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硝酸银不翼而飞(小说)
硝酸银不翼而飞(小说)
1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伏牛山深处的茂密树林里,有一个保密工厂,工厂里使用一种贵重化工原料叫做硝酸银,这里讲述的是硝酸银不翼而飞的故事。
“爸爸,你昨天晚上什么时候回来的?我都睡觉了,没听见您回来”。刚刚会说话的儿子睁开惺忪的眼睛,对正在给他穿衣服的欧阳源说。
是的,欧阳源昨天回家很晚,是凌晨三点才回来的。这一天作为财务处成本科的负责人在进行半年报成本分析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规律:硝酸银的盘亏数字在递增。自从1981年九月份以来,连续半年多的时间里,全厂硝酸银库存量盘亏数字越来越大,以10%的速度递增。根据自己对企业原材料的管理情况的了解,他感觉这不是一般的“跑冒滴漏”,也不是所谓的“顺手牵羊”,应该是有人故意盗窃。
天色已经很晚了,办公室里空荡荡的,同事们都下班回家了。欧阳源却不能回家,他在着手起草一份财务分析报告,提出严格半成品库的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半成品库管理员等一系列的建议和主张。
目前,原材料总库的出库入库有专门的保管员,出库需要填写出库单,领导要签字盖章;入库要填制入库单,也需要经办人和负责人签字。而半成品的出库、入库却没有严格的手续,只有一个开放式的仓库,钥匙没有专人保管,总是在工人们中间传来传去,出入库也没有严格的手续,只有半成品流传单。而硝酸银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原材料,这种物质只要稍微加工就可以提炼出白银。属于国家的贵重原材料,绝对是计划内控制的,没有指标是无法得到的。由于工厂的管理中存在着漏洞,结果造成了硝酸银的丢失。同时丢失的还有各种“成色剂”。
欧阳源是厦门大学的高材生,他来工厂工作时间已经五年多了,由于他工作业绩突出,厂长和书记都很重视他。于是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财务分析报告中的数据进行了反复的核对、分析和计算,列出来统计分析表。第二天一上班,他就把打印好的《财务分析报告》报送是财务处长。财务处长签字后立即上报总经济师、厂长和党委书记。各级领导都感觉这个事情很严重,必须抓紧时间解决。
当天下午党委书记李玉坤亲自挂帅召开了经济活动分析会,要求欧阳源在会议上重点发言,提出硝酸银不翼而飞的问题。
欧阳源的数据和分析都是非常严谨的,他断定:“如果严格按照配方生产,那么应该是可以计算出硝酸银的消耗量的,即使有设备或人工失误造成的“跑冒滴漏”,也不会高于国内最高水平,我们的数字在七个月内出现了惊人的变化,这只有一种可能:生产线上有人盗窃贵重化工原料硝酸银”。总经济师胡伟章说:“有人盗窃,应该是有地方可以销赃,这是一个牵涉到黑色经济链的大问题,我们应该向警方报案”。胡伟章以前曾经提出过加强工厂内部的原材料消耗管理,但是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他正在联系往北京调动的事情,因此也没有强硬坚持自己的意见。
党委书记李玉坤打电话叫保卫处长王国强来参加会议。听取大家的发言。王国强是部队上转业来工厂的,他是一个严肃的管理干部。
最后工厂厂长王继明决定:上报当地公安局,并上报化工部,立刻对硝酸银被盗事件进行调查。责成财务处、计划处和保卫处一起处理此事。
2
五天后的深夜12点,一声尖利的警车呼叫声划破了厂区的宁静。当时工厂刚刚投产,保卫处长王国强和总经济师胡伟章就睡在办公室里,很多办公室都是“寝办合一”的。
于是办公楼立即灯火通明,许多领导都披着衣服走下来看看动静。警察立即对保卫处长提出了抓人的要求,顿时,全工厂涉案人员七人被拘捕。
一时间工厂里人心惶惶、议论纷纷、生产线上更加沉默。欧阳源也参加了配合警方的行动,第二天天亮后才回家睡了一会儿觉。
妻子问:“这么快就破案啦?”
欧阳源说:“是南阳市一个私营制镜厂的“黑吃黑”案子牵涉到我们工厂的硝酸银丢失案子。制镜厂用的银是用硝酸银提取的,硝酸银是我们工厂的某些人卖给他们的。其实这个案子本来就不复杂,没有侦探电影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甚至作案人员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犯法,由于企业管理混乱,许多工人已经把从工厂里拿东西看成习以为常的事情,他们总是说‘工厂是我家,厂长是我妈,缺钱问妈要,缺啥去工厂拿’这些人根本没有马克思所说的无产者那样的纪律性和革命觉悟……”
“所以呢?作案手段及其简单,是吗?”妻子问
“是啊,这就是工厂管理制度不严造成的,可惜的是许多作案者还很年轻,人生的路刚刚开始,这一下子啊,毁了”。欧阳源有些痛心地说。
“啊,总算找到了销赃途经啊,终于有线索啦”妻子强调道。
“主要是半成品库存管理太松了,没有专人负责,大多数是从那个环节偷盗的,一开始顺手牵羊,后来就专门偷窃了,唉,工厂管理不善是最重要的原因啊。”欧阳源很沉重地说。
这时候,外面的警车又响了,原来有人揭发了同伙,又有十几个工人被拘留。他们之中还有人偷工厂的显影液和定影液给私人照相馆的人。那时候市场上的照片都是用感光材料生产的,感光材料生产属于精细化工。
一周后,化工部才来了批复文件,同意加强半成品库的管理,设立专人负责,增加三位工人岗位,实行三班制管理。这已经是马后炮了,工厂已经开始对半成品库实行24小时管理,并严格了出库和入库制度。
又过了两天,欧阳源才顾得上回家看看。妻子问:“你说大多数硝酸银被盗发生在半成品库,那么不是全部吗?难道另外还有……”
“是的,还有从厂部一级库直接盗窃的。”欧阳源肯定地说。
“啊!这也太无法无天了!”妻子吃惊地张大嘴。
欧阳源慢慢地说:“据罪犯自己交待,他们有几次大的行动,直接从工厂厂部一级库偷盗,乘着夜高风黑的雨夜做案。可是奇怪的是一级库从没有报告过被盗事件!”
“里应外合,监守自盗,做假账!”妻子大声喊道。
这个人会是谁呢?夫妻二人陷入沉思。
3
三个月以后,胡伟章调动到北京工作,临走前,他给工厂留下了一份一万字的建议书,建议书提出了对工厂内部管理制度的改进方法。每一个措施都比较具体可行。这份资料极其珍贵,是工厂加强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王继明责成几个处级领导研究这个建议书,并且成立了企业管理改革小组,欧阳源任组长。补充一句,欧阳源这时候已经提升为财务处副处长。通过财务部门查账发现,建厂十年来,工厂采购的钳子、扳子、改锥等工具已经是工人数量的三倍。这就是说,工厂的生产工具都被工人拿回家私用了,甚至有人在周边的乡村看见农民家使用的工具上,刻着工厂的名称,可见工具流失和偷拿工厂财产的事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欧阳源建议: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应该组织全体职工学习王铁人爱厂如家的精神。首先提高工人兄弟的思想觉悟。同时加强工厂的制度,奖励和惩罚一定要严明。
工厂开展“公物还家”活动的一个月内,收回了很多工具,半成品,原材料和边角余料……这叫保卫处的王国强感觉自己失职,没有尽职尽责,没有看好工厂这个家。各个职能科室的领导者都认识到加强企业管理的意义:“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不是每个工人自己的家,不可以随便从工厂里拿东西。职能科室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工厂的制度。”
不到半年的时间,工厂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品质量提升,涌现出一大批爱厂如家的优秀工人。厂长王继明感慨道:“不是工人思想觉悟低,是工厂以前的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厂规厂纪,才能培养出真正社会主义的新工人。”
从那以后,工厂再也没有发生过盗窃犯罪案件。工人队伍中每年都有人考上大学深造。欧阳源也被选聘到一家职业学院从事教育工作。他将这个故事作为管理案例编写进教材。
4
多年以后,河南省一家电影公司拍了一部微电影《硝酸银被盗案》,本来想以故事情节吸引人,结果票房很低,原因是这个故事本来不惊险,它不适合作为破案故事,它只是一个经济管理的案例。
还是欧阳源的教学案例,非常受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们从中学到了管理者的责任义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是,欧阳源将其案例收录到《高职高专二十一世纪财务管理案例教程》之中了。后来,欧阳源退休以后和妻子一起创作经济类小说,这个故事给他们挣回了第一笔稿费。从此以后他们一发不可收,开始了经济类小说的创作活动,并且双双加入了省作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