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闲说白居易(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闲说白居易(随笔)


作者:咳珠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45发表时间:2023-03-04 06:37:13
摘要:我们只是惋惜,一个理想主义者,终究妥协给了现实,故事里的屠龙少年,最终也变为平庸。


   历观载籍,能属文者,官运大都不佳,如高适,贺知章,王安石之类,少之又少。当然,白居易在此列之外。
   以文取仕,自然就分出得志与落魄两个类别了。
   贞元十四年,白居易二十有八,高中进士。这次已是他再入长安了。
   初来是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自己的投名状的,如今再来,当是改换门庭,慈恩塔下的题诗,一如其人,压尽余下十六人。稚嫩褪去,豪情暗蕴。才俊倜傥,佳话频传。
   史书再见乐天,已是六年后的元和元年。这一年圣恩赐了他一个周至县令,想来乐天对此应是不怎么满意的,除却未能与好友元微之同任拾遗补阙外,更多的,是对自己抱负难展的郁闷。
   此年冬日,乐天好友王质夫、陈鸿邀其赏雪,偶话起“太真旧事”,王质夫深表同情,遂陈鸿作传,白居易作诗,诗曰《长恨歌》。
   提起《长恨歌》,便不免多谈几句。因白诗每伤啰嗦,且用词以老实著称,故而这篇歌行,显得尤为独到。开篇仅用四句,便省去陈鸿传中百字。用笔似刀切豆腐,精准利落。全诗明皇与杨妃二人的戏份基本做到分庭抗礼;前半段冷静客观,后半段又同情悲悯。或称白居易作此诗时,念及故乡佳人“湘灵”,以己喻明皇,湘灵喻杨妃。虽无考证,然余亦颇合此说。
   周至的冬雪消融后,《长恨歌》与《长恨传》争相传唱,直至宪宗耳中。亦不知宪宗是如何读出了“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的意思,总之,于元和三年,亲手擢白居易为左拾遗。
   任上的白居易尽职尽责,作了许多讽喻诗。如《秦中吟》《贺雨诗》,再添上较前的《观刈麦》《卖炭翁》,也算开一代生面。但当这个时代真正需要他痛骂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独善其身”。诗于白居易而言,或许只是器物。也许,他的讽谏是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尺度吧,我们总是希望寄于这样一个大人物,尤其是一个敢于直谏不讳的人,我们期待着他以笔狂扫邪恶,鞭挞朽腐。所以,我们总是觉得胸中万千诗意,可惜了。
   乐天以杜子美为尚,甚至有“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之作,一如老杜“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他穷尽一生,也没有成为杜子美。也许,他的身世就无法企及杜子美,因为一个没有沦落经历的人,难以体验到最底层人的难处。
  
   二
   元和五年,任上的乐天已经得罪了不少权贵,这一年的他请任京兆府户曹参军,“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不知此时的他回看三年前“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诗句,又当是何感想?诗人几乎没有不遭谗罹难的,也许这就是诗人们的最终归宿,况且这一次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惩处而已。
   明年四月,丁母忧。服阙三年,其入朝已是元和九年冬,帝授太子左善大夫。
   元和十年四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已除去左拾遗的白居易越职谏事。此前他因谏元稹左迁与吐突承璀兵事,已遭帝怨,加之任左拾遗时多提及“人之难言”之事,朝野树敌无数,这次终于遭到了权贵们的反扑。从他敢提“难言之隐”来看,白居易又不失一位敢于把胸脯直接面对刀剑的气质。
   此年秋,白居易左迁江州司马。其友元稹同年正月擢拔入京,四月却又被贬通州司马。元白二人素来情深,未曾想官运亦是同样糊涂。
   此次贬谪,乐天已是四十四岁了。人至中年,心力渐衰,早年“兼济天下”的豪情,恐怕已经日渐消磨于黄芦苦竹旁的阵阵杜鹃声中了。
   而在南下江州的途中,乐天遇到了那位二十五年前的白月光“湘灵”,两人少年分别,至老相逢,湘灵为白居易终生未嫁,可此次再逢,白居易仍旧未娶。个中原因,人不得知。然若要深究,余窃以为平生狎妓三十二的白居易,恋的,只是曾经少女时的湘灵罢了。爱情,总是一个传奇,我们习惯拿这个传奇去说故事,我们真不知白居易心中的滋味。他是不说的,就是想说,也应该是有所寄托和假借的。
   又是一年秋,乐天因送客而偶闻京都琵琶声,问其身世,乃京城倡女,令其快谈数曲,一诉生平。作《琵琶行》以赠之。
   《琵琶行》历来为人所道者,尽在其描摹声音之状。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阴雨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取词之确切,实为天工。然自“我从去年辞帝京”始,则落下乘。
   乐天此作,一如其人,如泣如诉。或许,这样的节奏才符合他的内心节律吧。其少年家贫,供养颇多,故惟有为官可活家人。因而元和五年任官时,偏挑了“俸钱四五万”的户曹参军。其诗变化不多,贵在平实通俗,亦弊在平实通俗,难有李杜之雄丽险绝。其诗大多为自身影射,无论以何处出发,最终,总会在己身结尾。《琵琶行》中更是明目张胆,甚至琵琶女只是个供其回忆的物件而已。当然,我们必须看到,白居易的化身才是琵琶女,怨恨堆满浔阳楼,泪水流淌一九江。
   《长恨歌》与该篇同为歌行,然《长恨歌》之布局捭阖,情思转换,十分大胆,处处彰显笔下劲力,何如《琵琶行》之力有未逮。
   《旧唐书》载,乐天居江州时,“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但从其后来的诗作中,仍能看出他对绯袍的向往。
   “久眠褐被为居士,忽挂绯袍作使君。”
   “假著绯袍君莫笑,恩深始得向忠州。”
   “五品足为婚嫁主,绯袍著了好归田。”
   “那知垂白日,始是著绯年。”
   所谓逃禅,恐怕也只是个安慰罢了。当诗歌无力传达他的情感坚力了,我想,诗人自己也感到了惶惑和苦闷。而文学作品又不能重蹈覆辙,再来一个“长恨歌第二”。一代诗杰,也有难处,更需要时人乃至后人的理解和原谅。
  
   三
   四年江州的贬谪生涯,让曾经屠龙少年“愿得天子知”的豪情消磨殆尽,转而“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锐气,总会被磨钝了,白居易也是,从他的哭诉般的《琵琶行》就可以隐约看到他性格上的软弱和无力。
   元和十四年秋,新帝即位,诏白居易还京,拜司门员外郎。越明年,转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散朝大夫,官至二品,始着绯袍。同年,元稹诏还,知制诰,任尚书郎,同在纶阁。
   元和十五年后的白居易,官越做越大,人却越耽越虚。也许就是“世事从今口不言”,才让他获得了处世的技巧了,我们真希望他不要做到这么大的官职,我们还看他的歌行吟。
   晚年的他用庄子和陶渊明的一些边角料为自己盖了一座心灵寓所,修成了世不关心的利己主义。庄子的坦然、陶潜的浑质,在白居易这里被扭曲成了一首首的自惜老朽,一番番的自甘平庸。可能是庄子陶潜的东西具有消磨人情志的作用,但我们不希望白居易这样的人物沉溺其中,即使喜欢,也要跳出泥淖,在软绵的东西上踏出一条柔中带刚的路来。
   少年的热忱,中年的失意,或许都已沉溺在元和十一年秋天的浔阳江头。
   秋风一吹,千年就这样过去了。后世的我们没有资格贬斥白居易如何如何,毕竟身处当时,你我定然远逊于白乐天。我们只是惋惜,一个理想主义者,终究妥协给了现实,故事里的屠龙少年,最终也变为平庸。
   一个人或许不可能一生保持一种为人格调。我们又不能不原谅他,因为他给我们的文学留下了不少杰作。
  

共 28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让我们跟随作者不一样的笔墨去认识大诗人白居易的真正人生生平吧。这与教科书里的东西有些不同,让我们学会起思考人生,懂得如何理解人物。白居易属于为官得志的人物。他凭借着不同凡响的诗句,名扬长安。只是没有想到这般诗才,只做个不起眼的县令。但他毕竟有着让人把目光投向他的亮点,就连皇帝也为之刮目,一时间,他写出了那些垂于千古的佳作。但为官的经历,也让他的诗歌只能到一个层次就停止了。我们无法两求其全,只能嗟叹。这篇文章也让我们从几个角度去认识和阅读白居易的感情了,《琵琶行》成为一个线索,人人有恨,恨不能两全。白居易亦如是,真的是应了那句“相见不如怀念”的话。任何人,行走世间,都会逐渐变得谨慎了,我们从他的诗歌中也会寻到蛛丝马迹,“口不言”是万全之策啊,多么世故,是时代使然吧。白居易没有在晚年的时候,写出年轻时的铿锵来,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庄子,陶潜,或许只是个影响,但还应该有着更深的东西,作者也期待着我们去品味挖掘。这篇随笔,内容充实,旁征博引,调动了多种材料,洋洋洒洒,颇见文史功底,其论也打破了俗见,值得一品。作者是怀着对诗人更高的心理要求去解读的,所以就苛求一代诗人还可以成为绝世圣人。我们是理解的。总之,这篇文章对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并理解白居易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推介赏读,擦亮俗眼。【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04 06:43:56
  大多数人对白居易这个大诗人的了解可能停留在《长恨歌》《琵琶行》等作品层次上,而对于他的身世,为官情况,创作格局等,不是身份清楚。作者认真研究,写出这篇精彩文章,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了解得更多。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问候作者春好!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枫桦        2023-03-04 09:11:52
  白居易的诗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他为人为官都得到后世的赞誉。老师的这篇文章客观详实,把一个唐代著名的诗人参透,实属不易!拜读好文!
3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3-04 11:37:53
  白居易的很多作品流芳百世,他无论做官还是人品都令后人称颂!读咳珠老师的这篇文章,对白居易的人生经历、仕途、创作的背景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真是受益非浅!感谢老师带给我们这么精彩的文章!问好老师,遥祝春琪!吉祥如意!
4 楼        文友:白玄        2023-03-04 16:58:52
  用历史辩证的眼光看待诗人白乐天,旁征博引,分析透彻,亮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令人赞同。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3-04 20:48:26
  白居易的诗,我很是喜欢。今天跟着老师的笔,又多认识了一下白居易,老师的客观评价,以历史的眼光来分析,让我受益良多,拜读佳作,学习点赞,问候老师!
6 楼        文友:岚亮        2023-03-04 21:27:34
  读了这篇随笔,感觉老师学识渊博,文笔甚佳,论文识人,独树一帜,点赞!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