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我也说说母亲节(随笔)
昨天是2023年5月14号,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近些年兴起的母亲节。
昨天,我们姊妹三个都回了家,弟弟拿出他的手艺,给大家烤了肉串;弟媳和小妹忙忙叨叨地在液化气和烧柴火的大锅里做了几道菜;我给老爸用电煎锅煎了他爱吃的茄盒。
我们姐弟、姊妹一直和睦,从小没争过东西,没有吵过架。我妈常说,他们就生了我们三个,哪个都不多;我老弟说,他就一个姐姐、一个妹妹,都是他的亲人;我妹子说,她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很幸福;我呢?作为长姐,我很满足,我有一个亲弟弟、一个亲妹妹,我们都有共同的父母,我们都是一奶同胞。
昨天,我们从各地出发,一起回家给母亲过节。这是除了过年、父母生日,难得的能聚得这么齐的日子。这一天,父母很高兴,我们也都很高兴。
母亲节确实是这些年才在大范围内兴起的节日。但是就像有些人说的,这个话题在母亲节的当天,甚至前后,又确实在现实中、在各种媒体中被广泛宣传,甚至,也早在几年前就被标记在日历中。
我百度了一下,在搜索条里打上“母亲节”三个字,马上就出来了很多词条,其中最权威、被最广泛采用的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母亲节(Mother\\\'s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从到处可见的、有关这个节日的火热来看,昨天,中国有很多很多的母亲都在他们的儿女围绕下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母爱”,可能是字典里最令人仰视的字眼,她既抽象又具体,令人倍感温暖。试问,天底下有哪个做儿女的不想自己的母亲能有自己的节日?能在自己的节日里度过幸福美好的一天呢?
母爱,是亘古通今的;对母亲的爱应该也是世界性的。据说,世界上已经有四十多个国家,将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当做了母亲节。
不过,昨天,也看到网上有人说——其实一直有人说,每年阳历五月份第二个星期天的这个母亲节是舶来品;今年有人更是将这天考证出了是西方某个人她母亲的忌日。在我刷到的一个视频里,不但这位网红在“义正辞严”批判过节的人“上当了”、被文化入侵了,是“屎壳郎跟着屁飞”……视频的弹窗上也飘着“卖国贼、崇洋媚外、文化入侵”等等一大堆贬义词、鞭挞话。
而据这位“大神”的“考证”——不知道是不是拍屁股哈,农历六月六才是中国人的母亲节。我注意到,在这个视频中,这位“大神”说,六月六——双阴,代表母亲,所以是女娲娘娘的生日,也当然应该是天下母亲的生日。而弹窗中同样也飘着感谢这位“大神”的“打假”、飘着他们以后要将“六月六”作为他们母亲或者她们自己的节日的话。
在有些地方,确实流传着,农历六月六是民间祭祀女娲炼石补天的日子。据明朝沈德符《野获编》中记载:“六月六,内府皇史晟銮列圣实御制文大集大函,防霉发故。居家百姓纷纷效尤。”在这一天晒衣服不生蛀虫,家畜洗澡不长虱子。因此代代相传。六月六这天,永定河两岸的人们把猫狗也轰赶到河里洗澡,祛瘟热,洁皮毛。两岸的人把六月六俗称是猫狗及牲畜的生日,据传它们是女娲娘娘在这一日化育出来的。
关于“六月六”,我也百度了一下,那上面的解释是这样的:
一、六月六是汉族和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汉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
二、六月六即农历六月初六,旧俗,六月六晒衣服。谓此日暴晒衣服、书籍可以不生蛀虫。农民谓伏日(初伏)忌西北风,西北风主稻谷多秕壳。
三、其中,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申报的民俗六月六(六月六山歌节),还上榜了湖南省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0日公布的《湖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关于“六月六”,在此条注释中还注明了这个节的别名是:伏羊节;节日活动是:龙舟节;节日意义是:为了纪念治水英雄大禹的诞辰和对龙王的祭祀。
当然,随着时间流逝,一些传统的节假日确实已经退出了传统的历史舞台,慢慢地不再被大众所知道。所以,这个“六月六”是否曾经作为母亲节,这里不好做论断,还请真正的专家们去考证一下。
不过,我小的时候,我们的家乡确实是过“六月六”的。那时候,我们村里有一种树,叫“姑姑树”——不知道是哪俩字,是“gugu”的读音,第一个字读第一声,第二个字读第四声。每年农历六月六前后,这种树上就会长出一种穗状的、绿色的(比叶子颜色浅)的花或者果实——花开到后期,会在里面孕育种子。每一朵花或者果实都有两个比较长的、小翅膀样的东西,家长教我们小孩子摘了,把线放在每朵小花的两个小翅膀的中间,把很多串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绿色的球球——我们叫它们“六月六小饽饽”,戴在手腕上;我妈会告诉我“今天过六月六”。每到这天,我妈都会用新麦推下来的面做饽饽敬天。我问过我妈,她说这个节就叫“六月六”,做饽饽敬天是感谢老天让麦子丰收。现在,那种树在我们村绝种了,六月六也没再听说谁还在过。我们家乡的这个风俗跟永定河两岸人民的风俗又不一样。
其实,我真正要说的不是上面的内容,而是想问一下,是不是舶来品就一定是洪水猛兽呢?我是承认这些年兴起的母亲节确实发源于西方的,不过,却着实不认为所有来自于西方的东西都该在被摈弃之列。我认为,学习别人的长处,摒弃别人的短处,这才是智者学习的态度。
举个例子,初中时我们学地理,课本里面引用了清朝的学者魏源在《海国图志》上的一句话:师夷之长以制夷——我学习外国人的东西,目的不是变成外国人,而是学会了,变成自己的,更甚至于我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更高级的,以此来“制夷”。
在初中学这句话的时候,是因为这句话比较拗口,所以多看了两眼,进而就记得更加深刻,进而就慢慢地有了更多的理解。
师夷之长以制夷,这不是很好吗?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学呢?
就像是这个母亲节,且不说它到底是不是很“先进”,但至少肯定是不反动。大多数人过这个节日,不过是找个由头,回家与父母团聚,借这个机会孝敬一下父母,怎么就非得跟爱国与不爱国联系在一起呢?孝敬父母,哪天不可以当成节日呢?别的日子可以,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这已经被许多人认可的日子也可以。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日子,让我们有机会回家孝敬父母,这不是挺好的吗?难道把这一天当成给母亲的一个节日,就是不爱国吗?
首先声明,我非常爱国,我感觉我爱国的情结比那些拿着高薪、受人尊重,却每每做出对国家利益有损的人更加强烈,我感觉我比那些嘴皮上说爱国,却为了自己的利益尸位素餐、中饱私囊或者蹭流量的人要爱国。我对祖国的爱是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
当然,“五一”节可以过,母亲节可以过,可圣诞节、平安夜是绝对不可以过的!别人的国家成立日,跟咱们中国人有什么关系?用得着你在那一天花高价买一个用彩纸包起来的苹果,弄回家一根挂着啰里啰嗦小东西的松树枝?!用得着你去跟别人一起庆祝他们国家的成立日?!
如果说魏源是清朝人,他说的话没有现实意义——实际上那话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是吧?那咱们再举个例子——我们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她的前身是前苏联的瓦良格号。为了这艘被拆走了几乎全部关键部位的航母,我们国家有多少人花费了多少物力、精力?不可计数吧?可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咱们才有了辽宁舰,才有了山东舰,才有了更多在造的航母,才有了我国海防建设的大国利器。
学习的本身从来没有罪,您得看您学的是什么。我再次申明,和服我绝不穿,圣诞节我绝不过,损害祖国利益的事我绝不做!
有近现代的例子,我再举个历史上很多人不大会注意的例子,我们直到现在依然在津津乐道的朝代——大唐。现在陕西还在打大唐牌吧?唐朝,确实是一个让我们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朝代。在盛唐,疆域面积一度达到了1251平方千米,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58%,政治上可以说万国来朝,这样的一个朝代怎么能够不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从心里感到自豪?不过,有一点却很少被人提到: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生母和皇后是鲜卑人。不仅如此,据有学者考证,唐代很多著名的文臣武将都是鲜卑人。比如现在被我们贴在门上当“门神”的人物尉迟敬德,还有宇文士及、长孙无忌、元稹等22位宰相,还有刘禹锡等诗人,都是出自鲜卑族。可是,谁都知道,唐朝的历史绝对是我国正史的一部分!
说到对外国文化的态度,我们很多人可能会立刻想起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文学斗士——鲁迅。鲁迅是谁?他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毛泽东主席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对于外国文化的态度,鲁迅先生在他的名篇《拿来主义》中有着鲜明的观点。
在中学里学习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讲,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不能不对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
鲁迅先生是一位民主战士,也是一位批判学家。在《拿来主义》中,他秉承了他一贯的战斗风格——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他批判的是什么?一是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二是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鲁迅先生反对的是国民政府的送去主义——什么国土、主权、白银、文物等等,只要他们的外国“干爹”喜欢的、需要的就一味地去送;鲁迅先生反对的也是帝国主义恶意的送来,他,从来不曾全盘否定!
我们都知道,对于外国文化,鲁迅先生主张的正确态度是拿来主义——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把西方国家的长处和优点统统拿来。鲁迅,这位被我们国家领导人评价为“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的斗士”的斗士,他从来没有拒绝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而实际上,鲁迅先生本人就是拿来主义的优秀执行者,比如他有300万字的译著,比如他编辑出版了多本介绍外国优秀文化的选集,再比如他筹办了多次外国优秀画展。
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拿来主义》中所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在每年五月份第二个星期天过个母亲节就是崇洋媚外、就是汉奸走狗?那在中国的日本风情一条街是谁批的?那占据了中国几个大城市的重点地段、关起门来不允许中国人入内的日本学校该怎样去认定?那将“倭寇”“抗日”等词语从《新华字典》中删除又是什么居心?
我自然是人微言轻的,不过我倒是认为,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好,别的什么日子也好,它只是我们做孩子的找个由头回家让父母高兴一天的日子,上升不到是否爱国层面。当然了,要是有人非得上纲上线,那么,再将传统的节日过起来,将农历三月十八——传说中女娲娘娘的诞辰日,作为母亲节的日子,或者是考证出别的可以成为母亲节的日子,那我也绝对同意,而且举双手赞成。不过,您可别阳历的五月份让老母亲在老家看着别人家热闹,到了您说的农历六月六您也不喊着回家了。
对了,我们的老祖宗以前使用的是夏历,是阴历,就是现在的农历也都是阴阳合历,更不用说阳历了。
爱国,请您来点真格的。在国家还没有明确为母亲们设定一个节日的时候,哪天过节都不违法,也绝对跟是否爱国没有半毛钱关系!
