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好声音】【文璞】我领孙女上江山(散文)
一
那年夏天,金色的太阳刚露出半个笑脸,五颜六色的朝霞绕过杏树,笑盈盈地映在窗户上。三岁的孙女指着山中有雾,雾中有山的社团标志与文字说:“哇,好俏(漂)亮啊!”看到“我的江山”,又问,“奶,豆豆为啥有蓝有红啊?”
“你看看你看看,又来奶奶怀里头坐了。江山文学免费出书是有限期的,奶想把文章整理整理。宝贝,爸爸休息,让他带你去公园玩儿,怎样?”
“我要奶奶,不想去公园。”孙女有些委屈,紧紧依在我的怀里,肉乎乎的小屁股来来回回地扭动着,眼泪汪汪。
“宝贝,那就回自己家,让爸爸陪你玩积木、跳棋,或者做游戏。好孩子,奶需要安静。”
“是出这样的书吗?”孙女从我怀里出溜下地走向书柜,拿出一本花花草草的动漫童话,似懂非懂地问。
“是啊。等奶忙完了,带你去书店。”
“去修(书)店啰,去修(书)店啰!”孙女破涕为笑。接着又问,“奶,爸爸小时候也去修(书)店吗?”
“他呀,不挨打就可以了,那享受过这待遇!”
孙女的话,勾起了我的回忆。
儿女幼年时,自己整天忙碌奔波,东跑西颠,为了工作,从居住十一年的锡林大草原迁回母亲居住的小镇;单位下岗,又从小镇移到市里。那时候仗着年轻,精力旺盛,摆摊做买卖打工开店,摸爬滚打,起早贪黑。有一年,家就搬了三回!根本就没时间也没精力顾及孩子们的成长,尤其是教育方面,包括成绩、考试、升学、家长会……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心酸酸的。
所以,就把这种亏欠转移到孙辈身上,打孙女“呀呀”学语,我就和她背诵三字经、唐诗宋词等等,过了三周岁,便带她去书店,遨游在书的海洋里。
二
我是一个酷爱文学,守旧、不识时务又循规蹈矩的人。
十年前,投稿的网站突然关闭,一时间,何去何从何处投稿让我懵懂、迷茫。好在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久,就经一位文友引领,与江山文学结了缘。从此,在这块绿色的净土上落户安家,打造自己的文学梦。
江山文学人才济济,管理一流,麾下有几十个社团。这里有别具匠心、全心全意经营网站的领导;有才华横溢,一丝不苟的编辑团队。最感动的是那些兢兢业业,废寝忘食的编辑老师们,无论是新老作者,哪一篇文章,都认真负责,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她)们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触动着我的灵魂,渲染着我的心灵,让我肃然起敬。可以说走进江山文学,优秀编辑灿若繁星,数不胜数。点击哪个社团哪篇文章,编按都精细缜密。
去年,摆渡社团的中秋征文吸引了我,禁不住想起儿时装月饼的竹篮,灵感突发。不久,我便与我的文章上了摆渡,顺风扯帆,来到如今的文璞书苑社团。幸运的是,在这里遇上沙漠孤月清老师。沙漠老师博学多才,满腹珠玑,文章面前不厌其烦,编按面前周详严谨。年轻有为的社长优雅如枫和我一样,也是土生土长,不是蒙族的内蒙古人。对工作她如火,热情、奔放,有一股韧劲;对文章她如水,细心、绵长,无论是错别字、病句,还是标点符号,都逃不出她那双“火眼金睛”。文璞编辑大多七零后,个个风华正茂、人人学识渊博,真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
光阴飞速,一晃十年。在这些老师们面前,我像一名小学生,如饥似渴地学习再学习,写作再写作。从读文、写文、编按、评论、鼓励中吮吸知识的营养,逐渐成长起来。每每翻阅“我的江山”,读文章读按语,往事历历在目,编辑老师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聚精会神的表情,都会通过神奇的网络传递过来,让人感动。
三
人常说耳濡目染,习惯养成自然。我惜书爱书,孙女对书情有独钟。我喜欢看书,孙女喜欢阅读。每每望她抱着书本,专心致志的样子,非常欣慰。
可孩子大了,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好长时间没背三字经了,今天,试试咱俩谁的记忆力好?”
“只有你们那个年代的人,才死记硬背呢。”
“无论哪个年代,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脑筋越练越灵活,知识越巩固越扎实。记性也一样,越背越……”
“不背,不想背!”
“这孩子,奶奶六十多了都参与,你怕什么?”
在我的再三激励下,孙女终于答应了。可随着孙女知识点的增加,再也找不回她小时候与我配合默契,那种流水般畅快的感觉。渐渐地,我认同了孙女的说法,是啊,我们那代人的小学,除去语文就是算术,有两年连语文算术书都没有,怎能跟如今的孩子相比?
要想拉进时代的隔阂,隔辈的代沟,就得从基础学起。
去年冬天,可恶的疫情,长达三个多月的网课,搞得所有人措手不及。课堂没有老师面对面传授。我的心一直提着,因为,网课用平板作业用平板,稍不留神孙女就走神,就刷视频、玩游戏。
“数学作业用平板干嘛?”
“噢,检查有没有错题。马上就好。”
“做一道检查一次?你这孩子,也不怕眼睛近视。”
“爷爷一天到晚玩手机都不怕,我……”
“爷爷是爷爷,你是你,从今天起,奶奶就是你的老师,全部做完再检查!”
从此,全家人在孙女面前不玩手机,不刷视频。她爷爷几乎包揽了全部家务,让我来监督孙女。她网课我旁听,她作业我在旁边看书。其实,也不能全怪孩子,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视频与游戏,大人都禁不住诱惑,何况小孩子?那个阶段,为了限制孙女刷屏玩游戏,真是熬费苦心。
解决了一个问题,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孙女虽喜欢阅读,却懒得动笔,尤其是作文,从来不打草稿,一次就过。本来挺不错的习作因为不修不改,,能磨一会儿算磨一会儿,导致字迹潦草,内容不丰富,错别字较多。为此,数落多少次不管用。
“这长时间,呆在卫生间干啥?出来修改作文。”
“嘻嘻,快了快了。”
“想得优,必须修改。”
“……”
为了提高孙女作文兴致,我开始关注江山萌芽社团,留评萌芽社团,发现有许多比孙女还小的优秀作者。就启发她:“你看人家和你同岁同年级,从写人到写景再到写物,描述得多生动!”
“的确不错。怪不得精品呢。”孙女频频点头。
“只要用心你也一样,甚至更好。这样吧,如果你能写出好的作文,奶奶帮你打字发稿,咱也得红豆豆,怎样?”
“可是奶,你说我能行吗?”
“肯定行!不过,可别想图省事儿,一次就过。精品文都是修出来的。”
“那,好吧。”
“别答应的那么快。孩子,过年你就满十岁,又是大队委班干部,奶奶不求你一言九鼎,只求你说话算话。好好考虑考虑,同意就自己想个笔名,奶奶帮你注册、打字、辅导、投稿,领你上江山。”
还别说,打那天起,孙女得空就关注萌芽小作者的精品文章。我怕她眼睛吃不消,规定500字以内的文章可以读两篇,千字以上读一篇。
“咯咯,嘻嘻,哈哈……”
“哪位小朋友的习作,有这么好笑?”望着前仰后合的朵儿,我疑惑不解。
“奶,你看,你看灰太狼,咯咯,灰太狼它,它,为了吃晕羊羊,嗑掉两颗门牙,”孙女捂着肚子,“气死狼了!气死狼了!哎哟哟,太有意思了!哈哈……”
噢,原来她正读萌芽社长一文独秀老师的童话小说《晕羊羊》呢。这孩子,从萌芽作者关注到萌芽社长,真够用心的!
“《晕羊羊》近两万字,你……”
“我知道。奶,我分五天,不,分十天读完还不行?”
四
孙女决定投稿,可还是懒得修改:“奶,这篇作文老师给了满分,你帮我改改,发出去吧。”
“笑话。你的作品我修改,万一精了,算你的还是算我的?”
“可是,可是……”
“没有可是,只有用功。这样吧,你动笔我辅导,争取马到成功,来个开门红。”
孙女慢慢挪到书桌前,有些不情愿地摊开了底稿。
去年11月初,在一个风柔日暖的上午,太阳美滋滋地照在电脑桌上。我帮孙女注册,打字,发稿,编辑……
我领孙女上江山,她也成了一名江山的作者,只是,是一个小作者,只有十岁。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