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芬芳】《天道》中的“大道”(随笔)
“天道”,字面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世界必有其规则,是为天道。所谓天道,即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规则。
《天道》中的“大道”有哪些呢?我反复阅读书中的故事,品味小说中的人物,探寻一个人的做事方式与成功与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以下五点“大道”。
其一,想生存,求发展,只能靠自己。
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自古就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古训,这体现了国人思想中固有的“等靠要”观念。在小说《天道》中,在五台山,丁元英和玄智大师曾讨论这个问题,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别人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
正是这个“靠”字,让很多人失去了独立自主思考和创新的动力,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失去思考改变思想、改变人生命运的许多机会。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要想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就得彻底摒弃骨子里“等靠要”的想法。
《天道》中的欧阳雪、芮小丹、肖亚文、丁元英,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赢得到人们的尊重。
小说中,芮小丹向丁元英索要一个礼物——在王庙村为她写一个神话——把王庙村的贫困帽子摘掉。这个礼物实在是太脱俗,奢华又聪明,让丁元英对她刮目相看,让丁元英感动不已,以至后来渐渐地爱上她。
芮小丹聪明漂亮、倔强努力、纯粹脱俗、直率独立、自尊自爱的女子,父亲是国内知名导演,母亲在德国开饭店,优渥的家境,本身的优秀条件,完全没有必要去选择小城刑警的工作。但是芮小丹不同,到德国看望母亲,主动在母亲的小饭店洗碗赚钱;借父亲的钱,一分不少主动归还,而且还加上利息。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她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她要的是站着说话的底气。因为勤奋,获得了她现在拥有的一切。作为刑警,枪法很准,身手敏捷,还能做一个出色的卧底,从坐台小姐到二奶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面对危险,她勇敢面对。正如丁元英所说的“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
芮小丹,就是一位明明能靠颜值吃饭,却偏偏要靠实力奋斗的人,她靠着自己的努力,书写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还有丁元英和冯世杰、叶晓明等,计划在王庙村以家庭为单位生产音箱机架。生产过程当然是辛苦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进行的,男女老少都可以从事生产……其实,丁元英只是给村民输入了市场竞争的意识,一种通过加工赚钱的机会,可以在农村建立一套生产的机制。归根结底,还是让村民们自己救自己。正如丁元英所说的:“如果你根本没有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也没用。”
说是扶贫,实际上是农户们自己救自己。自古到今,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而地上却经常有陷阱。
一个人要生存,求发展,只能靠自己!
其二,有志者,事竟成,勤恒而不穷。
《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去之。”大道至简,所有的道理,听起来都是特别简单的。但是想要成功,却没有那么简单,其实究其原因,则是少了“勤恒”二字。
聪明的人,他会采取“上士”的做法,勤而行之。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实现目标便指日可待。欧阳雪的勤恒,让她成功;王庙村人的勤恒,让他们慢慢脱贫。
小说《天道》中,因勤恒而成功的代表人物当属肖亚文。
肖亚文曾经做过丁元英的助理,她清楚丁元英的才华和人脉,所以当两人的雇佣关系结束后,肖亚文尽全力帮助他。她专程坐飞机到德国找芮小丹,帮助丁元英找到了古城这样适合安静生活的地方。
按照常人的想法,肖亚文和芮小丹是同学加闺蜜,这样的事打个电话说可以了,不用特意乘飞机去一趟德国。对于一个在北京打工拼博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趟奢侈的行程,不菲的机票钱、珍贵的时间、旅途的奔波劳累。但是,正是因为肖亚文这样做,芮小丹对朋友的请求是一定要照办的。也正是这样一步棋,肖亚文在丁元英眼中,不仅精明强干,而且是有情有义,让丁元英更加相信自己。后来,格律诗公司要应诉的时候,丁元英推荐了肖亚文,而肖亚文就借着这样的机会,获得了丁元英的人脉,成为格律诗公司新的掌门人。
又如丁元英芮小丹转告肖亚文找仓库时,只告知仓库的用途。勤快的肖亚文就知道,选好一个仓库不是那么简单的,得考虑租用的成本,得考虑规格是否符合需求。肖亚文经过走访调查后,多方比对,终于找到让丁元英满意的仓库。又如,肖亚文为格律诗公司代理人打官司时,没有接受欧阳雪提出的委托费,只有这样她才好意思提出入股的意愿。而这些,都是为朋友帮忙。正是因为肖亚文的努力和勤奋,不仅磨砺了自己,还让朋友能够放心信任自己,更是为自己争取到难得的机遇。
肖亚文的勤快和恒心,为她的成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是所有打工人的榜样。在这个世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有的只是勤勤恳恳、长久的坚持。
有志者,事竟成,勤恒而不穷。
其三,存善念,行忠厚,好运必随之。
小说《天道》中的冯世杰,是一位普通平凡之人。在刘冰、叶晓明、冯世杰三位格律诗公司合作人之中,冯世杰是混得最好的一位。他混的好,并不是说他有多聪明多能干,而是因为他是个地道的老实善良之人。刘冰、叶晓明找丁元英帮忙,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冯世杰,除了为自己考虑外,更多的是想帮助王庙村脱贫。在格律诗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他拿出了全部积蓄,出钱最多。当公司遇到危机的时候,虽然他们三人都选择了退股,但冯世杰用自己的股份,保住了村里的机械设备。
这一次,冯世杰是要承担风险的,万一格律诗败诉,他保住的生产设备也许就亏损了。但是,他考虑了王庙村村民们的利益。等到后来格律诗胜诉,公司还是要将冯世杰重新吸收进来,因为他成了王庙村生产基地的领导,格律诗公司都得找他订货,离不开他。
冯世杰虽然受限于自己的眼界,文化水平不高,看不到趋势。但是,他为了乡亲们,心存善念,行事忠厚,那么好运必定会随之而来。
其四,知人长,懂人性,成功自然来。
《天道》记叙的是丁元英策划王庙村人如何脱贫的计划,是一位能够掌控全局的高人。丁元英之所以高明,在于他对人性的认知,所以王庙村的扶贫工作走向了成功。
组建格律诗公司时,丁元英让欧阳雪作为公司的代理人,源于他对人性的透彻了解。农民身上有许多优点,但是他们身上同样也有许多局限性,丁元英从根本上杜绝了这些情形的出现。他让农户之间各自独立,各道工序又相互制约,这样就避免了产品质量问题,也轻松地解决了农户们吃大户的问题、集体工作时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事情。
同时,丁元英对周围人的能力认知也是非常准确的,能够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让欧阳雪出资控股,关键是要欧阳雪能在决策时能执行他的决定。如果是叶晓明,在展销会上格律诗降价销售是肯定不会同意的。他让芮小丹利用探亲的机会,为格律诗公司在办理德国专业hifi音响认证,并且让郑建时做供应链管理和欧洲营销手续,趁机把国外的盘子炒热。因为这次降价销售,格律诗公司在国外市场名气,才引起了乐圣公司的诉讼,而这正是丁元英策划中的一部分。格律诗公司借此翻身,一跃成为音响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知人善任,洞悉人性,这是每一位管理者必备的能力。如果管理者用人唯亲,主观自我,是很难成就大事的。
五、找规律,循天道,心想事必成。
丁元英要让王庙村摘掉贫穷的帽子,这是小说《天道》的故事由来。然而,从格律诗音响公司的成立,到后来的诉讼和退股事件;从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的建立,到合法的“杀富济贫”。整个“神话”事件里,丁元英并没有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普通事。”丁元英的智慧,在于“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正如丁元英自己所说的:“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其实,丁元英所设计的“神话”,无非是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无非是发现常人所没有发现的因果关系而已,这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天道”。不管是生存还是发展,遵循“天道”的人,就是“明白人”,就是高人!小说中芮小丹的一段话颇为经典:“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因此可见,让人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让人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
再看看现实生活,人人都知道要实事求是,说真话,办实事。但要真正要做到却是难上加难。“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一个人遇到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当遇到强权与巨大诱惑时,又有几个人能有勇气说真话、做实事呢?当你看到别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轻易获得成功,或者是因为偶然的机遇得到好处时,还有多少人能守住自己心中的底线,甘于贫穷,或者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呢?
也许,小说《天道》中的“大道”还有许多,如商战中的如何知己知彼、男女关系问题、父母与子女以及孝道问题、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问题、道与术的问题、一个人的外表与内心的问题……
天道,是自然存在的。但是,要懂得天道,悟到的道才属于自己的,正如芮小丹说的那样:“他人得道悟到而讲出的体验,我仅是个观者;惟自己觉到悟到,才是真正的得之其道。”在小说中,王明阳、刘冰这些人,眼里只有钱财,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快速暴富,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天道,更不想去领悟什么是天道。他们之所以身败名裂,是违背了天道,也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一个班级,相同的学习环境,同样的老师在教,可是学生的成绩、品性却相差甚远。究其根本原因,则是每个人的家庭环境、努力程度等不同,导致了每个人的悟性也不同。
小时候上学,母亲经常念叨“先生(老师)只是引路人,学习还要靠自己。”说的也是要用心学习,用心领悟知识的意思吧!
佛教的传播方式非常高明,把认知真理的过程,叫做悟。明白天道,遵循天道,更是需要个人的“悟”。孔子虽然有圣贤弟子七十二人,仍然有“朽木不可雕也”的弟子宰予,因为他在大白天上课时睡觉!
人生在世,能否悟道,全都在乎自己。但愿每一个人才能早点悟道,成就更好的自我!
二〇二三年四月十日星期一

我觉得,丁元英是个异类。其实,生活中的异类越来越多了,说明社会在进步。毕竟现代社会多元化了,思想也更开放了。
的确是这样,作品写出来是一回事,读者怎样解读,怎样领悟,又是另外一回事。人生百态人心千变万化。
此论甚是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