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太康顾佐墓记(随笔)
明人顾佐墓在太康县城西南的毛庄镇顾窑。
关于顾佐,清乾隆、道光年间等版本的《太康县志》均有记载。顾佐(1376-1446),字礼卿,河南太康人。明建文二年考中进士之后,顾佐被授职为庄浪(在今甘肃省)知县。历任监察御史、按察副使、应天府尹、通政使、右都御史等职,历经五朝保四帝,政绩斐然。在朝为官期间,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被誉为:一字丹心雪白简,四朝元老照冰壶。史载,他在内廷工作时,除了因公务外,从不与同僚同坐闲聊,故称“顾独坐”。告老还乡后,不忘回报桑梓,至今流传当年他为家乡做的不少好事,像,“太康不养义马”、“2亩8分5厘当1亩”、“顾家楼”等佳话,深受当地人敬仰。1446年,70岁的顾佐去世后,被追谥为“端肃”。《明史》谓其“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清朝杰出的政治家张廷玉说:“顾佐掌邦宪,风纪为之一清。”正因如此,他被后人称赞为大明青天。
顾佐墓地处顾窑南侧,附近有一片杨树林,背靠兰河河堤,可谓环境优雅,风水极佳。历经几百年风雨的洗礼,早已不复当年盛况。现在的坟墓前建有仿古碑楼,上镶嵌有几通石碑,分别为《重修顾少保端肃公祠堂记》(清乾隆二十一年),《先祖顾公讳佐暨配孺人韦氏之墓》《重建都察院右都御史顾公讳佐墓碑记》等,还有两块小方碑,一是《顾佐墓》文保碑,1989年3月20日公布,1990年农历四月十六日立石,太康县人民政府;二是《顾氏族谱第四次修续纪念》,1990年农历四月立。环视坟墓封土堆,不甚高大,其上长满了野草。在几棵泡桐树的掩映下,古朴肃穆。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想起了《红楼梦》中《好了歌》里的那句“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也许,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才是最本真的。虽然一代廉吏顾佐远去了,但他身后的故事仍被家乡人口口相传,念念不忘。
在墓前神道麦田里矗立一对残损的石马,均无头。虽说如此,它们仍无怨无悔地在默默守护着墓主人,不离不弃。估计当时神道两侧还有其他的石像生,可惜如今已荡然无存,令人不胜嘘唏。
顾佐墓右手前方二三十米处有一不大的坟墓,系顾佐后人顾朴的坟茔。据了解,2017年3月因当地城建施工发现一明朝古墓,经考证原来是顾佐后人顾朴夫妇的合葬墓,由于墓被破坏严重,顾氏族人遂重新将他们安葬于此。
太康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名人辈出。作为当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顾佐其墓虽然简陋,但作为从太康走出的在明朝颇具影响的一代廉吏,其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气节和为民谋利、造福桑梓的精神时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还是值得挖掘和传承的,理应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发扬光大。
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