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爱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散文)

精品 【东篱】爱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散文)


作者:吴孟友 秀才,2003.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61发表时间:2023-03-01 00:06:03

每个人都需要爱。爱,对于一个山里娃,就不是那种卿卿我我式的,也不是花前月下样的。爱,沉重的,称不出几斤几两,但纤纤爱意,都会成就一个山里娃的不凡人生。
  
   一
   收拾房间,不经意间,发现一叠毕业照。于是,从第一张看起一直看到到最后。照片上,我在学生中间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变成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真是天地苍苍,岁月无情。看着看着,一张照片,一个学生,一个站在后排,很不起眼的学生让我有了感触。往事如烟,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
   他叫权,个子矮小,又黑又瘦,看起来严重缺乏营养。我是他的班主任,把他安在前排。他听课很认真,小眼睛像星星,亮晶晶的。他很少笑过,只有当老师的课把他带到情境之中,遇到精彩、滑稽、可笑处,他才绽开笑脸露出雪白的牙齿。
   初中三年,他默默无闻,像一粒沙子,散落在班级于无声处,淹没在校园的角落里,从不被人发现。有一天,班长告诉我,权每个周末还买油条炉饼吃。“还买油条、炉饼?他还有这样的奢侈?”我有些不敢相信。听说,一个礼拜,他家里只给他两块买菜钱,他哪来的钱?
   八十年代初,农村偏远山区依然很穷,在我的印象里,夏天,权总是穿着一件退了色的灰布衬衫,挂在肩上很不得体,说不定是捡他哥哥的旧衬衫穿。冬天,一件单薄的旧棉袄,裹在身上,双手笼在袖子里,佝偻着背,像个小老头。
   一天,权家隔壁龙叔送菜给他读初二的孩子,龙叔坐在校园的大柳树下等下课。龙叔大女儿是我的学生,我认得他,上前同他打招呼,龙叔站起来同我寒暄。我问他,权家里怎么样?有买油条、炉饼享受的条件吗?龙叔笑笑说:“权哪有钱享受,他爸爸有吐血毛病,妈妈身体也不好,权把家里给他的两块钱省下来,周末买些油条、炉饼孝敬父母。”听到龙叔的话,我先是一怔,然后,一股暖流从脚底涌遍全身,我被权的孝心感动着。一个星期,两块钱,不舍得买菜,他吃什么呀?小小年纪,有这般孝心,真难得呀。
   孝是一种美德,是对爱的一份理解,是对责任的一份承诺。孝道诠释着善良,是感恩的表现。
   我仰望天空,一朵云慢慢漂移着,我突然觉得权就是那朵云,不为人注目,却在晴朗的高空中,我要关注他。
  
   二
   中考成绩下来了,权因差6分,与中专无缘。那时,中专录取包分配,进了中专学校算是拿到了铁饭碗。这是最适合权了,可是“人生不如意,在十常九八,兹事可奈何?”
   一日,县一中录取通知书送到了权家,权手拿通知书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父亲看到七百元钱的学费后,头耷拉下来,说:“权,不是爸不让你读书,家里真是分文拿不出来啊!”权睁大眼睛,一会儿,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权没有吱声,一个人悄悄走到房间,蒙着被子哭。父亲、母亲坐在堂间,叹着气,陪着流泪。时间一天天过去,开学报名过去了,权以泪洗面,不吃不喝,父母只能好言相劝,实在没有办法。
   一天,外面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权湿漉漉地站到我面前,眼睛红红的,本来人很瘦,面容显得格外憔悴。还没有等我问他何事,他先开口了:“老师,我想读书!”声音不大,颤微微的,但听得很真切。
   “不是早开学了吗?你怎么还没有去报名?”我有些惊诧,不解地问。
   “家里没钱,我爸不让我读。”权低着头回答。
   我无语,办公室只剩下我们两个。沉默,偌大的办公室异样的安静。
   “老师,我想你到我家去一趟,做做我父亲的工作,你去他肯定会同意让我上学的。”还是权先开口打破了沉默。他抬起头,眼睛盯着我,眼神里充满着期待。
   “好吧,我去试试,你回家吧。”我下节有课,只好打发他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开学后,班主任最忙。安排座位、学籍登记、班级文化墙布置,黑板报策划,卫生区划分……每天有做不完的事,一晃一周又过去了。
   到了周一,权出现在我的房间,天哪!我把权的事给忘了,不等权问我,我抢先说:“对不起,开学太忙了,过几天就去。”权双唇微张,苦笑了一下,看我忙,调过头边走边说:“谢谢老师!”望着他远去的身影我大声说:“过几天我一定去。”
   周末,天阴沉沉的,不到中午,雨大一阵小一阵地下个不停。放了学,撑起雨伞骑上自行车,就往大华赶。权的家在葛公镇大华村猫岭塘,离镇上有八九里路。过了五里柏油路,到了大华地界便推着自行车上了田间小路。用力推车,田埂路滑,泥泞蹉跎,举步维艰,几次险些连人带车滑到田沟里。斜风斜雨,半截裤脚湿透,走起来皮鞋里叽咕叽咕。弯弯曲曲走了两三里泥泞小路,浑身火热,大汗淋漓,脸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抹一把,睁开眼睛向前看。忽然,听到一声吆喝,远处山边一块水田里,一个老者在耕田,一个小孩在前面牵着小牛走。老者举着鞭子嘴里吆喝着。扶犁的老者和牵牛的小孩,显然是在诰牛(教还未耕过田的牛犊学耕田)。雨雾朦胧,看不清耕牛人和小孩的面容。我推着车越走越近,小孩眼尖,看到我便甩开牛绳,踏着淤泥飞奔过来,一边跑一边嘴里喊道:“老师,老师来啦!”原来竟然是权。权到跟前,浑身沾满了污泥,成了活脱的泥人,只有两只眼睛眨呀眨的,见此情景,我的心酸酸的,鼻子也酸酸的,话到嘴边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对他笑笑,多可怜的一个孩子呀。
  
   三
   权的爸爸见到老师,也丢掉牛鞭,扛起犁,牵着牛,走上田埂。权的爸爸也成了泥人,瘦瘦的,比权高得多,看不清脸庞,他对我笑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对我说:“老师辛苦了,我们回家吧。”“好,我们回家。”我也笑着应答,不知说什么了,只是重复,感觉这句话很温暖。
   权的爸爸扛着犁牵着牛儿前面走,我和权跟在后面,走出田埂泥泞,便到西边山口,山路很窄,两边长满了荆棘、蒿草,山道十八弯,回环向上,越往上走道越陡峭,有些路面是用青石砌成的,道道石坎,只好扛着自行车向上攀,雨水、汗水使得浑身上下湿透。攀到山顶,已是黄昏,天格外阴沉,连绵的群山笼罩在茫茫的雨雾之中。山顶有一座石头砌成的路亭,亭里两边是石凳,正好走累了,坐下来歇歇。看亭顶横木,有些沧桑感,对面墙的石板上刻有字迹,一看是咸丰年间所立,哇,这座亭真是一座文物了。
   走出石亭,俯视眼前,四周是山,下面是一块平地,像盆、像锅,更像塘。塘底有零零星星几户人家,权家就在下面。原来这就是猫岭塘。“猫岭塘”,像猫一样爬到岭上,其下是塘,名字好有地域色彩呀,我心想。
   沿着青石坎下山,下一坎跳一步,像芊芊手指在琴键上跳舞,不过肩上扛着车子,不敢大意脚下。走到塘底,进了权的家。
   权的家,三间青砖瓦房,古皮装置(用油漆杉木隔墙),屋前有庭院,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不像是一个穷苦人家。权的妈妈,六十开外,高高的个子,皮肤白净,轮廓分明,待人客气,做事麻利,又是倒茶,又是烧水,让我洗澡。晚餐,家里拿不出什么好吃的招待,权妈竟把家里一只大母鸡给宰了。酒足饭饱之后,权爸与我谈起了家事。权爸说,权爷爷那一代,有点田地,家里还算殷实,权爷爷是当地有名的大善人,周济穷人,口碑极好。有一年,家里房子起火烧了,一场大火,房子化为乌有。权爷爷好心得到回报,周围乡邻捐款捐物,在原屋基上重建新房,就是现在这栋房子。权爸接着又说,到了他这一代,养了四儿三女,他和妻子身体都不好,猫岭塘一点田地还在山外边,呆在塘里如坐井观天,没有经济活路,儿女小,生产队里工分少,连年超支,儿多母苦,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权最小,权的哥哥姐姐们,有的没进过学堂,有的进过学堂却连小学也没毕业,难难难!
   晚上,我睡在床上,回味权爸的话,翻来覆去,辗转未眠。权爸,刚过六十,岁月的刀在他的脸上刻着道道苍老的痕迹,看上去足有七十多岁的年纪。小儿子这么渴望读书,却不能让他如愿以偿,从权爸那无奈的脸上,也能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权虽小,但他心里明白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权是个有孝心的孩子,这样的学生,老师愿意帮助一把。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做出了一个决定,跟权爸说:“权我带去读书,你们放心吧。”权爸惊愕地望着我说不出话来。
   我家就在梅城一中旁,带着权报了名、缴了费、办了入学手续。家里也不再出租,让权住进来,不仅房租不收,连电费都不用给,权,心里踏实了。
   权开始了高中生活。高中生活很苦,权不仅苦在早起晚睡上,还苦在身体、生活上。有一次,周末回来,我到校门口一个小饭店,老板告诉我,权有时买七毛钱的菜,要吃一天。我听了很难过,我和妻子商量,每个周末给他加点餐,妻子说:“我已经这么做了。”农闲时,权爸从家里炒些咸菜、干菜送来,全是山路,来回六十多里,累得够呛。罐头瓶装的菜,一周之后生了白醭还在吃。身体怎么受得了?
   那时候,我的工资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每学期待我把钱凑齐了才从一中把担保条抽出来。每年,桃子熟了的时候,权爸从家里摘些桃子送给老师,表达感激之情。每年年底,猫岭塘人,总把家里的鸡、鸭或山上野货,送到县城齿轮厂职工宿舍兑换些旧衣服或过年用的物品回家。权爸送些板栗(秋天从树上打下来的栗子储藏在地窖里保鲜),叫我妻子去帮忙换些东西,妻子哪有时间去换,悄悄地把钱塞给权爸,说是卖了,权爸非常高兴。到了年关,妻子把板栗送给了隔壁左右。
   一晃,快三年,高考前夕,复习十分紧张时。妻子悄悄告诉我:“权好像吐过血,他瞒着。”我听了吃惊,告诉妻子不要声张,多关心些。一天,高考模考之后,权回到家里大口吐血,妻子吓得打电话给我,我说:“赶快送到医院,一刻也不能耽误。”妻子告诉了班主任,又马上找到校团委书记求助。学校立即发动捐款,捐到钱,权终于住上医院,得到治疗。
   不久高考,权因差二十几分,再次名落孙山。权和父母沉浸在痛苦之中。
   暑假里,我和妻子忧郁不快。八月,又到开学季,我和妻子商量,把权接过来补习,明年再考。如果就这么回家了,他那样的身体,一辈子将会埋没在猫岭塘里,我们好人做到底,再给权一次机会。
  
   四
   一个晴朗的下午,烈日高悬,我和妻子决定轻装上阵走山路,从柴岭、三条岭再到兰潭、芦岭,直奔大华大青山,这条路,我和妻子都没走过,不知道山高路远。向东,行走在连绵起伏的山巅,其实没有路,钻草丛、踩荆棘、登山崖,手、脸划出血,汗水淋湿了衣服,脚磨出了血泡。四十多里山路,仿佛越过了万里长征。下了猫岭塘,天已傍黑,敲门进屋,人已精疲力竭。
   权一家人喜出望外。权妈说:“那么远的山路,真是辛苦了,你们把权带去读高中,三年的关心帮助,是我们的大恩人啊,我们不知道如何感激你们。”接着权爸说:“三年来,你对权就像自己的亲儿子,我叫权一辈子也不能忘记你们的恩。”我说:“这些客气话就不用说了,我们今天来,就是想带权再回去补习。”权爸说:“我天天都在想这个问题,三年学费是你们垫付的,不好意思再向你们开口。补习,唯一的办法只能把我的寿材卖掉,但是第二学期学费就没有着落了。”听说卖寿材,我心里震惊且难过,再难也不会卖寿材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妻子也动了容,说:“还是我们带去吧,你二老就不用管了。”
   权又回到了一中开始补习,补习的日子难捱。权非常珍惜补习机会,他在床头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又在日记的扉页上写道:“明年的夏季,我要让爱我的人绽放微笑。”
   我劝他,有压力就有动力,但不能压垮自己,身体重要,只要努力了,就没有遗憾。
   有心人,天不负,补习洒下的汗水,终于有了回报,高考获得成功。
   权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哭了,父母也哭了,我也情不自已。
   亲朋好友凑够了学费,权如愿迈进了大学的门槛,开始了大学的学习、生活。然而,有一件事情依然压在权的心里,且不说大学四年的学费,平时的生活费也成了问题。辅导员得知这一情况后,让权管理班级费用,平时用钱就可以从班费中周转,家里来钱填补上,家里没钱,辅导员帮补上,就这样大学终于熬出了头。
   临近毕业,权来信说:“他的同学基本到广州、深圳,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开发区需要人,辅导员却要我留在江西工作,江西有个铜业制品有限公司,老总是辅导员的同学,到公司能得到照顾。”我想,权是个老实的山里孩子,在内地,且有人照顾,肯定比开发区强,我同意了。
  
   五
   权进了公司,这是一家铜业粗加工有限公司,其实就是一家加工工厂,半成品出来后送到国外深加工,但公司的效益很不错。技术人员全是电脑计算机操作。八十年代,我们山里人还没有见过电脑呢。

共 604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美散文。爱,是人间最美的花朵,圣洁而芬芳,爱就像明亮的灯盏,可以照亮一个人前行的方向,爱的力量很伟大,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能创造生命的奇迹。权是作者的一名学生,是一个善良、懂事、孝顺、爱读书、有进取心的学生,但因家境贫寒,考上高中却不能就读,权求助作者去他家劝说父亲,作者不辞劳苦,冒着雨,攀山越岭来到他家,看到他的家境一贫如洗,心生同情心,决定资助权完成学业,在作者和妻子的资助和热心帮助下,权顺利读完了高中,第一次高考落榜后,作者再次资助权复读,最后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权在大学期间,辅导员给予了热心的资助,毕业时,又通过熟人给予了特殊的照顾。权参加工作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深得老总的赞赏和喜爱,老总和他善良的妻子把他当作儿子一样看待。当权和老总的夫人说起作者资助上学的事迹后,她深受感动,还特意和权一起来看望作者,她后来不幸病逝,令人惋惜。权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去广东发展,在深圳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娶了娇妻,有了一双儿女,过着幸福的生活。回顾权求学和就业的过程和经历,一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爱心帮助,是爱改变了他的命运。这篇文章语言质朴灵动,内容厚重,情感真挚,场景描写细腻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文采斐然,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极富爱心的人,在学生权处于困境之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如雪中送炭,给予了及时的资助和关爱,让这个即将失学的孩子,得以继续求学,追逐人生的梦想,权最终通过勤奋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改变了权一生的命运。还有权在大学期间的辅导员,以及工作时的老总与夫人等,包括作者和妻子在内,这些善良的人,都是权生命中的贵人,给了权最真挚的关爱,这些人的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崇高的光辉,善良而仁爱,正是这些人无私的奉献和付出,才改变了权的人生和命运。文章中的故事感人肺腑,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真情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307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3-01 22:28:26
  权家里的条件看起来也不是那么不堪,那就是父母的眼界窄了,多亏了一位仗义的老师,师母,四年年的资助让人动容,还好权并没有忘恩,看您记录详细,一定也是往来密切,好人好报,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我上大学的钱都是借的,那时候家里根本没钱,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只有饥荒,学费全是父母借来的,我感谢父母能让我有机会走出去。拜读老师佳作,祝春祺!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