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草木有气质(散文)
草木有气质,气质动我情。关于草木的那些故事,尽管远去多少年了,可一直存贮在我的脑海里,用不着一阵风,一个意念,哪怕只是一点相关的线索,我就想起了草木的故事。
◎红薯:不甘生命的沉沦
某年冬日,我清理橱柜,在一个黑色塑料袋里翻出两个红薯。由于长期捂着,不见天日,已失了水份,有些地方还长着霉点。我转身欲弃之。见立在橱柜旁边的“幸福树”长得瘦骨伶仃,冷冷疏疏挂着几片叶子,一副好不幸福的样子。是呀,该给它施肥浇水了,望着手上的烂红薯,灵机一动,埋在了花盆里,想着“化作泥土更护花”,也不枉红薯一生。
次年,春日方临,花盆里冒出了几个紫色的芽尖。我凑近了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是埋在土里的那烂红薯发芽了。一颗颗小芽儿,也听到了春天号角的催促,精神抖擞地露出生命的本质,眨着紫色的小眼睛朝着我微笑呢。它们把我的心搅得惊喜万分。我语无伦次了——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呢?
我终于不再怀疑,红薯远远比人们想象的更有生命力。我无比感动地把“幸福树”搬到了阳台。
红薯重见光日,乐坏了,大把大把地吸收着阳光,生命里保存的魔力一下子爆发了,不几天工夫就吐出了铜钱大小的紫色叶片。
我跑到市场,向人讨来一个大大的泡沫箱,装上泥土,把红薯从“幸福盆”里撬出,让红薯有了自己的新家。不日,小叶渐渐变大,褪去了紫色,变为绿色,并抽出了藤蔓,强有力地伸着白色的根须顺着钢丝网往上攀爬呢。
原来是一个“烂”红薯,谁曾想会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来了一场暴风雨,哗啦啦,风大时我连窗户都不敢开。那红薯藤蔓能经得起这么大的风雨吗?我的心被牵动着,从窗玻璃望出去,可惜灰白色的雨幕模糊了我的视线,完全找不到绿色的踪影。
风停了,雨住了,我迫不及待打开窗户。出乎意料,红薯蔓儿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伸手去抚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们叶间居然隐藏着几个紫色的小花儿。与“黑暗”的命运做了超越极限的角力,它们不再是单薄的、弱小的、脆弱的红薯了。
自那以后,我的阳台每年都种一盆红薯,我常常望着那一片青翠,不管多么糟糕的心情都舒缓了。我也不再怀疑,生命即使失去再多,但精神永远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卑微着如红薯,也要长出自己的藤蔓绿叶。
◎碧玉:唱响生命的神奇
去年秋日,我在阳台晾衣服,不小心,衣架落地,正巧砸在一盆名曰“碧玉”的绿植上,掉下几片叶子。我看了一眼,心里觉得可惜,但也没在意,顺手将叶片捡起,扔入角落里的一个带泥的空盆里,就像碰掉了身上粘着的一根草。
秋天过去了。冬来,捎来了寒风,捎来了寒雨,也捎来几场小雪。我在房间整理衣物,小女儿兴冲冲推门而入,惊喜地大声嚷道,你知道吗,我在阳台发现什么?!
我并不在意。小女儿常常如此大惊小怪的,看见花儿开了,叶儿红了,云聚云飞,遇到蜗牛,蚂蚁,甚至是遇到狗儿猫儿,她都要当作是特大喜讯告诉我一番。我继续做着我的事,一边随口说道,是兰花开了吧?
不是,你猜猜,你想破脑子也猜不到的,是阳台那空盆里冒出了芽来,长出了几棵新的碧玉。她快乐的手舞足蹈。
我并没有在那空盆种植碧玉啊?我满脸疑惑,来到阳台。哦,原来那几片被我顺手一扔的叶子,并没有化作泥土,不知何时从叶柄处长出了根,复活了。碧玉属于多肉植物的一种,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这个我是知道的。但没想到当垃圾扔掉的叶片也能成活。我惊喜至极,蹲下来仔细端祥。哦,每片叶子的叶柄处都抽出几根如丝的根须,弯弯的,向泥土里钻。我不知它们到底肩负着怎样的使命?在这透明的空气中,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添加在这根须之中。根须旁同时又抽出新的叶片,每片叶子大小不一,有如指甲盖大小的,有米粒大小的,但它们都绿绿的,厚厚的,重重叠叠,挨挨挤挤,简直像一群幼儿园的孩子热热闹闹挤在一起,鼓着腮,噘着嘴,吹着小喇叭。我仿佛听见了它们的笑声,咯咯的,脆脆的。真喜庆啊!我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震慑,征服。我久久蹲在那里,傻看着,心里漾起一波一波的感动。我惊异地发现它们仿佛也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像是在告诫着我:一切的苦难或是灾难,是不可预测的,隐忍、坚持、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还可以读出更多的哲理,这些足以让我刮目相看了。尤其是这个季节里,寒冷不是花草能够抵得住的,碧玉一叶照样求活,这不是奇迹是什么。
此后,我日日去看,看它们一点一点地长大,抽出一片又一片叶儿,我挑了几个漂亮的花盆,把它分别安了家。这会儿,我的书房窗台,房间窗台,茶几,柜儿,生机勃勃。阳光倾斜在它们身上,竟美丽得无与伦比。
女儿更是了不得,她在碧玉身上得到了启发。确切地说,她在智慧上和情感上比我更成熟。她在之前的那棵碧玉根部,轻轻取下二十多片叶子,鞋盒、快餐盒、水果冻盒,饮料瓶,茶叶罐,甚至蛋壳,都成了她的花盆。她还不只是停留在养活的基础上,还在百度上学习,掌握了“科学养花”,让花儿生气盎然。果皮和蛋壳成了肥料。她还找来瓶瓶罐罐,收集淘米水浇花。一边唱着儿歌,一边培土、浇水、施肥,在阳台上忙的不亦乐乎。我问她弄这么多干嘛?她咧开嘴,甜甜地说想送给老师和同学。她在碧玉身上尝到了“甜头”,不局限于只养碧玉了,找来各种花枝进行试验。月季花、长春花、太阳花、绣球花都是她培植的对象。更“离谱”的是她居然从野外剪回一段栀子花培植。还别说,硬是让她给养活了。
看着女儿的所作所为,我欣喜万分,我不得不惊叹,谁说草木无声?这碧玉不是向我女儿传达着智慧之音吗?于我而言,它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在唱响着一首生命的传奇。
◎乌桕细语
湖滨路。一棵乌桕树顶一头绿冠在沙沙细语。现已深秋,是乌桕叶落的季节,怎么还这么绿?我一脸疑惑。
这棵乌桕树根本不是一棵正常生长的树。它的树干被压在湖边的护栏下。它是怎样的不幸才会落入此种境地?我为它感到生疼。当年砌栏杆时,它应该还是一株倒伏在地的小树苗。那师傅真是粗心了啊,直接把大理石砌在了枝干上。这棵小树苗哪里知道,自己从此根在栏杆这头,身子却在栏杆那头。小树苗再也不可能直着身子成长了,只要一长,那石块就像一把切刀,将它拦腰切割。可小树并没有放弃成长。对,但凡它有一秒的放弃,它便化作了尘埃,无人知晓,湮没无闻。它选择返身向上,日复一日,让自己的身子死死地抱住了“切刀”。瞧,根这边的树干圆圆地隆起,像一个大足球,粗糙的质感犹如老农干农活留下老茧的手。我想伸手抚摸,以慰籍它那伤痕累累的心。而栏杆那头的树干已有半抱之粗了,它挺拔昂首,蓬勃着一身绿油油的枝叶,势不可挡地直指蓝天,与风儿招手示意,似乎要把整个春秋揽在怀里。
我放眼望去,其它地方的乌桕树叶片早已散尽,枝头虚空,了无生机。而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绝地求生的缘故,反而珍惜每一个时间,长得更茂盛,已经完成了对树木本身的超越,它的生命仿佛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与其它地方的乌桕树相比,它们看起来就是树,而它,更像一种精神。它不平凡平淡了。细细打量它,它给人的感觉更是一种柔和的姿式,它与湖水获得了最真切的和谐,享受着与湖水相处的乐趣,它把自己的笑容倒映在湖水里,身子尽管弯曲着,但依然显出从容,散发着祥和之气。它的姿容与所处的地貌产生着巨大反差,令人似乎忘了它环境的艰难,给人一种明亮的生命态度。
一阵秋风吹来,树叶沙沙、沙沙,用心去倾听,那不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交融在一起的生命畅想曲吗?我真想打开背包,收一树绿意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