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且看求人有多难(随笔)
常言说:“熟人好办事。”这里的熟人,就是指与你关系很好的人。关系很好,自然办事容易。但是就是这个“关系”要维持的好,的确还是很有难度的。如何维持好关系,就成了一门社会科学的学问。
为什么要去维持好这种关系,目的就是自己一旦有事,就好叫这个关系去给你解难,给你办好。看来关系就是利益。
有甲乙丙三人,甲乙关系很好。乙丙关系不错。但是丙要去找甲办事,因为不熟悉甲,就想通过乙去联系。甲问:你两是什么关系?
甲的意思就有两种:他如果是乙很好的朋友,这件事当做他自己的事来办;乙和丙关系一般,此事他能办就办,办不了就算了。这样丙的事情就办好就有难度了。
看来求人办事,关系就是很重要的。不同的关系享受不同的待遇,关系在交往中在传递中就会被打折扣的。
因此托人办事的效率和成功率都要比直接找熟人办事低,如果关系被转托两次以上,那所得的结果就是敷衍,实际是经常办不成事。因为转托关系,关系的动力就减弱,效率也就减弱。
要“加速”这种减弱的关系,就要有条件助力。这个条件首先就是金钱礼物,有了金钱礼物,也许事情会办得成功。没有金钱礼物的助力,那就是难得效果。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关系在办事,而是金钱礼物在给你办事。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这里涉及交易的费用问题,假若交易的成本超出所获得的价值,这样别人也就不会来求助关系了。因为没有几人愿意做“亏本生意”。成本付出太高,不划算了,一般都会选择放弃。就是托关系,最好托N次关系也要同跟托一次关系的开支差不多,因为事情还是那件事,他的价值没有变化。所以没有利益的驱动,关系的传递就会减弱,纯粹的情面是没有力度的。托关系转关系办事,不可能托转一百次后还能办事,不论你如何长袖善舞,关系总是有限的,袖子虽长,但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
所以一格普通的百姓要去办事,那是相当困难的。
属于甲乙两人的直接关系,两人度处于义务压力状态。甲求乙办事,乙不好直接当面拒绝。这是习俗,是一个惯例,即使不情愿,也要勉力为之。但是当丙去办事时,这种“义不容辞”的关系就开始松懈了。变成那人跟你什么关系,背后的话就是:你的事可以麻烦我,别人的事也来麻烦我,那就要看是不是方便了。
如果乙丙关系特好,甲也可以尽力去办,只要丙再稍微加一点利益驱动,甲就可以“顺水推舟”的尽到人情,不方便也就成了方便。如果转到第四人,规律还是一样,态度就会比第三人更加消极,托来转去,最后就变成没有关系了。
有人研究过:关系每转托一次,效率就降低一半。如果转托四五次后,效率几乎变为0了。
当然找人托关系办事,找的人事先还是有一番权衡的。关系可不可靠,大约要多少关系费用,还要看有没有关系可托。比如一个农户要新修房屋,批地基,办手续等费用要多少,另外动力利益可以给多少,都要核算一番。批地基要找土管所,不会找其他单位,这就要看看土管这条线有关系没有。办理转移户口关系,要找公安方面的关系,而不会找医院方面的关系。病人住院决不会去找看守所方面的关系。所以“万分之一”的事情没人做,“百里挑一”的事也没有人愿意做。一般来说“十分之一”的事可能有人去做,但是关系连续转换三四次,成功的希望也就没有了。追求无限,但是你追求的能力确实是有限。当然如果是单位,结成的关系网那又不同,反正利益经常互动,办事也就有效果不同。
有人研究考证过,在当今社会,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可以找到关系或者关系网去办事。而还有百分之五六十的人是没有办法找到不关系或者关系网的。
须知一个寻常百姓,哪有那么多的关系,更不用说有“关系网”了。所以百姓办事都很难。我曾经在集镇遇到一个手拿批翻修房屋的农民,他的申请上面已经盖了20个大红公章,可是他还没有动工修房子,因为还有三个单位没有盖章。一个农民关系找尽了,盖了那么多章,还得继续去找关系批条子。可见找人办事该有多难!
为了自己好办事,就要千方百计的去建立关系,拉拢关系,维持关系,不能“人走茶凉”不然就是:关系隔几层,办事办不成。门难进,脸难看。
一般的人情关系如何维持呢?大致有这样几种办法:(1)认转角亲,扯南山网与相关人攀上关系,还有打亲家,结干亲,当干儿子一类的。(2)请客送礼。人家家里有事,乘机送礼,结下交往。平时请客吃喝,把关系搞得恨热。(3)如果是在一个小小的单位,那就要在官场找靠山,平时多请吃喝,投怀送抱,甚至利用手里的权益做交易,多方面结交好关系,这样到时自己一旦有事,就去好找人“帮忙”了。说到底,就是利益驱动,有钱好办事。没有钱,就是在有好多关系又如何?
老百姓的人情关系如何维持呢?那就只有随缘,或者偶尔遇到青天或者贵人,一句话,就是听天由命,随其自然!
唉!人世间,求人真的好难!
2023年3月12日静心草堂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