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三老爷其人(散文)
一
三老爷,是我在手机快手上认识的一位老人,今年八十四岁,居住在辽东一个偏僻小山村。他的故事很多,经历很曲折,活得很精彩。每当我打开手机看到他的身影,就觉得他有一种气场。这种气场,不是什么花架子,而是一种人生底蕴。
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跟我聊天,突然唱起了那段雄壮的进行曲,令我异常兴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禄江……”他的摆臂节奏有些慢了,但那种铿锵的韵律,让他找到了多年的感觉。
七十年前,三老爷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到朝鲜战场分队时,连长一眼看他个头高,手掌大,觉得他掌勺好,就把他分到了炊事班。他说,炊事班不简单。那股炊烟,常常被敌人当作了信号,发动致命打击。找荫蔽的山林,远离大部队扎营处,是炊事班选择起灶的依据。还有神秘处,一定要看方向,来个“声东击西”,让敌人产生错觉。
他说,勇敢属于每个军人的荣誉。每次敌机前来轰炸,他也一样不顾自己安危,冲在前头。背着行军锅,一样地挖掩体。搭灶台,砍柴草,就是打仗,要保障战士们都吃上饭,好有劲打仗。最让他开心的,作为后勤也要往前线跑,去发现距离前沿最近的隐蔽地方,安灶做饭,让战友们少跑路,马上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他说,有的战士看到饭菜来得快,就说是不是空降的。那时我们的军队哪有什么空降啊!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他说他没有什么好故事,只能讲这些了。我说,那种不凡的战场经历本身就是好故事。朝鲜战役胜利了,他复员转业回到家乡,把立功奖章偷偷藏了起来,从来不提这件事,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他说,那时获得一两枚军功章,太平常,谁都有,不知道炫耀。也不能拿军功章当资本去找队伍要待遇,没有那个心思。
回村后,都叫他“老兵”,年龄大了,人们才叫他“三老爷”,我觉得可能是他排行老三,才得了“三爷”的称呼。生产队长就知道他会做豆腐,安排他在豆腐坊,三老爷做的豆腐,软、嫩、细,吃起来清香可口,这一做就是十五六年,远近村都管他叫“三豆腐爷”,他又多了一个大号。他说,就做个豆腐,算三里地闻名,也没什么了不起。他不爱炫耀,三老爷成了低调的代名词。
三老爷的身世也是个谜。我一句“奶奶怎么样”,让他陷入悲伤。
那年,三老爷经人介绍与外村的马大姐结婚成亲,三十四岁的他,算是有个家。可好景不长,马大姐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右腿走路费劲,那年一场洪水暴发,冲毁了村西头的木堆桥,从娘家回来的马大姐蹚河过来,走到半截就愣是没过去,等三老爷赶来救人已经不见踪影。彻夜寻找,未果。两天后在河套下游找到了马大姐的尸体。从此,三老爷再也没成过家,成了全村唯一年岁最大的独居老人,这一过就是四十多年。
这是三老爷的传奇,但这个传奇那么残酷,让一个人一下子跌到了人生的谷底,三老爷说没有这么惨。他说,死在战场上的兄弟,不知几千几万,自己毕竟还有一段成家的历史,一辈子也不算遗憾。
凡事,想得开。这是三老爷的性格。所以每当一个话题结束,他一定是迅速转换自己的角色,喜欢说那些欢快的事,说自己在村子受到的照顾。
二
三姥爷有抗美援朝的功绩,有纪念章为证。按辈分在村里是位大辈人,为人厚道忠诚,从生产队解体到分配土地到户,他从不找村里要待遇谈功劳。大人小孩都热情叫他“三老爷”,他说,这个称呼暖和人,挺好的,得了一个称号就让他满足,世上罕见。
不知为啥,三老爷一直不成家,村里人都说三老爷太倔,他认的理,一根筋坚持到底。在扶贫工作队进村排查贫困户时,第一个安排为三老爷翻新房子,可他硬是把民政补助复员费用拿出来交到村里。村书记说:“翻盖房不用你花钱。”三老爷说:“别争了,我一个人不用钱花,闲着也是闲着,关键时候拿出来,把钱花在刀刃上。”书记做了一辈子工作,没想到还有往外拿钱的,愣住了。
太阳出来,总看到三老爷上山砍柴回来,背着小山一样高的木柴,储存过冬。他的院里种满了白菜、土豆、大葱,用卖回的钱换黄豆,常年做小豆腐,他的家常饭菜是小豆腐。村上人都说三老爷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做豆腐不光为了吃,还是一种寄托吧。生活像美酒,需要一个相匹配的酒杯。生活像一匹骏马,需要有量身定做的鞍鞯。生活还需有一个轻松的心态,不断去调整着,不断去寻觅快乐。每逢阴天下雨或头疼脑热,三老爷不甘寂寞,学会自娱自乐。他的土房中放满了锣鼓,闲时听小戏匣子,累了吹上一曲唱一段,有时闷了会对大墙大吼几声,二人转、拉场戏,他都来上一段,他的生活就是这么的丰富多彩,就是这么健康快乐。
看三老爷的生活画面,让我产生一种人生不舍不断坚持的信念,乐观向上,三老爷是我的榜样。让自己活得有模有样,周围人都羡慕尊重。这就是人生的价值吧!有人问,为什么活着,三老爷的生活就是答案吧。我不喜欢去用华丽的词勾画人生的样子,就以三老爷为榜样吧。
三
文亮是帮助三老爷走向自强生活的爱心人士。他把三老爷自强自立的事迹传播到微信上,让成千上万人看到爱的燃点了,感受到了爱的光芒。三老爷的点击率达到四十多万人次。三老爷说,不懂得年轻人玩这个,日子就是日子,乐呵一阵就是。
三老爷把生活看成是人生的亮点,看着四季的变化,看着日出日落,听着鸟儿在树歌唱,躺在土炕舒展身子骨,这样的生活成了他最大的满足,让他有了奔头。他说,别给共产党找麻烦,日子挺好就别诉苦了。
一位云南的爱心人士,在视频上看到他的身体很棒,对生活充满朝气,便从千里之外托运两头小母猪。天下真是无奇不有啊。这可把三老爷高兴坏了,他连夜用塑料搭起棚子,每天细心饲养,快到产崽期那几天,三老爷把行李搬到猪舍旁边,一看就是半宿,别人劝他注意休息,三老爷说:“人家这样信任我,不能辜负了一片心意,少睡几天觉算个啥,比起在朝鲜趴在雪地上强多了。”三老爷到了这个年纪,真的有了传奇故事了。
十几天后母猪产下九个猪崽。后来的日子里,给十多头大小猪喂食、配料、看护,成了三老爷心中的头等大事,他三遍喂食,主配料分拌,操碎了心。眼看小猪一天比一天长大,很多爱心人士给三老爷发来猪槽子、饲料,还有要预定买下全部小猪,一队队小学生也到三老爷家帮助打扫卫生,收弄院子。没想到,给自己的快乐居然是这个样子的,世上的事无奇不有,奇怪吧?他说不出惊喜,就这样唠叨着,感慨着。快乐原来还有这样获得的,三老爷都觉得是传奇。
“文亮啊,这小猪我都抱不动了,转眼成肥猪了。”他给文亮报喜。
“三老爷,快出手卖了换回钱存上养老吧。”文亮真的替他高兴,便让他自己去处理。
三老爷望着噜噜一群白白胖胖的小猪,他决定把这些猪卖了,挣回的钱一大半捐给村里的小学校,那些孩子每天来,不能白来不是。
“三老爷,你这是为了啥,辛辛苦苦饲养了半年多,还送人。”有人这样问他。
三老爷微微一笑,非常诚恳地说:“这猪本来是人家白送给我的,咱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再挣钱,揣在自己的腰包里。”
新学期开学了,孩子们背着新书包,逢人便高兴说:“新书包是三老爷给买的,里面还有笔本用具。”
三老爷像一缕染色的春风,吹绿了小山村,点燃了友善的火种,传递了爱的温暖。
很多人给三老爷送来鸡蛋、老年营养品、保暖大衣,还有过年钱,把爱聚集成一股互助的力量,小山村的河水哗哗都笑了。一种美好快乐幸福世界就在眼前。
三老爷,成了当地的一道风景。大家都这么说。
四
月幕下,繁繁的星光,闪着笑脸在与天地对话。三老爷有个梦,要健健康康地活着,不给任何人添麻烦。他舍不掉自己那简朴又自由的土房,愿意在这舒适的三尺土炕上快乐生活,不去养老院享受全养的待遇。他说,日子不宽裕,总比过去强,现在还有大把的自由,哪儿也不去了。他的理由很简单,说自己能动弹,就不能折腾别人。
他一身褪色的黄军装,粗茶淡饭,小豆腐外加大馅饺子。谁说日子不精彩?三老爷爽朗地笑着说,这饭菜能养人,啥是幸福,快乐就是幸福。三老爷的小豆腐餐,很快便传到网上,贴来众多粉丝,纷纷要三老爷传授他的长寿秘方,小豆腐养颜绝技。还有人要三老爷搞网店外卖。
我看到这里,不禁泪眼濛濛。多么朴实的老人啊,年轻时风风火火,实实在在,到老还是没变样。当过兵,扛过枪,军人的那股劲,一直都在他的身上。不服老,永远在奋斗,用自己的双手赢得幸福,这就是三老爷的质朴本色。
好人感动了上帝,爱心召唤了力量。三个月后,征得三老爷的同意,文亮一群人出资办起了“石碾村三老爷小豆腐加工厂”。设备全部人工石碾磨作,包装冷藏保鲜现代标码出厂,销售实行网上快速邮寄。在庆典仪式上,三老爷说:“人这一辈子,都要有一个目标,图点啥,图个乐呵,活着就有意义,有奔头!”其实,挣钱是年轻人的事,他就跟着快乐就行。
看了很长时间视频还不知三老爷尊姓大名,就叫“三老爷”吧。
三老爷,算不算个传奇人物?我觉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