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文化养老寓意深,笔耕不辍绘人生(随笔)
1992年我55岁,在北京军区(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室副师职研究员岗位上退休,接着被组织部返聘10年编撰军区团以上单位党组织史资料。在此期间,我因给在广州从化市上中学的外甥女过14岁生日写了一封激情洋溢的励志信,被从化市《乡村语文报》头版加编者按发表,并开辟专栏发动学生学习讨论,刊登心得体会。一封家书引起热烈反响,激我心智,诱发感慨,将我引入了文学创作的洪流,一发不可收。此时“语文报”专门开创了“青春寄语”专栏,我就自然成为特约作者,连续发表了50多篇激励青少年在爱国、理想、读书、追求、奉献、奋斗、勤劳、俭朴、求实、争先、荣誉、榜样等方面应予思考、探索、践行的议论文章,随即结集14万字的《青春寄语》散文集,由军事科学出版社、《乡村语文报》社分别出版,发往全军基层连队及从化地区的中小学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2000年在全国校园文学奖中荣获“中国校园图书奖”。
2011年初,我由部队移交地方,入住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开始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总支宣传委员,此时想到文学不只限于个人爱好,还负有带领军休人员投入文化养老的使命,于是在自己写作的同时,切实履行宣传委员的职责,倾心报道所里感动我的人与事,以及时势政要和人生感悟,协助所里想方设法搞好宣传报道工作。由于大家努力,所里的宣传报道不断出彩、成果丰硕,连年被区军休办评为先进单位,我被评为先进个人。
爱好与使命担当相融,如虎添翼,所写文稿连篇累牍地在报刊、网站发表,达到545篇。其中,写武汉抗疫的稿件80余篇,结集成《一个耄耋老兵的抗疫纪实》在全国大型网站【江山文学】发表。在入住军休所的12年间,先后出版了《夕阳漫笔》《回顾与思考》《晚霞拾零》三部达148万余字的文集,用以书会友的形式,赠送给有关单位和亲友、战友、文友,起到了共同奋勉的效果。
自去年7月第四部文集出版后至今的8个月里,继续笔耕,几乎三天就要写一篇,现已有88篇达25万字的文稿在报刊、网站发表,拟于在90岁前再出版一部达52万字的《耄耋心声》文集,借以实现出版总数达200万字的愿景。决心活到老学到老、写作到老。如今虽已87岁,但是没有感到脑子老化,反而越用越好使,只要身体许可,就会一直写下去,直至生命的终结。
笔耕不辍、文化养老意义深远,他不只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好举措,而且,它是新时代老人奉献余热、传承历史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使命。老年人,经历不凡、经验丰富、阅历匪浅、知识厚实,应该尽力发挥出来、张扬出去、流传于世,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描绘自己的人生规迹,不断踔厉奋发,跟上时代,体现人生应有的价值,构建无怨无悔的人生!
(2023年4月1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7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