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爱】最后的牧羊人(散文)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草尖上,一颗颗,晶莹剔透。草叶上布满了细细的绒毛,吸收了湿润的空气中的水分,便结成了露珠,像极了一颗颗,一串串的珍珠。在没有风的清晨,它们静止不动,可细小柔软的叶片,承受不了越来越多的重量,露珠顺着下垂的液尖滴落在干燥的土地上,立刻渗入地下。
一位佝偻着身子的老人,赶着一群羊,慢慢走着。他肩头上扛着一条长鞭,鞭稍系着红绳,他看到嘴馋的头羊歪头偷吃旁边的庄稼,双手握紧鞭子,抡圆了鞭子,鞭稍在空中打了个旋,“啪”的一声脆响。那头偷吃的公羊受到了惊吓,立刻转头走向草地,羊群紧着它的步伐和方向,整齐地向前紧走几步,没有一只掉队,也没有一只离开羊群。羊群就像一团白色的棉花团,时而静止,时而移动。
羊群过后,镶嵌了白色露珠的草地上,便出现了一趟鲜绿,像地摊上勾勒出浓重的画线。牧羊人看着羊群,脸上虽然被岁月摧残得看不出表情,眼里却充满了无限的爱抚。他虽然经常挥舞着鞭子,却极少抽在羊的身上,那“啪啪”的鞭响,只是不断发出的警告,那些羊,是他的心肝,伙伴。
太阳升起来,那些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光彩,珍珠一样夺目。羊群欢快地啃食着青草,把露珠一起含进嘴里,一起被咀嚼。羊儿一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吃草,只有吃饱了的时候,它们才会记起世间还有别的快乐。
牧羊人名字叫王悦千,一辈子老实本分,憨厚木讷,辈分高,村里人见面都喊他老五、五叔、五爷爷。现在年龄大了,喊老五的人没有了,喊五叔的也不多了,绝大多数人都喊他五爷爷。他从不计较别人叫他啥,年轻时有人和他闹,喊他五傻子他都不会和人翻脸。他的眼里不会有抱怨,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对他的好。
五爷爷年轻时也找过对象,父母托人给他找了个俊媳妇,白白净净,个子高挑。洞房花烛夜,俊媳妇等了半夜,也不见他有动静,把脚伸进了他的被窝里。他胆战心惊,立刻把女人的脚蹬回去,并裹紧了自己的被子,哆嗦成一团。三天后,媳妇回门,再也没有回来。他的故事被村里人谈笑了很久,说他是个窝囊废。
五爷爷从此落下了病根,看到女人就躲,村口一群老娘们看到他就嘻嘻哈哈地笑:“老五啊!你那媳妇蹬着你的小鸡了吗?”“你吃到媳妇的奶子了吗?哈哈!”“要不要再给你说一个啊?”在那群老娘们的嘲笑和不堪入耳的笑骂中,他低头跑回家里。后来看到村口有老娘们,他总是绕着走。
五爷爷虽然娶过老婆,却没有真正做过新郎,所以还算是打了一辈子光棍。父母气得不行,相继过世,五爷爷就成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儿。生产队时期,他干活总是不惜力气,别人磨洋工,可他却是真干。好心的人叫他别太实在,看看别人咋干自己就咋干。可他却闲不下来,队长让休息时,他也会去砍草,说看到队里那些牛马驴都饿着,心里难受。
到了分产到户的时候,因为他人口少,没有分到大牲畜,队长就把队里的羊分给他。他如获至宝,精心放羊,从此便有了依靠。五爷爷喜欢羊,觉得它们可爱,不会笑话自己,也听话。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他就会和羊们说,认为羊能听懂他的话。
当时队长把羊全部让他放,可不是给他,羊可是集体的财产。让他放羊,还是按工分记账,年底按劳分配给他粮食。村里的人都有了自己的土地,每家人都把自己的地侍弄的井井有条,粮食年年丰产。可五爷爷由于担心他的羊挨饿,又没有大牲畜耕种,所以种的庄稼稀稀拉拉,所产的粮食刚够吃的,他还要时常给产仔的母羊加料,所幸队里给他放羊的补助,勉强度日。但他从未抱怨,每天还是高高兴兴地去放羊。
九十年代后,羊群的所有权,彻底归他所有。他借着改革的春风,日子越来越好,手里有了积蓄。村里人看到他放羊发了财,也都养起了羊。村里牛羊成群,成了四外八乡闻名的养殖村。很多人随着收入的提高,便看不上种地那点微薄的收入,索性把地闲置,专心搞扩大养羊专业户。那些还种地的人家,便遭了殃。春冬季节,没有野草,他们便把羊赶到人家的麦田里,肯吃麦苗。麦子的根没有扎牢,被连根拔起,大部分麦田减产。
种地的人家,每天都要去地里看守,村里每天都有骂街的妇女,骂那些没有良心的,放羊把自家的麦苗都啃了。五爷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从来不去人家的麦地里放牧,可村里人骂,他还是觉得脸上上火。他决定把羊卖了,不再放牧。他的这个决定,着实让人们不解,他是放羊最早的,也是养羊最多的,正在好时候,却把羊都卖了,这不是傻吗?
五爷爷心里很疼,他舍不得自己喂了这么多年的羊,羊已经成为了他的全部,不光是生活来源,也是精神的支柱。可他义无反顾,把所有的羊都卖了。他踏上了去城里打工的客车。村里的人,在不解的同时,也在看他的笑话,真是个傻瓜。
羊啃麦苗的事,村里多次向上边反应,还惊动了派出所,一幅场景出现了,麦田里派出所和治安大队的人,到处抓羊,逮到了羊就弄走,羊的主人也不敢认领,否则就罚款。村里养羊的人少了,因为一个漫长的冬天,谁家也没有那么多的草料来养羊。不放羊到麦田里,羊也会饿死。于是,人们又都佩服五爷爷的先见之明。
几年后五爷爷回到村里,还带回一个女人,漂亮端庄。他们在村里盖了五间大瓦房,宽敞明亮,非常气派。村里炸了锅,五爷爷在外边挣了大钱了!还是去外边打工挣钱!村里的小伙子天天围着五爷爷转,问城里的情况,这么才能多挣钱。五爷爷说:“你们真的应该走出去看看,外边的世界太大了,只要城市肯干,城里的活有的是,钱也好挣!”
于是,春节过后,村里的人,都大包小包的背在肩上,向着城市进发。五爷爷成了村里致富的带头人,大家再没有看不起他,觉得他才是真正有心计的人,见多识广,走南闯北的。贫穷的村庄,人们都穷怕了,需要一个带头人,需要一个发家致富的楷模。由于人多,又都第一次去城里,人们便选五爷爷做工头,带领大家在一处工地上盖大楼。
五爷爷人敦厚实在,做事总是务求完美,不让人家说一个不字,所以那些和他打过交道的开发商,包工头,都愿意把活给他。于是,他带领乡亲们每天忙忙活活,高高高兴兴,一片祥和的氛围。跟着他的人,都把他当成自己的主心骨,他说啥都是认真执行。
村里逐渐富裕起来,人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对五爷爷心悦诚服,觉得以前把他看低了,没有想到这个老实本分的人,还是个深藏不露的能人。每到过年过节,五爷爷家里都是人满为患,都向他请教问题,让他出主意。五爷爷总是笑呵呵地予以回答。他觉得能够带领村民们都致富,是一种无上光荣。
零八年洪灾,五爷爷捐款一万。零三年非典,五爷爷除了捐物又捐款三万元。五爷爷成为了四里八乡的名人,他的成就和乐于助人的事迹,被登上了新闻播出。这是他最巅峰的时期,也是他一辈子最为自豪的时期。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这个目标吗!能够做一些好事善事,才能在良心上无愧于自己。
一个老板让他带领工人们盖了整整十栋搂,工期半年。五爷爷为了赶工期,没日没夜地干,期间有工人建议他先要一部分工程款,因为以前都是开工就给一部分的,这次老板没有说工程款的事。五爷爷觉得和这位老板共事多年,从来没有拖欠过工钱,所以不好意思开口。在一次安全施工会议后,五爷爷和老板还是提了一下。老板说这次承包的项目太大,光前期开地槽进料的钱就全部投进去了,这次需要你老哥帮帮忙,先安抚一下工人们,等工程干一段时间就能收到甲方的大部分工程款。五爷爷不再好意思多说。
工程干到一半的时候,正赶上过麦秋,地里的麦子熟了,和五爷爷一起的工人都想请假回去收麦,都要求领一部分工资。五爷爷找到老板,说了情况。老板说工程款还没有下来,请假可以,但是工资实在没有办法支。五爷爷只好把自己的存款拿出来,给每位工人垫付了一部分回家。
收麦回来,工程继续开工,可是大楼都封顶了,老板才给了五爷爷工程款的三分之一。说这次工程要验收后才能一次性结清,还让五爷爷多多操心,安抚工人情绪。
后来的事情,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出来,工程完工后,老板携款潜逃。五爷爷带领的工人们立刻陷入了绝境,几十万的工程款,半年多的工人工资,没有了着落。原来都笑脸相迎的村民们,都堵在五爷爷家里,讨要工钱。五爷爷哑口无言,有苦说不出。为了自己的一生清白,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还把房子也卖掉,总算给了工人们大部分的工钱,自己欠了一屁股债。
那个从城里带来的女人,看五爷爷已经成为穷光蛋,由于这些年也没有生个一儿半女,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伤心欲绝的五爷爷,孤零零地站在村口,目送女人扭着性感的屁股走向遥远的城市。
村里的人,也动了恻隐之心,不再追要那些余款,大家帮忙,帮助五爷爷把家搬到了原来的小学校舍,小学改革早已放弃,现在成了五爷爷的居所。五爷爷看看自己的家,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又回到了起点,一无所有。
五爷爷是个要强的人,过完这个伤心的春节,他又回城里盖楼,那些乡亲们没有离开他,还是继续跟着他干。他也即使止损,提前把工钱要回来。三年后,他终于把所欠工人的钱全部还上。那个黑心的老板也被抓住,只是他早就破产,没有能力还钱,法院也没有办法。他拒绝了所有乡亲们的再次邀请,去城里带工,回到村里,养起了羊。
他看淡了一切,不再纠结曾经的辉煌,也不再眷恋那个城里女人。他的心里,只有不会说话的羊们。因为羊不会骗他,也不会离开他,只有在放牧的时候,他的心才会平静。现在村里再没有养羊的,人们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的土地大部分都闲置,长满了野草。五爷爷赶着他的羊群,在荒草里前行,仿佛置身在绿色的海洋。
社长作品讴歌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充满正能量。
社长佳作欣赏学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