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怀想的方式(散文)
失去母亲的时候,他还在母亲灵前跟小玩伴抢鞭炮。后来,姐姐说,再也没有人给你洗热水脚了,他才楞了一下;姐姐说,坳上的人欺负你,也没有人帮你找人家算账了,他嘴角明显地下沉了;姐姐说,你以后要跟着爹爹去城里住了,他的嘴巴终于挂不住了,不由分说地哭了起来。
想母亲的时候,一般是爹爹对他严厉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姐姐说的那样,城里人会欺负他,而实际上欺负他的人只有一个,就是爹爹。母亲真的帮不到他了,姐姐已经嫁了,自然也帮不到他。这个时候,他才真的想起母亲来,想得泪水涟涟。好在,一觉醒来,他已经忘却了一切,包括想念。
清明时分,爹爹会带着他去乡下,给母亲的墓地做些整理。一般地,爹爹会选了周末,坐大半天的车,大客车颠着颠着,把人摇得昏昏欲睡。到了墓地,他才真真切切感受到母亲的死去,对自己意味着阴阳间的距离,是无法跨越的鸿沟,就像天地之间那么遥远。他渐渐地会有自责心生成,毕竟自己惹母亲生气的事情太多,没让母亲安生过。
虽然去老家乡下祭奠母亲有些不便,但是,那种路途的劳累,能够让他平衡对母亲的愧疚感。谁让自己不曾珍惜母亲在世时的日子,如今母亲不在了,想对母亲示好都没有机会了。他感觉,这种不顾疲劳的奔波,是为了取得母亲的原谅或是弥补过去的不足,同时也祈求母亲在天之灵能够感应到。但是,是否真的感应到,谁能知道。唯一能够感知的,就是梦境,盼着母亲进入梦里。
可是,事情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圆满,母亲没有进入梦境。父亲一如既往地带着他回乡下,把有些冲淡的对母亲的记忆,略略添加一些色彩,显出浓郁的意味来。有一年回乡下的时候,汽车在一个山间弯道处撞到了一个路人,路人的锄头砸碎了客车的玻璃。司机被玻璃划伤,险些操作失控掉进深沟。爹爹的脸色煞白,头上冒出了汗珠。自那之后,爹爹不是每年回乡下扫墓了。他的怀念方式变成了就近在江河边上,烧些纸钱什么的。
岁月的伤痕渐渐愈合,对母亲的怀想也因忙碌而一度淡去。
母亲去世的时候尚属人生的中年。当他步入人生中年的时候,冥冥中,竟然会联想到母亲在这个年纪撒手人寰,自己是否也会大限将至。在一个家庭里,父母之于孩子的影响,潜意识里是很深重的,是毕生的。如果是真的这样,那就是母亲在想念儿子了,心中盘算了一下,母亲已经撇下人世间40余载了。分别了这么久,该见一面了吧。这么想着的时候,不免感叹时光太过于轻快了。这种轻快,应该是生活过于轻快了吧,总觉得是母亲在庇佑着他,才会有如此轻快的生活。
在怀想中,他写了许多纪念母亲的文章。有人说,当人开始回忆过去的时候,多半是开始步入老年的时候。也有人说,眼前的事记不住,过去的事忘不了,也是衰老的节奏。与母亲生活的日子,他历历在目。那是他的童年生活,与母亲不多的共同生活,多少欢乐,多少甜蜜。在文章中,母亲栩栩如生,“半夜担水”“发大水”“木阁楼”“闯祸”等,一发而不可收,居然写下了十多万字的童年记忆。
他以为淡化了的童年和母亲,其实从来就没有远离。在乡下当“飞天蜈蚣”的童年,在如今的孩子看来以为是艰苦的,在他回忆来,却是如此甜蜜。或许是他年纪小不懂得苦难,或许母亲把艰苦的日子化为了虚无,幼小的他藏在母亲护佑的“翅膀”下,没有感受到。因而,他笔下的与母亲共同生活的童年,显得生龙活虎,自由奔放。
更加重要的是,母亲在文章中重生了。他仿佛看到母亲的欢颜,面带绯红的脸盘,以及好听的呼唤声。在他心目中的母亲,永远定格在中年时期最美好的样子,再也不会老去。
如今,他在构思一部长篇小说,还原自己与母亲那段乡下时期的生活。这何尝不是对母亲的一种特别的怀想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