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两天半的年(微小说)
年三十那天,老两口起了个大早。
“咯咯咯,咯咯。”拿起小盆,爷爷在院子里招呼家禽集合吃饭,随手抓起一把玉米,撒下。
奶奶在灶门前观望着火候,加了把柴,锅里炖着今天要进菩萨的猪头、留着三根尾巴毛的公鸡。
喂完鸡鸭,爷爷慢悠悠地开着小三轮,去镇上买鞭炮,再买点小孩喜欢玩的炮仗。
沿途碰见许多熟人,一见面便互相恭贺着新年快乐,喜气洋洋。
趴在灶门前打盹的大黄狗,突然站起来,摇着尾巴往门外走。不用往外看,奶奶就知道是爷爷回来了。
“他爷,东西买好了吗?”奶奶从灶门探出头来,询问。
“放心,买了好几挂鞭炮呢,够了够了。”爷爷说着,就将买好的东西放在桌子上,“今年可真热闹啊,去年没回来的几个老表,今年都回来了。”
“过年当然要回家,孩子们什么时候到啊,要不要给他们准备早饭?”
“不用不用,他们应该中午到。”爷爷从口袋里掏出烟,拿着自己做的小板凳,来灶门前烤火。
“医生都说了少抽点,你偏不听。”奶奶皱着眉数落着爷爷,爷爷不回话,就咧着嘴笑。不知道何时掉的门牙,此刻露着风,莫名显出几分滑稽。笑完也不回话,嘴角的弧度收了回去,眼底的笑意却还在,就这么看着小猫围在熏着的腊肉打转。
奶奶见爷爷光咧嘴笑不回话,莫名也生出几分笑意,再从走廊搬来一个小板凳,也来到灶门前坐着。
老两口并肩坐着,小狸花依偎在大黄狗身边取暖,画面好不温馨。
……
将进菩萨的东西摆在院里,奶奶双手合十,虔诚地诉说着愿望:希望菩萨保佑,儿子家庭和睦,出入平安,孙子学习进步,考个好大学。很普通,也很珍贵。
爷爷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合进大家伙的炮声中,每一家的炮声都寄托着每一家的愿望。
“他爷,院子都扫了吧?”之前一年暑假,老两口想接孙子来乡下玩,还没等儿子说话,就听见孙子嚷着不要,嫌弃爷爷院里有鸭子拉的粑粑。
这件事被老两口记在心里。
“都扫了一遍了,没有了,放心吧。”爷爷摆摆手安抚着奶奶,又突然想起了什么:“给孙子买的火柴炮我给放哪了?”
奶奶指了指房间里的屉子,“被我放在屉子里收着呢”。
十一点,奶奶在家里坐不住了,在大门口张望了几次:“他爷,他们怎么还不来,打个电话问问吧!”
爷爷在厨房里做着扣肉,闻言说:“从城里到家距离挺远的,他们开车来呢,接电话不安全,咱们再等会儿。”
“也是……诶诶诶,肉不能切那么厚……”
下午一点。奶奶打了四个鸡蛋,准备做蛋饺,爷爷拿着筷子坐在走廊,漫不经心地调着蛋液:“怎么还不到,该到了啊!”
“急什么,来这么早干嘛,蛋饺都没做好呢,先前不是还告诉我要别急嘛,这会怎么自己急起来了?”奶奶笑出了声。
“好了,蛋液应该差不多了,你去给我端着锅,我做蛋皮了。”
……
一阵汽车喇叭声传进屋里,老两口放下手里的活去院子里接人。
“爸妈,过年好啊!”儿媳拉着小孙子,下车先问候。孙子也乖乖地拜年,儿子在车后备箱拿东西。
爷爷接过儿子拿来的年货,笑眯眯看着自己的乖孙:“他奶,给孩子买的炮仗拿来。”
“炮!爸爸,爸爸,我要玩炮!”
“乖孙来跟奶奶去拿啊,又长高了这么多啊!”
……
年夜饭桌上,一家五口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屋外,乒乒乓乓,轰隆轰隆的炮声,此起彼伏;屋内,饭菜热腾腾的,冒着热气。灯光是冷色调,加上刚出锅的家常菜冒的热气,配上一家人热闹的谈话,显得格外温馨。老两口一辈子,也就盼着过年这会能一家子团圆的时刻。
……
“这么着急,不多待两天?”奶奶一边从鸡蛋篮子里掏鸡蛋,准备给儿子带回去,一边挽留,“这年都没过完,才初三呢。”
“妈,过两天大家都回去,就怕堵车。”
“你们再等等,让你爸给你从地里摘点菜回去。”
儿媳看着已经装满的两个麻袋,连声拒绝:“妈,超市里都能买,不用拿了。”
“是啊,妈,还有这袋糖,有好多都要过期了,丢了得了。”
闻言,奶奶打开红色塑料袋,里面都是吃酒席送的糖,老两口不舍得吃,就都给小孙子留着。
“啥,过期了啊,那……丢了算了,我还想着给我乖孙吃嘞。”
……
“儿啊,开车要注意安全嘞,慢开点。”
“你们两口子别吵架,儿子都这么大了,好好过日子,儿子你多让着点你媳妇。”
“乖孙孙,要听爸妈的话,多吃饭,长高,在学堂里要认真读书嘞!”
“还有啊,你们……”
“好了,妈,我们都知道了,再不开车,到家就得半夜了。”儿子看妈妈一直在叮嘱,也没个要停的意思。
“他奶,别挡着了,让儿子开车吧。”爷爷拉过奶奶的胳膊,示意儿子开车。
“哦!对了妈,我给你们买了点钙片,记得吃啊。”儿媳突然从窗子里探出头来:
“爸,你少抽点烟,别喝酒啊,身体受不住。”
“知道了,知道了,你妈天天说呢。”
“我们走了啊,儿子,跟爷爷奶奶再见。”
“爷爷奶奶拜拜,注意身体。”
老两口被小孙子奶声奶气地祝福给乐了,连连点头。
车子开动了,老两口站在原地没动。
“爸妈,你们回吧,外面冷。”
老两口没回声,就站在院子里,看着车子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直到一个拐弯,彻底看不见了。
“唉。”奶奶叹了口气,“走吧,进去吧。”
……
爷爷坐在凳子上,抽着烟,望着院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奶奶在整理餐桌上的盘子,五个人两天吃饭用的碗,比他俩吃三四天的碗还多。
院子里又恢复了常有的安静。
院子外,不知道哪家小孩,正嘻嘻哈哈地放着鞭炮。
祝贺《两天半的年》斩获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