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怎一个“老”字了得(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怎一个“老”字了得(散文)


作者:韩格拉图 举人,4731.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3发表时间:2023-03-14 06:33:59
摘要:“老”字,有地域和年龄上的特色,也关乎生活和亲情,细品,才解其中味。

突然接到妹妹的语音电话,要给我寄点豆角丝等干菜,我婉拒了。家里人口少,吃不过来,这边天气易潮湿,不好存放。
   “你们那边人多,留着自己吃吧。”我一般不直接拒绝家人的盛情,都会绕个小弯儿。
   “家里还有‘老鼻子’了。”妹妹的直率,几十年不改,“家里‘老多了’。”
   妹妹忽然意识到自己讲了方言,马上又改口,但还带了个“老”字,是很、特别、相当的意思。我有些感动了,尤其听了妹妹的乡音。“老”这个字,一直与我结缘,伴我前行,温暖着呢。
  
   一
   我是家中三个男孩中最小的,是家中的“老儿子”,女孩只有妹妹一人,可叫“老闺女”,也叫“老姑娘”。我在乡亲们口中,也有叫我“老末”、“老疙瘩”的。这些个“老”字不外乎是宝贝之意。我读大学时,寝室里八个兄弟,老八即“老疙瘩”来自大兴安岭,年龄比我们要小两三岁,说话办事有时稚气未脱,很好玩,都觉得他的“老”有点嫩。一次,因为乙肝被隔离出去,和我们分宿分餐,他慢慢竟和我们生分了,上课时见到我们竟不说话,除非我们主动搭讪他,他才轻轻应一句,我们都暗地里觉得他孩子气。后来,他跟老二说,少说话是尽量降低传染别人的可能。我真小看了他,一下子觉得他并不幼稚,反而成熟。
   我们的班主任,比我们学生也就长个一两岁,我们就一口一个“老师”地叫着了,年轻的“老师”。当然我也知道,在这个词里,“老”也就是个词头,没有实际意义,就像说“老虎”“老鼠”,小的也在名前加个“老”字的。有一段时间,我们没有固定教室,全校的教室基本都是开放的,有位置就可以坐,不需要分系分专业分班。一次,我们开班会,有外系同学想要进来上自习,走进来几步,被我们的嘘声轰了出去,原因是他没看见班主任“老师”在,“老师”几乎和我们同龄,坐在我们中间讲话,没特别引起他注意。传说历史上“老师”通常年纪比较大,但现在时代进步了,“老师”普遍年轻化,老师的队伍更富有朝气。
   说起老师,这是我喜欢的职业。我毕业三年后,曾有机会调进市里的一所大学教《经济学概论》。试讲的效果还可以,唯独的缺憾是板书写得斜了,像一座山坡,这是否预示我的职场之路像爬山一样艰难?调动果然没成,厂里不放。但那是我一个美好的梦,今天有人这样叫我,时而叫我跌进梦里,时而在唤醒我的梦。至今,我还是喜欢七尺讲台,喜欢听那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老师”一词现在比较普及,在单位里,很多人见面都叫我“老师”,听了,我的心里就一阵阵泛起涟漪,我抚摸着办公桌,如同抚摸着讲台,泪水在眼圈里打转。
  
   二
   上海话中有很多词汇也是“老”字开头,这突然在交流上抵减了我对上海的陌生感。“老好了”,夸赞一个人或菜肴的味道,我听到次数较多是在用餐的时候,那一刻,酒菜飘香,四壁辉煌。当然有时用“老灵额”替代,灵光闪闪。还不得不提到的是“老嗲额”,形容女子撒娇,讲话甜美可爱。当然,这个词也被移做他用,在赞美天气风和日丽、房间宽敞舒适、服饰靓丽可人等时候,极尽多少豪华的形容词,都不如简单直接的一句莺声燕语:“老嗲额”。还有一个流行词“老法师”,是上海的俗语。这个词在“老师”中间加个字,那层级扶“法”直上,如果称你“老法师”,基本就在认可你是“老专家”。这个词,在单位里使用非常广泛,赞许某人在哪一方面特突出,就用这个词“现场颁奖”,当然是精神鼓励。我因能写会算,财务工作经验丰富,愿意付出,带出小徒弟一个又一个,就曾多次获此殊荣。
   一个“老”字,它蕴含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比如,叫年长者为“老人”就感觉一般,如果叫声“老人家”,那就贴心暖肺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句话里出现三个“老”字,今人喜欢用“老”字,不知是否受到孟子影响。但在孝敬老人方面,我们却做得不够好,这必须要自我检讨。拿自己来说,因离老家远,工作忙,疫情严重,不能“常回家看看”老母,电话打得也越来越少。总算有条件回家了,却是一拖再拖,老是觉得来日方长。再比如我们对门邻居,婆婆是从老家来帮着带孩子,一天中午,不知什么原因,老人敲了许久的门,里面就是不开,被挡在门外。屋子里,传来小夫妻激烈的争吵。等我再从猫眼望出去,见老人正在默默往楼下走,背影落寞。看到这,我心里很难受,真想冲出去,把她迎到我家里,给她倒杯热茶。
  
   三
   我习惯将父亲叫爹。年轻时,有几次,趁父亲在抿小酒,管他叫过几次“老爹”,那是我故意调皮,想逗逗从来不苟言笑的父亲开心一下,他真地笑了。
   八十年代初,我们村前面开矿,排水淹了地,父亲是大队支书,多次去市里讨说法,每次回来,都带几个面包,油蜡纸上浸透的油渍,仿佛一块块中国地图,叫我产生无尽的遐想。打开紧系的纸绳,那面包状若一座小山丘,赫然耸立。面包的皮甚至有点焦苦味,但吃下去酸甜可口。这些年,怀旧风劲吹,“老面包”在经历了长长的漂泊之后,终于找到了我。果断买下,带回家里吃,却觉得味道不对。为此,我还从哈尔滨网购过,吃下来还是找不到感觉。是现代技术太精细做不出那时的粗犷?还是今天太甜蜜感知不到昨日的辛酸?我思前想后,想明白了,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老面包”无论怎样做,都“不好吃”了,老面包并没“老”。
   从我这辈起,儿子上学不久,就改口叫我“老爸”了,每次听到他叫,我都为自己自豪,在天空这口大锅里,我被时光熬成了父亲。当然,也就是从这时起,单位里有人叫我“老韩”了,我起初不习惯,慢慢听着就耳顺了,我甚至怀疑,耳顺之年提前了。总觉得这称呼好熟悉,哦,是三十年前,乡亲们这样称呼我的父亲,那时,他才三十七八岁。而有意思的是,人们喊我的母亲为“小韩子”,每次听见,母亲都笑靥如花。人生从来不是流水线,子女却常常要复制父辈的命运,小到一个称谓。如今,我终于成为“老韩”了,一个真实的我背倚一棵老树,倾听繁花落下的声音,陶醉于构思自己的春天。
   但在母亲面前,我不敢言老,我永远是她的孩子。只是,母亲真的老了!这几年回去看望她,看她满头白发,因病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心碎。如果能叫母亲年轻些,我愿意别人每天多叫我几声“老韩”,把“老”都送给我吧,所有的艰辛与磨难,我都愿意为母亲扛着,只为唤回母亲的曾经。
   心中有爱,我就不会老。有一句话说得好:老去的只是岁月——这不是诗人说的,这是我心跳的声音。
  

共 25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汉语的词汇,一言难尽,单说一个“老”字,怕是一部《说文解字》都不够。作者因妹妹打电话说出“老”字,勾起了乡音,想到了“老”的世界。家中的排行,涉及“老”字,同学中也以“老”字排号。平常的称呼也有“老”字,常常把“老”拿来和年轻对举。走进生活,慢慢就获得了有关“老”的称谓,颇觉自在,起码自己成熟了。“老”字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上海话里,那用得叫个“老好”了。老,这个字眼,涉及文明素养,称“老”,不可随便。山东人称“爹”前加个“老”,找到了宗谱了。老,生出很多故事,就像“老面包”,都是一个“老”,口味不一样了。孩子叫父亲是“老爸”,有自豪感,但母亲父亲面前不敢称“老”,父母真的老了,却宁愿自己来承担这个“老”。再来一次“咬文嚼字”,想起了老子,古今意思早不一样了。我们经常可以得到“老实”的评价,作者精解“老实”的含义,道尽人情味道,说透了世间事情。这不是老生常谈的文章,古今说“老”的文章应该不少,就我所读看,此篇是新颖别致,所谈很老到。文章从平常一次对话始,徐徐道来,让我们走进“老”的世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对“老”字的认知,更让我们懂得老和文明的丝丝缕缕的关系。这样一个题目,很容易写散了,有闲扯篇之嫌,但作者善于构思,用生活经历和情感做线索,我们读着这样的说“老”文章,仿佛跟作者听一短故事,了解一段人生。这种驾驭,非老道不能。一个“老”很枯燥,能从中求解,不容易,尤其是以故事说话,并非死板地拿一个字说教,道理在故事里,因“老”这根引线被点燃,所谓的文有章法,文又无定法,此篇体现出来了。力荐佳作,赏读识“老”。【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14 16:42:59
  细细品味,幽默里带着一种老辣,是复合的味道。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文章才是极品。韩格老师的文字,正向此境挺进!
怀才抱器
回复1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3-14 17:06:07
  老师过誉,我刚才又看了遍,老师几处润色,非我能及,只有自叹弗如。我高度还不够,有多处尚显笔拙,还需要努力爬坡,万幸有老师扶持,多谢!
12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3-14 20:49:48
  一个“老”字,让韩老师感慨万千,亲情友情爱情,温暖的悲凉的幸福的感伤的自豪的遗憾的轻松的沉郁的,诸多感受,怎一个“老”字了得!佩服韩老师高度概括的能力和生花的妙笔,把与老有关的事与情串成珍珠。特别喜欢上海方言,韩老师的解读非常好!拜读学习!问好!佳作不断!
回复1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3-14 21:09:13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题目,本来不想写,况且,就我的认知水平,不具备说文解字能力,所以,本文也就是装装样子,所谓解读,没敢往深里去,怕走不出来,收不了场,同志们凑乎看了,我这写得无拘无束,纯属自嗨。感谢美誉,我当踉跄前行,不负各位老师的鼓励。问好,生意兴隆,美文连连!
1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3-14 21:44:05
  这篇文章应该编入语言大学汉语系8级课本,文章老香了!一口气说着这么多老,不觉重复,但觉得亲切,有趣,还有淡淡忧愁,很多地方有共鸣。老鼠,老虎再小也称老,大象刚出生也叫大,汉语就是这样神奇!老公老婆是在咱们这一代南风北进取代“家里的”“掌柜的”男孩女孩也泛指很长年龄段了,很多都在变,我们懂得太多了,是不是因为老了。
回复1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3-15 05:41:25
  哈哈,谢谢老师的美誉 !这文章的解读还是比较粗浅,停留在一知半解水平,如果编入语文教材,会被质疑的。老师说的对,这个老字的多变,就是体现了汉语言的魅力。当然,人知道的越多,说明年龄也在递增,我们老了,但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依然年轻。再谢老师独到精辟的热评,祝生活写作快乐!
14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3-03-15 20:56:06
  韩老师一篇《怎一个老字了得》,围绕一个“老”字,铺开心情,铺开文采,铺开“老”字的古往今来,又自己紧密联系起来,活色生香,老耐读,老好看啦!佩服大赞!
回复1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3-16 05:49:00
  这文章算是老题目,我写起来也就随心所欲,没有太多顾忌,但只是粗浅认识。感谢老师的美誉,期待老师的佳作,问候老师,春暖!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