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骑马在茶马古道(散文)
一
五月,丽江还在春天里,风软,花媚。丽江古城的鲜活,新城的时尚,束河古镇的古朴,从眼前悠悠晃过,明媚心情,点亮初夏。
那个清晨,导游卓玛带我们来到郊外的马场,我们将骑马去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地区海拔高,属高寒地区,臧民以糍粑、酥油、牛羊肉为主食,脂肪高,热量高,蔬菜吃得少,藏民普遍爱喝茶,但藏区不产茶。而内地,对马的需求量大,藏区和川、滇边地产良马。于是茶马交易出现。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茶马古道相运而生。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至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此为滇越茶马古道),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我们去的茶马古道是经过丽江的这条支线。
马场外,数十匹马冷峻站立。对马,存有敬慕之情。在古代,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无处不在,在江湖,在战场,在路上,在人家的马厩里,威风凛凛,受到人们的呵护和礼遇。如今,马鲜见,生存价值也一落千丈,多像一个落魄的贵族呀,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这是马的悲哀,也是马的宿命。
每一匹马都有自己的主人——那是一些憨厚而朴实的村民,他们肤色呈古铜色,不再年轻,额头有皱纹,心里有沧桑。马是他们生活的来源,是日子的主要支撑。他们与自己的马站在一起,用布满青筋的手拽着缰绳,眼神里有笃定,有坚毅,如马一样的淡定和强悍。
我们挑马。初次与马如此亲近,感到奇妙,激动。马纹丝不动,如雕塑一般,乖巧,温顺,沉稳,眼神里有期待,有欣悦,马一定是为自己的旅程而欢喜吧。
很想挑到一匹白马,对白马有缱绻情愫,因白马被世人赋予了太多浪漫因子和传奇色彩。白马王子——那是女人此生最美的梦。唐僧是骑着白马上西天取经的,那匹白马是龙王太子变的,骑着白马的唐僧虽一袭僧衣,却显得那么的精神。白马的风采无马能敌。马群中却无白马,只有黑马、棕马、灰马,无奈,只得挑了一匹黑马,黑马虽比不上白马的帅气,也不失潇洒。在马的主人帮助下,上了马。
坐在马上,威武十足,视野开阔。若穿一袭古装,佩上剑,便是行走江湖的女侠了。成为女侠,是年少时一个梦想,虽然虚幻而天真,却如一道光,能暖心。
马队出发。马在主人的掌控下,缓缓进入一条田间小道。小道逼仄,刚好能容一匹马经过。地面有点凹凸不平,马却走得稳稳的。马与泥土是千年的情结了,马一定喜欢泥土的味道,愿意一生与泥土贴近。
周遭田野广袤,有田地,有菜地。这是云南的田野,带着纳西族的情调,带着初夏的情意把我们裹挟。人置身于田野间,无比亲切,似回到年少,跌入到纯真的岁月里——一个穿着花裙子的少女在田野里欢快地走呀,跑呀,她扑向一只只蝴蝶;凝望一朵朵菜花;爬上一棵棵树,捉金龟子,偷摘树上的果子,藏在口袋里,“哧溜”下了树……空气里飘荡着庄稼的气息,若有若无,真好闻呀。有人在田间劳作,我们的马队经过,无人观望,他们司空见惯了。
抵至一个村庄,村道上散落着一堆堆马粪,在阳光下显得触目,气味复杂。房屋是一色的土墙黑瓦,有质朴天然的美感。村庄寂静,不见一人,唯闻狗叫。瓦上升起炊烟,人间烟火的气息在空气里穿行,如此温暖,不由想走近一户人家,坐在他家的饭桌边,等待开饭。
马始终慢慢地走。这些马已失去了野性和悍性,锋芒尽收,慢走是它们的生活方式,融入血液和灵魂。我却惆怅了。慢走,对马是委屈,是辜负。这不是一匹马该有的生命形态。马应该疾驰,要如风,如闪电,把马蹄踏得砰砰响。
影视剧里关于骑马的镜头倏然闪出——披黑氅的侠客,纵马在夕阳古道,漫山遍野都是铿锵的马蹄声,披风被风鼓胀得如旗帜般飞扬,呼呼作响,人和马都有洒脱不羁的风范。穿戎装的将军,骑着黑色的高头大马驰骋于战场,一手握缰绳,一手握刀剑,与敌人奋勇厮杀,马气定神闲,默契配合主人,赢得胜利。我渴望马奔驰,找回自己,做回自己,重现昔日的风姿和气派。只是马若狂奔,我能否驾驭。我不会骑马,更不懂马,一路都在依赖马的主人,不由怅惘,心情很矛盾。
到达一个山坡,马粪更多,密密麻麻。马踏在马粪上,微微打滑,不免惴惴,担心马,也担心自己。马的主人似察出我的心情,安慰说,别怕,马很乖,没事的。他用力把马拉上山,拉的过程,极为不易,须对马懂得,更需经验和技巧。
二
一条幽深的山路绵延在山谷间,透着寂寥,向前方延伸,延伸到过去,也延伸到未来,这就是茶马古道了。
马“嘚嘚”地踏在古道上,仿佛踏在千年的旧时光里,踏在历史的心尖上。马与茶马古道是惊喜的相逢吧,也是一场浪漫和痛楚的相聚。曾经,古道上活跃着马帮,拉马人拉着马,马驮着普洱茶或别的物资,踏着烟雨,踏着风霜和月光,往返不断。那时,古道难行,山更幽,林更密,有野兽,还有盗匪。马帮的辛酸可想而知。而马呢,始终顺从,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强和勇敢地驼起了人们的生计和梦想,不负使命,把生命的价值发挥到巅峰。沧海桑田,马帮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马依旧踏在古道上,只是驮的不是物品,而是看风景的人。人和马,生生世世,纠缠不休。
我回头,看着后面的马,它们的眼神有凝重,有沉思。我以人类的思维去揣度这些马。它们在追忆一个时代,那是属于它们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人心向自然闯开,活得简单,也活得丰富;马活得辛苦,也活得带劲。马喜欢那个年代。
山野辽阔,有西北况味。这是一块秘境,游离在红尘外,又无法避开尘世的喧嚷,它们被一匹匹马踏过,被一双双目光抚摸过,被马声和人声惊扰过,它们欢喜着,也惆怅着。
铺天盖地的树木,蓬勃,高大,挺拔,凝聚了自然的精华,拢集了明月清风的韵味。每一根枝杈都是岁月的风骨,每一片叶都收藏着风云往事。树枝竭力伸展,那是生存的态度,更是激情的喷涌。它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始终在这里,未曾离开,自由生长,无所顾忌地生长,生存空间诗意而静谧,生命情态饱满而丰富。不像城市的树木,总是被修剪,被移动,被喷药,像木偶,被人类摆布。那是一群城市的流浪儿,远离故土,在城市的噪音和尾气中黯然生存。
树木大多相似,唯有一棵与众不同。那是一棵老树,想必有几百年了,它的生长过程和经历,是一部跌宕的历史,更是无人能知的秘密。老树古朴、奇绝,树干无比粗壮,倨傲指向蓝天;枝杈浓密,千行百状,或弯曲,或笔直,如箭,如蛇,如弓,伸向四面八方,狂野,率性;万叶纷披,片片碧绿。最震撼人的是它的气势,那么苍劲,那么刚强,霸气十足,美得旷世。
我爱上了这棵老树,它侵略了我的灵魂。它穿过漫长的光阴,伫立在这里,仿佛就是为了与我相逢。前世,我一定是它树下的一朵小花,仰望了它一生;或者是它枝杈上的一片绿叶,彼此同呼吸,共命运,感受着它的博大与浩瀚。多想停驻,走到它的身边,与它站在一起,成为它身边的一棵树,为它分担一些风雨和雷电,为它抵御一些人间的寒凉。人与树的遇见,何尝不是人与人的遇见。一切皆是缘,是命,哪怕百转千回,终究逃不开,避不掉。
老树是这片山林的智者和仁者,满怀悲悯,阅尽沧桑,看透冷暖,见证了茶马古道的兴盛和沉寂,见证了马的辉煌与悲凉,也见证了马帮的艰辛与坎坷。老树看着一匹匹马来来去去,看到一个个马夫由年轻变苍老,有沉痛,有悲郁,有缅怀。老树柔软也坚硬,刚强而深沉,在生生不息的光阴里,抵御着自然的万千磨难,对付着无边的寂寥,活出了铮铮傲骨,活出了凛然风度,它静默,也热烈;它苍老,也年轻。
三
坐在马上,我的目光如鸟,在山野间自由飞翔。一片绿色往视野的后方移去,又一片绿色涌来,满目清爽,满心欢喜。
我思忖,这段茶马古道应该有传说和故事吧,只是无人记载,或者被时光湮没。也许曾发生过凄美的爱情故事——那是一个古老的年代。他是马帮里的一个小马夫,勤劳肯干。她在这片山里长大,纯真可爱。那年春天,她来茶马古道边采药,他牵马经过。他们相遇了,爱上了,却又注定擦肩而过。他们难忘彼此,缠绵地思,刻骨地念。次年春天,他再次经过这里,期待与她重逢,却未见伊人,怅然不已。此后他娶妻生子,飞黄腾达,成为江南马帮的首领,虽富甲一方,却始终不畅,难忘她俏丽的身影。她也另嫁他人,郁郁寡欢,他始终住在她心里。几年后,她幽怨离开人世,让家人把她葬在和他相遇的地方。三年后,她的坟边长出了一株竹,秀美,纤巧,对着古道,仿佛在等待他。在自己的想象中,我落泪了。
在一片开阔的树林里,我们停下。马在草地上吃草,马的主人们坐在草地上休息。
树下有星星点点的花。一路走来,不是树木就是草,难得见花,不由欣欣然。花不算美,在树下温顺匍匐,谦卑而倔强,依偎着树,不失楚楚动人。穿过树林,前方有一亭,简约、古拙,如一个敦厚的禅师,慈悲地俯视芸芸众生。
凭依栏杆,一行碧水扑入眼帘,有湿润的气息在周遭荡漾。
水是金沙江。江河湖海,各有美感。最爱湖,爱它的韵味;对河情结最深,因为连接着童年和故乡;对海心存敬仰,欣赏它的气势和浩荡;对江相对陌生,因为离生活最远。
临江而立,因在山上,是俯视的姿势,有俯视天下的感觉。江水悠长,傍山奔流跌宕,气韵夺人。山与水的相守,就如草长莺飞一样的自然,如一场亘古不变的约定。江面阔朗,江风袭面,清凉入骨。往上游看去,水泼刺刺地流下,仿佛从天边而来,从远古而来,给人无限苍茫的意味,有浮生若梦的感觉,似乎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水是一个妙人,能洞察到你的心事,以刚柔并济的力量渗透进你的内心,暗暗霸占你,荡涤你胸中块垒。人活着,块垒多,需要一个方式来宣泄,否则,如何承受。
折回后,离开了那匹马,颇为不舍。很想牵着这匹马,去闯荡天下。
在一个茶庄喝茶时,依然惦记那匹马,在白茶的香气中,又听到门外马嘶人语,马又载着一批游人往茶马古道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