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燕春里田园山水诗(一百四十九)(古韵)
摘要:古人云,诗言志。这准确地点出了诗歌与作者的关系——我手写我心。无论是描摹风景,还是抒发情愫,都是很主观的东西,参照物只能起到激发的作用。燕春里田园山水诗依循内心的感受来写作,当然难脱“诗言志”的窠臼。尤其是作者借景抒情,由景生情,这种影响就会更大。但是,只要诗歌可以抛开图画来单独阅读,并且能够感知意境,那么这种写作就是成功的!
燕春里田园山水诗(一百四十九)
1、青纱帐图咏
七月田原灌浆忙,葱茏满目送清香。
朝阳冉冉腾升处,漠漠青纱看祖乡。
2、古村
知了声声噪古村,枯蔫干草味香醇。
门前橛下拴牛处,老树繁荫蔽俚人。
3、瓜田
田边瓜蔓卷丝黏,遍地花皮滚肚圆。
借问庄农何处有,凉棚孑立煦风钻。
4、雾里鲁公山
直发豪横欲问天,鲁公何故卧峰巅?
凤凰台下存诗圣,同谷七歌世代传。
5、雾江曲
白雾茫茫没远山,晨风未起缓张帆。
梦中曾念渔收好,踏浪逐波不舍眠。
6、炎夏荷塘
一片荷塘一片天,青盘朵朵绿如蓝。
平生张致何消用,但为炎浊润寸田。
7、清境
蓝天澄碧剔白云,密树连延慰惬心。
最爱眼前一捧水,仙洲遗落寄风尘。
8、晚云赋
目断斜阳鹊影黑,蓝天映照晚云垂。
忽闻耳畔惊雷滚,征阵烟发鼓点催。
【编者按】这组古韵,七绝八首,燕春里田园山水诗专辑(一百四十九),诗人深情的吟诵,描述身边的风景,诉说心中情愫,抒发真情实感。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2 楼 文友:赵润坤 2023-02-27 17:32:41
意境由画面和虚拟画面构成。比如《古村》:知了声声噪古村,枯蔫干草味香醇。门前橛下拴牛处,老树繁荫蔽俚人。诗中有声音、气味、图画,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3 楼 文友:赵润坤 2023-02-28 19:11:50
故乡的风景是怎么激发作者来写作的,还在于早年所见所感的情愫——比如《青纱帐图咏》。青纱帐到处都有,但是作者想到的是自己故乡的青纱帐,因此他说:朝阳冉冉腾升处,漠漠青纱看祖乡。
4 楼 文友:赵润坤 2023-02-28 19:18:05
瓜田是作者小时候经常光顾的地方,因此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道:田边瓜蔓卷丝黏,遍地花皮滚肚圆。借问庄农何处有,凉棚孑立煦风钻。诗中,不论是卷丝黏的瓜蔓,还是滚肚圆的花皮西瓜,都是作者心目中的固有形象。他本来不需要借问,但是还是通过借问写出了自己眼中的景象,那就是“凉棚孑立煦风钻”。独立的瓜棚,和煦的熏风,俨然然就是一幅形象生动的平原瓜地风景画。
5 楼 文友:赵润坤 2023-02-28 19:22:31
《雾里鲁公山》是写鲁迅,经由眼前栩栩如生的鲁迅形象,作者想到的是,这个地方深厚的文化氛围。 凤凰台下存诗圣,同谷七歌世代传。杜甫藉藉,何况鲁公?一股幽怨的历史感油然而生,虽然作者重在用典,但运用自然,毫无雕凿痕迹!
6 楼 文友:赵润坤 2023-02-28 19:26:20
《雾江曲》是一首感同身受的乐府诗:白雾茫茫没远山,晨风未起缓张帆。梦中曾念渔收好,踏浪逐波不舍眠。首句紧紧是铺垫风景,尾句则顷刻间升华。好一个“梦中曾念渔收好,踏浪逐波不舍眠”,堪称名句!
7 楼 文友:赵润坤 2023-02-28 19:28:38
《炎夏荷塘》是一首典型的咏志诗。明面上市写荷花,写荷塘,实际上市要书法作者“平生张致何消用,但为炎浊润寸田”的洒脱情怀。
8 楼 文友:赵润坤 2023-02-28 19:32:16
清境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呢?作者在《清境》进行了形象刻画:蓝天澄碧剔白云,密树连延慰惬心。最爱眼前一捧水,仙洲遗落寄风尘。蓝天碧水白云,这就是清境。因为他就像“仙洲遗落寄风尘”一样,一尘不染,即便遗落风尘那又何妨?
9 楼 文友:赵润坤 2023-02-28 19:35:09
关于动静结合,作者的《晚云赋》值得一读:静的时候,那是“目断斜阳鹊影黑,蓝天映照晚云垂”;动的时候,则又是“忽闻耳畔惊雷滚,征阵烟发鼓点催”,一滚一催,形神毕现,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