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母亲把贫寒酿成温暖(散文)

精品 【东篱】母亲把贫寒酿成温暖(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98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31发表时间:2023-04-30 05:40:45

母亲一生,贫寒与苦难相伴,但她从不提及自己有多苦,有多难。她天生就是一个酿造家,尽管她对酿造技艺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能把贫寒酿成温暖。母亲说,温暖在身边,还叫喊着冷,是没有学会怎样去过日子。
  
   一
   母亲的身体一直很弱,刚过完年,老毛病又犯了。去了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结果出来,几项指标还是不理想。医生也没有好办法,依然是住院,打吊瓶。
   医院的每个病室有两张病床,邻床是一位刘老太太,他老伴在陪护。母亲和这位病友同病相怜,稍有精神就攀谈起来。她们这个年龄聊天三句话离不开家乡出处和儿女。才张口没几句话,两人竟是惊喜地意识到她们曾是兴隆庄乡初中同年级不同班的同学。两人提起很多当年同学的名字,越说越近乎,越说越感慨。
   刘姨很开朗,在县机关退休,她和其中一些同学竟还有联系。刘姨给一位相识的老同学视频,接通后,三个老太太望着彼此沧桑的面容,直呼其名,唏嘘感叹不已,想起曾经的青春年少,叙述着各自的经历、近况,几个老太太眼角都泛起激动的泪花。
   一下子勾起了母亲的回忆,几个老姐妹沉浸在昔日的时光。母亲说不出什么哲理的话,但我记得她的名言——人生要把贫寒酿成温暖。
  
   二
   母亲上初中那会儿正是文革闹得最凶的那几年,也是姥姥病重辗转住院的几年。
   老师被打成了臭老九,学生们跟着闹串联,下乡劳动,这一茬学生就生生给耽误了。母亲那时候学习很好,在班里一直是班长,也深得老师和学校的赏识器重。母亲所在的村庄离学校七八里地,每天来回都是和伙伴们一起走路。有时候老师会留下母亲跟着判作业,如果错过了伙伴,就只能摸黑自己一个人钻庄稼地回家。母亲胆小,有一次路上遇到一个蓬头垢面的疯子,老是追着母亲“嘿嘿”傻笑,吓得母亲撒腿就跑,鞋都跑丢了,到家了还惊魂未定,出了一身白毛汗。后来母亲就带上家里大黄狗上学,到学校后大黄狗就自己回家;晚上放学时大黄狗又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母亲会把中午带的饭菜留下一点点给大黄狗。那年月人都吃不饱,饿得慌慌的,母亲宁可自己饿着也要留一点给自己的伙伴,哪怕只是几片白薯皮,玉米饽饽黑锅巴,大黄狗也高兴地摇尾巴。
   母亲身上透着一股精明劲,也很要强,谈起这段经历,她总是说,有些事会督促长大,不能抱怨。
   辗转多地医院,姥姥的命最终也没保住,扔下16岁的母亲、12岁的老姨、9岁的老舅三个未长大的孩子离去了。那时候大姨二姨都已成家,大舅在外地工作,家里除了姥爷,母亲就算大人了。姥姥当年是在天津住的医院,母亲始终陪护,临做手术前,姥姥拉着母亲的手叮嘱:“妈要有个三长两短的,这个家就靠你了,一定帮妈把你的弟、妹拉扯大了……妈没想到最后得了我最瞧不上的三丫头的济……”姥姥最后还是没有走下手术台,命运把母亲推到了生活的前沿,面对生活的凄风冷雨,也痛失生命中仅有的几次机会,成了终身遗憾。
   母亲常常唠叨说,我现在正是姥姥当年去世的年纪,也有幼子等着抚养,有时候身体稍不舒服就会瞎想,也能深深体会到姥姥那时是多么不舍的。
   一日,初中毕业后母亲正在地里劳作,大喇叭里广播“李秀华,刘秀华,到大队拿录取通知书来,一中的,一中的,全村唯一的,我代表全体社员恭喜你……”声音在村庄里回荡,经久不去。
   姥爷坐在炕沿,一只手在花白的头上搔呀搔,母亲局促地站在一边,脸涨得通红,手里拿着那张大红的通知书。终于,姥爷撩起眼皮发话了:“三丫头,算了吧,爸爸供不起你!”说完趿拉着鞋匆匆往外走,像是在逃避什么。母亲无力地搓着衣角,两行清泪夺眶而出,滴落在裸露脚趾的鞋面上。母亲也早想到了这个结果,这个家需要她帮着姥爷扛起来。那个大喇叭里传出的激动人心的声音也被母亲一生压在心底,变成苦水,苦水满了,就通过眼眶溢出来。
   母亲在娘家,后来又有两次机会,一次是公社推荐母亲去当民办教师,学校远,需要住校。母亲满心欢喜,姥爷也同意,老姨却哭了,拉着母亲的衣角,说,三姐你别去,别离开我,我害怕。12岁的老姨可能还没从失去姥姥的痛苦中醒来,把母亲当成了她的依靠。懵懵懂懂,怕再失去三姐,怕生活的重担转移到自己头上。母亲终归是心软,没有去成。
   还有一次是村里原来会计搞四清被解职了,需要人,书记想要母亲去做。姥爷一辈子胆小怕事,指着三件破房说,我只有这三件破房,要是出了差错,可不够赔的。再说,丫头终归是要出嫁的,到时候你们不还得重新培养吗?还是算了吧。
   所有的事,总不如愿,母亲说,都是火候不到。别人说,命中没有莫强求,母亲说,得之更好,不得不必在乎和纠结,走不出,惹得自己痛苦。
   面对生活,母亲只有一声接一声深深地叹息。母亲经常说,自己在前途和亲情之间,无法做出正确的权衡,以后遇到涉及孩子们前途的事,所有的苦都留给自己,决不能让孩子耽搁了前程。母亲总是这样设身处地为子女考虑,宁可自己受累。母亲也不抱怨姥爷,那时姥爷也看不透将来,没什么文化,只能顾及眼前。人活在世上,需要眼界,可那个时代也把人的眼界给堵住了。母亲的话很有深度,她看得远,想得深。每当遇到事,我便想到母亲的话,放眼看世界,自己在世界里就是一粒尘埃,世界允许一粒尘埃存在,就是幸福,任何抱怨和不满,伤害的都是自己。
  
   三
   没有办法,就要安于宿命。好在那时候宣传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村里有驻点知青,也常有在外上班饿得受不了返回村子务农的例子,当时的人就会觉得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差距不会很大。母亲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不再盼着走出去。白天,个子还没锄头把高的母亲,凭着倔强,和村里的男劳力齐头并进;深夜里,用纺车“嗡嗡”地纺出一家人的温暖。一次,母亲去跟邻居请教衣服的裁法,人家忙,没工夫教,母亲把自己关在屋里,趴在枕头上,低声嘤嘤哭着“妈妈,为什么狠心把我们丢下……”出出怨气,哭罢,擦干眼泪,把旧衣服铺在炕上做样子,自己找来纸笔涂涂画画,终于琢磨明白了。母亲说,幸亏把自己逼成了半个裁缝。
   村里来了宣传队,母亲是积极分子,后来还参加了民兵,当上了代理民兵排长,这是母亲的高光时刻,每每说到这些,母亲总是嘴角上翘,忍不住笑起来。
   和父亲结婚后,村子拿到了乡里给母亲开的推荐信,决定重点培养,让母亲去公社广播站当广播员试试。试播那天,母亲穿戴一新,系上了结婚时父亲给买的红纱巾,衬托得母亲的脸更红了,英姿焕发。在公社领导注视下,母亲正襟危坐,轻轻打开话筒:“同志们,这里是——咕——咕……”原来是已经怀上的我在肚子里作怪,成了那一时的笑话。村民们见面打招呼就是“咕——咕——来了”,母亲也失去了最后一次被领导关注的机会。
   大队办身份证,拿到手一看,把“李秀华”写成了“李秀花”,母亲很不高兴。这个名字是她上学时候自己起的,是“锦绣中华”的意思,而“秀花”等同于“绣花”,就是柴火妞,母亲生气地说。直到现在我陪同母亲去银行或者其他用的身份证号的场合,母亲总爱像祥林嫂那样跟那些不相干的人絮叨:“其实我的名字叫李秀华,大中华的华,是锦绣中华的意思,这个身份证写错了……”有时候我给母亲网上买点稀罕物寄过去,总是规规矩矩写“李秀华”三个字,我内心遵从着母亲的意愿。
   在村里,知道母亲名字的人少之又少,都被“某某家里的”或“谁谁的妈”代替了。这不仅是母亲的宿命,也是几千年农村广大妇女的宿命。母亲这一代人被大时代裹挟、冲击着,妇女的地位确实提高了很多,但要想在异乡婆家被人记住大名,除非自己做出巨大的努力,被人认可,要不还是逃脱不了名字被借指的命运。我记得我们村和男人齐名的妇女只有三个,一个是教小学的老师,一个是妇女主任,还有一个是赤脚医生。
   这张小小身份证上的名字,代表了她的青春年华,“华”“花”之差似乎也预示了她人生的分水岭。一边是人人羡慕的学校学习标兵,一边是照顾父亲、弟、妹的抱柴烧火、下地劳作的村姑;一边是父母眼中的娇娃,一边是别人眼里的“某某家里的”、“谁谁的妈”。
   我告诉母亲,在古音里面“花”和“华”是同一个意思,现在有一部动漫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就把我们大中华谐音成“种花家”,把我们自谦为“兔子”。您正好属兔,您看,根正苗红!母亲被逗笑了。
   简单一个字,都要“纠结”一阵子,但这种“纠结”,是母亲取暖的方式。再苦,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啊,她不想失去名字中的美好。
  
   四
   母亲把读书成才的希望寄托到我的身上,希望有朝一日我能代替她跳出农门。那时候日子过得都苦,普通农家是舍不得给孩子买书的。母亲不然,我从小就有识字书和故事书。母亲说,那时候我还不怎么会说话就指着书“啊啊”地让母亲讲故事。记得最清楚的是《咕咚来了》的故事:“一只小兔子在河边吃草,突然传来‘咕咚’一声,小兔子吓得撒腿就跑,大喊‘咕咚’来了……”后来等我有了孩子,我也给我的孩子讲《咕咚来了》的故事。我觉得尽管是一种模仿性的传承,但怀念母亲的情感在其中,不能不再讲这个故事。
   我参加高考后,成绩一般,要想上大学只能自费,要么就是复读或者回家务农。母亲一直体弱多病,加上刚刚翻修房子,家里已经欠了很多外债,依照我家的条件是上不起自费大学的,我也十分犹豫。天下知子莫如母,母亲坚定地支持我上大学,自费就自费,钱的事不用发愁。发愁的是母亲,母亲为此而东奔西走,借遍亲友乡亲,给我凑够学费,支持我走出农门。父母那些年做豆腐,别人一天做一盘子卖,父母早晚各做一盘子,有时候中午还要卖豆浆,一天到晚几乎连轴转,她要还债,必须比别人多操劳。
   我毕业那年,父亲也累垮了,得了腰间盘突出,母亲也患了糖尿病和甲亢。我刚上班也挣不了几个钱,后来紧跟着又面临下岗再就业,生活一下子降到了谷底,我也不知道路在何方。有邻居说,读书有啥用,拉了一屁股饥荒,又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如当初早早去砖厂拉小车,比这强。母亲总是对这些言语不屑一顾,淡淡地说:“读书总归是有用的,走着瞧吧。”父母从来没有后悔过供我上学,也不曾为繁重的生活而叹息。
   这两年我学着写文章,在江山文学网发表,还有了小小职务,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生活开启了又一扇大门。我也借此加入了当地作协,和我曾经羡慕的很多老师同堂论道。母亲很是开心,我的每篇文章她都认真看,还经常给我指出毛病。当我写作遇到瓶颈,记忆上出现模糊点,农事上遇到不懂得也会跟她探讨。母亲还会把我的文章转发到她的那些群里,尽管她知道群里很多不是文盲就是老花眼的,没几个会去看,但她就是抑制不住为儿子高兴。
   她觉得当年她供我上学花的钱值了!她说,看看吧,不读书,孩子怎么会把那些苦难的事变成温暖送给我。
  
   五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人生看似当时不经意的选择,到老了就是巨大的鸿沟。刘姨和刘姨经常联系的这些人大部分都通过各种途经成功农转非,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别的不说,单单退休后退休金和医保报销这一点,母亲和刘姨就是天差地别。
   说到这里,母亲又开始叹息。说如果当年姥姥健在,如果姥爷能放手,如果……自己很可能也出来了。我说,如果——如果——您就不可能遇见我爸了,也就没有我们了!让您倒退回去再选择一回您怎么选?母亲被我逗乐了,说,我还是选择现在的路吧。我又说,那个刘姨先前的老伴不就是走得早吗?现在身边这个虽好,也不是原配。您看我爸虽然没啥本事,但一辈子陪着您,您说啥听啥,儿女也从不忤逆您,是不是?母亲听了忍不住点头称是。说到儿女,我说,刘姨她们虽然有劳保,可是她们这一代几乎都是一个孩子,您有儿又有女,现在有孙子、外孙子,去年还升格为太姥姥,有啥遗憾的?该遗憾的是他们才对。能把贫寒和痛苦酿成温暖,感受到丝丝暖意就好,跟人去比,总有好的方面,不是事事不如意。
   母亲开心地笑了,是啊,还有什么遗憾的呢!人生失之东篱收之桑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把母亲和刘姨加上微信好友,又把刘姨手机里几个母亲认识的的微信好友推送过来,备注好母亲的名字“老同学李秀华”发送出去等待认证通过。
   不一会儿母亲的手机铃声响起,还是那首熟悉的旋律《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接起来,屏幕里又是一位慈祥的银发老太太,一阵爽朗的笑声过后,传来对方的声音:“老班长,李秀华,你猜猜我是谁?”
   一股暖流,让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溢出了。她又感慨起来:你姥姥没法比我了,我赶上的时代好,我的儿女有出息,浑身暖洋洋的。
  
   2023.04.30首发原创于江山文学
  

共 50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母亲,总有写不完的话题,有表达不完的情感,有报不了的恩情。这篇散文一改往日他人写母亲的常态,从母亲的老毛病又犯了到医院住院说起,母亲与同室病友聊天发现原来她们还是初中同年级的学友,因此记忆涌出,话匣子打开。与不曾联系的同学又续上了友谊,彼此回忆着、感叹着、高兴着。“我”也被感染,拿起母亲的手机与她的同学加上微信,让母亲这个曾经的班长再展昔日的风采。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对作者母亲的病情好转是有益的。母亲小时候很聪明,读书成绩非常好,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命运,可一切都因姥姥去世而改变。姥姥去世,16岁的母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考上了一中也只能辍学,三次农转非的机会擦肩而过。结婚后,因为“我”在母亲肚子里捣乱,最后的机会也失去了,母亲只有常常叹息。甚至母亲的姓名、学历都被村干部写错,“华”写成了母亲不大满意的“花”,母亲一直是耿耿于怀,却又无可奈何。母亲为了弥补当初自己读书不足,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终于成了母亲骄傲的大学生,现在还加入了当地作协,成了江山文学东篱社团里“干部”,因此,母亲欣慰。母亲常叹息曾经的“如果…”已经走远,现在也常兴叹儿孙满堂的大家庭,很是满足。这是一位平淡无奇的母亲,也是一位温柔善良乐于奉献敢挑大梁的、有坚强意志力的母亲。文章情真意切,朴实无华,幽默的话语,感人的场景,温馨的画面,令人动容。十分精彩的美文佳作,力荐各文友欣赏。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也祝作者母亲健康平安长寿!【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50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4-30 18:04:19
  能够把母亲走过的路记得清清楚楚,把母亲的心路历程解读得明明白白,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怪不得母亲会笑出眼泪。天方老师的文非常温暖。过去的不能更改,珍惜眼前的生活,平淡也是幸福。问候老师!生意兴隆!
回复1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4-30 19:14:09
  老师夸奖了,母亲就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到在儿子眼里,她是最值得歌颂的。明天回家探母,春耕时节,可能还有一些没干完的活儿,去帮一帮。这句是尽孝吧!限于水平,还有很多不足,像老师学习!
12 楼        文友:岚亮        2023-05-01 16:54:29
  过去的穷苦,往日的忧伤,皆被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用岁月酿成了温暖的日子。写得好,为天方夜谭老师点赞!
回复1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5-02 20:42:36
  亮哥是我的榜样,无论写景写事刻画人物,都能入木三分,笔锋风趣幽默,我喜欢读,多向您学习!
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1 17:53:09
  天方老师能够把那么普通的生活写成诗意,抽象出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一般散文无可比拟的。祝贺天方老师佳作摘精!
怀才抱器
回复1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5-02 20:45:40
  红豆有您的一半,我逐字逐句看了,受益匪浅,您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认真学习,不掉队,注意身体,名次也没那么重要,大家在一起开心就好!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