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海拉尔漫记(散文)

精品 【东篱】海拉尔漫记(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25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2发表时间:2023-02-16 01:22:09


   初夏的呼伦贝尔,是一年之中最温柔浪漫的时候。野罂粟花的悄然绽放,把这片大地推向极美的巅峰。这种黄色的小花,单单看是不出奇的,植株低矮,外形干瘪,缺乏挺拔的身姿。让人想不到的是,它竟然以数量众多来取胜。来到了属于它的花期,看啊,满目的金黄与夏日的阳光融合在一起,以排山倒海之势,漫卷着整个原野。
   大草原的无边无际,成就了这种野花的灿烂辉煌,忍受了一冬寒冷的煎熬,只为了此刻铺天盖地的怒放。也许只有大草原才能展现出它的壮美,这份壮美被无限放大着,竟然如大海一样汹涌无边。这无边的金黄,衬托出天空的碧蓝与纯净,我才意识到这片由生命所铺就的草原,不正是人们心目之中默默念念,生生世世都向往的人间天堂吗?
   呼伦贝尔从沉睡之中醒来,唤醒它的一定是海拉尔河。此时的海拉尔河更像是一条蓝色的血脉,在大地上蜿蜒流淌着。呼伦贝尔如一个强壮的汉子,骨骼清奇,肌群鼓胀,一根根血管凸显着,遍布身体各处,随时都能迸发出贲张的血性。
   草原深处那一个个白色的蘑菇,飘闪着细如游丝的炊烟。那是颇具童话色彩的蒙古包啊!可以随时拆装,随时都可以平地而起,神奇如此。蒙古包是最适合大草原的居所,也是最具草原特色的。蒙古包建在草原深处,大地就像母亲的胸膛一样火热,游牧民族就是大地母亲的孩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生活如意,幸福甜蜜。
   蒙古人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有孩子问额吉,为什么我们总是搬来搬去,这么辛苦?额吉告诉他,我们要是不搬来搬去,大地母亲就会疼痛的,我们不停地搬动着,就像是血液在流动着,大地母亲才会更舒服,更安康。爱的教育,从来都不是简单说教,是一曲清亮的歌声,是一脉清澈的河流。
   游牧是草原上形成的一种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是中国北方的牧民为了适应高寒的气候条件,所实施的集体游动放牧的畜牧业经营方式。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是基于保护稀缺的水资源和可持续轮换使用不同的草场,所形成的人类智慧和文明。
   游牧民族世世代代都爱草原,草原就是游牧民族的家。游牧的精髓就体现在“游”字上面,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把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融入到生活当中,融入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他们的脚步在追逐着不停游动的季节,一年四季的草芽、草叶、草茎构成了游牧生活的全部。谁言寸草?草在草原是主宰,是博大。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游牧、森林、农耕三大文明交织出现,茂密的森林与辽阔的草原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丽的大草原是大自然所恩赐的资源,合理开发与运用,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还能保持先祖遗留下来的风俗,并且原汁原味地保持着。这是马背上的民族所特有的气质,是大草原的辽阔,让他们有着如此的豪迈。
  
   二
   海拉尔城区是一座依河而建的城市,行走在城市之中,好像一直行走在桥上一样。
   穿城而过的这条河是伊敏河,她是海拉尔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麓,穿过海拉尔城区,于西北处汇入海拉尔河。海拉尔河全长七百多公里,流域面积多达五万多平方公里,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母亲河。大地总是创造奇迹!
   以河命名的城市,是因为河水的丰盛与河水的哺育,在这里,一条河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海拉尔区隶属于呼伦贝尔市,是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如果说海拉尔河滋养了大草原,那么伊敏河便滋养了海拉尔这座城市。有清亮的河水洗练,这里的城乃至这里的人都显得清秀万分。海拉尔城区三山环抱,一水中流,形成特有的城市风格。一条河让一座城衍生出十几座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走下这座桥,又踏上那座桥,便有了总是在桥上行走的感觉。
   来到海拉尔,不去桥上“打卡”,是不是会有些许遗憾呢?我们便在一座桥上停下了脚步。
   这座桥叫哈萨尔大桥,全长有九百多米,大桥以钢索斜拉式为整体结构,主塔为马头琴造型,高达五十多米,一度成为海拉尔城区的地标性建筑。哈萨尔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成吉思汗的同母弟弟,古时候,呼伦贝尔曾经是他的封地,故而以此命名。历史,总是以符号的方式存在着,为了人们去远思,也为了让我们去回望。
   哈萨尔大桥如长虹卧波,那一根根斜拉的铁索,近看给人以坚强的力度感,远远地看,怎么却让人有无限的遐思呢?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传说中的第一把马头琴是用马的骨头做琴杆,筋做琴弦,尾巴做琴弓所制成的,把蒙古人爱马、喜马、宠马的心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件乐器能抒发一个人的情怀,那么一件乐器让一个民族为之青睐,为之痴迷,足见马头琴在蒙古民族中的位置,因此它才以巍峨的姿态,伫立在大桥之上,供无数人瞻仰。
   有马头琴的地方就一定有游牧民族,有游牧民族的地方,怎么会看不到马头琴呢?岁月如歌,生命如弦,这条清澈的河水便是那如歌的行板。日与夜的交替,流云与清风的流逝,草木与原野的枯荣,似乎都在这一刻完美地演绎出来。
   曾经的青铜与铁,铸成锋利的箭,从奔驰的马背上射出,鸣镝尖啸,铮铮有声。而今绿树倒影,一派祥和充盈在高楼之间。疾走的脚步总要停下,奔驰的马蹄总要停歇,一个农耕文明之地,自古如斯,绿意消弭着荡起的尘埃,这里依然是过往的炊烟人家。
   我在袅袅的炊烟里,我的心住进了草原人家,尽管我还站在那座桥上。
  
   三
   海拉尔城区街道宽敞,四通八达。行走在大街上,会不时发现有蒙古包安放在高楼中间。牧人们都喜欢卧在大地上睡眠,由大地深处传来的隐隐搏动,是不是可以安抚一颗狂躁之心?高楼的高,是云朵的去处,它们就喜欢飘来飘去,一颗浮躁的心是没有根的,怎么能根植于大地之上?这样想来,我不禁会心一笑。草原,草原的主人,都是一首诗,值得我们去诗意地品读欣赏。
   伊敏河的秀美是可以照见城的,当然也可以照见人,被她照见,那份秀美就会传输而来。那些在街上行走的蒙古族女人,都出奇的美丽,身着蒙古族长袍,飘散着长发,三五成群,有说有笑。
   我发觉今天的日子非同一般。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人的装束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他们不一定总是抱住传统的习俗不放,蒙古长袍不是什么时候都穿,平时,短衣轻履也在走入他们的生活之中。
   此刻,这些蒙古女人的穿着这么传统,这么庄重,一定是有重大的聚会。我很笃定自己的这个感觉,走南闯北了许多年,对民族风俗的了解还是很多的,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闲来无事,正在闲逛,不如就尾随着她们,一探究竟。在一条小巷的深处,竟然有一片开阔地,坐落在十几个蓝白相间的蒙古包,杏黄的门上,贴着大大的喜字,提醒着我这里在干什么。
   人们进进出出,有几口大锅,里面烀着香喷喷的羊肉。一位蒙古汉子在起劲地拉着马头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精神抖擞,跳着欢快的舞蹈。有位歌者,放开自己的喉咙,一曲豪迈的蒙古长调唱得人心随所动,荡气回肠。我陶醉其间,仿佛又置身于大草原之中,清风入怀,心驰神往的感觉,真的太好了。
   主人见我这个陌生人前来,高高兴兴地来到我的面前,手里捧着一只大碗,里面盛满了酒。我是无意间闯入的,一点儿准备都没有,不觉间有些手足无措。面对这般热情的敬酒,我无法拒绝。这位主人在用话语轻轻地安抚着我,并教我一些蒙古人喝酒的礼节,只见他用中指蘸酒,先弹指敬天,后滴酒敬地,我忙跟着做,然后再把酒抹到敬酒者的额头。敬酒歌便在这一刻响起。
   “金杯银杯斟满酒,”
   “双手举过头。”
   “炒米奶茶手把肉,”
   “今天喝个够!”
   这也是蒙古人的欢迎词,没有那些华丽的开场白。我平时能喝点儿酒,但是,面对这一大碗酒,还是有些眼晕。不喝是不行的,敬酒歌此起彼伏,声音的高低不同,仿佛就是在催促着我,快一些进行下去。一股豪气从心底升起,端起碗来仰脖痛饮,顿时觉得一股热流在身体各处乱走,很快,便感觉肚腹里点燃了一团火。蒙古人的烈酒,不是谁都能喝,以前喝过,却没有喝过这么大的一碗。热情似火,柔情似水,经历了这般洗礼的人,一定会拥有一个全新的,浪漫的灵魂。
   我被主人邀请到席间。不一会儿,便觉得酒劲上涌,虽然有一对新人前来敬酒,我还是支撑得住,飘飘欲仙的样子,不由地引来许多的喝彩之声。蒙古族的酒文化,让人不品都要醉,一大碗酒所散发出来的热量,是让人更快的融入,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来。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身上的那一点点矜持,早被驱散得一干二净。
   篝火点燃了,把所有人的热情也都点燃起来。人们手拉手围着篝火纵情跳舞,歌唱,我也参与其中。海拉尔的热情还只是刚刚开始,一夜的狂欢就此拉开了序幕。
   明天我就要离开海拉尔了,海拉尔却非要在我的心灵深处,刻下一道深深的烙印不可,是怕我忘记了她吗?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绵绵不绝,永存心间,将与生命俱老。所有的名字都可以忘记,但“海拉尔”这个名字,就像流淌在心中的一句诗,永远带着最美的节奏,铿锵着,跳跃着,行走着……
  

共 35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精美绝伦的游记佳作。作者以生花的妙笔,独特的审美视角,带给我们海拉尔区的一幅幅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和感人至深的人文景观,给读者带来一场场视觉与精神的盛宴,让人叹为观止。初夏的呼伦贝尔,在作者的眼里是最温柔最浪漫的,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铺天盖地的金黄色的野罂粟花,碧蓝澄澈的天空,面对这样的一幅壮美的画面,作者不禁发出由衷的感慨,这片由生命所铺就的草原,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吗?作者饱蘸着深情的笔墨,给这片土地上的一些风景和风物赋予了生命和灵魂,比如海拉尔河就像流淌在大地上的蓝色血脉,呼伦贝尔如一个骨骼清奇的汉子,大地就像母亲的胸膛一样火热,游牧民族就像大地母亲的孩子,蒙古包就像一个个白色的蘑菇,飘散着细如游丝的炊烟,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给风景赋予了精神的内涵,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不得不叹服作者精妙的文笔。游牧是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特有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作者对游牧的生活方式做出了深邃的解读,而且对游牧民族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高贵品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美。海拉尔城是一座依河而建的城市,海拉尔河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母亲河,她的重要支流伊敏河穿城而过,河水滋养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哈萨尔大桥是海拉尔的标志性建筑,钢索斜拉式的结构、马头琴造型的主塔,呈现出一种坚强的力度和巍峨的姿态。这座桥让作者心生无限的遐想,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展现了蒙古族对马的深情和爱意,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曾经叱咤风云,刀光剑影,如今绿树繁花,一派祥和,岁月如歌,生命如弦,海拉尔河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时代的变迁。行走在海拉尔城宽敞明亮的街道上,作者看到街道上行走的蒙古族女子都异常的美丽,她们穿着传统和庄重的服饰,作者凭着走南闯北的经验,笃定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于是跟随着她们,来到了蒙古包群落,看到门上的大红喜字,心知肚明,原来是蒙古人正在举行一场隆重的婚礼,作者看到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场景,有跳舞的,有拉琴的,也有唱歌的,一曲蒙古长调,唱的悠扬婉转,荡气回肠,作者听的如痴如醉,心驰神往,沉醉其中。主人看到作者,热情地敬酒,并邀请入席,一起参加篝火晚会,一起狂欢共度良宵,蒙古人的热情好客和真诚豪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灵动,审美视角独特,文思奇绝,文采斐然,比喻生动形象,想象力丰富多彩,思想深邃,对风景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深刻,不仅赞美了海拉尔壮美的自然景观,也让读者了解了蒙古族的风俗民情和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歌颂了蒙古游牧民族真诚、善良、豪迈、热情好客等高贵的精神品质!大美之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21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2-16 15:23:16
  读着老师的文,仿佛漫步在美丽辽阔的大草原,闻见了汹涌而来的花香,体验到了那里的人文风情,感受到了蒙古人的热情豪爽。有歌声,敬酒声,爽朗的欢笑声在耳畔回响。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老师,谨祝春祺!
回复11 楼        文友:枫桦        2023-02-16 23:00:12
  大草原里的花期,还有一种就是野韭菜花,要稍晚一些。这种野韭菜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调味品,羊肉的鲜美似乎和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谢谢湘莉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春祺!
1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2-16 16:54:21
  游记写出了那片土地上最幽长的故事,草原和马头琴飘出的旷远,歌舞和着美酒,沉醉了一方水土。大赞老师才情,读完美感如天籁,回荡余绕!
回复12 楼        文友:枫桦        2023-02-16 23:01:29
  谢谢鸿雁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春祺,祝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1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3-02-17 12:25:26
  海拉尔一游写得丰富生动,尤其每到一个地方的叙述,更是叙述得优美动人。海拉尔游,是枫桦老师又一力作,拜读学习了。
回复13 楼        文友:枫桦        2023-02-18 00:25:01
  谢谢江南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春祺,祝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17 16:45:29
  这篇游记,很值得回味。就像一杯酒,喝了,还在品着滋味。祝贺枫桦老师摘精!
怀才抱器
回复14 楼        文友:枫桦        2023-02-18 00:26:21
  谢谢老师的厚爱,让人感动,没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再谢!
15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3-02-17 18:05:26
  海拉尔,呼伦贝尔大草原,去过几次,也有一些感想和故事。今拜读大作,忆起愈加壮美,点赞佳作。
回复15 楼        文友:枫桦        2023-02-18 00:27:53
  谢谢天马老师的来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春祺,祝新春快乐,兔年大吉!
1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2-17 22:57:25
  老师海量啊,我接触过在北京的蒙族人,边吃边唱,边唱边喝,有几个糖友,打完针喝起来,必须有人倒下才叫尽兴。以后跟他们在一起就只能装不会喝了,要不喝一次醉一次。不过也算增进汉蒙之间的情谊了,两个民族之间上千年的爱恨纠葛,一碗酒下去,拉起手,跳起来,唱起来,醉倒在帐篷边上,一切那么美好!
回复16 楼        文友:枫桦        2023-02-18 00:33:12
  老师说得真好!这些喝酒的事情,得年轻些才好。我记得自己在当年煤矿上班的时候,不过二十五六岁,平平常常就能喝二斤酒,而且,不耽误上班。现在想来,都觉得渗得慌。那时去海拉尔,也有快十年了,才四十多岁,也是可以的年龄。如果放到现在,大概是得去医院了。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春祺!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