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肚兜儿(散文)

精品 【东篱】肚兜儿(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82.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8发表时间:2023-02-18 06:22:55
摘要:有时候回想起一件老物件,那些与之有关的故事,无需唤醒,便跳跃在眼前。肚兜儿,我20岁时还穿戴过,幼稚?可笑?我却不这么认为,时光的暖在肚兜儿里,很贴身,很入心。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上大学时,上衣之内,藏着一个小秘密。一件白色的衣领下面挂着一个肚兜儿。搞笑吧?可不是啊。那是母亲给我的贴身的爱,旧时光的特别印记。
   那天闲着翻出王小波的《红拂夜奔》,发现了肚兜儿的出处。杨贵妃胸前,自裁一方丝锦,往胸前一裹,成了最初的女人内衣,当时人们叫“诃子”,近代,人们称之为肚兜儿。当然,女子可佩,男孩子也可戴。从作用看,辟邪保暖的功能,已经替代了遮羞。
   我对肚兜儿是很抵触的。母亲的理由是,做一个肚兜儿,可以省布料,碎布也可以拼接成肚兜儿,穿在贴身处,谁也不见。肚兜儿可以御寒防风,人的肚腹最怕冷风,肚兜儿就像武士身上披的铁甲,刀枪不入,霰弹不坏。母亲当然没有说得那么神乎其神,意思就是那样。劝我穿着去上学,且连续几夜做了一件崭新的肚兜儿。
   我从小一直到少年时,母亲都要给我做肚兜儿,那些碎布旧布,除了纳鞋垫可以用上,再就是用来做肚兜儿。小时候,光着屁股,上身就一件红色的肚兜儿,仿佛就是年画上的顽童,非常喜庆,我也就接受了这种装扮,我们老街的孩子也大都是这个打扮,并不觉得难为情。肚兜儿前面还有一个衣兜,可以装上零食,掏零食特方便。但我一直以为是童年的标志,少年时也戴着,为了护住肚子,别人也看不见,并不难堪。
  
   二
   母亲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女人,那时并无像样的内衣,也就是有几件肚兜儿,多是红色,红色,我觉得属于女人,所以长大以后就连穿红色袜子我都排斥。母亲说,红色辟邪。尤其我的身体向来是让父母担忧的,辟邪的理由,无可辩驳,也就接受了母亲安排。稍大,伙伴凑在一起,看见肚兜儿,觉得羞赧,多是用辟邪来顶住小伙伴的讥讽。福子哥常常掀开衣服,挑战我,说,肚兜辟邪,什么颜色不行,非得红色!他的肚兜多半是蓝粗布做的。他是六母的儿子,家中男子汉就六七个,红色不合适他家。后来福子哥谈起肚兜儿,居然说我的母亲是稀罕有个女孩,才做成红色的。我没有理由辩驳了。是的,我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没有女孩,就没有红色的未来。多么幼稚的想法和推理,我居然这样去想。被福子哥驳斥,而且输了,挺好的,福子哥也就格外疼我。
   去上大学戴的那件肚兜儿是纯蓝布料做的,但肚兜正中位置母亲刺绣了一只大公鸡。肚兜的背带也是母亲飞针走线撩(方言,缝)成的,密密的针脚,赛过缝纫机跑边。穿戴起来并不费事,菱形的尖角上缝着布带,往后一拉就系上了。那只公鸡,全身黄色调,羽翮上走着一丝丝的绿线,很精神的样子。鸡的冠是大红,就像喝醉了酒的样子,这一点我喜欢,感觉母亲做的衣衫,带着喜庆色彩,挺心醉的,也温暖。从此不再排斥局部有点红色。我明白,母亲还是为了辟邪。我属鸡,自然应该绣一只鸡。真正民间的艺术,没有那些深意,平常,而且容易理解,但一点也不肤浅。还有什么可以这样关照生命的,护住肚子,免受寒冷。可我的母亲就没有护住自己的肚子,我上学走后,她深秋往山里地里复收地瓜是否穿戴着她的肚兜儿?我略知病情是因为着凉,导致腹泻,最终脱水而去世。接到母亲重病速归的电报,仓促回家,听说因为着凉而导致这样的恶果,我真的想把自己的肚兜儿马上脱下来给母亲裹上。我总是想追根溯源,找到最初,这种逻辑,常常让我陷入悔恨。
   我未见母亲在灯下缝肚兜儿的情境,她或许是有意回避着我,母亲懂我,我一定不会让母亲做这些原始的东西。其实,母亲能够想到的,能够做出的,凭我家那点财力,或许只能如此。孟郊说“临行密密缝”,所见多么美,我只能用想象来填补母亲灯下的细节了。
   我曾经在母亲晚上做针线活的时候,故意吹灭那盞煤油灯,母亲也不责怪,反而说撩针线活,闭着眼也能。是啊,我看不见母亲缝制肚兜儿,想象也是真实的,她用情用爱,点亮一盏灯。
   肚兜儿,在母亲心中,就是给儿子的一道“护身符”。母亲不信算命的,不去求签问将来,她有些“固执”,她总相信给儿子爱,未来就不会坏到哪里去。
  
   三
   我可以接受这种几乎近似原始的衣装,乡邻对我也是一个影响。六十年代,布料都是自家纺织的,很珍贵。做衣要千方百计省着点,那些汉子,穿衣就穿两扇布,一片在胸左一片挂胸右,后背上是几根布带系住的,老家的人叫“风片子”,意思是来风就吹起,也凉快。我想,可能这样的设计也来自肚兜儿的启发。我从未觉得这个装束很丑,回想起那些能干的汉子,个个都是英俊的模样。每每想起,觉得“玉树临风”这个词给他们最合适。裸露的赤臂,粗筋快爆了,贴身的布片,就像随身带了扇子,不掩风骨,是他们的样子。
   我总喜欢寻找这些带着时光风骨的旧影,可能是与我的经历有关吧。每当看到西部电影电视剧,看到秦岭一带的汉子,还穿着和肚兜儿差不多的装束,便觉亲切。再加上他们的信天游唱曲,仿佛是回到了“诗经时代”,铿锵悦耳。装束不仅仅带着旧时光的温度,还将传统遗存里的美发挥到了极致。民族的基因,不仅存于骨子里,也是形式上的,形式的,也不都是肤浅。
   母亲总喜欢说,爹亲妈亲不如一把花亲,衣暖裤暖不如一个肚兜暖。这不是顺口溜,完全是母亲琢磨出来的,意思是让我懂得离开父母之后要注意自己爱惜自己,而她并不爱惜自己,为了儿子,为了多复收几个地瓜卖钱换一点粮票,供我饭余再添几个烧饼。
   上大学时并没有可以洗澡的机会,肚兜不会暴露;晚上睡觉,肚兜外还有一件白薄衫,也不会裸露;晚上换下,在被窝里进行,窸窸窣窣的,谁也看不见。但有一次,同学王志水和我逗乐,掀开衣服发现了肚兜,于是在课堂上偷闲,速写了我的形体肖像,上身挂肚兜,下身穿大裤衩,让我丢人现眼了,男女同学看到这个画像,都戚戚地笑,令我大窘。我也觉得穿戴肚兜,极不合时宜,算不上幽默,简直就是小丑一个。其实,我求学的半途我母亲就去世了,从此我把肚兜儿脱下,洗净,用纸包好,沉于包袱的最底层,就像放一件宝贝,当然这个宝贝,是不能拿出来展览的。看见肚兜,就想起那一幕闹剧,事后并不感到羞赧,只是觉得自己好像在同学间是属于那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大男孩。我想成长,要放弃幼稚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这是母亲的唯一遗留,是我最贴身的物件,上面有母亲的呵护,也有母亲的温暖。我怕穿脏了,穿碎了,无法复原母亲那份沉甸甸的爱。
   一些物件,带着一股每见必痛的色彩,我忘记了,在何时丢掉了那件肚兜儿。就像我毕业时还剩下的三斤几两通用粮票,那是浸着母亲泪水的证据,我夹在办公桌下的玻璃板下。毕业以后,不再为穿衣犯愁,置办了很多衣物,肚兜儿换成了衬衫,但我常常穿衣时就想起那件肚兜儿,一股暖流袭遍全身,这样的温暖是带着痛的,并不纯粹啊。
   老物件里的温度,不会因时间的冷却而渐冷冰凉,反而在记忆里不断加温。即使眼前没有那件东西,一旦打开记忆,也会悄然登场。所以,人的怀旧的时候,总是矛盾着的,取暖,却更怕烫着心。
  
   四
   有时候,时光并不需要我们特意拉回,传统的东西,在今天依然有着恒温。我的两个外孙生人,都是戴着我妻子亲自做的肚兜儿。在布料的使用上,贴身处用了绒布。其实不在于保暖了,妻子也喜欢用那些已经隐退历史的东西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呵护,包括孩子们开学一定要烙一笸箩“爪爪豆”(小饼角),希望孩子们的学习“呱呱叫”。
   真没有想到,说起肚兜儿,外孙居然还可以想起幼儿园“肚兜儿”童谣的其中几句:“摇着蒲扇,戴着肚兜,丹凤的眼儿,油亮的发……”肚兜成了孩子们的人生启蒙物件,依然温暖着人的情感。
   那日和妻子说起肚兜儿,我说,收藏着,送到市博物馆。妻子说疯了。是啊,过来的人,往往在旧物面前会发疯。因为那些东西往往会把再怎么平静的人拉进不一样的境界,心池狂澜,心浪澎湃。我喜欢为一个老物件而疯狂,其实,我已经在江山文学网给那些回忆开了一个文字博物馆,见字如见物,没有遗憾。
   妻子说我少见多怪。现在的童装店里还有肚兜儿。传统的东西,不会因为生活的现代化而退出舞台,可能是人们依然珍惜着那份时光里沉淀下来的情感吧。
   肚兜儿,是最美的画。我突然想做一个镜框,把肚兜儿镶嵌在里面,就像装裱十字绣那样。
  
   2023年2月1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2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中的“我”从小一直到少年母亲都要给做肚兜儿。多是红色,“我”觉得红色属于女人穿的,“我”排斥。母亲说红色辟邪,“我”无法辩驳,也就接受了母亲的安排。去上大学时,母亲连夜赶制了几件肚兜儿,蓝色布料,因“我”属鸡,正中位置还绣了一只大公鸡。肚兜儿在母亲心中,是给儿子一道“护身符”。可母亲没有护住自己的肚子,“我”上学走后,她深秋复收地瓜,着凉,导致腹泻,最终脱水而去世。面对母亲,“我”真想把自己的肚兜儿脱下来给母亲裹上。“我”接受这种近似原始的衣装,乡邻对“我”是一个影响,那时布料是自家纺织的,很珍贵,做衣要千方百计省着点,那些汉子穿的都是“风片子”,“我”从没觉得这装束很丑,反倒觉得个个玉树临风。“我”上大学时穿肚兜儿怕被人发现笑话,每次都在被窝里进行,可有一次同学逗乐,掀开衣服发现了肚兜儿。还速写了“我”形体肖像,同学们看了戚戚笑,让“我”大窘。其实在“我”求学半途母亲就去世了,从此“我”把肚兜儿脱下,洗净包好,置于箱子底层,像宝贝一样珍藏。毕业以后,不再为穿衣犯愁,置办了很多衣物,肚兜儿换成了衬衫,但“我”常常穿衣时想起那件肚兜儿,想起母亲。传统的东西,在今天依然有着恒温,“我”的两个外孙出生,妻子亲自缝制了肚兜儿,用那些已经隐退历史的东西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呵护。现在童装店里还有肚兜儿,传统的东西,不会因为生活的现代化而退出舞台,人们依然珍惜那份时光里沉淀下来的情感。《肚兜儿》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似写肚兜儿,实则回忆母亲。本文内容丰盈健美,涉及到了中国服饰文化,也反映了一个时代。可以说,肚兜儿也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通过本文,可见本文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本文最打动人心的是母亲对“我”真挚无私的爱与呵护。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尽的爱和深切的怀念之情,有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全文语言朴实无华,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字字句句浸渗的是心血,令人读罢久久不能释怀。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经典!【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218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2-19 14:11:39
  老物件总是包含深情,真的珍藏心底,母亲为我摸黑缝制,动作是我想想出来的,肚兜暖了我的肚腹,母亲下地却着凉去世,淘气同学的捉弄,妻子对肚兜文化的传承,都让读者动容。拜读老师佳作,祝春祺!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19 14:42:35
  谢谢天方老师的美评。知老师手头工作忙,还是不忘给怀才小文点评,动容了。老物件里,总有温暖的回忆,不舍丢掉,就记下了。遥握,期待佳作,问候春祺。
12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2-19 17:29:58
  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就给做肚兜,红色的,夏天就穿那么一个肚兜,很是可爱。肚兜是每个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母亲可以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却可以忽略自己。春天是思念的季节,红肚兜泛滥着思母情,似海深。老师春祺。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19 17:40:53
  谢谢月亮老师留墨。想不到啊,你这个年龄,还做过这个东东,说说十里不同俗,五里风各异。临沂与我相距千里,一样有着这样的习俗,看来美好的东西不会因距离而判断是否存在。谢谢美评。遥握,问候春好,谨祝快乐。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