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初来加国的日子(散文)

精品 【东篱】初来加国的日子(散文)


作者:琳达如菊 举人,413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72发表时间:2023-02-20 00:07:30

初来加国时,宛若走进烟花灿烂里,令我应接不暇。烟花冷却,而那些美好的瞬间却一直璀璨着,温热着我。初来如旧识,曾经恍若昨日。
  
   一
   早就听说,温哥华是镶嵌在太平洋西海岸的一颗璀璨明珠,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一个美得令人窒息的城市。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让人不禁为之心驰神往。年轻人容易冲动,也喜欢追梦,大学一毕业,我就迫不及待,怀揣着诗与远方的梦想,独自一人来到了大洋彼岸。
   飞机在温哥华机场降落的一瞬间,我的心情百感交集,脑海里回想着临别之际,母亲送别时的目光。隐约可见的泪光里,充满了不舍和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我去的远方有万里之遥呢。
   在大厅,一位穿着淡紫色裙装的年轻女子,向我款款走来。长发飘飘,身材窈窕,皮肤白皙,桃腮粉面,柳眉杏眼,看着有些面熟。记得来之前,王叔叔曾经叮嘱过,玉萍姐将会到机场接我。她的那双大眼睛和王叔叔太像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可以肯定,她就是玉萍姐。
   “乔曼,总算等到你了!几年不见,你越发漂亮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来,接过我手里的行李箱。
   “玉萍姐,让你久等了吧?”我冲她莞尔一笑。
   “等了差不多有两个半小时,因为这次航班晚点了一个多小时。我爸昨晚还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把你照顾好,等一会儿,不算什么。”玉萍姐笑着说,满面春风的和善,暖人心扉。
   玉萍姐是我父亲的工友王叔叔的女儿。父亲生前与王叔叔、韩叔叔交情甚笃,三人就像《三国演义》中刘关张。虽然没有歃血誓盟,但情同手足。王叔叔心灵手巧,脑子活泛,什么活计都是无师自通,好像没有什么他不会做的。我家房子装修,铺墙砖、粉刷墙壁等活,都是王叔叔不辞劳苦,帮助完成。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即使父亲去世后,他依然时不时过来看望母亲,他也关爱着哥哥和我,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
   王叔叔有一儿一女,儿子叫玉峰,女儿叫玉萍,王叔叔曾经带着玉萍姐来过我家,我对她有一些印象。玉萍姐全家四年前移民到加国,王叔叔听说,我要出国去温哥华,就马上和女儿取得联系,做好接待工作。她家的房子很大,让我暂时先住在她家,以后生活状况好了再说。王叔叔就像父亲一样慈爱,让我感觉到父爱从未离开过。
   我们上了车,驶入宽敞明亮的柏油路,视野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此时正值最美的人间四月天,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街道两侧,一树树樱花正在怒放。一团团一簇簇,如云似霞,美轮美奂。一座座哥特式别墅,掩映在绿树丛中,错落有致,鳞次栉比,从眼前一闪而过。还有房前翠色欲滴的草坪,黄灿灿的迎春花,紫莹莹的玉兰,远处的天空,如水洗一样湛蓝澄澈。空中飘动着一朵朵洁白的云,白的透明,白的耀眼,仿佛置身于桃源仙境。美丽的风景融合盎然的春意,总会让人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对生活满怀着期待,以及对人生充满了诗意的遐想。
  
   二
   车行驶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便到达了玉萍姐的家。她家位于一个半山坡上,是一座豪华的独立房屋,木制结构,哥特式屋顶,飞檐翘角。屋前有花树有草坪,屋后有溪水有山花,在潺潺流动的溪水中,清晰可见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弋,不断往来穿梭。
   室内宽敞明亮,一个螺旋式的旋转楼梯直通二楼。左手边是一个很大的房间,里面放着一张台球桌和一些健身器材。右手边有锅炉房、洗衣房、卧室,卫生间等。顺着楼梯拾阶而上来到二楼,楼梯口正对着的,是一个很大的客厅,客厅内摆放着沙发、茶几、电视柜等,靠墙的地方,摆放着一架精美的钢琴。玉萍姐介绍说,这架钢琴是为女儿买的,价格不菲,也是家里最昂贵的物件。
   我在心里暗想,对于任何家庭来说,父母都有一个共性,对儿女都愿意倾尽所有,只要儿女感兴趣,做父母的都会竭力满足。
   二楼有四个卧室,玉萍姐安排好我的房间,她的一言一行,让我倍感温暖。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国家,刚来就受到如此高的礼遇,真的感觉很幸福!
   我和玉萍姐正坐在客厅里聊天,听到楼梯上传来一阵脚步声。玉萍姐说,是妙可和明浩回来了。刚说完,就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像一只花蝴蝶一样,飞到了玉萍姐的怀里,后面跟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
   “乔曼,这是我先生王明浩。”玉萍姐介绍道。
   “明浩哥,你好!”我笑着说道。
   “乔曼,你好!”王明浩笑着回答。这时候,我仔细打量了一下王明浩,他瘦瘦高高,气质儒雅,文质彬彬,眼睛虽然不大,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玉萍姐对小女孩说,妙可,快给阿姨问好!小女孩有些腼腆,一脸羞涩,怯怯地叫了一声,阿姨好!
   玉萍姐让妙可用钢琴演奏中国经典的名曲《梁祝》,这是我所喜欢的曲子,百听不厌。这么高难度琴曲的演奏,这个只有六七岁的小姑娘能弹奏好吗?
   钢琴曲响起,真是石破天惊,乐曲从妙可的手指间缓缓流淌出来,行云流水般,悠扬悦耳,余音绕梁,听得我如痴如醉。小小的妙可竟然能弹奏得如此娴熟,令人赞叹!
   妙可从四岁时就开始学习钢琴的,每次学琴,玉萍姐都要陪同,周末还要学习中文和绘画。我问玉萍姐,这里还有中文学校?她告诉我,这里有华人教堂,也有中文学校,是华人华侨开设的,老师都是我们中国的华侨,大多数华人华侨都会让孩子去学习汉语,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即使居住在异国他乡,但中国文化不能丢,平时在家里,都是用汉语交流。
   “妙可,给阿姨背一首诗吧。”玉萍姐转过头对妙可说。
   “妈妈,背哪首诗?”妙可问道。
   “你昨天学的那首《客中行》。”玉萍姐微笑着示意。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妙可张口就来,竟然背得滚瓜烂熟。
   我情不自禁为小姑娘鼓掌,她超强的记忆力让我赞叹。
   停下鼓掌,我心中有一丝的伤感,他乡?妙可背下这首诗,是让我不要太想念“我乡”?是玉萍姐有意在安慰我?
  
   三
   第二天是周末,为给我接风洗尘,玉萍姐举办了一个聚会。她邀请了一些华人朋友参加,并特意去商店买了一个烤炉,去超市买了一些上等的牛肉。
   傍晚时分,人们陆陆续续到了,玉萍姐给我一一做了介绍,这些人都是玉萍姐和明浩哥的朋友,在加国居住有一些年头了,大多都事业有成。
   大家畅所欲言,通过了解得知,王娜是玉萍姐的老板,张丽是妙可的绘画老师,赵丹是妙可的中文教师,让我感觉到海外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张丽在国内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擅长画油画,有很深的艺术造诣,气质高雅,谈吐不凡。而赵丹在国内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在这里继续教书育人,赵丹看起来端庄大方,温文尔雅,腹有诗书气自华。
   明浩哥正在阳台上忙着烤牛肉,李凯在旁边帮忙,他俩既是同事,也是亲密的朋友。我去看了一眼,牛肉在烤肉架上滋滋冒着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股烤肉的香味,玉萍姐忙着给大家端牛肉,倒红酒,人们边吃边聊,就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
   我在国内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我就找机会咨询孟凡春大哥。目前在加国,关于计算机领域就业的前景如何?他委婉地告诉我,这两年计算机领域不景气,很难找到专业工作,他刚来时也没有马上找到专业工作,于是,他到大学重新学习,毕业后才找到了一份相关的工作,他建议我,根据市场的需要,也可以学别的专业。
   我又和做精算师的张毅哥谈了谈,问他在温哥华都有哪些好学校,他说有UBC和SFU,这两所学校在当地赫赫有名。我又问他精算专业怎么样?他说,如果喜欢数学的话,就学精算,毕业后如果找到专业工作,工资非常高,但这个专业非常难学。我从小学到大学,学得最好的,就是数学,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如果从兴趣上来说,我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精算专业就成为了最初的学习目标。
   这两位大哥哥,就像茫茫黑夜里闪耀的明亮灯光,给初到加国的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也感谢玉萍姐,举办这样的一个温馨的聚会,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在异国他乡,受到这么多华人朋友的关爱和鼓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四
   又过了一些日子,玉萍姐兴冲冲地对我说,当地华人华侨团体准备举办一次春末夏初郊游活动,并发来了邀请函,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我喜出望外,点头答应。这还是我第一次参加华人华侨的活动,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玉萍姐说,日期定在后天,如果去参加活动的话,需要准备一道拿手的菜与大家分享,问我会做啥?我想了想,说道,我会做酸菜炖排骨粉条,但是,排骨超市有卖的,酸菜和粉条却买不到,这是一个难题。玉萍姐说,这个不难,明天我带你到唐人街,那里有一家东北人开的店铺,肯定有酸菜出售。我一听,不禁喜出望外。
   第二天,到了唐人街。玉萍姐告诉我,温哥华唐人街仅次于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是北美地区第二大中国城,声名海内外。过年时,这里热闹非凡,有舞龙、舞狮、跳舞、敲花鼓等各种表演节目,人山人海,连加国的总理都会参加。
   我站在街头,抬眼望去,在古色古香的门楼上方,镶嵌着如蓝宝石一样的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千禧门”三个俊逸的大字。这是温哥华唐人街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再看街道两侧,商铺云集,有饭店、中药店、服装店、海鲜干货店、蔬菜水果店、肉铺、包子铺、茶餐厅、豆腐铺等,应有尽有,还有剧院和博物馆,一律都是中文标牌,走在街上,仿佛置身于中国的某条街道,恍惚间,让人竟然忘记了身在异国他乡。
   玉萍姐带我来到一家杂货店,在一个货架上,还真找到了酸菜。那是用蓝色的塑料袋密封包装的,上面印着:“东北正宗酸菜”,我拿在手里感到特别亲切,心里甚至一阵激动,因为这是来自家乡的酸菜。
   我们把两包酸菜和一袋红薯粉条放入购物篮里,来到收银台付钱,店铺的老板面带着笑容,说着一口东北腔调的普通话。他说,看你俩买酸菜,一定是东北人吧?我们忙回答,是啊!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闲聊几句,便挥手道别,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眼,那个老板还在目送着我们,满眼的不舍。
   走出店门,玉萍姐领我来到一家包子铺,这家店铺虽然看着店面不大,但生意异常红火,人们排着着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了门口。听站在前面的两位阿婆正在用粤语交流着,可以想到,她们应该是早期的香港移民。
   透过玻璃能看到厨房,有三四个人在忙碌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冒着热气,散发出一股股诱人的香气,沁人心脾。听到店员和顾客大多在用粤语交流着,看来买包子的人们,也基本都是熟客,非常亲近。玉萍姐与店员们也很熟悉,点了六个大肉包和六个鸡肉包。店员取来食品盒,将包子分装两个盒子,动作麻利,包装好,递过来,还不忘挥挥手,算是打了招呼。接着又去照顾下一个顾客,没工夫再理我们,生意红火得不得了。
   进到车里,玉萍姐拿出餐巾纸,取出一个大肉包递给我。包子洁白如雪,形状宛若一朵含苞欲放的菊花,咬一口,汤汁缓缓溢出,口感软糯,鲜香味美,色香味俱全。香香的包子,让我想起了妈妈做的包子和馅饼,也是这么香!能在异国他乡吃到中国风味的包子,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味,也体味到了家国情怀和一份浓郁的乡愁。
  
   五
   为准备参加聚会,当晚就要做酸菜排骨粉条。凭着对母亲制作酸菜排骨的记忆,先把粉条泡在清水里,把酸菜切成细丝,用力攥出酸水备用。把排骨切块焯水后捞出,葱姜蒜爆锅炒出香味,将焯过水的排骨放入煸炒,然后加入清水慢火炖煮,排骨半熟时,再加入酸菜和粉条以及各种调料,酸菜排骨粉条在锅里“咕嘟咕嘟”响着,排骨浓郁的肉香裹挟着酸菜香在空气中漫漶,香气四溢,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寒冬腊月,母亲给全家人做酸菜猪肉粉条的画面,是那么温馨!
   临出发前,我将菜加热,放入保温锅里。聚会定在周六,明浩哥也休息,由他开车,我们一起前往。车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般行驶,目的地是一个原始森林公园。路途中,透过车窗望向窗外,远山如黛,云雾缥缈,路两侧杨柳青青,繁花似锦,美景如画,开车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到达了聚会的公园。下了车,明浩哥双手端着保温锅,玉萍姐的手里提着一个装着盘子的袋子,我们三个人慢慢行走在公园内的一条迤逦的小路上,小路两侧,苍松翠柏,高耸入云,树下芳草青青,树上鸟鸣阵阵,远远就看到有一片空阔之地,好多人正聚集在那里。
   他们在那里,我看到王国鹏站在人群中,远远地在向我们招手。
   玉萍姐告诉我,王国鹏是华人华侨团体的主要负责人,所有的华人活动都是由他组织的,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他做这份工作,没有任何报酬,只是义务为大家服务的。
   空地的中央,摆放着一排长形的桌子,上面铺着精美雅致带着花纹的桌布。桌子上摆满了一道道美味佳肴,有各种风味美食和各式各样的点心,有包子、饺子、酱板鸭、馅饼、糖芋头、梅花糕、炒饭、烤鱼、酱牛肉等,玉萍姐用盘子盛装满满一盘子酸菜,摆在桌子上。
   我看了一下人群,能有五六十人参加这次聚会,都是一家一家的。有年轻的情侣,有中年的夫妻带着孩子,还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些老人大多是随着儿女,来到加国团聚的。
   王国鹏看到人来得差不多了,就开始招呼大家准备就餐。人们排着队伍,在众多的佳肴中选择自己喜欢吃的美食,这种形式有点像自助餐,但又不同于自助餐,比自助餐有意义多了。人们吃到酱牛肉,都会情不自禁地问一句:“这是谁做的,这么好吃!”王国鹏的妻子张丽说道:“是我做的,喜欢吃就多吃一些。”还有的人吃到酸菜排骨,说道:“这酸菜排骨太纯正了,是谁做的?”还没等我回答,玉萍姐就替我说了,是乔曼做的,大家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我的身上。
   我虽然有些害羞,但心里感觉非常快乐,在异国他乡,能把家乡风味的美食与同胞们分享,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边吃边品味着,在吃饭的过程中,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聚餐的真正意义不是吃什么,而是感受到华人团体在异国他乡的团结精神和凝聚力,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敞开心扉,相互交流,畅所欲言,通过这次聚会,我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并在我的手机里,留下了对方的电话号码,以方便日后联系。
   这次聚会,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有美食,有美景,有温暖,有温馨,也有感动。
   来加国三个月后,为了上学方便,也不再给玉萍姐一家人添麻烦,我从玉萍姐家搬了出来,开始了崭新的人生旅程。回顾初来加国的日子,我最需要感谢的,就是玉萍姐和明浩哥,他们对我就像亲妹妹一样照顾着,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温馨。此外,海外的华人华侨朋友团结友爱同舟共济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他们对初来加国的留学生或者新移民,给予了最大的帮助和鼓励,这也是我们华夏民族高贵的精神品质。
   初来加国的日子,宛若一帘幽梦,那些生活的片段,是那么动人,是那么温暖,又是那么美好。
   想象里的陌生,那种“别来沧海事”,都是行前的担心。异国里,尽是曾经的面孔,虽一时间我还暂住人家,但不失温暖,心中装着家乡,藏着乡愁,就用乡愁暖着一个行旅的人。有人说,友情的温暖可以抚慰一半的乡愁,剩下的另一半就让我在每个夜晚里,独自怀抱吧。
  

共 599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出国热的悄然兴起,当初还只是一些红男绿女的专利。出国热的真正从微波轻澜演变成沧海巨浪,却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也把他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地狱。”一九九三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将出国热的真实一面,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许多人因为生计,而选择出国,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其中之一。在我的身边,就有许许多多出国劳务的人,有很多人是去韩国。我们这里是朝鲜族自治州,一些朝鲜族去韩国是有自己的优势的。韩国有亲属,发来邀请函,便可以探亲为由,去了韩国。后来,这些途径以经不能满足大多人的需求,很多汉族人也加入到其中。出国的窗口也越开越大,让出国的途径更加容易了一些。如菊老师来东篱社团已经有些日子了,她的文章清丽之中带有异国的情调,就有许多她在国外的所见所闻,她平时的文章里,还是隐隐约约把一些所见袒露一下,而这篇文章则是全面地把自己出国后的各种不易,表露给我们。文章中有几位华人是几位成功人士,他们所提供的帮助,让初次出国的人,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爱。这样的帮助让以后的生活,产生了许多的便利。玉萍姐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她平易近人,朴素可亲。热情的接纳,在秉承着一个中国人的传统,而且通过她,认识了许多在海外打拼的成功人士,无形间,这个华人团体,为每一位出国人员提供帮助,显示出中华一家亲的火热情感。文章贴近生活,以无限深厚的感情回忆了出国之初的种种不易。描写了这些在外国的华人们团结一心,互相帮助的美德,感人至深。文字清新而质朴,于清秀之中见真情,更显朴素之珍贵。文章里所展现的异国风情,也是一大看点,一篇叙事文章写到这里,已经非常难得了。如菊老师的文学态度在决定着这一切,虚心向上,踏踏实实地走稳每一步是关键。从身边写起,从身边的人群里,发掘素材,这是一名写作者都需要做的,也是应该学习的方向。于朴素之中见精彩,这是我对如菊老师的印象。她在东篱就是这般朴素,无论是编文还是写文,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不以个人的得失去计较什么,而是认认真真去做事,老老实实去做人,是令人敬佩的!一篇文章的构思与写作,是不容易的,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如何取舍,如何谋篇,显得井井有条,次序井然,让人看见了文章后面那个轻巧的人!感谢赐稿东篱,谨祝生活顺利,期待更多精彩!【东篱编辑:枫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225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2-20 19:38:35
  初到外国谋生,许多的不易可想而知,好在如菊老师的心态相当不错,在异国他乡有华人华侨的无私帮助。亲不亲,都是中国人,到了国外就是一家子。通过王叔叔的女儿,认识了更多的华人华侨,参加活动,彼此相互扶持,打造新天地,不容易啊,老师真是好样的,为你点赞,也为你祝福!拜读老师佳作!
回复1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2-20 21:18:04
  深谢红花草老师到访和雅评!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初到加国,好在有玉萍姐的悉心照顾,让我很快适应了环境,也认识了很多华人朋友,这里的环境优美,特别是春秋之季,美的令人窒息。再次感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红花草老师,给老师敬茶,抱抱!遥祝春琪!吉祥如意!
12 楼        文友:白玄        2023-02-20 22:11:51
  初到异国他乡就受到这么多人的关爱照顾,是很幸运的事,也彰显了中国人及华侨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优良品质。文章娓娓道来,语言如行云流水,描写细致生动,中心突出鲜明,叙议结合,感染力强。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12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2-20 22:25:35
  深谢白玄老师到访和雅评!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正如老师所说,初到加国,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关爱确实是幸运的,也让我很快熟悉了陌生的环境,缓解了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绪,那段时光留在我记忆中的,一直是那么温暖和美好。再次感谢白玄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白玄老师,遥祝春琪!吉祥如意!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