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不舍】师蚕(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不舍】师蚕(征文·散文)


作者:梅子青 秀才,245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383发表时间:2023-04-12 22:37:06

偶像、男神……是我们中学同学群中出现最多的字眼,当然,配合这样的字眼伸大拇指的无一例外都是女同学。那位被点赞的男神,是我们高中时的班主任——赵新华老师。
   曾经他是威严的,但当我们高中毕业,成家立业,尤其是有了孙子辈以后,赵老师的慈祥明晃晃地贴在脸上。令人难以相信,他对我们有过训斥和责罚?
   我自小在学校长大,仗着赵老师与父亲同在语文教研组,关系莫逆。我对赵老师的畏惧是有选择性的,更多的是亲昵。那时我只有十四五岁,还长着个呢。我经常在课间当着同学们的面,与赵老师比身高,有时肩并肩,有时背靠背。齐肩、平耳、差一块豆腐干了……
   正月间,刘琴召集大家给赵老师拜年,我正好回故乡。饭桌上赵老师旧事重提,他笑得像一朵花,那笑容锲进重叠的纹路里,还和当年一样可亲。
  
   一
   我是插班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父亲进县城上高二。除了语文成绩外,其他各学科成绩一塌糊涂。我调皮好动,上课经常开小差。赵老师为了加强对我的监督,学期中期强行将我安在第一排,与郑红迎同座。每回上语文课,我都在他的鼻子底下,不敢动弹。我不知不觉被他生动的讲述吸引,痴迷的时候,眼睛直瞪瞪,嘴巴微微张开,漫舞的粉笔灰在赵老师大幅度手势的驱赶下,左奔右突,一定有不少藏进了我的口鼻,年深月久,早已成为我生命的组成部分。亦未可知。
   赵老师是河北人,幼年随父母落户上饶。受家学影响,不仅普通话好,还能把京剧唱得有板有眼。这在南方,尤其在我们那个小县城不多见。当学生的时候,同学们曾怂恿我,请求赵老师唱一段,赵老师总是推辞说,有机会再唱。可是,上高中期间一直没有兑现。倒是前些年,赵老师退休后,我们在卡拉OK厅,终于听他唱过京剧,还真像他年轻时自夸的一样:字正腔圆,干净利落。
   为了激励同学们刻苦学习,有一回赵老师在课堂上讲了盖叫天的故事。犹记得,赵老师说过,盖叫天为追求舞台造型之美,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练功。为了达到怒目圆睁、身材挺拔板正的效果,用火柴棍撑住上下眼皮,把木棍绑在腘窝处,腿不打弯行走。又说,1934年5月,盖叫天与陈鹤峰合演《狮子楼》,扮演武松的盖叫天追杀扮演西门庆的陈鹤峰,从“狮子楼”跳下,不幸右腿骨折骨头穿靴而出,盖叫天硬是以“金鸡独立”的站姿,坚持到闭幕。后来庸医误事,接腿错位,右脚畸形。这令盖叫天难以接受,在确认别无他法时,他挥拳自断畸腿,再访名医另接。当时我的心揪在一起,被艺术家孜孜以求的精神打动。
   赵老师中等个子,中规中矩的国字脸上,长着浓眉大眼、宽嘴巴高鼻梁,皮肤白,连面须,是比京剧更传统的美男子。
   坐在赵老师的眼皮底下,又被他的讲授所吸引,他在课堂里的一招一式,我都记得很清楚。到今,只要闭上眼睛想一想,就能复原当时的情景。
   我还记得赵老师给我们讲授碧野《天山景物记》的情形。
   《天山景物记》是篇游记,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主体部分按照小标题分四节,分别是《雪峰•溪流•森林•野花》《迷人的夏季牧场》《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天然湖与果子沟》。
   《天山景物记》抓住事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状物。在讲到“迷人的夏季牧场”时”,为了形象表达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从上而下,赵老师发挥他的表演天赋,在三尺讲台上纵横捭阖,表情十分陶醉。在讲到作者骑马游天山时,赵老师联系历史介绍了焉耆宝马的前世今生。有一年我到呼和浩特出差,在当地的博物馆看到焉耆宝马与蒙古马两相对照的标本,就想起了赵老师讲课时的样子。想起赵老师说着说着,一个急转身,从讲台的左侧或右侧走到讲台正中,用右手从前至后快速地捋了捋头发,顺势抬头,向下扫视一遍,那憧憬的眼神,无比深邃。赵老师陶醉的样子,很迷人。
   赵老师普通话标准,讲课字正腔圆,又抑扬顿挫,听他朗读课文是一种享受。《天山景物记》文辞优美,又给正值青年的我们开启了一个辽阔的世界。我喜欢听赵老师读,自己也喜欢读,当年差不多能背诵。
   《天山景物记》“绘形绘色”,赵老师讲解“绘声绘色”。
   《天山景物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绘形、绘声、绘色、绘感。讲“绘形”时,赵老师一边举出例子:“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一边双手上举,五指张开,虎口相对,形成一个大圆,做出大伞的样子;举出:“水从悬崖上像条飞练似地泻下”,这回他高举右手,五指并拢,快速下穿,如运动员跳水,如飞瀑直下。提及“绘色”,赵老师举出:“湖色越来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他又把手搭在额头,目光投向辽远,仿佛那纯净的湖水在阳光的映照下,五颜六色缤纷而来,就在眼前。
  
   二
   父亲和赵老师投缘,关系一直很好。有一年暑假,我父亲和邱老师、赵老师到南昌参加高考阅卷,他们三人同住一室,赵老师最年轻。一天深夜,许是天热,许是阅卷辛苦,一女老师摔盆大叫,整栋大楼一下子喧哗起来。赵老师第一反应是地震,他一手拉起睡梦中我父亲,一手拉起迷迷糊糊的邱老师往楼梯口跑,顾不上收拾自己的东西。后来虽然什么也没发生,但有了这样的经历,父亲更觉赵老师可交,两人的关系更好了。
   我磕磕绊绊考进上饶师专,赵老师操了不少心。我毕业后分回铅山一中,仍得到他父亲般的关怀。工作第二年,我的儿子出生了。因为丈夫在部队,我一个人带孩子住在学校。父亲每天骑车往返,住在离学校近十华里的河口茶场。由教室隔成的宿舍,火车厢式一长条,我们住两间,最东头那间分给了另外一位老师。里间没有窗户,黑咕隆咚的,外间也终年见不到太阳。除了夏天,儿子洗澡都成问题。秋冬季节,遇到天气晴好,赵老师就会接我儿子到他4楼的阳台上去洗澡。有一次,周鼎老师买了香蕉,在房前空地上,看到我儿子洗完澡在赵老师家阳台上玩耍,就摘下一支往上扔。因为用力过大,香蕉被抛到屋顶上去了。赵老师端来楼梯,从走廊天窗爬了上去。那时,我儿子尚小,还不会说话,之后每次走到赵老师家门口,都会抬眼往上瞧,用手往上指,并发出“噢噢噢”的声音。我在铅山一中当了三年老师,儿子慢慢会说话了,见到赵老师,他总是跟前跟后,“赵外外、赵外外”,叫得无比甜蜜。
  
   三
   1989年4月的一天,父亲骑车下班回家,遭遇车祸。我在课堂上得到消息,跌跌撞撞赶到医院,只见父亲躺在急救室里,眼睛紧闭,呼吸粗重,说不出话来。我怎么也不相信,中午还和我一起吃饭有说有笑逗弄外孙的父亲,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哭号呼喊,声嘶力竭。赵老师站在我的身后,搂着我的双肩,流着泪安慰我。
   那时儿子只有8个月,我还在喂奶。守在濒死的父亲身边,我不肯离去,是赵老师劝我,让我回去给孩子喂奶。四月正是多雨的季节,那天暴雨如注,风声雨声响成一片。夜里十一点多钟,沿着墨黑的道路,赵老师一只手搀着我,两把伞交叠在一起,我们默默前行。走着走着,我突然觉得风雨声中,传来了嚎叫,禁不住大哭起来。赵老师见状,扔掉雨伞,把我搂在怀里。我抽噎着说清原委,赵老师拍着我的后背说:“没有呀,没有呀,你再仔细听听。”
   那一夜特别漫长,父亲在我的注视下再也没有醒来。第二天下午长逝前,他攥紧了我拉着他的手,拚尽了力气。
  
   四
   我不是一个好女儿,也不是一个好学生。为避免触景生情,这么多年,我在尽力回避一些人和事。铅山一中,我在那里求学,又从那里踏上工作旅程,可它更是我的伤心之地。每次回到母校,大操场萦回的哀乐经久不息;早年的语文教研组办公室,曾停放过父亲的尸体和他入殓后的寿材,每回经过,都会勾起我痛苦的回忆。
   赵老师一直住在学校里,前几年拆迁才搬出了校园。几十年的疏离,我内心愧疚,并有了包袱。面对赵老师探寻关注的目光,有些话我不知从何说起。有时,我会追问自己,你对赵老师的亲昵和依赖到哪里去了?有委屈和痛苦你为什么不向他倾诉?独自撑过,我以为会获得一片明朗的心空,不想又多了一块心病。
   赵老师“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一生。”他视学生为儿女,一定不会计较学生们的过错。那我就放下包袱,继续“沐杏雨”,从头“感师恩”好了。
   赵老师年近八旬,目前担任铅山狮江补习学校校长,铅山一中离退休教师党支部书记、关工委副主任等职务。他一辈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学生),不正是一只吐丝不尽的师蚕么?

共 33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围绕文题《师蚕》作者开篇就开门见山地点出本文刻画的人物——被中学同学誉为“偶像、男神……”的高中班主任赵新华老师。然后一一回忆着赵老师的陈年往事,让读者在作者生动记叙的精彩细节中感受到赵老师的人格魅力。他多才多艺,学识丰富,字正腔圆又抑扬顿挫的精彩朗读引人入胜,令人沉醉;恰如其分的手势,令课本内容更是妙趣横生。危难时刻不顾自己,拖着同仁一起往外走,让同事信任。他不仅呵护自己的学生,甚至连学生的孩子也关心备至,为给孩子够被扔到楼上的香蕉,他不惧危险爬梯子,连还不会说话的孩童也由衷喜欢他。作者父亲遭遇车祸时,是赵老师给了作者温暖与面对不幸的勇气。作者一一细数与赵老师相处的陈年琐碎旧事,一点点立体了赵老师伟岸的师者形象。“春蚕到死丝方尽”,作者笔下的赵老师,就是一个恪尽职守乐于奉献的人。他正如《师蚕》所云: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一生。作者从开篇略写众生眼里的赵老师到详写自己心中的赵老师,成功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令人敬重的师者形象。结尾画龙点睛,赵老师而今年近八旬而继续无私奉献,那些官职正是他伟大师者精神的印证,一句反问,更有力地凸显了主题。好题目,类比精妙!精彩之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42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3-04-18 13:44:29
  说实话初看题目没有反应过神来,当我读完第一段出现主人公——赵老师时我才反应过来,通读完全文时更是让我脑洞大开。师如蚕,蚕如师啊!
   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出作者是个观察细致,重情重义之人。父亲的遇难给您的内心刻下了深深地烙印。赵老师在您最艰难的时候给了您温暖、依靠、关怀。从和赵老师认识的一幕幕情景跃然纸上,是回忆更是感恩。问候作者,春安。
   题外话,胡鑫宇事件真的是网上所说的吗?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11 楼        文友:梅子青        2023-04-19 11:02:09
  有一个官方的新闻发布会,只能相信它了。
1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3-04-20 22:47:5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2 楼        文友:梅子青        2023-04-24 11:41:05
  谢谢雪不放弃!
1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3-05-02 20:42:28
  被中学同学誉为“偶像、男神……”的高中班主任赵新华老师。是与作者父亲的莫逆之交。那段最艰难的岁月里,老师对自己的那种恩重如山的提携、关爱和帮助!今生有遇良师,何其有幸!子青姐姐好文章,学习了。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13 楼        文友:梅子青        2023-05-08 10:20:57
  是呀,师恩难忘!人一辈子要经历许多事情,身处逆境的时候,有人扶一把是很幸运的事。可能在当时不觉得,但随着日月推移,回溯过往会懂得,那就是人生中的贵人。
14 楼        文友:桑子        2023-05-24 11:02:04
  原来真的有这么一首古诗词叫《师蚕》,虽然作者已经不可考。诗中写道: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一生。作者笔下的赵老师就是这般如师如父般的存在,不仅仅只是一位教书厉害的老师,更是一位亲切的前辈。
  
   其实很能理解作者的有意疏远,有些事情你没法装作不曾发生,因而在面对故人时那道坎始终难以迈过去,“放下”两个字又岂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呢?也或许只有在文字的世界里,才能尽情抒发这番矛盾的情感了。
宝剑、纸笔、乌鸦
回复14 楼        文友:梅子青        2023-05-24 14:39:36
  感谢桑子老师!你的理解,让我的心胸更加开朗。就是这样,经历过的人和事,很多人都难以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真正在乎的东西不容易放下。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