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陪母日记(随笔)
家母已过九秩,而今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人生的百岁年华!
今生有缘有福,我生活在一个孝悌延绵的大家庭。我有同胞兄弟姐妹七个,几十年一直分居在大江南北的五座城里。老父仙世快十年了,一开始,母亲有点神志不清,口口声声答应了我们的养老请求:母亲任意到我们各家过,来去都有专车及时接送。可在我们七家刚轮流住了一圈还不到一年时,老人家突然对我说:“三儿啊,我在城里楼上实在不习惯,现在我一心想回乡下老家住!”
于是,九年来,我的老母亲在老家老屋,那真叫:高高兴兴过日子,儿女天天陪在旁;开开心心度晚年,自由自在家务忙……
——题记
3月19号,农历二月二十八,天气多云。
一大早,我从县城家里下楼,跨上自行车,快速骑行三十多里地,兴冲冲地来到老家,与老大姐换班陪老母亲。
一到家,我立刻换上衣鞋,按事先约定,与老大姐一起,为我家祖宗先人填坟扫墓。
老父去世后,每年清明节前为几代祖上填坟的事,自然由离老家较近的二哥与我来承担。可我哥俩经常只有一人在老家,老大姐舍不得我们,好多次都是她陪咱一起填坟。
前几天,在外地颐养天年的老叔,突然发来一个小视频,说今年癸卯兔年闰二月,正巧清明节处于闰二月中,填坟和上坟祭祀的事,务必在闰二月初一前完成,不然会有不吉利。
我知道这一说法,或有迷信的成分,但乡亲们都这么说,又都这么做,我当然不可特立独行,还是入乡随俗的好,反正要做好这些事,迟做不如早为。
老大姐年逾古稀,出嫁也有四十五年了。按照传统说法,咱家填祖坟,本不该是老大姐的份内事。可她还是象小时候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弟弟。所以在感激的同时,我一到祖坟前,就开始埋头苦干,尽量不要老大姐太费力气,哪怕自己甩掉上衣外套,哪怕是挥汗如雨,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姐弟俩做事都很认真,自始至终坚持较高标准,我们手脚不停,整整干了两个小时,眼看四座土坟和两座墓全都焕然一新。老大姐说,这下子好了,我们的老祖宗,可以舒心地过节了!
我们一到家,就看到老母亲早已将中饭煮好,菜也洗好、切好了。老大姐不顾劳累,马上忙起炒菜,老母亲在灶口烧锅,老大姐在灶前掌勺,我只好在一旁打打下手。
老大姐问老母亲:今年清明节,正好是闰二月半,假如不知道的人家,在清明节上坟,那不是不好吗?
老母亲虽然年事已高,但耳聪目明,反应还快,马上回答道:逢到闰月年份,我们说话做事,还是小心点好!不过呢,有的也只是一种说法罢了。福由自己求,不知不为过!大小姐啊,今年你又帮我家填坟,难为你啦!谢谢你啊!
老大姐笑道:我才不要谢呢,我出门(嫁)快五十年了,谁叫他家让我“养不家”呢?我是三天两头,就喜欢回娘家!
老母亲与老大姐对话,总是风趣有味,年岁大的人说话,句句通俗易懂,但处处富含生活智慧。站在一旁的我,赶紧掏出手机,原汁原味地记下来,就怕时间一长,又给忘记了。这些年在老家,我都养成习惯了。
3月20日,农历二月二十九,天气多云。
今天是老大哥七十四岁生日。家在无锡的四弟,清大早就在“手足情深”微信群里,发来了“祝大哥生日快乐,青春永驻!”的贺词。
看到四弟的祝福语,家在南京的老大哥,马上发来一个大红包,还提示大家快来抢。我们弟妹们很快聚拢群中,个个当仁不让,祝福的话语都差不多,但抢多少红包,全凭各人的手气。有的抢了几块钱,有的抢了十几、二十几,家在昆山的二姐,手气特别好,一下子抢了个四十八元多,她刚想在群里“炫耀”一下,可手气王,还是寿星老大哥自己,亲自抢了个将近六十八元。
几年前,我们兄弟姐妹七个曾经商定:不管谁生日,其他人除发来祝福语外,每人还要给寿星发个红包,以示祝贺!我们热闹了好一阵子;可去年又有人建议:每年哪天谁生日,干脆就由生日的人先发个红包,然后大家一边抢红包,一边发祝福语。老大哥很随和同意了,我比大哥正好小一轮,当然也顺着这游戏规则一起玩。
我们热闹一番后,各自又去忙自家的中饭了。我早已适应了老母亲的习惯,最主要的就是三顿饭都很早。十一点半没到,我就吃过中饭了。
可等我午休醒来后,一看群里,发现老大哥又发来一段话:我想我们过生日,首先祝福的应该是母亲大人。有人说过,儿女生日是母难日,是母亲度过生死难关的纪念日。当儿女也有自己的儿女时,就会有更为深切的体会。因此,在我生日之际,敬请三弟帮我传达对母亲大人的祝福、感激、感恩之意!
随后是二哥的留言:谢谢大哥给我们上了一堂孝顺课,以后哪个生日在发红包以前,先发给妈妈一个红包。先从大哥做起!
接着,大哥回复道:二弟言之有理。给老母亲发个红包,聊表感恩之情,请三弟帮助点收。末了,大哥还发了个笑脸表情包。
接到大哥的指令,我立即拿着手机,跑到老母亲身旁,逐字逐句地读了大哥的感恩词。
随后,我按着微信语音键,请老母亲在群里给大哥说几句。此时的老人家,已是笑不拢口:……要我说什呢啊?……那就谢谢我的老大儿,这么有孝心!”
我又问母亲:大哥给您老人家发红包来了,您看收吗?也在群里说一下!
老母亲说:老大,谢谢你啊!红包就不收吧,我又不缺钱,我又不用钱,还是等你回来再说吧!
母亲的三言两语,立刻引起群里一阵欢笑,一阵热闹……
3月21日,农历二月三十,天气阴。
下午2:38分,群里再现老大哥的留言:
二弟的提议虽好,但操作起来有点难。这不,感恩红包原路退回了。看来,老年人,旧思想,接受不了新事物。以后,哪位过生日,还是在兄弟姐妹群里自娱自乐、热闹热闹就行了;对老母亲的感恩,只能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中,通过精神上的慰藉,还有生活上的照顾来践行吧!
我看后,马上回复道:大哥所言极是!老母亲昨天还对我说:感什呢恩啊,全是自然而然的,孝顺又不要整天挂在嘴边上,也不是几个钱能买走的!
大哥又来几句感慨:还是老人家思路清晰,思想深䆳,看问题能抓住事物本质啊,哈哈哈!
……
老大哥是我很敬佩的人,他十九岁当兵,二十一岁提干,开始每月薪水五十二块半,每次发工资,他都要寄回一半左右,贴补一家八口的吃穿费用。老大哥五十多年如一日,年年给父母家人很大的经济帮助。
老大哥、老大姐的模范带头作用,给了我们弟妹们尽力孝亲放出了巨大的榜样力量,真的让我没齿难忘!
(癸卯兔年二月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