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偶遇新乡石牌坊(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偶遇新乡石牌坊(随笔)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3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87发表时间:2023-04-06 20:38:29
摘要:原创首发

上周六,因事去了趟新乡,偶遇该市的七世同居石牌坊。
   七八年前,回老家商丘曾多次到新乡转车。1949年8月,平原省成立,新乡曾作为平原省的省会,风光一时。1952年11月,平原省建制撤销后,该市至今仍留下有许多当年的遗址。那些年,感觉对该市汽车站、火车站区域颇为熟悉,但对其他地方还是比较陌生的。自修武开通至郑州的城际铁路后,就很少去新乡了,这次去算是故地重游。
   在修武丰收路搭乘焦作至菏泽的班车,向东而行。一个小时左右,在新乡市郊的关堤下车,而后转乘市内55路公交车前往目的地。等办完事,看着时间尚早,遂想着在新乡转转。之前听说潞王陵在新乡,手机上网百度了一下,感觉有点远。不过,发现距离市内的牧野公园较近,便决定到公园游玩。可能对市区不熟的缘故,竟然坐过了站。于是,在平原路饮马口站下车,折返往回走。前行不远,看到路南矗立有一座石牌坊,我顿时来了兴趣,遂加快脚步想过去一看究竟,去公园的事等以后有时间了再说。
   到了跟前,只见铁栏杆围着一座斑驳的石牌坊。旁边立有一块石碑,上镌刻着“七世同居坊”五个大字。听说过四世同堂,不承想这里竟然七世同居,真是不可思议。据了解,七世同居坊当地人称它为“善人坊”,它位于该市平原路中段路南牌坊街口,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为旌表布政司经历赵珂的军功及七世同居而立。原来,这座石牌坊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牌坊的主人赵珂祖籍山西洪洞县,于清初迁至新乡饮马口,是赵氏家族第十世孙,从其高袓赵文耀到其孙子赵浈前后七代人,由于兄弟姐妹妯娌婆媳之间、上下各代之间,关系都处得极好,大家以德为本,宽厚淳朴,和睦相处,相互之间慈爱孝敬互谅互让,关心体贴,互相照顾,相亲相爱,其乐融融,因此七世同居一门之内,一直都不愿分家。嘉庆十八年(1813年),滑县土匪猖獗,赵珂带领乡丁消灭了匪徒,立下军功,钦加正六品职衔。朝廷为旌表他的军功和七世同居特拨银两建造。
   站在牌坊前细观,只见其面南背北,横跨街心,青石结构,石柱及脊吻、瓦垄、飞檐、梁架等构件悉仿传统木结构房屋建筑雕刻而成。该牌坊高10米,宽8.5米,通体用细青石仿三间五楼四柱三重檐的木结构建筑雕刻而成。主间檐下正中南北两面均刻有“聖旨”二字。二重檐有三道门楣被两道题款相隔。正背面题额分别是:“旌表例授承德郎軍功加正六品銜”“候選布政司經歷趙珂七世同居坊”,右上题跋为阴刻小字“大清道光四年,歲次甲申”,右下边落款为“夏四月上瀚,轂旦建立”。据了解,承德郎系散官名号,金始置为文散官,以授正七品上文官。明朝为文官正六品,升授。清朝为正六品封赠。另外,清制封典授给本身者为例授。布政司则是衙门名,全称“承宣布政使司”,官名叫布政使。明清两代才有布政使司这个衙门机构,又叫藩司衙门。
   该石牌坊由百余个构件相互嵌制而成,气势雄伟,厚重华美。坊通体饰浮雕、圆雕、透雕、线刻等多种技巧,镌刻有各种图案80余幅,有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等,且结构严谨、形象准确、刀工干净,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石刻艺术建筑。七世同居坊由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较高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1986年11月被河南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七世同居坊虽历经多次雷雨和数次五级以上地震,仍然巍然屹立。在“文革”中,红卫兵们以“破四旧”为名,要砸毁石牌坊,经村中老人集体劝说加上强行阻止,石牌坊才幸免于难。真的要感谢当年村中的那些可敬的老人家,为我们保护了这个珍贵古建筑,为后人留下了难以复制的文化遗产。
   说起七世同居坊,不得不提附近饮马口的来历。据赵家家谱记载,明朝时,赵家祖先从山西洪洞县来到新乡赵庄(即现在的饮马口),当时赵庄一片荒芜,卫河从赵庄北边绕过。当时当地有许多养马的人家,需要给马找饮水的地方,本来有近路可到卫河饮马,但由于县城北街有一个“郭尚书”,西街住着握有实权的“梁督堂”,东街住着老爱在朝廷上告状的“徐三本”\',老百姓的马不敢从这些地方过,只好出县城南门,顺着现在的金穗大道走到体育中心北拐,到赵庄卫河拐弯处饮马,时间一长,渐渐地赵庄就改叫成了饮马口。当时饮马口区域的居民多是赵家的后人。
   三年前,自己曾前往山东单县看过当地久负盛名的石牌坊,巧合的是单县当年也曾隶属平原省,是湖西专署驻地。没想到在新乡的繁华街市竟然完好保留有清朝的石牌坊,记得单县的石牌坊多为贞节牌坊,像新乡的七世同居坊真是难得一见。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读过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对文章中“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描述印象深刻,而赵珂却七世同居,和睦相处,一大家人在一口锅里吃饭真是不简单。看来赵珂他们家人都是持家过日子的好手,用现在的话讲称得上“最美家庭”。
   时代在变,城市不断发展,七世同居的光阴故事,在四季轮回里流转。如今,七世同居坊已成为新乡坐标性的古建筑,它不仅是一个家族近两个世纪的历史见证,更是一种家族文化的缩影。它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和家族文化对于今人仍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值得更好地传承和褒扬。
  
   2023-04-02

共 21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说是随笔,实为一篇娓娓道来的记事散文。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巧妙地构思,清楚的层次,介绍了游览新乡石牌坊的前世和今生,看完文章,仿佛亲身游览了一次石牌坊。灿烂的历史文化给我们的事宝贵的精神财富,就像文中说的那样“牌坊的主人赵珂祖籍山西洪洞县,于清初迁至新乡饮马口,是赵氏家族第十世孙,从其高袓赵文耀到其孙子赵浈前后七代人,由于兄弟姐妹妯娌婆媳之间、上下各代之间,关系都处得极好,大家以德为本,宽厚淳朴,和睦相处,相互之间慈爱孝敬互谅互让,关心体贴,互相照顾,相亲相爱,其乐融融,因此七世同居一门之内,一直都不愿分家。”“它不仅是一个家族近两个世纪的历史见证,更是一种家族文化的缩影。它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和家族文化对于今人仍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值得更好地传承和褒扬。”这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欣赏推荐。【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3-04-06 20:58:14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