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八十六(随笔)
◎《黑人白话》
这段视频是一位杭州文友发的,她觉得很丢人,也认为杭州的长官有责任。我倒觉得杭州人不必太自责,只是因为杭州太美了,人们对杭州的期望值太高了,杭州举办亚运会的日期太近了。再说,我总觉得那帮闹事者不像杭州人。如果这事发生在火气很大的沈阳很正常,而且沈阳的球迷闹事大都动手不动口。但是,这回沈阳球迷也从中吸取教训了,昨天浙江队抵达桃仙机场时,沈阳球迷夹道欢迎,相当热情。但愿这不是作秀。也希望沈阳人、辽宁人、东北人因此长长志气,人穷志坚,穷则思变,或许坏事变好事。还是好好打球,好好看球吧,希望浙江队在沈阳逆袭,把真正的决赛带回杭州,给美丽的杭州一个重新美丽的机会。
20230512
◎《黑人白话》
不必挽留张文宏,也不会忘记张文宏,在那段无医无药无希望的日子,他是黑人眼前一丝微弱的光亮。
20230505
◎《黑人白话》
这么一看,有些人(无义无信无亲无容无疚之人)的确不能深交,同时也更加自信自爱。
20230512
◎《黑人白话》
哀大莫过于学话。
20230511
◎《黑人白话》
这些天追剧《龙城》,看到最多的就是善良之苦、善良之乐、善良之悲、善良之欢。尤其对于郑西决那“善”过了头的“良”,非常熟悉,非常懂得,非常理解,非常无奈。在这个世界上,做个好人的确比做个坏人难。但是真正的好人绝不后悔,好好做人、好好待人就是了,结果并不重要。
20230512
◎《黑人白话》
一座摩天大厦,由图书馆改做商业城,低层装修,在不断的拆除承重墙——这就是我们一些地方的教育、教师、教材。这个“刑”谁判,判谁?
20230512
◎《黑人白话》
享年七十二岁的曹诚英先生,把自己的一生分为三份,一份献了自由与爱情,一份献给了科学与祖国,一份献给了农大与学生。
20230512
◎《黑人白话》
早睡。早起。午睡。无思(睡前)。
20230513
◎《黑人白话》
文化的文明的光亮越少,丑恶、邪恶、罪恶越多。
20230513
◎《黑人白话》
第一次见到郑小瑛先生,是1979年在北京和平里的文化部招待所,由同寝的一位上海老师介绍:这是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风度翩翩,侃侃而谈。今天才知道,那次在北京,是50岁的她为庆祝国庆30周年排演交响合唱音乐会。30年后,当黑人也成为合唱团员的时候,更加知道了郑小瑛先生在中国乐坛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西方高雅艺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她也给我们树立了用工作战胜病魔,以艺术永葆青春的人生楷模。2029年,希望能够看到100岁的郑小瑛先生指挥交响合唱音乐会。
20230513
◎《黑人白话》
相对风光片,黑人更喜欢人物肖像,特别是异域人物肖像,既有外部环境的衬托,更有内心世界的展现。特色鲜明,印象深刻。如此更需要拍摄者的人文蕴含和新闻敏感。
20230512
◎《黑水白沙》
早年没有友谊商店,也没有洗衣机厂,小红楼不是这个样子,小楼饭店不在这个地方,道路最远的是老爷閣和西大庙,印象最深的是新华百货和美大照相馆,离我家最近的是工人文化宫和东升百货……
20230512
◎《黑人白话》
这一次董卿说错了,估计她也受过伤。对于黑人而言,朋友圈更多的作用是日记本:纪录岁月,纪录生活,纪录思想,纪录感情,纪录快乐,纪录悲伤,纪录风景,纪录行程……这些纪录只要真实,无需顾忌。它只和我还有我的至爱亲朋有关,至于朋友圈里的非朋友或假朋友怎么看、怎么想、怎么说我,怎么对我,和我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对我一丁点影响也没有。对了,发朋友圈还有一个作用,这就是在久久陪伴和渐行渐远中,筛选和删减朋友。
20230513
◎《黑人白话》
佛门即为重生之门——在汶川地震中出生的这108个婴儿记住了108个罗汉,更记住罗汉寺和素全法师。
◎《黑人白话》
现在已经开始倒计时于今晚的G3大战了,希望辽宁球迷善待浙江球迷,热情好客应该是北方人的性格特征,决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0230513
◎《黑人白话》
相对风光片,黑人更喜欢人物肖像,特别是异域人物肖像,既有外部环境的衬托,更有内心世界的展现。特色鲜明,印象深刻。如此更需要拍摄者的人文蕴含和新闻敏感。
20230512
◎《黑人白话》
只要我喜欢生活,管他喜不喜欢我。
20230512
◎《黑人白话》
久久等候儿子的母亲,把自己站成了望儿山。深深保护儿子的母亲,把自己化成了抱儿石。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奉献,最无悔的牺牲。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20230514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