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打开影视表演语言的经典(随笔)
一
从事影视表演艺术行当的人士都知道,塑造出有血有肉,性格化的人物,是演员在表演艺术创作上的终极目标,而角色语言设计与体现,则是人物创作的重要环节。
伍振国教授再版的《影视表演语言技巧》一书,是伍教授集多年来在影视表演并影视语言教学第一线的丰富经验与教学硕果而著就的心血之作,堪称影视表演语言论述经典,开卷有益,颇受读者欢迎。
本书就演员在人物创作语言设计上,所提出的“语音语调七大心理因素”及“六要素”,并“台词六种处理技巧”等各方面,均做了详尽的阐释,并附有大量的例证和练习,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这是影视表演者的入门之作,要成就一个表演者,离开这些景点理论,简直是不可能。
二
我们的某些影视作品,在人物真实性,尤其在人物语言创作方面,似显薄弱。比如:人物语言缺乏鲜明的性格色彩与区分,同样的语言或语言风格可出自各类不同的人物,即便是做到了“人物语言性格化”,但往往个性色彩不够鲜明。这些问题,影响了原创作品的表达效果。
例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作品里有“大牛”、“铁蛋”、“二楞子”一类带有直率并火爆性格的角色,他们的角色语言及语言表达方式一般都具有这类人物的共性,但却缺乏同类人物所应有的不同“个性”,显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我们的个别影视作品,似乎不够重视人物语言的表现力。曾看过一部情节和内容有关东北某城市街道居委会的故事片,当全体居民大会的场景出现时,在所有讲着当地东北方言的与会者簇拥着居委会主任出场时,这位“土生土长”的居委会主任讲话时,居然带着浓重的港台腔。
姑且不评价饰演居委会主任的演员表演水平如何,仅就她所饰演的人物语言来评定,这位女演员从始至终,操着一口原汁原味儿的港台腔普通话所造成的人物形象错位,或多或少为她所饰演的人物,及影片的真实性,以及观众的观赏体验都打了折扣。
当然,制片方之所以聘用这位演员,可能是出自对票房及电影市场的考量。但如果制片公司事先阅读过伍教授这部《影视表演语言技巧》的话,有可能会对演员的甄选重新定位,或对演员在人物创作方面,就角色语言设计这一重要环节,量身定制,提出相应的要求。
三
还曾遇到过表演时,不喜欢找台词“逻辑重音”的演员,他们之所以这样,有着他们的合理创作逻辑。如果讲话时,突出逻辑重音,听上去会不生活,不真实。
这让我想起当年我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进修时,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周正老师为我单独讲授得一节台词课。在讲到逻辑重音时,周老师如是说——
语言逻辑重音不对,所讲语言的意思会表达不清楚。
“请你把那个茶壶拿来。”如果重音放在“你”上,就是请“你”拿来,而不是请“别人”;
假如重音放在“那个”上,就是表明,请你把“那个”茶壶拿过来,而别拿“这个”;
而如果把重音放在茶壶的“茶”上,那就是告诉你,请别给我拿“酒”壶、“醋”壶,或是“水”壶,我要的是“茶”壶;
再如果把重音放在“壶”上,那就是说:我不要茶“碗”或茶“杯”,而我只要茶“壶”。
最后,如果重音换在“拿”上,那意思就是说,你可千万别给我“扔”过来……
由此可见,逻辑重音在人物语言准确表达上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突出逻辑重音会使得人物语言不生活,不具真实性的说法显然有些片面。关键在于,在找准逻辑重音的前提下,是否能将准确的逻辑重音,与生活化的语言揉合得恰到好处。伍教授在书中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解读,读罢,令人茅塞顿开。
另外,在《影视表演语言技巧》里,所特别设立的“对白在拍摄中的应用”的章节,对我也很有启发。
在多年的影视拍摄尤其是表演实践中,我与许多演员一样,业已习惯了影视拍摄的镜头的分切,既采用“跳跃式”的拍摄法,也适应了由于镜头和场景顺序被打乱而造成的演员在镜头前表演的“非连续性”。我曾参加了一部“生活流”拍摄手法的电影的拍摄。影片里的每一个单独场景,一律采用一个5-10分钟的长镜头来完成,其间不做任何镜头分切,一气呵成时,我顿感异常茫然,以至于感到自己在镜头前,突然变得不知怎样表演才好,甚至连台词也说不利落,我才意识到,这种有别于传统的影片拍摄方式,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东西。
四
有意思的是,当我刚刚对这种拍摄方式逐步适应时,我又接拍了一部以同样方式拍摄的电影。而当我在这部新影片拍摄的头一天,感觉自己已经基本能适应这种拍摄方法的情势下,却听到影片的男主角对我说:“这戏咋这么不好演,一个镜头拍七八遍,遍遍七八分钟长,而且每遍重拍时,台词和表演都和上一遍不一样……”
我明白了,在表演方法上,在人物语言设计上,这种有别于以往的拍摄手法,不仅仅是我,也是所有已经适应了传统分切拍摄方式的演员们,所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这也印证了著名演员徐静蕾的一句创作感慨:“对于影视表演来说,最难做到的是——在动作中演戏。”
不过,我在面临“生活流”拍摄手法时所产生的困惑,在读了伍教授有关“对白要适应多变的拍摄环境”、“对白要适应时空跳跃的特点”,及“对白要适应不同的拍摄方法”等系列章节后,觉着解决我困惑的办法似乎变得明朗起来。但结论,还有待于我在新的拍摄实践中,去进一步确认。
总体感觉,《影视表演语言技巧》一书兼具趣味性并实用性,不仅是影视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演艺圈儿人士的一本专业性极强的教科书,也非常适合广大影迷及表演艺术爱好者学习与阅读,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2023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