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暖】重拾岁月(散文)
重拾岁月的痕迹,太多的人和事,随着时间的流逝遗落在时光里。可是一些人一些事就像印在心上的烙印,虽然被时间的车轮碾压,可仍会激起一阵又一阵的悸动,不时地浮现在眼前,令人捧腹,令人怀念……
那一年,怀揣着美好与梦想,当然还有初入职场的喜悦,笃定“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的信条,我背着行李来到了工作的第一站——沾益天生洞公园。临近公园,映入眼帘的是“天生洞公园”五个红色烫金大字。一听说我是来报到的新人,有人把我领进公园主任办公室。主任是一位胖胖的四方脸,约三十岁左右。他披着一件夹克皮衣,右手缩在衣服里。左手搭放在桌子上,所以我很容易就看到了他左手中指上的那枚宽边金戒指和手腕上的那一块名贵的手表。不知是因为抽烟还是其他原因,一口乌黑的牙齿。他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家庭地址、毕业学校及所学专业。然后他出去了约十分钟左右,回来后告诉我说目前公园即将进入森林防火期,岗位也满了,让我先铲三个月防火线,为护林防火工作提前做准备。服从分配应该是一个新人应有的素质吧。我爽快地答应。主任朝门外喊了一嗓子,进来了一位五十来岁的大伯。
一出四方脸的办公室,躲在窗子下的一干人目光全向我聚拢,脸上满是鄙夷不屑。甚至有几个人咬起耳朵来,我普通的穿着和脚上那一双手工做的鞋,不让他们妄自猜测都不行。唉,一个农村娃,有什么值得他们如此上心啊。我瞟了一眼他们那些锃亮的尖头皮鞋,无视他们的狗眼,跟着大伯来到了路以西的山坡上。大伯慈眉善目,和颜悦色。他告诉我,把路两边的草铲离路面5米,避免游客不小心扔烟头引燃火灾。
看着那腰深的杂草,我自嘲地朝手心里啐了一泡口水。现实犹如一把苍蝇拍,把我那份清高与自信拍死在炎炎烈日之下。要融入社会,必须夹着尾巴做人。只干了才两天,血泡爬满手掌心,一根倒钩刺深深地戳入食指内钻心地痛。大伯看我干活不像前两天那么起劲,就拉过我的手去看,说,娃,你歇着吧!不怕得,其实这活不用你干,你只稍装装样子就行了。别的新分来的没被这么折腾过,难道你说了什么话得罪了领导。我摇了摇头。沮丧之余,我百思不得其解,管它了,权当是锻炼自己吧!
空闲时,我一个人顺着公园到处走了一圈。公园的西面是一个约为二公里长的溶洞,从溶洞里面汩汩流出清澈的泉水,一直向东流入三个小湖内,最大的湖应该就是牛过河水库吧!西面山坡上,青松茂密,竹林青翠,与水库相映;北边耕地较多,时有扛着锄头、挑着粪箕的村民吆着牛穿园而过,既亲切又熟悉。我莫名地喜欢上这个充满野趣与清幽的世外桃园。
见我执意要继续干活,大伯强行带我到煮饭的婶婶那儿,说,你那儿有针线,给娃儿把手指头里的刺挑一哈吧。婶是大伯的媳妇,她皮肤白净,一双笑咪咪的眼睛充满了慈祥与仁爱。看着我手上的泡和指肉里的刺,她心痛得都滴下了眼泪。我反而安慰她,婶,没事的,这点苦痛算不得什么!她拍了拍我的背,点了点头,然后点起根蜡烛,把针放在火焰上烤了烤,先把手掌心里的水泡全部挑破。最后用力捏掐着我的食指手尖,一针下去,一拨一撬,一根1厘米长的刺出来了,她边挑边嘘唏不已。婶无奈地说,哪个都是妈妈生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第一年是试用期,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不要留下把柄。听了她的话,眼底无端地发热,我连忙昂起头来,心底那份傲不容我在任何人面前露出半丝半毫的委屈与不甘,哪怕流眼泪也不行。三个月后,一番长篇大论的总结后,四方脸满意地让我去导游组上班。本来我的专业是园林设计。唉,导游就导游吧,到哪山打哪柴,到河边脱草鞋吧!还就不信了,别人能干的凭啥咱就不能干!
我被安排跟着王老三导游实习。后来才知王老三不是他的真名,他的真名叫王昊昱。一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的父母绝非凡人。果不然,他的父亲是归国华侨,他可是归国侨眷。可王老三,不是说他呀!他的确辜负了他顶天立地的大名了!他:中等身材,浓眉大眼睛,厚嘴皮大嘴,高鼻子大鼻孔,走路像在数蚂蚁,佝腰驼背。偶与数人一起同行,有鼻涕出来,手摁住大鼻头,左一捏右一吹,复右一捏左一吹,长长的鼻涕如两根面条吊在鼻孔上,大拇指与食指一摁一甩,“面条”一下飞粘到了同行人的裤脚上,当然免不掉被一阵追打。哈哈……笑声洒了一路。
跟着这样一个人实习,一点紧张感也没有。我看着导游词跟着他用普通话复念,耐心而认真。实景操作时,他把我当成游客,每到一处,他用手电筒光源固定在景点上,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讲解。一层的“雨花石”“仙人耕处”“古径通幽”“雄狮怒吼”“莲花石”“牛踏青蛙”;二层的钟乳石林立如塔,乳白蘑菇丛聚,粉红石莲悬空,雨后鲜嫩的春笋,老树盘根;三层的“音乐厅”可谓一绝,能敲奏出悦耳动听的乐曲,令人惊叹!一块普通的钟乳石经他一讲,就像赋予了生命一样,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他的讲解风趣幽默而不失诙谐,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中止了旅程,浏览结束后仍意犹未尽。我暗自羡慕,什么时候也能如他讲得那么生动活泼,畅快淋漓。
凌晨早早起来背,白天跟着进洞看,晚上拿着导游词悟,做梦都是“牛踏青蛙”。两天了,我却还没能迈出独立带客游览的那一步。不是忘了解说词,就是接不上景点,这让我沮丧极了。第三天上午,公园迎来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一看那和蔼可亲样,全身自然就放松了,我决定独自带着游客游一程,条件是王老三必须跟着我,避免我临时怯场。那恶作剧的王老三,嘴里答应得好好的,一进到洞里,把我扔下独自从前门摸黑出去了,还把洞口的灯故意熄灭了,这一下算是彻底断了我临阵退缩的后路。我硬着头皮带着两个游客顺着景点开始讲解,不知不觉进入角色。嘿!还真带着客人游完了全程,且不说讲解质量,至少能独立完成一批游客的游览。出洞口时,王老三绕到后山迎接我与客人,还悄悄地对我竖出手指,赞我讲解得很好!迈出第一步,我终于能顺利带队游览,成为一名真正的导游了。
这天,有音乐在公园茶室里响起,还有热闹声传来。我好奇地走进茶室里,只见一人头顶洗脸毛巾,腰缠沙发巾,兰花指一翘一甩上下翻动,双脚一蹦一跶,正在翩翩起舞,跳的时候还不忘大声地唱着歌。歌名是《北京的金山上》《我的祖国是花园》《小河淌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十送红军》等,歌声甜润,舞姿曼妙。待停下来揭下毛巾,我才看清,竟是王老三这个二货,可就刚才的表演来看,他当导游真是屈才了。只见他喝了一口水,复戴上毛巾,又开始跳了起来。受他的感染,大家先是笑,后来也站起来围住他一起大声地唱着、笑着。正当大家唱得兴起时,“卟——”地一声,王老三一个大响屁把所有人全部震散,个个捂住鼻子作鸟兽散。“咚”有人一大拳头定在他背上,他转过身来笑道:“嘿嘿,屁乃腹中之物,岂有不放之理。”说完右手作手枪状指向打他的人,“嘭——”地又一声屁响。呵呵……除他之外全部人一窝蜂地冲出了茶室,站在湖边大口换气。
春末的一天,看大家无聊,王老三提议到公园外面的农田里去偷蚕豆。可这一群人只想吃,不想动,加上是上班时间,谁也不想背个脱岗的名。王老三就喊着小飞去。小飞是大伯的小儿子,十三岁,因为读不上书就早早辍学,大伯让他到公园跟着栽树种树。空闲时,他会来导游室与大家一起玩。时间长了,我知道大伯是常年住在公园里守园的小工。因为他们家在边远山区,因为不想过着靠天刨食的日子,就带着一家老小来到公园里打常工,有活计就做做,没活干的时候他就负责公园的安保。小飞因为从小在公园里长大,哪里有蚕豆,哪里有桃,哪里有杏,他比鸟都清楚。据后来小飞讲,他与王老三来到田边看看四下无人,王老三一纵跳到田沟里,钻窜到蚕豆棵落里躲着摘。小飞放哨,暗语就是《童年》,只要小飞唱起“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深深地叫着夏天……”王老三就知道是有人来了。几次三翻,从没失手。俗话说久走夜路必逢鬼,有一次,摘了一满塑料袋,从田里刚冒出头来,就被村民逮了个正着。放哨的小飞正准备跑的时候,只听王老三不慌不忙地对那位村民说,这是我老丈人家的田,你管得着吗?一句话把那位村民呛了个哑口无言。呵呵……
别看王老三平时性格好,他闹起脾气来领导都要让他三份。有一次值夜班,他把湖里的鱼逮走了些,恰巧被巡夜的大伯发现了,大伯制止他,他仍无动于衷,大伯是小工,不敢多事。可与他一起值班的同事就第一时间向四方脸反映了。四方脸听到后大怒:湖里的鱼可是年底分给职工的福利。大会小会强调的事,他王老三视规章制度为摆设,这事必须严惩不怠,决不姑息。四方脸想敲山震虎,拍簸箕吓雀。就把王老三叫去训话,警告他不但要把网走的鱼还回来,还要罚款一千元。这个决定刚一公布,我们的王老三,这个临近四十岁的汉子,一边抹泪一边哭哭涕涕地回到导游室,只见他从柜子摸出一瓶敌敌畏(农药),边哭边朝湖边跑去,扬言说不想活了,不就几条鱼嘛,用得着如此上纲上线的,好吧,我把命还给你,可以了吧。
组长担心出事,连忙把这事汇报给四方脸。四方脸一听被吓得软了脚杆,可不能为了几条鱼闹出人命来吧!遂发动全园的职工到处去寻找他,终于在湖边竹林深处找到他了。王老三一手拿着药瓶子,一手拿着瓶盖子说,不喝可以,必须撤销对他的处分。我滴个乖乖,能恐吓四方脸的只能是他了,没有之一。谁都知道王老三是王家三代单传,又是他爸老来得子,他上面有两个姐姐,一旦出事,全园怕是吃不了兜着走。四方脸思考再三后,决定不再对王老三偷鱼之事进行追究,这事才算了了。事后我悄悄地跟王老三说,生命诚可贵,你以后不能动不动拿生命开玩笑。他悄悄地对我说,徒弟,不要怕,那个瓶的外观类似于敌敌畏瓶,其实里面装的是果汁。哈哈……大哥,不带这么吓人的,好吧!
别看王老三是侨眷出身,其实平时很抠的,见到饮料瓶、纸板什么的,就收集了放在导游室的角落里。嘿嘿……王老三,这是导游室,不是废品收购站。你就缺这点钱!有同事厌恶地说。我还真缺这点钱,你给我呀!王老三向那个人伸过手去。那同事连忙跑开。之后我亲眼见他让煮饭的婶婶把收集到的饮料瓶,废纸拿了去卖掉。婶说,别小看了这些瓶子纸板,这可是无本生意,她自己收集的,再加上王老三给她的,她一个月至少可以卖到两至三百元。这可相当于一家人的开销了呢。哦,原来如此。
天生洞公园后山有个苗族村,距公园旁边的天生坝小学大概有六、七公里远,整个苗族村共有十余家,只有一家苗民送两个小孩到天生坝上学来读书。大的哥哥八岁,小的妹妹六岁,因为学校不供伙食,每天中午放学吃饭时,孩子的妈妈带着煮好的饭从家里送来,兄妹俩就朝家的方向去迎接,好几次碰巧在公园内遇上,兄妹俩就坐在园内的石桌子上吃,不管冷冬暖夏。吃完后妈妈收拾了回家去,俩兄妹就着石桌子做作业。偶尔遇上下雨,就朝学校奔去。王老三知道后,请求孩子的母亲不要送饭了,以后俩孩子的饭他包了。之后,他就自己掏钱从单位食堂打两份饭,让俩小孩放学后直接去他的休息室,在那儿吃饭,做作业,那场面让人看着温馨而感动,这件事一直持续到孩子们上完小学。
七年后,因工作调动我来到了城管局。我再也没有王老三的消息,有人说他因喝酒喝坏了身体,到一个地方去休养了。大伯也因为年老带着婶回山区老家去了,小飞当兵成了一名军人。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但凡以前的同事聚集在一起,这个笑话就会被一遍又一遍地重提:天生洞公园有一老顽童,排行第三,我们且称他作王老三。王老三爱摘豆子爱摘桃,吃下桃子肚子闹。话说有一天,只听见咕咕一声响,他拎起了一张报纸飞速跑去山凹的公厕里,边看报纸边拉屎,拉完后伸手一摸,四个口袋没搜出一丁点纸屑,原来忘带手纸了。偷瞄四下无人,就把报纸撕下一角当手纸,因指甲太长把报纸抠了洞,一大坨“黄巴巴”粘在了中指上,他使劲用力一甩,“叭--”手砸在隔板墙上,中指头鲜血淋淋,疼痛难耐之极,他迅速把指头伸进了嘴里吮吸咂吧着。哈哈……听故事的已搂着肚子笑出了眼泪,讲笑话的却仍一本正经。这个笑话一次又一次地被传讲,变成了笑话中的经典。哈哈……讲一次笑一次,笑一次肚皮痛几天。
时至今日,终失去与那些人的联系与消息。每每忆起那段岁月,嘴角不自然地向上弯伸。感谢生活让我在青春第一站能遇上大伯、婶婶、小飞,当然还有师父王老三。因为有他们,让我在那段时光少了些灰色与阴暗,多了些阳光与明媚,当然还有那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