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情】定西,定西(散文)
表妹在定西村落驻扎下来,姑和姑父也反对。定西干旱少雨,自然气候恶劣,他们只有一个女儿。云朵固执己见,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云朵说,我做一回自己的主。两口子没再干涉。对方是定西人。去年疫情影响,在西安某旅行社工作的云朵,在恋人小艾家里过年。腊月初,我们收到一份从定西来的快递木头箱子,打开里面赫然躺着一枚枚大小差不多的土豆!我不屑,北方农村哪家不种土豆?千里迢迢的没邮寄点贵重物品,破土豆值几个钱!云朵视频过来,清姐,洋芋是定西的一个标签,它喂养着定西黄土地上世代居住的父老乡亲,他们朴素无华,真诚善良,有一种推不走,剪不断的乡情,有机会来定西走走,我和小艾做向导。
云朵的话,让我重新看了一遍她口里的洋芋,与我们当地的土豆区别不大,洗干净几枚,放在大铁锅和红薯,鸡蛋焖子一起烀。揭锅后,见土豆子全爆花了,沿着裂开的地方,裸露出黄灿灿的肉,我抓起一枚,在两只手里来回倒着散热,剥了皮,轻轻啜一口,天呐!面,软香。再咬一口,泥土的芬芳混合着土豆的细腻,在唇齿间萦绕。与东北大地生长的土豆,有异曲同工之妙。东北土豆泼辣大气,不择土壤,指哪长哪,不论风雨阴晴,该开花开花,秋天一到,土豆自然成熟。大大小小的土豆成了农家餐桌的一大亮点。定西的洋芋,更是具备坚韧不拔的品格,那里干燥缺雨,风沙大,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土豆为洋芋。饥饿年代,南北地区共有的土豆,拯救多少村庄,以及村庄里的人?也拯救了几个时代。在今天的定西,一枚洋芋,就是一支火种,它让定西人凭着洋芋,脱贫致富,走上阳光大道。云朵的公婆种着几十亩洋芋,洋芋给他家摘掉贫困帽子,翻修了四间亮堂堂的黑瓦房。云朵说,她和小艾在定西村做网上直销,把定西的土豆还有其它特产推向全国各地。我撇了撇嘴,做主播带货啊?!常言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计划没有变化快,定西多年前,我就听说,穷生疼。不过,这余香悠悠的土豆,令我记住定西,我骗不了我的味蕾。正月初四,回娘家,我将定西来的土豆,用一条旧毛毯裹得严严实实,开车带回乡下。父亲拆了包装,发现是普通的土豆,没言语,蹲下身,拿起一枚放在光影底,仔细端详,又凑近鼻孔闻一闻,满脸褶子都笑了,闺女,这土豆是稀罕物,你看它身体上一个个牙眼,繁殖力极强!嗨!开春不必去镇农业站买土豆种,就栽它。父亲一锤定音,母亲逆来顺受。他把定西洋芋小心翼翼搬到里屋炕头,盖一床破被子,待惊蛰后,码在窗台上晒芽,清明前下地。
一周前,我在楼里赶写一篇报社约稿,云朵打来长途,她和小艾决定五一那天结婚。妈耶!姑父和姑姑只见了小艾一面,漂亮的云朵表妹就花落小艾家?母亲说,不然怎样?老人也不能管云朵一辈子。云朵叫我们一家都去,租了一辆小型客车。那么远,跋山涉水,到达定西还不将车胎跑瘪了?算了算大连到定西距离大概2544公里,从大连开车到定西大概需要1天7小时。做为娘家人,不去不好。再则定西给足了我诱惑。如果定西没什么骄人之处,心高气傲的云朵,不会弯腰留在异乡。加之,土豆的香,在我体内澎湃,我丢下写了一半的报告文学,坐上了去定西的客车。夫在哈尔滨工地,来不了,儿子上班,单位请不出假。我全权代表,连同我一起旅行的胃,零距离感受书本中“贫瘠甲天下”的定西。
车子一路狂奔,一开始的兴奋在长途跋涉后,暗哑了,人,睡觉的,打呼噜的。要走这么久的路,量谁也疲倦。好在云朵委托的司机朋友,做两手准备。带了一个司机,两人轮班开车。姑姑腰间盘突出,没来。姑父去了,女儿一生就结一次婚,他怎好缺席。
我们是后半夜到定西城,此刻的定西城已经睡了。夜幕下的定西城,古朴中折射着神秘,一轮象牙月,泊在天上,星星眨着眼,似乎在欢迎远方的来客。司机也是累了,吩咐大家原地歇息,黎明出城。幸亏带了充足的面包和矿泉水,简单吃了后,想小解。姑父那边的一个侄女,和我搭伴下车,找到一处公共卫生间。太阳刚从一座山坳露个头,司机按了按喇叭,车继续前行。走了很久,还在山上。梁很多,大梁小梁连着,又偶有断裂,但梁的肤色一样,黄褐色的土质,纯粹通透,像一块细软的褥子,铺陈在定西大地上,延伸到人的内心。没有树,石头也稀缺,沟沟坎坎招摇着一种花儿,司机师傅说是野棉花,白得不像话,在太阳光下,仿佛一朵一朵小小的白云,温柔以待,等着人去亲近。车子七绕八拐,终于呈现出一片塬,树也突兀的多起来,斑驳的刺槐,狡猾的榆树,行成一个村庄。鸡鸣,将沉静的村子叫醒,然后是狗吠,一条狗的喊声,引来整个村子的狗叫。有牛马在犁地,自然而亲切。十足的烟火气息,扑进怀里。犁铧一插进地核,新鲜的泥土朝两边闪去。也有三两农耕机,轰鸣着,它走过的地垄,笔直齐整,定西的节气和大连不差上下。过了五一,就该大面积播种。有一丝冷气,路旁的小草,发出嫩黄的绿,微风吹拂,定西的太阳很饱满,热烈奔放。它把灿烂的光投射在草木之上,石头也被晒发芽。手机还有点电,背包里有充电宝,等到了小艾家,再好好看看定西的草木,风土人情。
车子驶入临洮,古称狄道,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乡”、“兰州的卫星城“、”兰州的后花园”的美誉。小艾的家就在临洮县双联村!接到云朵微信语音,她和小艾早就候在双联村口,下了车,云朵燕子似的扑了过来,她瘦了,小艾黑了,人显得很精神。见到我,大方地叫了声,清姐。就转身招呼他准岳父去了,云朵一看娘家人阵容可以,为她长脸,很开心。虽然母亲未到场,难免有些失落。云朵说,这边发展好了,把姑姑接过来住。这是后话,我惊奇的是,定西不是我想象中的衰败荒芜,一个双联村就让我目瞪口呆。人进了小艾装修一新的家里,心被双联村的景致拽着起飞了。匆匆吃了小艾母亲煲的小米粥,土豆泥酱,炸好的土豆丸子,拔丝红薯,一盘海带土豆片。我缠着云朵四处逛逛。云朵答应了。她和小艾的婚礼适宜置办妥了,不忙。小艾说,不嫌弃,我给你们带路。求之不得,妹夫,我是你大姨姐,你小心了,答对不好,我把云朵带回去。小艾嘎嘎笑,露出米粒般精致的牙齿,这个男人的确有气质。
双联村是由汉、回、东乡族共居的村落,曾是宋经略安抚使王韶开边的军事要地,它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朴实勤劳的双联人,用智慧的大脑,打造出一个桃花源般的旅游小镇。
土木结构的村落,古老中又掺入了古狄道的元素,庄重不失典雅,石磨,古井,灰黑色的瓦屋,木制衔接的窗子,墙壁上爬着的枯藤。谁家的少年,婉转低徊的笛音,落了一地的杏花瓣。这山,这人,这一切,和干旱少雨的定西,怎么也联系不上。小艾说,定西以前是落后闭塞,这些年随着地方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定西从根上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云朵能无怨无悔爱上定西,不单单是这里的一个人。
草木浮青,双联村的游人络绎不绝,农家乐生长在道边,梁下,粗大的老柳,万条垂下绿丝绦,鸟儿在树上的巢里唱个不停。人来人去,并不影响它们的生活。时近中午,在一处农家乐坐下,炕和东北的土炕没什么差异,一张四方桌子,褪了色,松木制作的,结实着。定西十大小吃,分别为陇西腊肉、岷县姜粉鱼、漳县蚕豆、牛肉面片、浆水面、通渭凉粉、酿皮、甜醅、黄酒泡馍、烧鸡和鸡汤冻冻。来定西不品尝一下十大小吃,此乃一大憾事。店家把菜谱拿来,云朵说,清姐,你点菜。别客气,小艾埋单。来前,我这吃货最想到的就是定西的风味小吃,陇西腊肉,看视频都馋的直流口水,岂有错过的道理。第一个点了它,姜粉鱼,烧鸡一只,主食:牛肉面。胃不舒服,沾不得白酒,要了定西康源胡萝卜果味饮料。
腊肉,平生第一次吃到,真的是意犹未尽。和东北的大铁锅烀猪肉,不一样的境界。吃着有劲道,咸淡正好。肉质细致,不粗糙。也方便旅途携带。
一顿午餐,花掉小艾几百块,挺不好意思的。小艾说,没事,小菜一碟,到了庄河,清姐请我喝你那里的绒山羊汤,吃大骨鸡,海鲜不就得了。
下午,去周边的几个村子,走访七八家。杏树上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的苞米,院子基本上很宽很大。家家有杏树,定西人家的一个标志。残留的杏花,经不起风的蛊惑,纷纷扬扬凋零下来。有老人守着家,问他们过得好不好?憨憨笑,都说,日子好了,吃得用得不愁,政策好,老百姓一心一意跟党走,就错不了。
年轻人有去城里做事了,有的在村里搞副业,定西马铃薯,也就是洋芋,深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有的在家种当归,党参,养黄香沟鸡,黑裘皮羊,粮食养大的黑毛白毛黄毛猪,年底杀了,做腊肉。
每个院子都住着一大群农具,铁锨,镢头,月牙镰,犁铧,搂耙,链枷、簸箕、箩筐、锄头等。它们排列有序,不惊扰彼此。有牛和驴拴在屋后的草棚里,长嘶一声,两声,证实它的存在。狗叫几声,就偃旗息鼓,它不想伤害人,不是对主子忠贞,狗和有些人如出一辙,善良的本性不曾泯灭。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和泥土一样,纯朴真实,温暖的像自己的亲人。
定西的山水,人物,一草一木,吸引到我。明白,云朵为什么义无反顾嫁给定西,嫁给小艾。这里的一点一滴,入了云朵的心,住进她的灵魂。爱上小艾,也许是天意,爱上定西却是她发自肺腑的感情。
那晚,睡在小艾家的炕上,枕着定西的那弯弦月,我写了一篇关于定西的随笔,投给定西日报,第三天,一位定西文友截图给我,文章发表在定西日报头版头条,我喜极而泣,抱起云朵在地上转圈。云朵说,清姐,晚上到我直播间,看看我们定西的土豆,陇西腊肉还有其它地方特产是如何走向国内市场,你在单位做事辛苦不说,工资不高,做兼职直播带货。
我有些犹豫,平素不喜欢抛头露面,做直播带货需要出现在镜头前。云朵看出我的心思,清姐,我俩带你一段日子。
云朵说,结婚后回老家住两个月,我手把手教你,再笨的人也会做。
接下来的日子,云朵帮我在火山注册了账号,她在自己直播间,把我介绍给她的二百多万粉丝们,希望大家关注我,支持我。很快,有几百人加了我,粉丝不断上涨,云朵说,过不久,就可以直播卖货了。
定西,我和你前世有缘,今生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