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好声音】【东篱】宁可倒在远方的路上(散文)
一
有了文学的思维,很多现象是值得我们去重新思考的,可以说是值得我们去重新审视的。审视,是文学的眼光,文学的情怀。
你为什么选择健身?每个周末都有去健身房折磨自己?或者没有健身房就以晨练的方式,走步,体操,打拳,慢跑……可能答案很多种,如果说,健身是为了更好地死。你接受吗?
你为什么选择广场舞?因为你是老太太,因为你退休了?一定不是。有一种说法是,为了在快乐中去死。你理解吗?
你为什么选择喝酒?一喝那烈性的酒,龇牙咧嘴的,完全归于瘾性也没有道理。有人说,是为了很好地终结自己的一天。麻醉是终结的方式之一。
以上这些说法和认识,可能有些残酷了,甚至是行为者本身也不大容易接受。但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逻辑。事实上,就是为了体面地死亡,而不是畏惧死亡。最有意义的事情是在死亡的路上,我们可以做出什么。
人啊,到了60岁之后,常常感叹是“躲不过去的花甲”,容易失落,容易患病,是多事之秋,是一道坎儿,也就是到了人生的下半场,几乎没有精彩可言了,也应该考虑怎样结束自己剩下的生命旅程了。远方的路上是有尽头的,那就是死亡。所有的例子,都在证明一个道理——宁可倒在远方的路上。那也不愿躺下或坐等那个终点的来临。与其让自己痛苦地接受终点,不如在前往终点的路上继续有所作为,别说有所作为毫无意义。
于是,我选择了在去往远方的路上,用写作来给那段路添上风景,我视这样的风景为锦绣前程,即使突然倒下,我也无悔,因为我拥有一路的风景和风光。如此说来,文学就是我的健身,我的广场舞,我的一杯酒。
二
一个人老去,肌肉逐渐松弛,一切都会力不从心了,也许你认为通过锻炼和健身,能够改变,但要赢得生命的永恒,是不可能的事,不要给肌肉人生贴上价值的标签,无为的意义,如果面临着死亡,我们不是拄着拐杖,或者倒在床榻上哀叹,健身的意义就来了,那就是让自己到生命最后还很体面,体面地迎接死亡。如果那时,你还可以伸出胳膊,看看自己的三头肌,肌肉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我觉得,写作就是最好的人生肌肉。可以欣喜自己的肌肉还这么发达,即使溘然长逝,还留下一条臂膊的健硕肌肉。多少人在晚年都畏惧孤独,生怕自己在孤独中老去,但孤独不会怜悯一个人的老去,依然相伴着。而文学创作也是一条孤独的路,文学是让一切说话的艺术,即使是一个孤独的人,耳边也总是有着文学的声音,于是,孤独只属于周围的空气,或者会远遁于我们,进一步说,在这条路上的孤独,也是一条可以享受孤独的路。
我在江山文学网写作五年了,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执笔,为了什么而坚持?最终,我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答案,不然我是惶惑和茫然的。父母已经远逝,可那些细节,甚至说话的语调仿佛在耳,我和他们的情感没有走逝,我筛选他们日子里的有价值细节,仿佛每天都在和父母相处,是老小孩的感觉。老家老街,那些人物,几声咳嗽吓跑我们这些偷摘杏子的七四叔;出门便背负一个稻草编织的褡裢子,捡拾路面的柴棍草棵的阁老头;站在老街中间东溪巨石上吆喝着出工的堂叔贵,上演着“指点江山”的精彩画面;高中毕业的“林强秀才”,手持一根杆儿,在老街的碾盘坡上,给过路的手推车帮一把劲;肯于把那头老牛借给我们牵到山坡玩的先桂伯……那一干人物,都挤到了我的笔下,出现在了我远行的文学之路上了。曾经,这些人物和故事,都是在边缘上,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一点可能和万千作者笔下的最为相似。他们的身份是卑微的,但透着善良忍耐的光芒,有他们相伴,一路上,有欢歌,也有眼泪,我未重复他们默默走向死去的路,而是让那些精彩的片段、人物的声音,成为和我一路同行的陪伴。我较之他们,赢得了更加丰厚的生活,只因我热爱文学,他们或许不知文学为何物,但一定羡慕着他们的后辈可以这样活着。我用文学来复活他们,用文学的审美来关照他们,他们也让我的生命擦出了火花。有爱茶之癖的老陈问我“江山”那么重要吗?我说,如果从今拿掉你的茶,你接受吗?
“不能!”老陈说,“那些年也苦闷,一壶茶喝下,似乎什么都解了。”茶对于他而言,就是一种药物。我不能完全理解他的“茶是解药”的观点。
苏轼说,世味煮成茶,甘苦皆自渡。我用文学煮时光,冷暖心自知。
是啊,生活可以不顺,也可以报复我们,但我有了文字的肌肉,还会怕生活的芒尖来瘙痒我吗?或者,我就带着文字的好,去走向毁灭,毁灭不是一个可怕的词汇,而是一个“共赴”境界的表达。文学对我而言,就是一支兴奋剂,刺激着走下去,这段路,不要企图收获到什么,收获一份充实,可以倒退时光,复原曾经的日子,比什么都好。如果没有文学,曾经的往事只能消沉于时光的烟海里。
三
我常常想到老街的人,他们没有一个可以留下人生的传奇,但还活在我的心中。记得堂叔贵在患了胃癌的时候,年仅48岁,他没有享受老头蹲墙根的温暖时光。我清晰记得他,生命临终说的一句话——我没有辜负劳模的大号。他被评为“公社劳模”,这是他的最高荣誉,他带着自己的荣誉离世了。我也明白了,人生必须带着自己的自豪离开,才不负人生。我也没有打算通过文学来书写一段路上的传奇,但人生不能做一个看客,于是,我拿起笔,书写人生,没有认可,我自己承认;没有荣誉,我给自己加冕;没有喝彩,我自我鼓励。我选择做一个持笔的行者,在江山,在一条很少有人光顾的路上,独自前行着。不能如悟空,一路除妖斩怪,也学着沙僧,负担跟随,是在路上,而非站在路边看故事。不是大侠,也是一个握笔为剑戟的文学江湖人。
即使在路上倒下,这也是最体面的倒下,就像堂叔贵那样,还有一点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的荣誉里,闭上眼睛。不要在乎今后的评价,那些对于一个前行者已经没有意义了。
体面,就是尊严。只能自己争取。我感谢江山文学,给了我文学试笔的肯定,江山无声,如酒可醉。人们喜欢,花间一壶酒;我愿做,江山一痴人。
我想到公共汽车站相继倒下的事实。在漫长的客运线上,那些摇摇晃晃的汽车,载着乘客,带着他们的梦,去往了远方,也成就了乘车人的梦想。公路上,曾留下了公共汽车的轮印;文学巡礼的路上,也应该留下我们爬行的足迹。写一首挽歌吧,尤其是公共汽车曾载着我们的乡愁,满足了我们的情感需求。文学是不弃死亡的事物和人物的,这就是文学的好,所以我拥抱了文学,用它的轮子继续奔波在通往远方的路上。即使我这支笔写不动了,倒下了,就像公共汽车要退出承运轨道,我毕竟是用笔载着我生活的故事跑了一程。
四
一个人到了如我这般时候了,是不大可能继续开掘生命的深度了,那我只能选择拓宽生命的幅度这条路了。我不喜欢窝在一处享受所谓的时光,常常思考在这条文学之路上,我可以干点什么,生命不能就此冷却下来,交给死神接纳。再给生命加点温度,哪怕是热热身,还来不及长跑冲刺,就到了终点,也是无悔的。
没有打算放弃,特别是我患了癌症之后,多少人劝我,好好养着。这话没有错,他们无能为力,只能给我足够的温暖和安慰。从别人那里,我从来就不企望可以理解,没有谁会真正懂得一个人,哪怕是身边的亲人,都没有这个义务,有的只能是安抚。我不相信癌症会在温暖面前继续以寒冷的方式和我面对。读书和写作,完全可以让一个人全身的细胞,兴奋起来,并加速运动,分泌出有益的激素,唤醒我的麻木,激发我的能量。我相信,人生的能量总是会提高免疫力的,文学和我对话,从来就没有给我泄气,这是文学的好,所以我拥抱着,我不知在哪一天我会倒下,但一定倒在文学的路上,就像我的堂叔贵,他有一个荣誉,我有一个文学。作家苏岑说,谁的时间都有价值,把时间分给了你,就等于把自己的世界分给了你。用来思考我和江山文学的关系,我以为也如此,江山文学拿这么长的时间陪伴了我,听我絮语,知我呻吟,懂我哭诉,还有谁可以这么耐心听我以几百万言的篇幅来诉说。我想,我到终点的时候,肯定会躺在床上去想,世上最亲的人有谁,一生无悔的是什么,我的亲人,我的朋友,还有“我的江山”。所以,这条通往远方的路上,我不能等到最后,必须现在就去一一地想,一一地表达,把寻找最亲的人的工作放在当下,父母,伴侣,孩子,朋友,恩人,邻居,同事,同路人,江山人,还有一个用心对待生命的自己。这不是折磨,折磨是病者难以承受的,而文学是抒怀的产物,有着排解一切的功能。文学无法愈疾,但可以脱离平庸,以不俗的思想情感面对疾病和苦难。在平庸的日子里去获得狂喜和满足,并非是我喜欢的;而在文学的道路上,努力以奇崛的笔力,点燃生活的引信,却是我追求的境界。
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是不具备遗传基因的聪明出众,更无天赋,也没有拿到可喜的成绩,甚至被贫穷折磨,毫无炫耀的资本,但我无法否定我的童年少年时光,因为文学始终启迪我,要从那些荒芜的时光里,找到亮点,放在文学路上,作为灯烛,照耀着前行的路。我更相信,美好的东西一定不是原样地呈现给我们,也不是因为我幸运,而送到我的手中,只有自己以文学为武器,从时光里打捞。一路打捞,收获着,愉悦着,走下去,莫问去往何方,我都不知,就是在远方,倒下了,只能是我的文学的谢幕,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了。
一座江山,无限包容,有“萌芽”,也有耄耋。选择在江山的文学路上前行,人生便有了异样的精彩。我认识的耄耋老者冯耀庭先生,就把江山作为晚年的“心灵家园”,他说惟愿“在江山文学网安家落户”,他自己不给自己销户,永远在江山。“安家落户”的声音,不是户籍学的概念,而是一种信念,格外掷地有声。我宁愿倒在江山,他在江山不倒。倒下与不能倒下,都是一种情怀。耄耋老者在江山,本身就是一个不倒的传奇,他的存在,即使是一瞬,也是有着光环的,也是精彩的。
我曾想到我在这条孤独的路上存在的意义。生活的本来样子,绝不会以文学的醒目方式呈现,只有文学会使生活向她去靠拢,不粉饰,也不扭曲,加上美学的色彩,哲学的思考,或许,就是在这条路上的文学人的骄傲。就像我再去看我周围的风景,如果没有文学的审美,我看不出它有什么精彩。就像我小城里的樱花湖每年寒冬季节大天鹅从西伯利亚飞来,我看到了天鹅的情怀;就像我笔下的“峨石瀛波”,就不是一座山一片海湾,而是藏着古人的情怀和眼光;就像我生活的黄海沿岸的植被树木,一定是和着大海的涛声在起伏,在唱着“海之歌”。如果在文学路上,带着这些风景,走进暮年,完成一生之旅,还有多少遗憾!即使倒下,也是和风景一起安眠,一起歌咏过。
五
身后的孤独,我们无法顾及,也不能知晓。但在这条路上行进,永远不会寂寞,即使倒下,其文学的能量还会让我们的精神持续着。
最近报道,发现了青甘宁果序化石,隐藏着1.7亿年前的花貌,这是多么值得惊喜的发现。我想到了我的文学,我不能指望死后的将来还有人像研究化石一样,有兴趣去研读一个叫“怀才抱器”在江山文学网发表的文章,对一个无名者发生兴趣,是不大可能的事,不要抱着文章传世的梦,文章对今天的我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就足够了,是为了陪着我不会倒下而发挥着号角的作用。
我在江山文学网上已经有几十篇文章被制作成有声文学,我收集到江山有声文学不下六七十篇了,这些美声,编织着时光的美,传播着能量,我都发给了远在千里外的外孙,他已经是中学生了,不是因为他多么喜欢他的外祖父,而是这些文章带给他不一样的阅读享受,他说,学习任务很紧,戳空听听美文,感受到了文学的精彩,他建立了一个“江山之声”群,五十几个同学听完总是忘不了写上读后的话。
外孙说,这个群可以走多远,不知道,但他记住了一群文学人,把文学播撒在他的成长路上。
让我更感到兴奋的是,外孙在一篇临场考试的作文里还引用了我的一句话——风景是在等待着具有审美能力的人。
老师问外孙,这个“怀才抱器”是何人?外孙说是一个网络作者。“江山之声”就这样走进了一个孩子的作文,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对风景的良好态度。
文学那么鲜活,那么靠近心扉,是多少纸质或那些乱七八糟网站上的片言只语所不能比拟的。我很自我,听了外孙的话,我马上觉得在文学的山路上,负箧爬山,捡拾着时光里的精彩,是那么值得。这是我的特写镜头,我可以看得见。
假日里我和外孙交流。我不是一个还幼稚的中学生,却充满激情地说出这样的话——
我选择文学的泥泞路上跋涉,健身;我就像一群老太太在文学广场跳舞;又像是一个喝醉了酒的醉汉,摇摇晃晃在路上踽踽而行。我活得很精彩了。我在“江山”是歌吟着走下去的,最后的一段路叫“踏歌行”,即使倒在这条路上,也是富有诗意的倒下。
如果,在文学的怀抱里去死,我愿意。但死不是我的目的,也不是我追求的,因为文学不舍得我离开。倒在通往远方的路上,一路文学相伴,我身上长满了文学的肌肉,比拥有所谓的财富,生命更有韧性,更有价值。
2023年4月20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