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好声音】【丁香】丁香让我出了两本书(散文)
因为爱好文学,让我爱上了江山,爱上了丁香,是丁香接纳了我,使我写作水平蒸蒸日上。在以后入驻丁香的七年时间里,我出了两本散文集,《一把苜蓿菜》和《天渡》,都是二十二、二十三万字,完全可以说,是江山给了我的勇气,是丁香为我铺平了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写作基础,这才使我如愿以偿。
完全可以说:如果我不进江山,不加入丁香,做梦都不会想到要出书,一出还是两本。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我虽然爱写文章,也断断续续写了好长时间,不是三天打鱼,就是两天晒网,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主要是写下了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投稿,今天这里投一篇,明天那里投一篇,投出去了,关注阅读的人也聊聊无几,写着写着,心就松了,慢慢也不愿意继续写下去了。
自从进了丁香社团后,我投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妈妈的菜疙瘩》写下没有几天,就发到丁香,两天后就选发了,又停了两天,不知不觉的获得了精品,阅读量达三千多,留言也近三十条,这对我这个文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大海里抛进一个石块,激起了层层浪花。
有了这么多的阅读量,是我写作以来从来没有遇见过的,我想这次我才真正找到了家,找到了写作的归宿。从此在写作上才一发而不可收拾。真正迷上了,也可以说"走火入魔。"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由原来一月到四十天写一篇文章到后来十天八天写一篇,发展到后来三五天一篇,当时丁香社团的社长是娇娇、总编是樱雪、编辑晚秋枫叶、乔山人、庄稼,都说我是"高产作家。"是写乡土文学的"高手。"
我是一位农民,做务了近二十亩庄稼,一辈子以农为生,写文章对我来说是:"黄连树下拉二胡,苦中作乐。"闲了写写划划,放松一下心情,从中寻求一下快乐。
幸好老婆长期不在家,给我创造了良好的写作空间,在家里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用我常用的一句话:"好像一只没王的蜂,飞去自由。"
现在文章有了归宿,也好像蜜蜂找到了蜂巢,蝴蝶找到了花朵,更有专门的人,一分钱不收的编辑发送。还有那鼓舞人心、激人上进的编按、留言等等。
说实话,每一篇文章编辑编发后,我首先看的是编按,然后在看留言,有时编按和留言我看两三遍,心里暖暖的,比吃一顿家乡的臊子面还过瘾,对编辑编发特别好的编按,我都收藏了。记得我写的一篇文章《一把苜蓿菜》,阅读量六千多,《我家那辆架子车》就留言竟达五十多条,我回复都回复不过来。
一次,无意中丁香社团一位头儿私聊我:"闰土老师,您乡土文学写的那么好,文章那么多,何不考虑整理一下,出一本书呢?"
虽然老师的几句留言,但在我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难忘的影响。
出书谈何容易,我文章虽有,大多数都是我发表在丁香的,也有我过去发到其它平台的,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就散文达六七十篇,约二十四五万字,还不算诗歌、小说等,如果说出书的话,文字足够了。
我从侧面打听了一下,出一本书就弄个一般书号,印一千册,在当时没有两三万元是不行的,这两三万元,在那时候,对我这个以农为生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通过打交道,我更清楚的知道,江山是一个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的纯文学平台,丁香也一样,每次编辑发出的文章,不但修改了错别字、标点符号,还把不顺的句子加以修改,让作者放心。我多次把丁香编辑的文章和原稿对照,从中学习了不少的东西,并且每次把丁香发出的文章,都复制粘贴起来,更换掉原来的文章。
更令我震撼是江山所评出的精品,几乎都没有什么问题。
有了这么好的平台,文章可以说不需要修改就可以出书,多少个夜晚久久不能入眠,老考虑出书的事,既然丁香的老师好意点起了这把火,还有好多的有利条件,何而不乐呢?
资金的困绕,这是一个拦路虎,一方面我和出版商勾通、诉苦,请求网开一面,把价格压低,让他们少赚点。另一方面我细细一算,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总共一万多一点,这在那个时候都是挺不错的。
出版商听了我的苦诉,也降低了三千元,现在紧打紧算,还差近一万元,我又东倒西借了几千元,现正而八经还差五千元,换句话说,再有五千元就可以出书了。
丁香社团的社长、总编以及编辑,知道我有出书的这种愿望,都给我打气、鼓励,特别是娇娇社长,多次私聊我,还给我说尽管学业忙,如果出书有用得上她的地方,她百分之百的帮助。
出书翻来倒去就是一句话,还是资金问题,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下,钱把我难住了。
书名订下了,《一把苜蓿菜》,书稿送去了,二十二万字,大三十二开,9.75个印张,三百二十页。出版社大体审核了一下,最少先要打百分之八十的款给他们,这我也能理解,按我的想法,在出书前必须百分之百的筹到钱,那怕把留百分之二十的款留下。
用农村俗话说:"碌碡掀到半坡上,咋办。"下面也有一句俗话:"只能上,不能下。"
出版社多次摧促,丁香老师询问。
我急中生智,家里不是有几十袋麦吗?麦卖了可以换钱,换下钱可以出书,我也不知头脑里哪根弦断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没有告诉老婆,就把麦卖了。
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当时我为了每斤麦多卖二分钱,叫邻居帮忙把麦装上我的"蹦蹦车",自己开车把麦拉到收粮点,换回的是不到一百元的运费收入。
过了一段时间,老婆打电话问把卖的麦钱呢?我搪塞了几句后说存了。
后来不知我卖麦出书的事怎么传出去了,有笑骂的、有赞扬的、更有人说我是"神经病"的。总之,我把书出了,说狼说虎我也不在乎。以后老婆知道后也就不了了之,这事就这么完了。
终于,《一把苜蓿菜》在2017年正式出版。
我这个人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打麻将、不会掀花花(玩的一种纸牌)可以说笨的连棋都不会下,文友称我为"五好丈夫。"我就喜欢看看书,写写文章,这也是我一辈子的爱好。
长期在丁香,也在其它文友的支持鼓励下,对丁香越来越衷情,后来丁香又推荐当了执行社长。
出书各有利弊,通过出书、卖书,给文友送书,我在当地文坛小有名气,我也感到知足了。好多人都知道宝鸡、扶风有个闰土,甚至陕西省内许多文友,都知道我闰土了,有些文友开玩笑的说,这网名按的好,一提起闰土,就想起了鲁迅。
2019年,我又产生了出书的念头,再出一本书,这次要一个正规书号,说句难听话,这次出书的目的是想参加省作家协会,听人说出版个正式书号的书,就可以参加省作协。我这次出书是团结出版社的丛书号,国家正式书号,丛书每套十个号。相对比单书号便宜。
这次书名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作协主席吴克敬提写的,全国著名大作家王宗仁做的序,这也无形中提高了书的档次。
说句结实话,这次出书,我结识了几个老板,他们多少给我了些赞助,加之我卖书也节余了一点钱,这次出书三下五除二,资金上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后来因疫情的原因,书的出版一拖再拖,就这样二年多后,我的第二本、二十二万字的散文集《天渡》2021年面世了。
今年1月份,我又被推选为丁香文学社的社长了,我更爱丁香了,丁香给了我的一切,圆了我出书的梦。难怪娇娇社长说:"闰土进丁香后出两本书,这也是丁香的骄傲,我们要向闰土老师学习。"
现在我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扶风县作家协会会员、扶风县文联副秘书长,扶风县读书协会党支部书记兼会长。
细细回想起来,这一切的一切功劳,都归功于江山、都归功于丁香。
是文学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丁香是我创作的动力,感谢江山文学,感谢一路相遇的文学知已,出书让我这个文学爱好者的农民更加自信,用好手中的笔,继续书写大美江山!
地出文章山河新
代代传佳讯
丁香袅袅遍三秦。
点赞闰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