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弯角地(散文)

精品 【流年】弯角地(散文)


作者:梅子酸酸 白丁,4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053发表时间:2023-04-20 14:02:32

弯角地是包产到户后,集体分给我家的包产地,一条小河的上方,一座山的中间,在太阳落山的西边。太阳落山时候的弯角地很显眼,村里其他地方都暗下去了,只有那座山那片地是明亮的,柔和的橘黄色的光笼罩着。那个时候,要么母亲,要么我,要么我和母亲,会去一趟弯角地,去摘菜去扯猪草,有时候就是去看看地里玉米的长势。走快了十分钟,慢走十五分钟,慢走是因为背了一背篼的猪粪,快走是因为肩上只扛了一把锄头。
   叫“弯角地”,是因为那块地的形状——地块自山脚慢慢地向上向外延伸,到了山腰,又缓缓地向内向上收回,远远望去,就像一只水牛角。有人提起“弯角地”,我就会想到那块地里长得瘦高的玉米,玉米杆上缠着的豇豆藤,树干黑粝的核桃树,还有在地里忙碌的母亲。
   经常提起弯角地的,大半是母亲。她说,走,去弯角地,看看黄瓜熟了没有,熟了摘一些回来。她还说,快去,到弯角地去看看豇豆老了没,摘一些回来炖腊肉。母亲说话的对象是我,大人很忙,家里需要的菜蔬,只有让孩子去摘。我离开村子前,母亲的话是生硬的不容置疑的命令式,当我拿着一纸通知书准备离开村子时,母亲的话变了,有点像商量有点像乞求。我盼着母亲温言细语地和我说话,但是当她带着不好意思甚至是讨好的神情对我时,我心里有了一股火,大声嚷,又喊我去,就不去又能咋了。我没有和母亲对视,我怕迎上的是一双无助的眼睛,嚷完,抓起背篼肩上一挎出门了。我没有听身后母亲的叹息,懒得听,我宁愿她还是那个强势跋扈的母亲。
   去弯角地要经过一条小河,河面不宽,即使是夏季,河水也只有一只竖立的手掌那么深。水底青色褐色白色的石子清晰可见。那条河的水清凉无比,几步就哗啦哗啦地蹚过去。小河边有举着浅蓝小花的一种草,野山药的藤蔓爬得铺天盖地,肥大的折耳根散着泥腥味。有一次蹚水过河,我看见一条棕色小蛇摇摆着细长的身子从我的脚边晃过去,吓得我战栗,心里狂跳着再寻,那条小蛇比我还怕,早已经不见。
   九月初上了弯角地,玉米苞已经很饱满,淡黄的玉米须长得胡子一样黑,几根老黄瓜匍匐在我脚下。坐在核桃树下,双手托腮,眼睛直直地跑往前看,看不了多远,玉米杆铺排的绿色挡住了我。树下,一堆堆黑色的核桃壳,十多天前核桃已经打下卖了钱。母亲男人一样拖了一条长长的竹竿,爬上核桃树的树干枝丫上,一竿一竿敲核桃。核桃叶和核桃一起落在树下的草丛里,她又握着镰刀,扒开草丛,一个个地寻。汗湿的头发一缕缕粘在额头上,她说,在我上学之前,要给我买一块手表。
   我看见过母亲二十岁的照片,那是一张和父亲的合影,年轻的母亲很好看。我离开村子那年,母亲才四十岁,皮肤干燥,身材瘦弱,虎牙成了龅牙。有时候我会有一些难受,她一天都在忙,家里地里,实在忙不过了才让我帮着做一些事。我应该多体谅母亲的,养了三个山娃的半边户母亲有很多不易,我和她说话总是很冲,没有一点柔和气。我也不记得是否在母亲面前提起过要一块手表,但是母亲带着我一起去弯角地打核桃时,她说,卖了核桃给我买一块手表,比刘二娃腕上的表还好看。
   弯角地一侧的山梁有一片竹子,村人常砍了那些竹子来编背篼、筲箕、簸箕,我和刘二娃一起在那里放过牛。刘二娃和我同岁,小学我们一起读了好几年书。暑假后开学,学校要求每一个学生带上扫把,我和刘二娃一起去放牛,一起砍竹子扎扫把。最后一次,刘二娃已经开始逃学了,他常常一早背着书包出门,学校里却看不见踪影,放学时候又会出现在回家的路上。老师指着空座位问过我。我摇头说不知道。最后一次和刘二娃一起砍竹子,我拿了一把长弯刀,有点重。搂住竹子挥刀。那一次,刘二娃没有帮我,当我扬起刀砍时,他还恶作剧地咋呼了一声“蛇”。刀落到我的左手上,砍到中指了,我没顾上疼,扔了刀大声喊,哪里有蛇哪里有蛇。刘二娃坐在地上哈哈大笑。知道上当了,才感觉到手指上的痛。中指的指头好像垂了下去,血滴滴答答地往下淌。我攥那个下垂的指头,血顺着指缝往外冒,根本没有停住的意思。举着给刘二娃看,说,看,我把手砍了,没有一点怪他的意思,手一松,那根指头又垂下去了,半条胳膊都覆满了血。刘二娃吓住了,他从地上蹿起来,又蹲下去抓起了一把土埯在我的伤口上,撕自己的衣服,从领口往下撕,“唰”的一声,很响,他让我扶着,用那截布缠了很多圈,勒得很紧很紧。我说,我不会给大人说。那天我们家的牛是刘二娃帮我赶进圈里的,关好了圈门。
   刘二娃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读不读书村里很多家长都不在意的,有时候装模作样地吼几声就算了,心里巴不得少一个念书的多一个做活的。我继续读书,刘二娃去了城里,回村时,骑了一辆自行车,袖子挽得高高,露出一块手表。村里的大妈媳妇围着刘二娃转,说他出息了会赚钱了。阳光下,自行车和手表都泛着金金的光。我没理刘二娃,他也没理我,我还以为他会问问手指,可是没有,看都没看我的手。母亲也看到了刘二娃腕上的手表,她说,好看,戴上手表也像个读书人了。当我考上了外地的学校准备离开村里时,母亲就说了,卖了弯角地的核桃给我买块表,比刘二娃的那块还好看。
   母亲确实给我了一块表,生铁一样的颜色,圆圆的表壳,旁边一个可以上发条的旋钮,还有可以折叠的表链,套手腕上,凉悠悠的。母亲端着我的手看了又看,衣袖抹了抹,笑了,很满意。我并没有像母亲那样的高兴,有没有手表对我来说不重要,面对母亲的关心,我居然有点心酸。
   弯角地脚下就是一条土路,这条路贯通村里村外,在地里就可以隐约听到路上的说话声和偶尔响起的自行车铃声。母亲的声音很大,我放学经过弯角地,她会扯起声音喊我的乳名,告诉我,锅里的饭和菜都还是热的,赶紧吃,吃了背上背篼到弯角地来找她。我懒洋洋应一声,晓得了。母亲很不满意,又大声地追喊,听到没有,莫耍了,饭要冷了。非要等到我高回一声,晓得了。母亲就像背后有一双眼睛,透过密密的玉米丛,看得到路上放学回家的我,我刚走到弯角地脚下的路上,她的喊声就响会起来。
   外地上学后,去弯角地的次数少了,坐在教室里,我有时候想起正在地里忙碌的母亲,渐渐地开始想念她,想念弯角地的一切。地里的玉米,清脆的黄瓜,山脚下静静流淌的小河,还有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清晰又模糊。
   母亲是个好强的人,不轻易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那些忙碌而辛苦的日子,她也没有和我坐下来和颜悦色地说说话,告诉过我她心里在想些什么。直到我也当了母亲,有了一个小女孩,我们才会因为一些琐事有了一些交流。那时候去弯角地大多是因为好玩,小女孩是个活泼的孩子,她在地里看见黄瓜花就摘掉,看见暗红色的玉米秆就上去踢,当我吼的时候,母亲会劝我,多一些耐心,多讲道理。母亲边说边整理被小女孩弄得歪斜的玉米秆,她说,她年轻的时候脾气不好,家里事多,没几个时候是顺心的。母亲慢慢地说,我静静地听,小女孩又去剥核桃树的黑皮了,我和母亲都注视着她,没有再吼。
   我看着眼前的小女孩使劲地掰核桃树皮,母亲还在絮絮地说,轻声地说,她没有看见我脸上的泪水。我喊了一声小女孩,对她说,这片地是外婆的,核桃树是外婆的,玉米秆和黄瓜都是外婆的,要听外婆的话,不能搞破坏。小女孩子嘻嘻哈哈地笑着,沉浸在这片地里所有事物的好奇里,回我说,晓得啦,都是外婆的,你也是外婆的,我也是外婆的。

共 29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弯角地,承载着对母亲的回忆,通过书写我与母亲在弯角地共有的时光,描写了人世间母亲对儿女那种深沉持久的爱,不显山不露水,却是最无私与圣洁。作者骨子里秉承着一种感恩的情结,在散文中融入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平和的叙述,幽幽地诉说,总能引发共鸣。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多年如一日地操持生活,不辞辛劳,年少的作者不理解母亲,却又不得不听从母亲。随着外出求学,再到后来自己做了母亲,有了小女儿,思想一下转变,瞬间理解了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爱。文风优美,语句精炼,字里行间渗透者温润,用含蓄的情感吟唱了一曲对母亲的赞歌。一篇佳作,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428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3-04-20 14:05:46
  天下的母亲大都一样,他们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比如文中母亲说“等弯角地的核桃卖了,就给你买一块手表”,多么感人至深的话,此处无需多言,便足矣引人泪奔,试想有谁能比上一个母亲为孩子的付出。作者选材新颖,语句也非常诗意唯美,总之一篇佳作,欣赏学习。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2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3-04-21 11:27:51
  常听老人们讲:养儿方知父母恩,作者的这篇文章就是这就话最真实的阐述。
   作者通过回忆和母亲在弯角地里发生的过往事情,来衬托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敬佩之情。
   文章行如流水般的写作风格,读起来朗朗上口,宛如一池清泉般清澈。
   问候作者。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3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4-21 13:53:32
  状若牛角的弯角地,对于这一家人来说,不可或缺,对于这对母女来说,承载了她们情感的生根发芽,乃至长出果实。这果实并非是黄瓜,豆角,而是一代又一代传递的亲情,虽然迟来读懂,但仍弥足珍贵。特别想问,那被砍伤的手指,完全康复了吗?
4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23-04-21 14:03:28
  晓得啦,都是外婆的,你也是外婆的,我也是外婆的——读到这最后一句,莫名地感到一丝异样的情绪。儿时与母亲的种种冲突,在这句话中,似乎消散无踪。
   文章以弯角地这一背景,串起的实际是对母亲的回忆。母亲是一个强势的人,但在孩子长大有出息后,却突然显出了卑微。这一改变让人不习惯,更让人心酸。我想,也许正缘于此,才有了作者对母亲的不耐烦吧。
   一篇情感真挚的美文,读着让人久久沉浸其中。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5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3-04-21 16:49:48
  散文写的是弯角地,主旨却是在写母亲。都说为母则钢,母亲的辛苦与汗水,为家,为儿女流。年轻的母亲少了耐心,就少了柔,如文中所写,适应过母亲的钢,一下看到母亲对自己的柔,其实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那是一种证明,母亲老了,儿女大了,懂事了,父母却如退隐到弯角地的夕阳,有光芒渐失后的卑微。文中好多章节如亲临,感同身受。
   感谢老师分享,让我又一次想起了自己与母亲度过的点点滴滴!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6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3-04-21 19:59:27
  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弯角地洒下了母亲多少汗水,汗水换来的都是对儿女深深的爱。文章厚重,情感饱满,看似平静的描述,却能感到作者内心的波涛汹涌。欣赏学习,感谢作者的分享,感谢将美文安放流年。
五十玫瑰
7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3-04-21 21:13:36
  这是一篇写给母女亲情的散文,视角切入却很独到,选材和叙述也很新颖,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弯角地是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也是母亲几十年的年华,因为生活的疲累和沉重,母亲的字典里少了温柔和耐心,却多了几多强硬,这一度让作者和母亲产生疏离,直到自己也有了女儿,才真正懂得了母亲的不易和母爱的深沉。
   散文写得深情而克制,欣赏佳作。
闲云落雪
8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3-04-21 22:39:42
  用弯角地表达了对母亲的养育之恩,天下的母亲都一样,为了儿女愿意付出一切,希望回报的不多。文章情感真挚,读来让人心疼,又让人久久不能忘。
9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3-04-23 10:23:53
  晓得啦,都是外婆的,你也是外婆的,我也是外婆的。由疏而亲的母女关系,因了小女孩而达成和解。弯角地,承载着外祖孙三代共有的时光。嘻嘻哈哈的好奇小女孩的童语,诠释了承递的血脉与暖暖的母爱。卖了核桃给女儿买手表的细节,在下学路上遥遥传来的母亲声响,读来心起波澜,特别时代的农村母亲要强耐忍的形象竟是那么的贴心贴肺。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10 楼        文友:立文早页        2023-04-25 23:49:56
  弯角地,母亲,付出了许多,收获了许多。还有二娃,手表,伤了的手指,都在记忆里!
平生无别好,音乐与文字。努力一份苦,过后一份甜。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