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护花使者】清明时节忆奶奶(散文)
轻风,细雨,清明节。奶奶远在天堂,自己未曾回报,伫立墓前,往事涌上心头。
(一)
“暖日和风香不尽,伸枝展叶碧无穷”,夏天一到,村前池塘里的荷花便开了。我知道,奶奶的荷叶饭也要香了。
走进那条幽深古朴、铺满青石板的小巷,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清新淡雅的芳香。那一定是老屋里奶奶正在烧制荷叶饭,等着我回家。
奶奶是外乡人,特别喜欢荷花,她做的荷叶饭在村里乃是一绝。小时候,家里的荷叶饭常常是我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资本,谁和我友好,我就带上一些分给他吃。夏初的时候,奶奶会亲自走进池塘,精心采摘一些翠绿色的鲜荷叶,洗去泥土,晒在自家的阳台上。晾晒的时间很有讲究,她说干了水分,留了清香的荷叶才可以用来包饭。
做荷叶饭时,她会把浸泡后的糯米洗干净,再用在热水里漂过的干荷叶包裹好,放进蒸笼里边蒸制。有时,她还会在糯米里面加些红枣、板栗或其它配料,用以增添滋味。入锅半小时后,蒸笼里便会冒出诱人的清香,跟随着氤氲的热气,弥漫整个老屋。很多时候,饭还没蒸透,我却来来回回跑去厨房问过了好几次“熟了吗”。荷叶饭尚未出锅,馋虫早已爬上嘴唇。
等到奶奶关掉灶火,取下蒸笼,一句“开饭喽”,就让我的口水淌到了嘴边。接过奶奶递给我的荷叶饭,迫不及待地撕开荷叶,狠狠咬上一口,那种甜丝丝,糯滋滋的味道立刻沁入我的心田。米饭的芳香,大枣的甜蜜,在荷叶的调和中得到了最大的体现。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奶奶也笑得合不拢嘴,连声说:“慢点吃,慢点吃,别烫着了!”
曾经偷偷问过奶奶,荷叶饭为什么会那么好吃?奶奶说:“那是因为荷叶饭里有着夏天的味道,人们喜欢荷花,却很少有人知道荷叶的芳香……”
当时,我并不明白奶奶话中的意思。直到多年以后才知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她不追名,不逐利,清雅淡泊,默默奉献。炎炎夏日,她遮挡着烈日,抵御着风雨,用自己的身躯护了莲花,爱了莲子,芬芳了整个夏天。
荷叶饭美味,奶奶对我的情更长。
(二)
一勺猪油,一个鸡蛋,满嘴喷香的蛋炒饭里有我童年的记忆。
儿时家贫,平日里的粗菜淡饭实在令人讨厌。有时候,我干脆就不吃,这可急坏了家里掌管厨房的奶奶。于是,粒粒金黄,香气诱人的猪油蛋炒饭就端上了我一个人的小餐桌。
总觉得八仙桌很高,小餐桌太矮,从小板凳到四尺凳有着一代人的距离。八仙桌上大人们在吃什么我很难注意到,自己蛋炒饭里被夹进的青菜、萝卜,我也很少入口。知道奶奶经常挂在嘴边的“青菜萝卜营养好”,是骗人的。
渐渐的,奶奶蛋炒饭的花样多了起来。西红柿、青菜,或者是豆腐干、咸肉,都能炒进饭里,颜色好看,味道鲜美,着实让我幸福了好几年。长大之后,我进城入学,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吃奶奶做的炒饭也慢慢变成了奢望。
岁月不绕道,回眸间,物是人非,奶奶离去已经很多年。来不及问蛋炒饭到底是先炒蛋还是先炒饭,自己就匆匆成了父亲。
尝试过很多次,想重拾奶奶的蛋炒饭。配菜和制作也是越做越讲究,腊肉、香肠、胡萝卜切丁,冬笋、瘦肉改刀成细丝。热锅加油,放入蛋黄拌饭翻炒,再用葱花或生菜点缀。尽管女儿夸奖说,我烧的蛋炒饭鲜香可口,久吃不腻,但终究不是我小时候吃过的那个味了。很想知道奶奶蛋炒饭特别好吃的原因,却一直没有寻到答案。
几日前,出差扬州,那里的炒饭世界闻名。我特意找了一家门面宽敞、装潢考究的馆子坐下,兴匆匆地点上一份蛋炒饭。半小时后,炒饭端到了我面前,洁白的米饭,鲜红的火腿,加上金黄的玉米粒,初见的模样确实令人心生欢喜。然而,当我拿起勺子,扒开饭粒时,却见到了刺眼的豌豆……
我一口未动,起身离开,从此不想再碰扬州饭。扬州人也许不知道,我从小就怕吃豆子。
终于明白,只有爱我懂我的人,才会依照我的口味,做出最香的蛋炒饭。
(三)
村口有座廊桥,也叫风雨桥。石板铺成的桥面,古藤缠绕的桥身,蓝天白云,碧水倒影,是村里人引以为豪的景观。
小时候,我曾经趴在奶奶的背上数过,从桥东到桥西,奶奶走了整整八十三步。入学后,校车在风雨桥上不能过,只能停在桥的东边。习惯了奶奶接接送送的陪伴,留下了自己进进出出的欢喜。转眼之间,那个垂髫稚子长成了青葱少年。
“快点起来,要赶不上校车了!”一大早,奶奶又来催我起床了。她哪里知道,昨夜我背书到十点,之后,记公式、写单词,躺下休息时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人仰马翻了。唉,真是老人不知少年苦,只晓得催命一样地催,让我多睡五分钟不行吗?
“把包子和粥都吃了”“桌上的水煮蛋也带走”,我还未洗刷,奶奶便开始在楼下嚷嚷了。“我听得见的,你用得着那么大声音吗?”烦躁的心情之下我终于发声:“每天粥、粥、粥,烫得要死,你自己烧就自己喝吧!”奶奶见我吼她,一下子愣住了,不再说话。
从我家到风雨桥有七八分钟的路程要走,校车六点十分到站,我六点出门正好能赶上。匆匆行走在小巷尽头的蛋石路上,望着远处灰蒙蒙的风雨桥,感觉湿漉漉的空气里有着一种透心的冰凉。天,阴沉沉的,说变就变,离家时还好好的,这时候却下起了小雨。糟糕的是,刚才走得急,我竟然没有带雨伞。冒雨奔跑,会打湿衣裳;歇下躲雨,又怕赶不上校车,这可咋办呢?就在我停步不前,犹豫不决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了奶奶的叫喊声:“泉泉,等等,雨伞!”……
奶奶送完伞,硬是陪着我一起走到了风雨桥。车还没有来,桥头三三两两站着几个要去上学的人,大家都在聊着天。聊着,聊着,奶奶忽然抓着我的手说:“你怕烫,明天的粥就早点烧”。听到这话,我的心微微颤了一下。我知道,因为我喜欢吃粥,她就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洗米下锅,烧菜煮蛋。什么白米粥、黑米粥,甚至绿豆、皮蛋和排骨都用上了,一周之内无重复,变着花样让我吃。自己无意间的一句气话,却让她陷入了内疚和自责当中。
在我跨上校车的那一刻,回望立在风雨桥头的奶奶。看到她白发苍苍,满脸的皱纹,眼睛却紧紧盯着我的身影,我瞬间破防,潸然泪下……
原来,陪着我长大,替我遮风挡雨的奶奶,才是我心中的风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