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一个让人敬佩的红军诗人(散文)
我知道张云晓是1969春天,那时候我当兵刚刚登上外长山群岛的海洋岛不久,被调到政治部宣传科当战士报道员。那天,高炮营二连一个叫张南利的战士到宣传科办事,他走后,别人告诉我说,张南利的父亲是我们外长山要塞区政治部副主任张云晓,是一位老红军。再后来,又听说张云晓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批判过,具体因为什么我不清楚,听说是因为说了什么在当时不该说的话。对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谁谁被批判,人们常常不以为是什么问题,因为那时候人们对文化大革命都有一些不满的看法。再后来,听说给张云晓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再后来知道张云晓,是听胡奇介绍的。那是1978年8月,已经做了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的张云晓介绍来刚刚恢复《解放军文艺》社社长职务的作家胡奇来海洋岛体验生活,我陪同胡奇在被称为“渔村第九户”的张家楼哨所住了一个星期,听胡奇介绍一些关于张云晓的经历。
真正与张云晓接触比较多并且有了交往和了解,是我转业到地方以后。那是1996年,我为住在大连市的几位军旅作家作传,专门采访了已经离职修养的红军诗人张云晓。张云晓是1922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通江县。1933年,川陕苏区红军在川北通江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那年4月,11岁的放牛娃张云晓失散多年的二哥张志成突然回来了,原来,二哥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没了父母,吃不上饭的张云晓就跟着二哥跑到红军驻地,坚决要求跟着部队走。由于他年纪太小,红军没有答应。一心一意要参加革命队伍的张云晓就光着脚拼命地跟着队伍跑,足足跟了三天,终于感动了连长,同意他参军,于是他成为连长的勤务兵。张云晓随着红四方面军在长征期间,翻越多座雪山,三次过草地,遭遇了极端严重的非常人所能忍受的重重困难。年仅13岁的红军宣传队员张云晓虽然身单力薄,但他仍咬紧牙关顽强坚持,终于和战友们一起战胜了艰难困苦,胜利到达了陕北。1938年11月,16岁的张云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云晓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历任勤务兵、宣传员、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军政治部宣传处处长、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外长山要塞区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旅大警备区(正兵团级)政治部副主任(副军职)等职。曾荣获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勋章。更让人们佩服的是,张云晓从1983年离休以后,就开始了革命历史题材的诗歌创作,从1988年即66岁开始出版第一本书,到73岁出版第二本书,到90多岁去世,共创作出版了《一个红军战士的诗》《红宝石之歌》《朝阳与浪花》《红色旋律》《漫长的足迹》《诗的红飘带》等六部诗歌集。
我清楚地记得,我在写作居住在大连的军旅作家报告文学的时候,把张云晓列入了其中,于是,在采访和写作完郝中术、张正隆、马晓丽、庞泽云和常万生之后,就去采访张云晓,并于1997年6月完成了题为《杜鹃声里斜阳好——记红军诗人张云晓》的1.2万字的报告文学,并发表在《大连文艺界》上。我采访他的时候,张云晓已经出版了两本诗集。那之后,大连市作家协会为其召开的“张云晓诗歌作品研讨会”,因为我写过张云晓的报告文学,会议的主持者大连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晓峰安排我在会上做了重点发言。那之后,张云晓每次出版诗集都通知我去取,我每次都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认真阅读。张云晓老首长的诗歌写得很好,那些诗歌记录了长征、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不同革命历史时期的真实故事,非常生动,很是鼓舞人教育人。他那古稀高龄之人的刻苦学习努力创作的精神,也为我们后辈树立了榜样,令人敬佩令人奋进。
还有一次,我们外长山要塞区原副政委石岩的儿子石北松,发现一个好的电影题材,他写不了,张云晓就让他夫人齐阿姨打电话给我,推荐我来写。我当时正在创作一部长篇,觉得这个电影剧本我可以写,便暂时放下长篇的创作,从那一年的大年三十开始,至正月初五,利用整整6天时间,写出了6万字的电影文学剧本初稿,后来那个剧本还在辽宁省电影剧本征集中获得二等奖。张云晓老首长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高兴,特意打电话向我表示祝贺。
有人称张云晓“仍走在长征的路上”,有人称他的作品是“远征的胜利”,有人称他是“诗人、歌手、播种者”……的确,张云晓自己也多次表示:“我们仍然在进行新的长征。”他确实从未停下跋涉的脚步,从1985年开始,张云晓致力于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大连市关工委报告团的重要成员,在近30年的时间里,他为大连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和驻连部队做过1300多场革命传统报告,听众超过150万人,每当他讲述人生的经历,特别是讲到红军战士战胜艰难困苦的经历,都会让很多听众感动得热泪盈眶,给人以前进的信心和勇气。2001年7月他做了肺癌手术。手术后,由于声带神经受损,他的嗓音变得沙哑。他非常难过地说:“我是一个红军宣传员,一辈子靠着洪亮的嗓门去唱歌去宣讲去工作,现在嗓子变成了这样,失去了战斗的武器。”尽管如此,在2005年至2006年,他还是作了30多场报告。张云晓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先后数十次受到表彰奖励,2005年还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在这样一个老革命老前辈面前,我们难道还有什么理由不刻苦学习不努力奋斗吗?
谢谢黄兄的跟读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