仙一路燃上去,虔诚地祝愿众神,静享人间烟火,保佑天地平安无虞。
博鳌。隶属于琼海,位于琼海市的东部海滨、万泉河入海口。博鳌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留念,那个高大宏伟的会议大楼,依然雄立于蓝天之下,前面的圆形广场上,喷泉池、雕像群、广告栏,都在召示着它曾经的热闹与繁华。再往前,跨过纪念园,就是广阔的大海,站在高高的台阶上,便可望见汹涌的波浪,一阵阵翻滚而来,它是真正地做到了面朝大海,纪念园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
博鳌亚洲论坛(BoaoForumForAsia,BFA)是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非官方、非营利性、定期、定址国际组织,由29个成员国共同发起,于2001年2月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正式宣布成立。博鳌镇为论坛总部的永久所在地,每年定期举行年会。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论坛当今的使命,是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凝聚正能量。
博鳌亚洲论坛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论坛当今的使命,是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凝聚正能量 。博鳌亚洲论坛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为凝聚各方共识、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解决亚洲和全球问题发挥了独特作用 ,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桥梁,成为兼具亚洲特色和全球影响的国际交流平台 。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定于3月底在海南博鳌以线下方式举行。
——百度百科
曾经是怎样的庄严又繁荣?我们可以想像那个隆重又热烈的场面,人山人海、人头攒动、鲜花如潮、五彩缤纷……不同肤色的面孔,不同语言的声音,不同文化的笑容。
如今,瞻仰这个伟大的建筑,心生无限敬意,为伟大时代的发展而自豪。
在它背后的商业街里行走,可见大小店铺相邻而立,楼上楼下,小到奶茶店,大到电影院,吃的用的看的听的玩的,无所不有。电梯还静静地停在那里,商铺的门却都是紧紧地关闭着,如同紧闭着的嘴巴,窗口,却像是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不甘地圆睁着。它们,都还没有破败,仿佛时刻准备着伸胳膊撩腿儿,大干起来。三条并行的商业街,当年也应该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萧条,没有超过三年,如果有一天,完全可以亮起五彩灯光,开门迎接八方来客。
四、温暖苏学士
出发前就想着,不管别人在海南什么热点景区游玩,我是一定要去儋州的,可能那里比较偏远,也可能景点不那么集中,或者,可看的东西并不十分美丽——不是在炫耀自己多么有文化,而是要完成心里多年来的一个神往,一个意愿。
很多很多次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苏东坡的事迹和诗文,在心里,那早已是一座丰碑,是远远地仰望着的一座丰碑。它不只是历史的久远,还有距离的遥远。曾经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畔沿苏堤徜徉留连,回望一千多年前他老人家在杭州赈灾治病、救民于水火的故事,那是他还没有被陷害的时候。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九死一生的苏大学士,被朋友出卖后,在黄州写下了大量经典诗文,赤壁,便也成了文化人向往的一个符号,在孩子们的心里,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也是苏东坡文化的象征。
近在咫尺的惠州也没机会去寻迹,只在路过时,远望连绵的罗浮山,默念那首“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心里想着,那应该是他老人家初到惠州的时候写下的,因为荔枝好吃,却不可多吃。喝了半辈子黄河地下水的北方人,可以一口气吃上半箩筐,喝了两年温热的珠江地表水后,再吃多了荔枝,非得口舌生疮牙龈溃烂不可,火太大!
儋州,是苏学士最后的放逐地,1097年,60岁的苏轼再一次被贬到了海南的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生还机会渺茫,他不仅落泪还带着棺木出发。
现在,儋州“东坡书院”的东坡雕像造型,苏东坡带着斗笠,手里拿着书。
儋州当地的人们,取水大多都是咸潭积水饮用,导致常常患病,为了解除人们的痛苦,他带领村民挖井,取水饮用,疾病少了许多,当地人纷纷效仿,都扛起头纷纷挖井,以至于挖井成风,改变了当地人的饮水习惯。
苏轼到了儋州,大力推行文化教育,史书记载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中举人者姜唐佐和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符确,就是苏东坡精心培养的得意弟子,苏东坡获赦北归后,他的弟子连续不断的考上了功名,有宋一代,海南历史共出十二位进士,使“蛮荒之地”放射出文化人才的曙光。
苏轼用自己的积蓄,在城南改了五间茅草房,苏东坡命名为“桄榔庵”,因为他在这里以文会友,教书育人,所以又称之为东坡书院,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宋徽宗即位后,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公元1100年,宋哲宗皇帝驾崩,朝廷大赦天下,苏轼才遇赦北还,但是真正到了要离开的时候,还是万分不舍。
我们一路上背诵着“明月几时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竹外桃花三两枝”,直奔东坡书院。
没有冷落了古人,门口安然有序,建筑雄伟且有黎族特色,那应是黎民对居士的尊重吧。
如若能跟在他的身后,做他的学子,当是一生的幸福与幸运,时光不许,也可以读进他的诗文里,那便也是莫大的幸福了。东坡书院并不高大,却是人们最敬重的地方。能让“先生悦之”,该是多少人的愿望!我以虔敬的心,仰望伟人,你也用心去读他吧。
在那幅调解黎汉矛盾的雕塑前,我就想,苏轼,实在是一个温暖的官员。我们撇开他经历的坎坷与才华,也不说他的豁达与乐观,单说他为官的时候,不管是被贬之前还是在遭受贬谪之后,只要是做一方官员,他就以百分的责任为他人着想,给百姓带来一股温暖的和风。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pù)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tiào)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póu)羡缗(mín)得二千,复发橐(tuó)中(自己的腰包)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他就是中国文人的模样,如这斜阳、木桥、青青芦草,在柔和的光晕里,温暖着一个世纪的文化心灵。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别海南黎民表》
苏轼总有一种力量,超越于逆境和悲哀之上,把他乡变成故乡。三年的儋州生活体验,早已让这里成为他生命里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