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护花使者】再次打马海珠湖(散文)
正月间,岭南的最高温已回升到二十度以上,我暂时不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江南,看那杏花春雨、小桥流水的山野村居之景,就每天出去寻花赏花,感受岭南雨打芭蕉、荷香轻飘的婉约秀美。
昨天在细如牛毛的春雨中走进海珠湖,被路边的高大常绿乔木糖胶树吸引,这种树材质松软细致,乳汁丰富,可以提取口香糖原料,我很惊奇大自然有这么多物种,就拍摄下来,记录春日漫游的点点滴滴。
此番慕名来海珠湖,是寻找油菜花,前几天看到网友们晒出金黄色的花海,我立马动心了,当晚查了乘车线路,今晨就兴致勃勃地走进树木茂盛的园林。四面环水的海珠湖周边有东风果树公园、龙潭果树公园,河涌纵横的海珠湿地公园与海珠湖相邻,一湖六脉的水上网格让人以为到了江南水乡。六条河涌如玉环一样形成外湖,被称为内湖的海珠湖被环抱其中,这“金镶玉”的画面让人叹为观止。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广州被称为羊城,作为南方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海港——黄埔港,保留着古老的港口。花城经过历史变迁,焕发勃勃生机,海珠湖就是花城“绿心”的组成部分
我是第三次来海珠湖了,第一次是四年前端午节为追逐龙舟赛,来到博物馆附近的桥边,看龙舟飞跃过石拱桥。端午节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午节、女儿节、屈原节、正阳节、诗人节、粽子节……细细数来可达二十多种。在我们老家,端午节家家做粽子,条条江河都赛龙舟。自记事起,就会追逐龙舟赛的热闹场景,关于屈原跳汨罗江江的传说深深刻入脑海。记得小时候听老人说,古时候端午节把粽子抛入水中,鱼儿抢粽子吃,就不会吃屈原了,这种民俗活动一直沿袭至今。岭南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传说与我们老家流传的不一样,我对岭南的古老传说一样充满了好奇之心。岭南端午节赛龙舟,藏龙、起龙是龙船文化的重要元素,这种民俗历经几百年经久不衰。
第二次来到海珠湖,是三年前秋冬时分,我们来欣赏格桑花,对格桑花情有独钟,是源于母亲生病住院后,我从医院探视母亲出来,从小蛮腰绕道回家,第一次在岭南偶遇了格桑花,觉得母亲一辈子勤劳,和高原的格桑花一样坚强,一定会战胜病情,从那以后就喜欢去寻觅格桑花。那次在海珠湖岸边行走,一路遇见鸟儿飞翔,觉得来到了鸟儿的天堂。后来被水中孤零零的大雁牵绊住脚步,就陪着孤雁听风声、水声。那时游客说大雁南飞,排着人字形过了衡山南峰的回雁峰,就有了衡阳雁断的传说。大雁一路向南飞,就到了岭南的水域。海珠湖观鸟台边的“雁来栖”三个字告诉我们,这是大雁休栖之地。时光飞逝,四季更迭,大雁南北迁徙,才有了天空中大雁飞行的壮观景象。水中浮岛上的鸟儿不停飞落,声声鸟鸣如音乐演奏,我们留在观鸟台久久不忍离去。
今天我是奔着油菜花而来,刚走近湖边,遇上树形奇特、树叶茂密的行道树——黄葛树。踏上曲径通幽的小路,大榕树遮天蔽日,细雨被大伞一样的树冠遮住了。我往右一看,树林中一群游客围着好几株紫红色的花拍照,我远距离观察,以为是常见的紫荆花。往左透过芦苇观看,湖水碧波荡漾,湖中浮岛上的鸟儿或飞跃,或栖息,岛上的白鹭像白色的玉兰花开在枝叶间。我在湖边缓缓前行,湖水上弥漫着薄薄的雾气,鸟儿的鸣叫声在湖水上空回荡。
走近紫红色的花树,我被眼前的紫玉兰惊呆了,我刚才还误认为是岭南的紫荆花。紫玉兰很少见,我平生第一几次见到紫玉兰,是在武汉东湖附近的大学校园。时光如梭,十年快过去了,没想到如今海珠湖边栽植了紫玉兰,我可以近距离欣赏紫玉兰了。
离开紫玉兰,我继续沿湖而行,来到离水中浮岛最近的观鸟台,被对岸的小鸟吸引了眼球。观鸟台的游人在望远镜中观赏起起飞飞的鸟儿,目不暇接,这里鸟儿的种类很多。
鸟语花香中,远望前方岸边一片绿黄色,我猜测是油菜花开放的地方。小时候在老家,油菜花开满山坡,我们觉得太平淡无奇了。离开老家后,不知从何时起,觉得田野里、水域边,那一片片金黄色的花海就像被上帝打落的调色盘,把山川大地染成了一片金黄,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婺源的油菜花闻名遐迩,可惜我从没去过那神奇的花海。每年春天追逐春姑娘的脚步,最先想到的就是去观赏附近的油菜花。
眼看离油菜花海越来越近,我拐进古香古色的学书画的长廊,三年疫情,书画室大门紧闭,好怀念这里曾经的书香气息。想从湖边走进油菜花地,抄近路就得经过这长廊外的花草地。记得三年前,这奇石嶙峋的园林平地中开满了芙蓉花,我快速冲入花下拍摄,老家深秋开放的一日三变色的芙蓉花是我的最爱,突然在岭南遇见,难掩我的喜爱之情。
在花下徘徊,于亭台楼阁处看见石头边的陌生岭南植物,我好奇地停住了脚步。石碑刻有“夜合”二字,旁边的夜合不高,被称为大含笑的夜合,又名夜香木兰,清晨开放、夜晚闭合的夜合花可让幽谷飘香。
如今芙蓉树不见踪影,前往油菜花海的小路被竹篱笆拦住。我返回长廊,从扶桑花开的路上经过,慢慢接近油菜花海。
湖光掠影,飞鸟盘旋。走进栽植油菜花的沿湖地段,一下子惊掉了我的下巴,眼前的油菜花已被拦腰切割,只剩下绿色的油菜杆。原来我来迟了,这里已开始换栽别的花朵。真的是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不甘心就这样回去,失望中,我放眼远眺,在湖水的前方拐角处,还有一小片油菜花海,很多游客在花海摘花、拍照。我走向那一小片油菜花海,路上遇到返回的游客手捧油菜花、五彩花,我赶紧加快脚步,奔向那一小片金黄的花海。
拍摄油菜花海,我的油纸伞成了几位美女眼中的道具,她们纷纷来借,我忙于架起自拍杆安装手机,任由她们撑着油纸伞去拍摄。湖边的油菜花上蝶飞蜂舞,花海中美女如云。岭南的油菜花色彩淡一点,花朵小一些,远近观看花海,就呈现绿黄的色彩。江南的油菜花海如金黄的毯子铺在山川大地,色彩浓烈,一比较,岭南的就淡雅多了。江山如画,各地的春天画卷不同啊。
雨停了,湖天一色。赏花时,水边野鸭欢快地戏水,一美女临水而立,她的玩伴认真地给她拍照。野鸭自由地划水,慢慢淡出我们地视线,我们还在湖边拍花赏花。
也许是疫情后体力不支,有游客说,今天不去对岸的沙河粉馆了,这也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曾在沙河粉馆门口拍摄石刻雕像,那是一幅古人劳动的场景。画面重现了古人在石磨上磨粉的情景,关于沙河粉的传说记忆犹新。清朝末年,北郊沙河镇有夫妻二人经营一家小食店,他们救起一位晕倒的老人,老人后来给生病的老板娘阿香做米粉,用了他绝妙的手艺,从此就有了沙河粉,那位老人是传说中的御厨,因得罪慈禧,隐姓埋名逃离京城,来到了岭南。现在,沙河粉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待在油菜花海,累了就坐在花海边的水泥凳上。拍花的美女换了一套汉服,又换旗袍,旁边的男士守着那一堆堆包和服装,美女美滋滋地戏谑道,男士就是来为美女服务的。听着他们的嬉笑声,我觉得疫情前的活跃喜庆场景又回来了,好喜欢这人间烟火气!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我在微信朋友圈晒油菜花美图时,写上“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提醒疫情后外出赏花的好友,莫错过花期。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