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护花使者】“淄博烧烤”随感(随笔)
“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且持续升温,已经不能用普通的热点、头条来概括,显然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话题。
这些天随便翻下手机,就能听到各路官媒、自媒关于“淄博烧烤”生动的报道和精彩的评论,本无需再用文字饶舌。但是作为亿万共情者的一分子,我又担心这一切会随着手机的滑屏很快消逝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不见踪影。所以,我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记录下来,试图给后人留一点永恒的追忆线索。
一、人间烟火
不用说,“淄博烧烤”出圈的大背景是我们刚刚经历的这场百年不遇的瘟疫。
漫漫三年,硬核的防控政策之下交通受阻,经济停滞,百业凋敝,人心惶惶。全国十几亿人内心压抑的焦灼、委屈和愤怒逐渐汇聚成洪流,寻找喷涌的出口。“淄博烧烤”无意间被推上历史舞台,成了疫情之后全民庆祝、狂欢的符号与象征。
曾记否?疫情最重、防疫最严之时,大小饭店不得堂食。再好的美食也被打包成一坨外卖,让吃饭的意义回到了最原始的阶段——充饥果腹。人仿佛异化成了一台一台加油加气的机车,不再需要细品酸甜苦辣的味道,七情六欲也将随之消失殆尽。
细说来,阻却人间烟火的又何止是三年的疫情和防控呢?近十年来,随着环保和城市治理力度的加大,我们固然减少了雾霾,看见了蓝天,但“一刀切”的政策之下,我们同样消灭了街边熙熙攘攘的小摊小贩和大排档。生活变得冰冷无趣。
如今人间烟火在淄博重现,数千人露天而坐,呼朋引伴,大快朵颐,这种久违的感觉教人如何不激动?
但是,淄博并非简单地恢复露天大排档。它是升级版的,去过的人都赞其配套措施到位——
铁路、公交开设了烧烤专列、专线;党政机关公厕、车位向社会开放;交警、巡警、志愿者全方位疏导、引领、救援;市场监管严查缺斤短两、坐地起价;面对滚滚客流,大小宾馆价格不升反降……如此等等,是有一个系统性的政府行为在背后支撑着,所以这烟火气不是普通的烟熏火燎和嘈杂混乱,而是安全、文明和温馨的人间烟火。
硬核的防疫和僵化的环保、城市治理让我们告别这样的人间烟火太久,久别重逢的感觉叫人如何不共情?难怪有人说,淄博上一次这么热闹还是在齐国的时候。
二、“大同世界”
如果只是久违的美食与自由,并不足以激发人们对“淄博烧烤”如此的豪情万丈。
去过的人都说,去淄博不像旅游而像回家。除了政府全方位人性化的管理外,淄博的老百姓也像被施了魔法一般,把热情好客、宾至如归的气氛营造到了极致——
有车站迎宾、发礼物的帅哥、美女;有现场给排队候座的食客发放免费包子、饮料、矿泉水的志愿者;有雷锋一般想尽一切办法、“多管闲事”为外地房车夫妇加水的售楼小姐和物业人员;有一个电话求助就不辞劳苦赶到停车场给自驾旅客补胎只收20元钱的修车师傅;有慷慨留宿外地陌生游客的大姐和开着自家豪车免费接送外地人的当地大哥……
外地人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也变成慷慨豪侠之辈,久候无座的陌生人之间开始与在先者“拼桌”共嗨,订不到酒店的外地人居然不介意相互组合拼居而住!总之,到了淄博就仿佛到了我们从小在政治课本里所学的“共产主义社会”和“大同世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跟外面的世界完全不一样。
难怪有人说,当年孟子劝齐宣王行“仁政”未成功,结果让淄博人一下子做到了。
三、淄博烧烤能走多远
热闹、火爆、欢乐的气氛中,也逐渐有一些违和的画面和质疑、担心的声音开始出现——
一对男女因为服务员上错了菜,在得到赔礼道歉和免单补偿后还是不依不饶。
一个双颧突出、满脸横肉的男子因为什么原因,一次次推开阻拦的人扑向一名工作人员。
一位愁容满面的老太太专门发视频告诫大家千万不要去淄博扎堆儿、凑热闹,因为“进去就没人管了”“根本吃不着”。
一位主播侃侃而谈,理性分析着“淄博烧烤”这种“城市营销模式”如沙滩上的堡垒,难以长久。
更有一种尖锐的声音质疑,带火淄博烧烤的网红书记马晓磊是不是剑走偏锋,破坏了某种既定规则,给他的仕途埋下了隐患和不测……
虽然这些非主流的视频下面是几乎一边倒的反对和讨伐之声,但说句实话,我心里其实也悬着深深的疑问——“淄博烧烤”如此美好的事物,到底可以持续多久?
免费的车辆接送和礼品赠送真的出于市民的自发行为?长此以往,何以为继?满负荷的运转之下,当地的公务员会不会终于厌烦这种非本职的“为人民服务”模式?
久违的人间烟火和早已习惯的城市的冷漠,不经意间被“淄博烧烤”瞬间消融,但这会不会只是一种偶然的风云际会和机缘凑巧?就像夏日里突然的一场暴风雨之后,我们抬头看到美丽的彩虹?我们如何才能留住眼下这一切美好的事物,让她“常态化”?
虽然我并没有足够的信心,但我依然愿意乐观地期望淄博市政府可以把这样的“仁政”坚持下去,希望去淄博取经的兄弟城市们可以把真经带回去在各地开花结果,使她遍布神州。我也愿意乐观地期待淄博人激发出的人心向善真的可以克服“人性本恶”的自然法则,让国人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大大上个台阶,从“内卷”的浮躁和冷漠中解脱而出。
没关系,即使达不到如此效果,即便只是昙花一现,“淄博烧烤”也已经洗涤了我们灵魂,让我亲眼见证和展望了美好,足矣!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一直还没有去淄博。我准备等“淄博烧烤”的热度降一降,再带着我这些观察、思考和疑问去现场求证。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