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洗衣琐忆(散文)
现在洗衣服,都用洗衣机了。偶尔手洗,只是鞋子袜子等,真是方便。可是从前洗衣服,完全不是这样。
小时候,村里人洗衣服,一般是在村子东头的涝池里洗的。涝池的水,既有人洗衣服,也有人挑水饮牲畜。没办法,老家地处黄土高原,最缺的就是水。就这么小小的一潭涝池水,却是全村人的宝贝。
顺着涝池尾巴的斜坡向下走,可以到水边去打水、洗衣服等。除了涝池的尾巴处有石头,涝池的南边和北边各有一些石头。特别是北边,有十来米长、五六十公分宽的石头台阶,这是为了方便人们洗衣服、打水。这些石头台阶比较高,如果涝池的水少,北边的石头台阶根本用不上。南边呢,没有那种平整的石头台阶,只是零零碎碎地、高高低低地摆了几块石头,平时洗衣服打水也没有问题。但是这些石头位置比较低,水少的时候照样可以用的。
从春末到初秋,天气暖和之时,是涝池周围景色是最漂亮的季节,也是涝池边最热闹的时候。特别是中午吃饭前后,傍晚天黑之前,人们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有人脱掉鞋袜,挽起裤腿到涝池边洗洗手脚上的泥土;有人端着饭碗,蹲在涝池岸边吃边拉家常;也有人站着蹲着、抽烟聊天的;小孩子则在涝池边抓蝌蚪,打水仗,顺便也伸长耳朵听大人在说什么。涝池边上,小孩子的欢笑声、大人的聊天声、甚至还有人吼几声秦腔、唱几句革命歌曲,各种声音交织成一片,就连夜晚最吵闹的蛤蟆声,此时也听不到了。东家长西家短,整个村里的大小事情,方圆几十里发生的奇闻轶事,报纸上的国家大事,甚至外国新闻,都在涝池边迅速传播着。
此时,也是人们集中洗衣服的时候。女孩子、妇女们端个洋瓷盆子,或者提个笼,里面放的是要洗的衣服,蹲在石头旁,将衣服泡在水里,一件一件地清洗。起初是只能用碱面、皂夹,后来有了洗衣粉、肥皂,洗衣服就越来越方便了。在没有洗衣粉肥皂的时候,人们洗衣服还要拿棒槌,将衣服捶打一番,算是可以洗干净一些。
涝池的水,主要是收集下雨的水。有时,涝池里的水太少了,上面的五八库就会开闸放水,涝池的水会增加一些。所以,涝池的水并不是很干净,特别是下雨之后,水库放水之后,有一两天水是混浊的。即便这样,村子里只有这一个涝池,只能在里面洗衣服了。
那时洗衣服,也会留意涝池里的碎布片。如果看见了,要想办法捞上来。印象最深的是村里有一位老太太,那时已经九十多岁了,身体依然硬朗,戴着老花镜,黑衣黑裤,缠着小脚,裹着绑腿。眼镜的腿上,还有一根细线系着,可能是防止眼镜不小心掉了。天气好的时候,老太太就拄着拐杖,迈着小碎步,摇摇晃晃地走到涝池边上的台阶上,跪在台阶上洗衣服。但是,更多的时候,她不是洗衣服,而是拿拐杖伸到涝池底,捞那些人们洗衣服时掉到水里的碎布片。而她的拐杖底端,有一根铁丝胡乱地缠绕着,也许就是为了捞破碎的布片特意缠的。那个年代人们都太穷了,即使是一小片破烂的布,也没有人舍得丢掉,那是要用来做鞋子的。老太太有时够不到水里,就爬在石头上,尽力地将手中的拐杖伸到水底,不断地搅动,过一会儿,把拐杖拿起来看一下,如果能捞到巴掌大一块破布,老太太像捞到宝贝一般,赶快把碎布片从缠绕的铁丝上小心翼翼地摘下来,放到旁边,继续打捞。其实,即使捞上一两个小时,也捞不到三五块碎布,但老太太经常在涝池边捞,她有的是时间,有的是耐心。我想也许老太太在家纺线缝衣累了,换一种劳动的方式,毕竟人老了,总不能只干一种活计,换一种活来做也好。
说到去涝池洗衣服,还有一件让我特别难忘的事。大约是六七岁的时候,我还没有上学。一个炎热的午后,太阳高照,我独自一人去涝池洗手帕,当时是蹲在南边的石头边上,洗着手帕。午后的涝池,水似乎也有点温热,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只有那些不知疲倦的夏蝉高声鸣叫。洗着洗着,一不留神,脚下一滑,一头栽到水里。我心里一慌,想着完了,想喊不能张嘴,只觉得耳边身边都被水包裹着,眼睛睁不开,鼻子不能呼吸,手忙脚乱地在水里胡乱扑腾……好在涝池边水还不是很深,扑腾了两下子,伸手摸到了涝池底,用双手使劲撑住,本能地站起来了!真是好险啊!差点被淹死!
站起来之后,我才睁开眼睛,真是万幸啊!午后的阳光依然灿烂,环顾四周,还是没有一个人。我低头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我掉下去的地方水底下正好是个一米左右圆形的凹槽,也就是说,即使掉到水里,也不会滑向涝池底更深的地方。好险啊!现在想来,是不是那个地方以前还有小孩掉下去过,防止发生意外;或者是人们为了拿桶打水方便,有人特意地修了这样一个涝池里的凹槽。总之,那个涝池里的凹槽,让我死里逃生。因为这个涝池,真的曾经淹死过人,我亲眼看见人们打捞死者的过程,那也是惊吓了多日的一场噩梦。
之后,我一个人悄悄跑回家,悄悄地换掉湿漉漉的衣服,直到此事过去了好久,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只是没有敢把这事告诉父母,怕招来父母的责骂。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学会游泳,也许这件事对我影响太大了,让我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恐惧。
最近,在手机里听宗璞的小说《东藏记》,里面讲述了卫葑和凌雪妍参加革命的经历和动人的爱情故事。凌雪妍⽣完孩⼦不久,有⼀天卫葑不在家,她将孩子哄睡着,独自一人去河边洗⾐服,不慎滑⼊⽔中,随⽔流冲向远⽅,狗狗柳柳为了救主⼈,狂吠却⽆⼈发现,义⽆反顾扑⼊⽔中要救雪妍,却被河流⽆情带⾛,打捞上来时嘴⾥还死死的咬着雪妍⾐服的⼀⾓……
听到雪妍独自一人去河边洗衣服时,我⼼⾥就有一股忐忑、不详的预兆,焦急的预感。果然雪妍被无情的河水冲走,悲伤,痛心、惋惜、无奈,各种情绪交相涌在我的心头。河边洗衣服意外溺亡,使这一对有情人阴阳两隔,让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失去了妈妈!真是人间惨剧!
其实,在河边或者池塘边洗衣服、玩耍而失足溺水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吧?
夏天的时候,村子北边的五八库水渠偶尔会放水,也有人拿衣服到水渠边洗。当然,在水渠洗衣服,可以脱了鞋子,下水尽情地玩一会儿。水渠很窄,水量也很小,通常也就是宽不过两尺,水深也不过半尺,下去玩水不会有任何危险。但是水干净一些。就是这样的一点水,也是难得有的。
到了冬天,涝池的水结冰,洗衣服肯定不行。人们就挑一点水回去,把水烧热了,在家里用大盆子洗衣服。当然,得节约用水,挑水舀水倒水都很麻烦。但是,也有不得已之时,就到涝池边忍受着冰冷的池水洗衣服。记得大姐生了孩子,满月之后回娘家住一个月。她带来了月子里堆了许多天都没有洗的尿布,母亲让我拿到涝池里洗。而那时天气已经很冷了,大约是阴历的十月十一月吧,池水冰冷刺骨,那些尿布放的时间又长,脏东西早已经干在上面了,怎么使劲都难以洗掉。家里人又舍不得让用洗衣粉。洗一会儿,手指冻僵了,伸不直了,放在腋窝下暖一会儿,再洗一会儿,又暖一下手,感觉洗了好长时间,身上都冻的都没有热气了。好不容易才把一大盆子尿布洗完。最让我难过的是,过了两天,母亲还骂我,说我洗的尿布不干净……
那一年,我十三岁。那一次洗尿布的涝池水的冰冷,让我刻骨铭心,至今难忘……
冬天如果要洗的衣服多,就要去七八里外的桥头河洗。桥头河沟底,有徐水河潺潺流过。河水清澈,两岸有芦苇生长。最难得的是,在数九寒天的日子里,冬天河水非但没有结冰,而且能看到水面上有蒸腾出来的水汽,原来这里是几处温泉涌出的地方,据说有七个泉眼,叫七眼泉,现在也是合阳一个著名的景点之一。于是和闺蜜相约,带上一大筐子要洗的衣服,各带一根绳子。
到了河边,先将绳子系在两棵树上,尽量系高一些。洗干净的衣服就晾在绳子上。天气冷的时候,刚晾上去的衣服,过不了多久就会结冰,冻的硬梆梆的。只要天气晴朗有风,衣服也会慢慢干的。虽然河水有点温热,洗衣服手不冷,可是洗上一两个小时的衣服,加上凛冽的北风,也渐渐觉得身上越来越冷,有时还得站起来跳一会儿,趁机活动一直腰腿,毕竟蹲的太久,腰腿也感觉僵硬了。洗衣服没有问题,可是晾衣服却得注意,如果手没有擦干,一天下来,手背上就会被寒风吹的裂开,甚至会流血。皴裂的手背,又痛又痒,直到第二年四五月份春季回暖才能慢慢愈合。
后来,考上了大学,洗衣服就方便了许多。有做好的水泥池子,有方便的自来水,站着洗,方便、轻松、干净、快捷。
说到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人们从费时费力的洗衣服中解脱出来了。
二〇二三年二月二十二日星期三
大约是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吧,我和几个同伴利用午休时间约好去涝池游泳。刚到池边,趁周围人不注意,很熟练地将脱掉的衣服往池边一扔,“哧溜”钻进了水里。我们正玩得高兴,不知谁喊了一声“老师来了”。这下麻烦了!我一眼就瞅见了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挑着水桶向池边走来。虽然我多么希望他没看见我,连做了两次深呼吸钻进水里,可探出头来却发现他还在池边;或者希望他别管闲事挑完水就走。可他偏偏像是故意在捉弄我们,慢腾腾地取水,和旁边的人说话消磨时间,似乎根本就没注意到我们的存在。池边柳树上知了的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似乎在幸灾乐祸地看我们的笑话。在僵持的等待之后,我们完全错了,老师一句话没说,径直拿走我们脱下的衣服,挑起了水桶,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
那时,男孩子背着大人偷偷到涝池游泳时有发生,无论父母老师怎样禁止,怎样责骂,这种事情还是屡禁不绝,大概下水游泳的快乐让男孩子抵制不了。
?一汪池水,洗衣,洗尿布,牲口饮用,淹死猪鸡,都被水吸收分解成可以反复使用,也没见传染病,可能类似印度人生活,那时候国人抵抗力使然。冬天涝池水少,孩子溜冰打猴滚铁环,着实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