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熬中药遐思(散文)

精品 【菊韵】熬中药遐思(散文)


作者:刘明国 童生,878.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47发表时间:2023-04-26 21:56:36

【菊韵】熬中药遐思(散文) 能否将人生命运的一些思绪具体化呢?我想:能!比如说生病与治病。
   那就从我奶奶的生命治病切入吧。旧社会,爷爷继承的祖业已经破败,后来几乎是由奶奶带着父亲兄弟乞讨为生。不堪重负的挣扎人生,在生存恶劣的环境中,奶奶很快染上了重病一一肠道疾病。但非不治之症,却由于家徒四壁,无钱请医抓药,在只用了些土单方的情况下,全家人及邻里眼睁睁看着年轻的奶奶含恨离世而去,年仅三十八岁,把个破碎的家交把了爷爷。要是社会制度不那样,要是爷爷是个当时的稍有钱的人,家里不愁吃穿,…何至于使奶奶害一场腸道疾病就被病毒害了性命?熬几付中药吃了,排毒消炎之后,是应完全可好的。
   唉,隔着两代时空的下辈人是无从补报于万一了,只能心存百感,祈愿先人泉下有知,天上有灵,安享于另一世界的存在,让后人心中但存于对那个旧的时代与制度的愤懑无奈与为人子孙的愧疚!
   好在一九四九的中国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开了新的天地,好在我们这个中医的国度,有悬壶济世的传统,也好在我们中国人相信用中医治病比西医管用。新的社会制度与新的天地已经开始结束那有药无钱看病的历史。
   奶奶的后辈人赶逢上了好的时代。
  
   一
   五十年代初,我已五六岁了,还没上学。我刚从天花麻疹的魔爪里逃生出来,算不得九死一生,也算得两死一生,我的两个弟弟就因抗病能力差些,不幸夭折,他们割痛了父母的心肝,父亲悲伤到把他们兄弟俩的一对戴在脖子上烙了南無阿弥陀佛的银项圈,都扔进了春水暴涨的河里。我接着吃了父母求医开的专治天花麻疹的中草药,渐有控制好转,加上新生的人民政权对疫情的重视,积极采取防控治疗措施,五零年的那股疫情便很好得到控制,救了无数儿童的命。政府的重视与防治举措,那是不可替代的时代力量。时代力量,那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在潮流中幸于我那两个早夭的弟弟挺了过来。我第一次尝到了用中草药治病的神奇。特感恩父母对挽救孩子生命的辛劳付出,致有我刘氏门庭的今天!
   上学之后,国家在百废待兴中又给免费种了牛痘疫苗,感恩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与生长,人民的生产生活学习有了制度保障!我的祖母的在天之灵看了定会高兴。
   年少的我尝到了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好处。但对我以后,对身边两个至亲的人煎熬侍奉汤药,那又是前后相距几十年的事情。在我未对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治病的辩证理论蕴合易经文化,其发展丰富的历史,有所认识了解之前,我认真为亲人熬汤药的行动是被动服从.思绪情感的具体化便流动不起来。因为没有文化理论来支撑深切的实线体验!
   我想,我们不少的人都是用中草药治过病的,尤其在农村,但能亲自熬制中药的肯不多,城里人要么买回来的是现成汤药,相信中医治病胜于西医的也不少,但能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能解其玄奥的肯定也不多。不过,能认可中医能治大病,能治各类疑难杂症就好。
   中医看重的是天人合一,一人一世界的天道。人之所以生病,是人的精气神与自然运行的升降出入规律已不协调,经络五脏六腑,阴阳五行运行都出了问题。失调程度决定病情轻重。为找到病症病源病因,所以好中医会通过四诊八纲之手段,即对患者先望闻问切,达到实现对患者了解其
   表、里、寒、热、虚、实、阴和阳病灶情况,确定扶正祛邪的实施治疗方案。人的精气神实现阴阳平衡了,这个人就精力旺盛正常了。还有针炙穴位,跌打损伤,都可见中医中药的独特功效。那些通过多种配方药引熬制的中草药,必须是对正病理病源病因,以一人一世界与天人合一的整体原理施治的。我学习了这些常识后,便觉得每一味药里,都有大自然中五行相生相克与阴阳平衡的道理。祖国的中医是门全世界独特的学问。一些西医办不到的事,中医是能办到的,防治非典丶新冠就是例证。西医治病的理论实施与中医截然不同,依据病症病情,使用不同针剂片剂或,输液,让含不同化学分子成份的药物進入人体病灶,消炎镇痛散淤,通精活络,调理机体,恢复健康。使用仪器手术是西医的主要科目。立竿见影的效果比中医的微调治本要快些。但治病成本,尤其是现在,那会要比中医高得多!坐诊中医能用几仟、万把块钱治好的大病,去大医院看西医,费用可能要翻好多倍。看病难,看病贵的天文数字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我于是有理由认为还是祖国的中医伟大,优于西医。在我们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大国里,最早问世出现的医学著作是《黄帝内经》,著名医学家从先秦时的扁鹊,三国时的华佗,以后的张仲景,葛洪,孙思邈,特别是明时的李时珍集前人之所长,亲临社会实践后,又编写了大卷本的《本草纲目》医书,大大超越了神农尝百草的医学文化知识,代代相传,诞生了不少悬壶济世,为民医病护命的国手神医。他们把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不论贫富作为他们的行医宗旨,他们是保障国民体质的中坚力量!我后来为亲人熬中药时,我脑海中便会有这些情绪化的具象翻腾和感恩情结了。
  
   二
   我们知道,旧的中国是积贫积弱的社会。我的母亲生于中国军阀混战的二十年代初,是后来给我生命,允我投胎于她的苦主。母亲从小死了父亲,家境贫寒,随外婆姐姐沿门乞讨为生,实在养不活,无计可施时,外婆把母亲送给大户人家做了童养媳。旧社会的童养媳等于就是卖身奴,干的是不堪重负的劳动,吃的是猪狗不如的饭食。母亲晚上无床可睡,就睡在主家的灶坑里,天不亮就要被家主吩咐去干这干那,稍有怠漫或不如意,打人的家伙就会劈头盖脸上身。母亲挣扎过,无奈认命,还不敢和外婆说,是大姨妈发现了这一切,才坚持把毌亲要回到外婆身边。母亲后来的肺病咯血,可能就在年少时植了根。血淋淋的旧社会就这样摧残着母亲那一辈人的童年世界,有什么花季可言!母亲挣扎着,進入人生的青春年岁后,经人介绍,从湘阴以贫嫁贫于南县的父亲。
   年轻的母亲一因从小缺了父爱,二因童年少年的亏损,冷酷社会的摧残,决定了母亲终身要与葯物为伴,尤其生下几个子女后,营养跟不上,如在兵荒马乱中生下我时,莫说大鱼大肉,盐都没得吃,舅舅用一斗米,才换回来一酒杯盐专供母亲坐月子吃,所以母亲的身体比农村的一般妇女都差,我也打从小体弱多病,五六岁还走不稳路,以至影响中断了我后來从军报国终身的军旅梦。
   由于母亲病弱的身体,便常见父亲请人用竹扛轿子抬着母亲到好几里外的地方去看中医,乡里人说是看郎中,向他们询医问药。众口一词,年少伤本,积劳成疾,得连服中药慢慢调养,同时得加强食补。幸亏父亲做点小生意,有些赚钱的本事。
   于是,检回的中药,一检就是十好几付。父亲外忙,也不善家务,给毌亲煎熬中药的事,便交把我这十一二岁的弟兄姐妹中的老大了。为母亲煎熬中药便是我的责任。我尊照父亲转述的郎中分咐,母亲也一边盯嘱,照郎中的分咐,配好药引子,将一付药放入砂罐中,放上适量清水,在罐口封上一张药包上随带的白纸或黄纸,置于小火炉上用炭火或柴块,用蒲扇煽着慢慢煎熬,至少要保留有一饭碗汤汁液。一付药一般只熬两次,也有一天内熬三次的。头次药熬开几分钟后就行了,说是头次熬是冲泡,二次三次去熬时才是煎熬,时间要长些。我搬把椅子坐在一旁边添材边打扇煎熬,十分专心守时,生怕溢了糊了。中药的香味儿觉着扑鼻好闻,我还使劲吸两下。熬中药时,冬天,正好借火炉取暖,夏天会汗流满面,汗若混合到脸上不小心粘上的锅灰炭灰,掉往地下时便真成了黑汗了!有次,正好遇上婶娘来家看娘遇见,她扑哧笑了。并向娘夸,大侄子真懂事。
   我把药煎好后,便用只专碗倒出罐中药液,端到母亲床头,让她乘热喝下,如果药太苦,就加放些红糖。把罐中药渣先搁置一旁,如果是头次,待加水再熬二次或三次。这一般是下午或晩上的事了,白天,我还要去上学。母亲能自己下床活动时,一切就由她自己操劳,包括家务做饭。
   倒药渣基本上都是我的任务。照大人吩咐,我把药渣都倒在家门前东西两头的行人道上。不准倒入水中,也不得倒入门前的垃圾坑里。这是传统规矩,是对药王爷的尊重!药渣所以要倒在行人道上,是祈求过路的行人君子踩踏到药渣上,将病人的病痛凶灾带往四方散掉、将病魔踏在千人万人脚下,永不得翻身。吃完药的碗也有讲究,不得敞口顺放,要倒扣在桌上。一直到全疗程的药吃完,才能将那只碗正常使用。我看至今也沿袭。这无可厚非,唯心也好,不唯心也好,是中国人的一种心里善愿。那时我为母亲熬中药,还不懂中药里的那些了不起的知识文化,只愿儿子的虔诚与劳动付出,能使生我养我疼我的母亲早日康复,不受病痛的折磨!
   后来,我的母亲到晚年,因疾病缠身太重,经络,腑脏,五行与自然升降出入的规律失调较重,导至体内阴阳不平衡,精气神日渐下降。在服了不少中药,还是可能限于条件,父亲没能为她找到名医下猛药根治,她的气管扩张的老病日渐加重,发作时,少许饮酒后,便会呕血半盒。至天年不该提前走的两年,都未曾停过用药,还用了西药。我从学校出来到部队后,帮我母亲求医治病,在老人家跟前服待汤药的,便是她当时还未过门的儿媳妇一一我的未婚妻。她人好能干心慈,长相出众,招慈母喜欢。我把孝母的任务责任托付于她是放得心的。
  
   三
   光阴之箭的射出比生命轮回的转换还快。
   几十上百年的风雨人生,宛如平常一首歌也好,还是刀刻留痕也罢,先人们已以自己的方式消失在自然时空隧道里了,成了一段段过往的家族历史的一部分或曾经的岁月记忆。生命带给传承者的百感,使命责任是要继续新的生命的努力前行!让能歌的去留住唱出亲情的温暖鼓励与上进的爱,让伤痛留痕的那些不要忘却一个家庭一个民族历史深处的沉痛记忆。扬起新的生活风帆,拔正航向,破浪前行,永是一个正经男儿在家庭社会为人处事应有的责任担当。我继续坚守着亲情道德的高地,在上面种植菩提善果。
   今天,我辈抚儿育女,转眼又到晚年。坎坷风雨人生过后,站在夕阳的秋风里,未免自问,天黑得很晩啊,你准备好了吗?食人间烟火五谷杂粮的自然人,人老病出头,你与自然和谐共生弄不好就要失调出问题了,甚至是大问题了,这是生命轮回的叩问,这是时间的提示:人的生老病死己到经年之暮。
   庆幸的是我,把一生的疾病账在上半生算是还清了,我想,病魔知道我从小出过天花麻疹,经历过九死一生,成人中又溺过水,在军队里险遇过炸弹送命,地方工作后遭遇过车祸伤了腿,为母送寒衣途中还摔伤过脚,浓烈药味都熏昏头了,病魔应抬手放过我了,不再找我麻烦了。在退休后,我衣食无忧,没有三高,再无疾病新帐,在天黑得很慢中,显得精气神比不少同龄人都强。有人哄承夸我时,我玩笑说,我的上半生是属多病的母亲的,下半生是属父亲的,他活到九十多岁,除日机炸伤他被迫住了几个月红十字医院,一生患感冒发烧都很少。
   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晩年身体虽健康长寿,比我小了好几岁的妻子却身体差,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疼痛,不仅患有严重内风湿,心脏病,便秘,还有糖尿病和三高症。近些年,未曾离过多种药物的治疗住院,不知是没请对真药神怎的,病情未减,还严重起来!这天黑得很慢中,她自己活受罪怨天尤人不说,我和子女也跟着提心分神了。
  
   四
   面对着这种现实,我只能分解我的欢乐的心情,挪出我的有限的时间围绕她转,哄着让着她转……俗话说,病人气大,不哄不让咋的?枕边教妻的日子己经过去了,夫妻是命运共同体,正常对不正常,把其当老小孩哄到正常,在相依为命中才能过得开心一些。我以为,既不能回避不负责任,也不得感情生变,就要面对现实,做出牺牲,求取最大公约数,这应是家庭过日子的哲学。从何入手,我想到还是请药神下山來帮忙,但这回要:不见真佛不烧香!
   一天,经一知心朋友介绍:本市Ⅹ镇有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老中医,连癌症病人与各种疑难杂症都能治好。不用怀疑,都是她可见证的近亲。一个是她的女儿的公公,一个是她丈夫的妹妹。女儿的公公患的是肺癌,通过吃他中药,花一年多时间的治疗调理,竟然好了,丈夫的妹妹因身患严重妇科疾病及内湿热症,不能生育,遭丈夫嫌弃,离了婚,我把她介绍给这位中医,吃了他半年的中药也恢复健康正常了,且又嫁了人了。全是真的。我的这位朋友如此见证说过后,我那已多种疾病缠身,却又思想偏激,性子倔强,认为任何医生也难治得她病好的老伴,也当面点了点头,愿意由她领着前往试试看。
   那天,天空下了场入夏的小雨,我也陪着她乘公车约一个小时,下车后,拐了两道湾,上了一个坡,一个商贸繁荣的小镇便到了。原来是我有些熟悉的奇家岭,女儿在南湖边居住时,早晚散步到附近的理工学院,来到过这里。无心过找人看病的事,不想去打听这小镇上有无什么好医生。巷子深处的酒香也就无缘。今病急有目的来由朋友介绍前往求医,原是未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由朋友带上坡街,穿过一段市井繁华的街铺,来

共 776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刘明国先生的散文《熬中药遐思》给我们展现了中医的智慧,继承祖国的医学文化,刻不容缓。中医是一门学问,也是十分科学的。有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中医这里顺理成章,完美治愈。从奶奶患病无钱医治,到我学会熬药,学会看病,感触颇深。中医以治病为主,调理机体,是去根治本;而西医则是用仪器看病,哪疼医哪,是治标不治本。中医自有一套理论,其实用不着西医给定标准,它是治病救人最后的结果为要务,西医确是为从患者那里多赚钱为要务,这目的决定结果。童医生看病,全凭中医的四纲八诊,连听诊器都不用。癌症病人都能治好,这是真功夫。作者为妻子求医问药,找到童医生,他的判断力很强,推断有理,通过治疗,果然有效!我们应该弘扬和传承中医文化,使它造福于人,福荫后代。【编辑:远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504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明国        2023-04-27 09:29:59
  欢迎远近老师(社长)先发后编,以便共同发现问题!昨晚,我又看了一遍,其他不说,光发现别字就有好几个。这是由于在手机上写东西,时间一长,眼就起花所至。现例出,请老師在编辑时帮学生改正过来!第一节:湖流(潮流;第二节:行心(行人),郎队(部队);第三节,帐(账),哄(奉〉,芦山(庐山;第四节,堪(嵌),孑然炉(病句),能得,得字多余;第五节,缘豆(绿豆)。括号里为正确。可能还有,以后会仔细检查再发!麻烦热心的编辑老师了!致谢,敬礼!
2 楼        文友:远近        2023-04-27 14:18:33
  好的,我细看看再改一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楼        文友:远近        2023-04-27 19:47:25
  改了,看还有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 楼        文友:刘明国        2023-04-28 10:54:23
  谢谢老师改错!觉得文章校对真是细致活儿,如第一章中的倒数末段的第五行把不论写成不弄,第三章中的倒数二段把疾病账写成疾病帐,.第四章三自然段把庐山写成芦山,第五章三自然段(中)把绿豆写作缘豆。应就这些了,请老師再改一下!不好意思,耽误您宝贵的时间
5 楼        文友:刘明国        2023-04-29 22:35:26
  十分感谢远近老師对本文的改错而后给予的精心编辑与导读!中医较之西医治病,疗效上的确有它独到的优势,经济上确实有它看得见的节省!我推崇国宝文化中医!
6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5-01 07:19:19
  能否将人生命运的一些思绪具象化?这是一个挺新鲜的人生大问!闲客真挚钦佩先生才思朗朗哟!人吃五谷,哪有不生灾的?从生病治痛说起,让读者非常容易接受。再从奶奶治病切入,用历史的经历,讲述《黄帝内经》、华佗、张仲景、葛洪、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宝典和医界圣贤之伟大,使我们更加热爱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
   大赞先生佳作,祝五一劳动节快乐!
7 楼        文友:刘明国        2023-05-01 11:25:14
  非常感谢6楼文友老师对拙作的认可谬赞。让我们都来推崇祖国的中医文化吧!遥祝老師及家人节日快乐!
8 楼        文友:远近        2023-05-01 19:19:59
  刘明国老师,您的文章主题挺好,正赶上祖国要振兴中医的时候,本来可以拿精品的,但您发表之后又改了多次,时间上已经错过去了,有些遗憾。若再发稿之前仔细看看,检查好了再投稿,就不会错过评精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 楼        文友:刘明国        2023-05-03 16:05:02
  多谢远近老师提示!不过能发表比精更重要。以后发稿确实需多看看,免得下湖好不易抓到条大鱼又从手上跑掉而生可惜!写文不为精不精而写,但应为去写出精品文着力
10 楼        文友:乐歌        2023-05-05 18:42:34
  恭祝刘明国老师佳作《熬中药遐思》斩获精品,望再接再励,期待更多精彩!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