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墙上《水浒》(散文)
一
姥姥和小舅来我们家里,恰好是秋末了,马上要入冬,天气就要冷了。
姥姥小舅一直住在老家山东的,初次来到我们东北,还有些不习惯,姥姥说:知道东北冷,没想到这么冷呐。小舅也说:这才哪儿到哪儿呀?老家树上还有树叶子呢,这里就光秃秃的了,到处是雪。
母亲就笑着说:早下了几场雪了,老家和这儿那是没法比的,咱们老家多暖和呀。
姥姥也笑了,自言自语道:一个地球,关里关外竟然这么大的不同呐。不是亲眼见,纵是谁说我也不信呢。
我家呀,本来家里住得就不宽敞,这一下子来了姥姥和舅舅两口人。家里住的几间小屋子,住着就更是紧张了。父亲就去连队说了一说,连里领导想了一下就说,只要你不嫌弃连里那一排老泥坯房老旧,你就可以搬进去,想住几间随便住。那一排泥草房子,原来是当仓库用了,如今新建了仓库,还没有来得及拆。连领导还说:先住着吧,缓解一下,等明年一开春就建新房,盖好了,再搬新房吧。
父亲一听,很高兴,说搬就搬,抢在寒冬腊月前,不然大雪一下,路不好走,搬家会很困难的。
搬进来才知道,其实,房屋还真不错,除了老旧没什么不好的,宽敞,明亮。屋子高,院子也很大。一排房子,好多间,我们家就住在东头,住了五间,外加一间厨房,其余呢,父亲母亲一间,哥哥一间,我和姥姥一间,小舅和弟弟一间。姥姥住的那间最大,也最暖和,火炉最大,火墙每天烧得火热火热的。
快过年了,父母依然在工作,每天早出晚归的。姥姥小舅在家里带着我们一群孩子,每天都很快乐。小舅喜欢猜谜语,姥姥喜欢讲故事。我们一个个猜谜语听故事,别提有多开心了。外面下雪,我们出不去,坐在火炉旁,小舅说猜谜语吧,谁猜到了,奖励谁几颗花生米儿吃。
小舅开口就说:听好了哈,我开始说了。说了哈: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处窜。是什么动物呐?
小舅话音落下,屋子里寂寂的,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叽叽喳喳,都不敢确定,我感觉是小刺猬,就说:我知道了,是刺猬吧。小舅说对了,捏着几颗花生送在我口里,吃着,故意发出声响,好香甜呀。哥哥弟弟都一起看着我的小嘴儿,狠狠咽了口口水呢。屋子外的雪花哗啦啦飞舞,像是发出欢乐的笑声。我心里美美的,姥姥瞧着我也欢喜地点头儿,说:玉儿,就是爱动脑子,你们都学着点,好好动动脑子。
小舅又说:黄帐子绿账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我们早已知道,几乎异口同声:花生——拉长了声音喊叫着,震得屋里的墙壁要倒塌了似的。好了,都猜着了,小舅每人捏几颗花生放到小嘴里,吃着,一个个发出香甜的声音,继续猜。
小舅又说: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还没等小舅说完,都大声喊叫着:大象,是大象——哈哈。
屋子里一片笑声,炉火更加旺,火苗子在炉膛里发出轰轰响。
二
姥姥看着土墙,就提议说:不如找出旧报纸、旧书籍拆了糊一下墙。
听到姥姥的建议,我们几个孩子乐开了花呢。一个个行动起来,又找旧报纸的,又找旧书籍的,也没有仔细看看到底是些什么书,一股脑地将书展开,把书钉拆掉,一张一张的书纸就拆下来了。姥姥打好浆糊,半瓢面粉,两三舀子水,半盆子浆糊就出锅了,姥姥专管刷浆糊,小舅和哥哥踩着桌凳往墙上贴。我和弟弟给他们从姥姥那儿传递刷好的报纸和书纸。忽然雪花又飞起,刚刚停下没有几天的雪,又慢慢飘洒下来,雪花儿,欢快得如仙子,一片片,一朵朵,从天空飘下来,我们在屋子忙碌着、欢快着,也似雪花,轻盈,愉悦。
直到接近傍晚,总算是将屋子的墙糊了一遍。夜晚,小舅哥哥弟弟还有父亲母亲一家人都喜欢来姥姥屋子里坐坐,说说话,聊聊天,孩子们嬉闹一阵子才肯各回各的屋子里去睡觉的。弟弟仰面躺在姥姥炕上,竟然看见一副图画,上面有一位英雄模样的人,骑在老虎身上,举着拳头在打老虎,不禁大声喊叫:看,武松打虎呢。
一家人都沿着弟弟的小指头看去:可不是嘛,恰是武松在景阳冈上打死老虎的图片,又细看,才看出,这里是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那里是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原来是一本《水浒》被拆开了,都糊在了墙上了。父亲见了,生气地问是谁干的?母亲也说:你们咋把你爸爸喜欢读的《水浒》糊墙了呀,真是找打呐。
父亲看看我们一个个吓得都不敢说话,面面相觑。姥姥说:是我呢,我也没有仔细看,哪里看到《水浒》还是《红楼梦》呢,不关孩子们事儿。父亲一听忒儿笑了,糊得好呢,这下好了,贴在墙上,省得翻书了,随时可以读可以看,真是好呐。呵呵。
母亲也笑了,说:确实是呢。
小舅就说:从此不用我出谜语了,也不用姥姥给你们讲故事了。
哥哥疑惑问着:什么情况?
父亲说:你小舅是说呀,随意往墙上一看就是很好的故事谜语了,可以读故事,也可以猜故事的。
对呀,还可以读一句两句的《水浒》,让大家找找,在墙上什么地方。母亲也说。
小舅说:太美了吧。呵呵。
一家人听了都大笑着,花猫一旁一听,也叫着,用爪子抓一抓墙,发出“喵儿喵儿——”的声音来。
三
那个冬天,真的很美。
我和哥哥几乎每天写完作业,就是在墙上找我们喜欢的《水浒》章节,读着,讲给大家听,或是读出某一句话,让大家去墙上找。很是欢乐,屋子里总是传出一阵阵的笑声来。
姥姥每天坐在暖暖的火炕上,没有一天不忙碌的。周围的邻居知道姥姥来了,也都来玩耍,上年纪的徐奶奶、山爷爷,还有小媳妇六娃媳妇、武三婶和我的同伴小翠、小秀、刚子都喜欢来听姥姥讲故事,来猜一猜墙上的《水浒》,加入到我们的游戏中来。
小舅才十八,刚刚毕业,打算去参军呢。徐奶奶却来做媒了,说:我家远方的亲戚叫小燕的年龄刚好与玉儿小舅相当呢,不如我来做媒,看看什么时间去相看相看。家不远,就在咱们连队后面的山秀村里。
武三婶一听直摇头:不合适吧?玉儿小舅要参军,好几年才回来,还不知分到哪里呢,这么远,能行吗?小燕能等吗?
哎呀妈呀,这话说哪里去了呢?咋不能等,先定下亲,就是没有过门的媳妇,不等也得等。徐奶奶边吸着烟袋边说着。六娃媳妇帮着徐奶奶说话儿。小舅一听早已脸红,拉着哥哥们出去玩雪仗去了,临走冲着我姥姥说:婚姻大事,娘你可不要独自做主呀,还有我爹在家呢,看看爹不愿意,再埋怨你。
其实,我知道,小舅和我们前村的雪晴姐姐挺要好的,也谈得来,整天的不是互借书看,就是凑到一起做手工,小舅喜欢做木匠活,雪晴喜欢刺绣织毛线活。两个你做小板凳,小椅子,我织毛衣绣花边。
雪晴姐姐是山爷爷的外甥女,经常来山爷爷家看望山爷爷。每次来,都来我家,偷偷地给小舅带来这书那书地看,还给小舅做了一双鞋垫呢,上面绣着鸳鸯和莲花。翠绿的枝叶。粉嫩的荷花,一双紫鸳鸯游在清清水里面。
山爷爷听着徐奶奶的话,也就不客气了,因为他也早看出小舅和雪晴的眉眼传情的情景来,就说:虽说是婚姻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还是要看缘分,更要看年轻人自己的选择才好,不能武断的。
六娃媳妇半天没说话,她看看墙上的水浒,说:天意呐,你们看看这《水浒》,谁也没想到吧,糊墙上了,公开了,多敞亮。
大家听了感觉不知所以,六娃媳妇又说:就是别遮盖着,直接糊墙上多好呀,都知道了,不就不误会了,好说话呐。我是说呀,雪晴和玉儿小舅的事,该定就定,快公开吧。
哈哈,大家都笑起来。武三婶说:咋那么没文化呐,这扯不扯呀,这是那跟哪儿呀?
这咋不对了?你们看看林冲扛着花枪,挑着酒葫芦,在呼呼北风里迎着大团的雪花大步前行,恰是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却见红墨水笔圈定出心字形状的几个字儿“我”“雪晴”这不就是小舅的表白嘛。“雪晴”和“我”二字在《水浒》张页上,“爱”一字却是自己写下的,依旧是红色的字迹,还是大写的“爱”字,宝盖头下,还画了颗心儿,那红红的心儿在欢腾地跳动呐。看这字迹姥姥一眼认出就是小舅写的。是呀,还能是谁,都是些小孩子,不就是他小舅圈定的嘛。呵呵。
山爷爷大赞道:还是你行,心细,都没有注意到呐,给你大赞呐。
细看墙上《水浒》,立时更加光鲜起来,大人们坐在姥姥炕上聊天时,也时不时地看看满墙的《水浒》,这里一幅图画是景阳冈上,那里水里白浪一片片汪洋。再有一个个好汉,什么林冲、武松、李逵、小七小五轮番上场。家里人和来家里闲坐的人儿们,瞟上几眼,看得人儿,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看一场大戏的快乐满足笑容来。如此满足惬意,整个屋子,都在那一种温馨氛围里,漫漶出家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