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情】夕阳中的村庄(散文)
夕阳西下,天空那一抹最亮的云彩,映红了村庄的土墙灰瓦,映红了赵老四那古铜色的脸。赵老四牙掉了一半,说话兜不住风,一笑就会露出那几颗还健在的大牙,显得特别滑稽。
几只鸡在墙根刨食,那只芦花鸡找到了一条小虫子,正要吞咽,却被那只公鸡抢了过去。它咕咕地叫着,跑向了墙旮旯。芦花鸡不满地追了几圈,看看追不上,只好悻悻回到墙根处,继续刨着泥土。
赵老四是个留守老人,孩子从大学毕业,就分配在城里,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次。孩子几次带他去城里住,他只能和城里人聊拉庄稼,聊牛羊猪,人家都不感兴趣。他觉得自己太孤独,还不如在农村里自在。于是,折腾几次后,他回到村庄再也没有去过城里。
夕阳的余辉下,那头黄牛的毛是那么的亮,在赵老四的眼里,他的牛就是头金牛。虽说现在都是机械化,不用再牛耕地了,可他还是喜欢养着。每天割草,给牛梳理。这牛活得滋润,长得毛顺体肥。黄牛陪伴赵老四多年,能知道赵老四的喜怒哀乐。在赵老四独自抽闷烟的时候,它就慢慢咀嚼反刍,眼睛眯着,享受那份咀嚼的快乐。赵老四有时候也会发火,准是那几只山羊闹栏了。那头公羊,整天不老实,精力旺盛,不停地爬上爬下,最让他闹心。
村庄是热闹的,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所有的家畜都在闹腾,它们需要饱餐一顿,才能睡得踏实。隔壁六子家的那头驴,又在扯着驴嗓子嚎。赵老四最烦六子家的驴,每次叫唤都是那么刺耳。有时候它在半夜也叫唤,那高亢的声音,立刻就会传遍整个村子。那些狗们,就会参加合唱,一时间,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赵老四见到六子,问他为啥不把驴卖了,太影响人们休息了。六子说,他的驴是有灵性的,只有见到坏人,或者听见小偷进村,才会叫。赵老四嗤之以鼻,哪有这样的驴?
村口,几个老头倚在墙根处,有的拿孙子的作业本撕成条,卷了旱烟抽。老杜头喜欢用烟袋,他那根烟袋长四五十公分,烟袋锅是黄铜的,被他擦得铮亮。烟袋嘴是绿色的,据他自己说那是翡翠,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他们每天都在这里聚会,从上午出了太阳,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又聚在这里,一直到夕阳西下。除非刮风下雨,雷打不动。
村庄在夕阳的余辉下,显得更加古老。大部分的房屋,都是土墙,那是村庄的强壮年,用门板夹住,中间填了新鲜的湿土,几个汉子光着膀子,喊着号子,把石头墩子高高举过头顶,然后顺势砸下,一下一下,经过千百次的捶打,一段土墙就会竖立起来。这样捶打的土墙,结实耐用,可以历经百年不倒。只是这里是盐碱地,墙基必须用砖石垒砌,否则就会被盐碱腐蚀。原来村庄贫穷,哪有钱买砖石,只有用不完的红土。那时候的土墙地基,都是红土夯筑,经过多年的腐蚀,大部分土墙都越来越薄,那些土都松软了。被腐蚀严重的土墙,就必须再次重新夯筑。就这样,一代一代的汉子,在不断地夯筑土墙,一座一座的土墙,新了旧,旧了再重新夯筑。
赵老四和老杜头,年轻的时候,也村里夯筑土墙老屋的能手,在他们的夯筑下,也不知道有多少老屋,出自他们的手。现在他们老了,村里也逐渐用上了砖瓦,不再用黄土筑墙,那些土墙的记忆,只能随着他们的烟袋里冒出了烟圈,慢慢飘向空中,消失不见。
赵老四的老婆早在多年前去世,赵老四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又都送进大学,最后成为城市里的人。可他也想过再找另一半。村里的马寡妇,守寡多年,与赵老四情投意合,两人你有情我有意。可双方的孩子们都不愿意,也是怕有闲话,毕竟村里都是封建思想,一辈子的名声要紧。
村口那棵老槐树,夕阳照亮了树上那只老鸹窝。这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先有的村庄,还是先有的老槐树,谁也不知道,赵老四还是小毛孩的时候,听他老爷爷说,这棵老槐树就已经活了几百年了。因为年龄太大,这棵老槐树就有了灵性,成了精。上天是不允许老树成精的,于是派下天神来惩罚老槐树,电闪雷鸣中,老槐树被雷击中,半截树头被削掉。可老槐树并没有死,在后来的日子里,它又冒出了新芽,长出了新枝。现在的老槐树,枝繁叶茂,成为村里夏天乘凉的最佳场所。很多年轻人都在树上系上了红绳子,把自己的爱情寄托在这棵有灵性的老槐树上。
几只老鸹飞来,扑棱扑棱翅膀,钻进了老鸹窝里。老鸹们也不知道在这棵老槐树上,度过了多少年,和老村庄里的人一样,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过无数岁月的磨难,都在守护在老村庄,老槐树。只有在这夕阳的余辉里,才会让老鸹们不再骚动,它们平静地等待在夜幕的降临,然后再去做那久远的梦。
一位老妇背着一捆柴禾走到老槐树下,她解下系在肩上的绳索,把柴禾放在地上。抬头仰望着老槐树,看到两只老鸹站在老鸹窝的外边,互相依偎,嬉戏。老妇人眼里充满了羡慕与怜惜。老妇人就是马寡妇,她也在老槐树上系上了一条红绳。那是她在一个晚上偷偷系上的。她希望老槐树可以实现她和赵老四的愿望。两人都在相思中期待着,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相濡以沫,共度余生。
村外,一群孩子放学回来,各家的爷爷奶奶都领着。年轻男女大部分都去了城里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老人孩子,构成了村庄的主体。每位老人,都把所有的爱给了儿女,现在,又把爱奉献给儿女的子女。爱的接力棒永远不会搁置。
小花的爸妈都在城里打工,在过了年初六,他们踏上了征程。在村口,小花拉着妈妈的衣襟,哭喊着不让妈妈走。因为她知道,妈妈每年走了,就会一年不回来。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他们总是舍不得离开妈妈。小花的哭声,就像刀子在割妈妈的心。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孩子呢?可为了家里翻盖的新房,欠下了一些债务,不出去挣钱,光靠地里的收入,猴年马月也还不上。没有办法,现在的日子虽然富裕了,可村里的攀比之风也愈演愈烈。张三家才盖起了楼房,李四家又买了奥迪。在村里,如果混得太穷,就会成为人们眼中的懒汉,会被笑话。没有别的收入,只有外出打工,用力气换钱,这样就不会让人瞧不起。
一年中,老人孩子在期盼中度过,盼望着孩子的父母寄来或多或少的钱。给孩子交上学费,再积攒下一部分,或是还账,或是积攒修盖新房。老人们是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他们在岁月中煎熬,在时光中期盼。守护着孩子健康成长,等待在子女早日归来的那份喜悦。日子就在这样慢慢度过,老鸹早出觅食,夜晚归巢,老槐树发芽到落叶,一遍遍重复着日月。
村庄在不经意间老去,一代一代的人生生不息。老人走了,年轻人再续上。小孩子才是村庄的希望,他们还不知道时光的流失,将意味着老人们的夕阳。在夕阳的余晖中,迎来一个漫长的黑夜。无论谁,都无法改变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天空最后的那抹亮色消退,依墙根的老人们,抽完最后一袋烟,蹒跚着步伐走回家去。马寡妇看着老鸹们都归了巢,背起柴禾,回头再望望那根红绳,然后慢慢走向村庄。赵老四给老黄牛筛上一箩筐草,拌上玉米面,看老黄牛吃完。
天色暗淡下来,每家的烟囱里冒出了袅袅的炊烟,整个村庄淹没在混着呛鼻烟味的黑暗里。村庄里又有了光,那是从每家的窗户里透出的灯光。因为有了亮光,村庄又有了新的生机。村庄古老而又静寂,透过玻璃窗,小花正在奶奶的催促下,不情愿地吃完那碗米饭。赵老四依偎在炕上,卷起旱烟,吐云吐雾间,在憧憬他和马寡妇的幸福生活。
马寡妇在灯下纳鞋底,这是给赵老四做的鞋子,虽然手指被针扎破了几次,可她心里却是暖暖地。她给赵老四做鞋,已经有很多年头。虽然赵老四的孩子,给他买了很多衣服鞋子,可赵老四还是喜欢马寡妇做的鞋。经过千针万线,马寡妇做的鞋子又合脚又舒适。
马寡妇是村里熬到最晚的一家。当她关灯后,村里就完全陷入了黑暗。整个村庄都已沉睡。老黄牛打起了鼾声。六子家的驴也没有在半夜里叫,整个村庄都很静寂,也许在这寂静的夜里,赵老四梦见了马寡妇,马寡妇也梦见了赵老四。
当村里的公鸡叫过三遍,太阳懒洋洋地升起在村庄的东边。六子的那头驴又扯开了嗓子,于是,村里的狗们随声附和,村庄立刻从睡梦中醒来。赵老四想着他的牛,马寡妇想着赵老四。村庄沐浴在晨光里,村庄又开始了它的一天。
社长的作品充满悲悯情怀,情感真挚感人,充满正能量。字里行间透露着汪曾祺老师的文风。
佳作欣赏学习,为社长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