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首次夺得全团乒乓球赛单打冠军(随笔32字藏头诗)
1957,我军校毕业分到炮兵团任排长的第二年,由民房入住营房,各连设有乒乓球桌,令我心动,约了几个爱好乒乓球的战士,打了起来。无基础无人教,开始只会推挡对付。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执着追求摸索练习,不久就有了招数与提高,越打越来劲。次年,团里组织比赛,我杀入了四强,正要决赛时,排里借调到八一棒球队的班长陈仁民回来了,他直接参加半决赛,竟然夺得第一名。我在半决赛中就是输给了他。他打过来的球有些怪怪的直往下沉,一推就下网,那时也不懂得搓过去或提拉弧旋球。嗷!这还是第一次碰到了强手,我就向他学打下旋搓球:大臂带小臂,小臂带手腕,刹那间转动手腕,让拍子像刀子那样从球的下部砍下去。练着练着,竟然出现有的球过网后会返回来,这一招成了杀手锏,越打越熟练。
1960年,我时任团政治处青年干事,“五四”青年节组织全团乒乓球比赛,由各连选拔的20名选手角逐,我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用急下旋搓球这一当时的秘密技巧,一举夺得冠军。当然,这亦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已。这个冠军,进一步激起我对打乒乓球的兴趣。之后,随着一批上海学生兵补入团里,乒乓高手多了起来,而且有几名乒乓球三级运动员,我即使怎么旋也打不过他们。球技要提高,必须和高手多过招,由只输不赢到水平接近,有输也有赢,球技就有了大提升。
1964年3月、1971年8月,我依次调到师政治部组织科、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1992年9月退休至今,虽然单位调动、岗位变迁,但打乒乓球始终不断,坚持不辍,其中曾多次参加比赛,杀入前三名,也曾三次夺冠。退休后打乒乓球炼体以及工作业绩曾刊登于2000年8月15日的《中国老年报》。
打乒乓球对我来说,注重锻炼身体为首,参与比赛为次。终身打乒乓球,获益匪浅,既强身健体又炼脑增强视力。如今87岁,并不感到垂暮老态龙钟,去年一次还能打上个把钟头不觉累。当然,打的都是“和平球”,且擅长防守。我同一位拉攻稳健的女休干对擂,一攻一防,往往都是上百来回球不落地。有一次连续打了近500板,被球友们称为“创纪录者”。因坚持打乒乓球,如今耳不聋、眼不花,记忆清晰,思维敏捷,写作不息。我想,四川有位叫陈永宁的乒坛老前辈,92岁获得两次元老杯世界冠军,这就是榜样!向陈永宁学习乐打乒乓寿而康。
我认为,做任何一项有益的事情,参与某种有意义的活动,只要执着坚守不动摇,锲而不舍不放弃,无论成果大小,都会有所收益;假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三分钟的热度,那就一无所获。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比如说,目前的“学习强国”“微信运动”,你把它当回事,就能成事;如果只是一时参与而不坚持,那就一事无成。以下,我用32字藏头诗抒发对坚持打乒乓球炼体强身的体会。
终身坚持乐打乒乓,筋骨强势脑灵体康。
心仪目标锲而不舍,出类拔萃效果优良。
终将见效有主张,
身体力行往前闯;
坚守信念不动摇,
持之以恒切莫忘。
乐活百年不是梦,
打球锻炼有希望;
乒坛老将多高寿,
乓声响起心荡漾。
筋道结实靠锻炼,
骨气不屈显刚强;
强壮体魄益延年,
势在必行不怠慢。
脑力劳动切勿停,
灵活灵巧又灵光;
体育运动强体质,
康泰安宁乐无疆。
心驰神往心潮涌,
仪态仪表亮堂堂;
目不转睛定神气,
标新立异有主张。
锲机来临需抓紧,
而后下手作文章;
不到黄河心不死,
舍弃舒适乐奔忙。
出奇制胜善智谋,
类比类似选强项;
拔俗超凡勇攀登,
荟萃淬炼逞豪强。
效益效应看成效,
果敢果决打胜仗;
优秀优异获优胜,
良性良策圆梦想!
(2023年4月6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7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